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謝太子殿下隆恩!”
並州,雁門郡,馬邑縣縣衙中,一眾文武俯身行禮感謝著太子的恩德。
“殿下皇恩浩蕩,不曾想我等涼州莽漢,竟也能當上將軍了?哈哈哈哈哈!”
郭汜是笑得最開心的那個,不少涼州出身的袍澤也都是麵露羨慕之色看向了他。
今天隻是宣布了即將駐紮於並州北部四郡的涼州諸將校名單,還不算是正式的封賞,其他爵位、金銀賞賜以及其他人的官位晉升還要等待一段時間。
董卓看著飄飄然的郭汜,輕咳了一聲,提醒道:“咳,等明年年初才能稱‘皇恩浩蕩’。”
“這不是早晚的事情嘛……”被董卓那充滿寒意的目光瞪了一眼,剛有些得意忘形的郭汜立刻老實了,收斂了喜悅之情,變更了說辭,道:“呃,對,太子隆恩,末將感激涕零!”
宣讀旨意的太子庶子朱治也不計較郭汜的用辭問題,畢竟就像郭汜說得那樣,早晚的事情。
而且他也能理解郭汜的喜悅之情,朝廷用人自然是要做背景調查的,他在吏曹的檔案庫中瀏覽過涼州諸將的檔案。
即便同樣出身涼州,就如同董卓出身隴西郡豪族,皇甫嵩出身安定皇甫氏,眾人的出身還是有著差異的。
李傕的出身是最好的,他是北地李氏之人,追根溯源倒是能與那位伐楚的李信、抗秦的李牧以及前漢飛將軍李廣同出一源。
苦縣李氏李曇為趙國柏人侯,後入秦為禦史大夫,有四子,曰崇、曰辨、曰昭、曰璣。
長子李崇入隴西郡,為隴西李氏始祖,其孫為秦將李信,亦為李廣之先祖。
二子李辨歸河南,為河南尹李氏始祖。
三子李昭入北地郡,為北地李氏始祖。
四子李璣入趙郡,為趙郡李氏始祖,生趙國上將李牧。
所以李傕出身也並不算差,北地李氏雖然混得沒有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那麼出色,但世代在北地為將,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和威望。
郭汜雖然與李傕為好友,但他可就差得遠了,在張掖郡出生的漢羌混血雜種,連父母都不知道是誰,也沒有表字,隻能永曾經化名的“郭多”,以“阿多”為字,稱郭阿多。
郭汜在張掖郡以盜馬為生,有時幾個涼州袍澤酒喝多了就忍不住戲稱他為“盜馬虜”。
倒不是對他盜馬的經曆有什麼鄙夷,畢竟涼州那鬼地方,尤其是張掖郡這種地方,能活著就是足以為人稱道的本事了,可誰讓郭汜當初搶到董卓身上了!
那年董卓剛好在西域戊己校尉任上被免職,途徑張掖郡回隴西老家之時,郭汜夜間偷偷潛入董卓的衛隊裡盜走了一批良駒,被剛罷了官正一肚子火的董卓追殺了一整天,揍成豬頭發泄完火氣後抓了回去,這之後他才跟隨了董卓征戰。
但誰能想到,他這個漢羌混血的雜種,不知誰生、沒有人養的野種,曾經的“盜馬虜”,有朝一日也能榮登秩二千石大位,成了朝廷的雲中將軍!
郭汜的好友李傕,則是被任命為臨戎將軍,進駐朔方郡。
倒不是太子不喜李傕,偏要讓他進駐最荒無人煙的朔方郡,而是太子另有所圖。
朔方郡治三封,轄地有三封、臨戎、沃野、廣牧、朔方、大城六縣,但合計全郡人口卻不滿萬,隻有區區八千口。
朱治傳達了太子的意思,暗示道:“殿下希望臨戎將軍能帶領族人一同為朝廷治理朔方郡作出貢獻。”
李傕當即也明白太子的意思,拍拍胸脯表示他明白太子的意思,並會在受禪大典後回北地郡召集族中願意隨他去朔方郡的族人,為朝廷開荒戍邊!
隻能說,劉辯還是低估了單開族譜的誘惑。
開玩笑,這還需要激勵,這還叫吃苦?
單開族譜的誘惑哪個男人能抵擋?
被流放的單開族譜是恥辱,被封侯拜將的單開族譜那叫榮耀,自此以後朔方李氏他為始祖!
隻要後人沒死絕,宗祠祭祀必然有他的份!
朱治表示李傕將軍能有如此覺悟,當真是大漢的好將軍,是武人中的表率和典範,他會向太子殿下建議給予遷徙至朔方郡的李氏族人優厚的待遇,至少是免賦稅三年,甚至五年、十年的待遇!
什麼,擔心李氏族人在朔方郡坐大,割據一方?
你試試把一個隻有八千人口的邊郡坐大看看,真要能坐大,劉辯反倒是要