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將北伐進行到底 > 第四十五章 運籌帷幄論兵馬

第四十五章 運籌帷幄論兵馬(1 / 1)

推荐阅读:

鄭發三的辦法其實很簡單。

複州這地方土地肥沃,但由於這是金國皇家圍獵場所,所以不允許百姓種地。

這條政策十分操蛋的地方就在於,金國皇室一般都去臨潢府圍獵,既是鍛煉軍隊,又是親切慰問契丹人,威懾蒙兀人。

這也就導致了複州理論上是皇家獵場,但皇家根本不來。

從女真人到充作奴隸的漢人全都過得苦哈哈的。

若不是環渤海經濟帶還有些商船往來,複州百姓基本上就隻能吃土了。

在曆史上,複州的問題是被那死鬼完顏掃合解決的,他在完顏璟在位的時候,上書請求開放田禁,方才使得百姓富足起來。

現在鄭發三要做的,無非就是提前解除田禁,按照漢軍的體統,編戶齊民,授田分田罷了。

事實上,複州無論是女真還是漢人,又或者是少數高麗人,全都苦田禁久矣。

如今有漢家天軍來解民倒懸之苦,立即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因為缺糧,所以贏糧而景從的景象倒是不多見,但斬木為兵,揭竿為旗的那就太多了。

不過半個月,鄭發三就聚集了五千兵馬,配合漢軍水軍,向著曷蘇館路進攻。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而在五月初二,何子正與李公佐二人手忙腳亂的接收複州的時候,張白魚也趕回了博州。

“一萬金賊正軍兵馬南下試圖進攻徐州?”劉淮眯起了眼睛:“消息可靠嗎?”

張白魚喘著粗氣說道:“八九不離十,因為按照牲口腳印的數量,似乎真的是一萬人。

我看著他們過的黃河,不是去徐州,就是去攻打宋軍,總不能去掏汴梁去了吧?!”

梁肅聞言拱手說道:“大郎君,如今不是金賊要去何方的問題,而是真的有一萬金賊正軍南下了。

無論紇石烈良弼那廝究竟去往何方,大名府金賊實實在在的少了一萬人,這是個機會。”

辛棄疾直接起身,似乎想要請戰,但思量片刻後又坐下,隻是握著劍,一臉躍躍欲試。

此時是否要開始決戰,乃是劉淮需要做的決斷,其餘人隻能將利弊分析清楚,根本肩負不了這麼大的責任。

劉淮扶劍在原地踱步,隨後看著輿圖,沉默了片刻,方才說道:“梁先生,你彙總敵我情報,大名府的金賊還有多少兵馬?”

梁肅早有腹稿,立即回答道:“應該還有六萬精銳,算上輔兵與簽軍,則很有可能會突破十萬大軍。”

劉淮依舊詢問不停:“以梁先生所見,此次分兵之後,金賊還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再次分兵嗎?”

梁肅等參謀軍事早就有過預案,劉淮也知道,但他此時還是想要從梁肅口中獲得準確的答案。

梁肅也有些緊張,微微喘著粗氣說道:“有四種可能。

其一、蒙兀人或者契丹人造反;

其二,宋國北伐軍一路勢如破竹,攻入汴梁;

其三,關西吳璘擊破完顏亮,從蒲阪渡過黃河,攻入晉地河中府。

其四,何子正與李公佐二人攻入遼陽府,全據遼東。

除此之外,金賊很難再次大規模分兵了。”

“這四種可能性大嗎?”

“很小。”

劉淮有些咄咄逼人之態:“也就是說,此時很有可能是大名府最為薄弱的時候?”

梁肅硬著頭皮回答:“正是。”

劉淮長舒一口氣:“那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傳我將令,令何伯求親率兩萬正軍,沿著濟水西進,與我彙合。”

“張四郎,率東平軍主力,北上博州,彆忘了帶上那四個大寶貝。”

“喏!”

“傳令給羅慎言、王世隆,讓他們留下兵馬守城之後,率領精銳,進駐堂邑。”

“令陸遊、李通負責後勤輜重轉運,勿要懈怠。”

劉淮說罷,隨後看向梁肅。

梁肅會意,補充說道:“還有飛虎軍。”

劉淮言語不停:“令飛虎軍管崇彥嚴守濟州,著機截殺紇石烈良弼。”

如果讓紇石烈良弼率領這一萬兵馬抵達徐州左近,那無論對宋國的北伐軍,還是魏勝來說,都是個巨大的威脅。

“還有嗎?”劉淮朗聲詢問。

眾人儘皆搖頭。

“那就如此吧!”

“以五月十日為期,全軍進攻大名府!”

說到這裡,劉淮獰笑出聲:“金賊既然給臉不要,那咱們也不能放過這大好機會,給金賊開個眼!”

“喏!”

漢軍的集結是需要時間的,但是其餘各條戰線上的各路兵馬,都已經蓄勢待發,甚至已經有些抵達了戰術位置。

此時此刻,紇石烈良弼依舊在沿著黃河行軍,他的第一站是歸德府商丘,也就是北宋時期的南京。

白馬軍也已經沿著浮橋渡過了黃河,四麵撒開,探查金軍的動向。

飛虎軍則是蓄勢待發,隨時準備撲向紇石烈良弼所在之地。

更往南,過了亳州一線之後,則是連綿的陰雨天氣。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淮北地區已經正式進入了梅雨季節,而今年的台風似乎來的比往年要更早一些,以至於壽州北部已經下起了瓢潑大雨。

在這種陰雨天中,任何軍事行動都會大打折扣,也因此,宋軍的各路北伐兵馬全都停止了腳步。

然而就在這連綿的陰雨中,還是有一支兵馬,正在沿著穎水艱難向南行軍。

到了傍晚,這支人數高達兩萬的金軍安營紮寨,占據了一座鎮子進行休整。

“士氣低落啊。”

蒲察世傑巡視了一圈軍營之後,到了後半夜方才回到了鎮子最中央的一處屋舍中,將蓑衣扔在地上,隨後脫下靴子倒扣,在火堆旁邊摩挲起已經泡的有些發白的腳來。

正在案幾之後翻看文書的石琚嗤笑出聲:“早跟你說,這種天氣,莫要穿靴子,穿著草鞋最好,你偏不聽,這下可好,不止受罪,更是白白浪費了一雙好靴子。”

蒲察世傑冷哼一聲,沒好氣的說道:“總歸不如你們這些文官,隻要安坐帳中即可。”

石琚剛要再說什麼,就聽到門外淅淅瀝瀝的雨聲之中響起了馬蹄踏水的聲音。

軍使隨後唱名而入,並從皮包中拿出一封文書:“石相公,從陳州送來的書信。”

軍使的說法很奇怪,因為軍使一般還會受到發信之人的囑咐,說一下軍情大要。

但這封八百裡加急的書信明顯很著急,但軍使卻沒有任何言語。

可石琚仿佛也不奇怪,接過之後,翻看了一下落款,臉上就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

蒲察世傑搓著腳,抬頭詢問:“哪裡的軍情?”

石琚撕開信封:“還能是哪裡?山東劉大郎送來的。”

蒲察世傑之前有關通敵的言語都是擠兌石琚,心中從來沒有懷疑過當朝相公會叛變。

但是此時他反而猶疑起來。

操,石琚不會真的與山東賊有所勾兌吧。

怎麼到了這種時候,兩人還有書信交流?

但蒲察世傑依舊不動聲色的說道:“信中說了些什麼?”

石琚翻看著手中幾張紙,嗤笑說道:“這次倒也說到正題了,劉大郎想要招降於我,真是莫名其妙。”

話雖然是如此說的,但說到最後,石琚的臉色卻沉了下來,笑意全無。

蒲察世傑見狀,直接上前,伸出手來:“給我看看。”

石琚倒也沒有隱藏。

這封信上並沒有如同之前那許多封一般商議文學、治民、學問之事,而是一封光明正大,言辭懇切的招攬書信。

“……聞石相公胸懷大誌,以安定漢地為己任,然女真以小族臨大國,若不能弱漢地之民,何以長久?”

“……以昔日北齊神武帝之能,猶隻能胡漢分治,故劉貴蔑言一錢漢隨之死,高昂怒而拔刀以對。”

“……如今以完顏亮粗放之性,完顏雍淺薄之才,使胡人安樂尚難,何況千萬漢民?”

“……故石相公以仕宦金國而求漢地安穩,無異於水中撈月,緣木求魚。”

“……如今我山東豪傑如雲,猛士如雨,萬眾一心,皆為安定漢家之天下,還望石相公莫要自誤,早日投我,共襄盛舉。戰亂一起,泥沙俱下,玉石俱焚,望石相公慎思之。”

說實話,這封勸降信文采確實不咋地,跟那封名垂千古的勸降信《與陳伯之書》簡直是天差地彆。

但這篇勸降文書勝在言語簡潔,一針見血,如果從天下大勢上來說,哪怕蒲察世傑也沒有什麼可反駁的。

難道要告訴石琚,今後大金國不以女真人為重,改要以漢人為主了?

蒲察世傑敢說,石琚敢信嗎?

蒲察世傑光著腳,站在原地臉色時明時暗,片刻之後方才詢問:“石相公怎麼看?”

石琚坦然回應道:“劉大郎倒是有些見地的,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無論如何也躲不過一個平定亂世。我的生平誌向也好,他的雄心大誌也罷,終歸還是要安定了天下之後,方才能實行。”

“因此……”

石琚的言語還沒有說完,就聽到外麵一陣喧嘩,不由得皺眉高聲命令:“阿玉,去尋杜無忌,讓他帶著執法隊去,看看究竟發生何事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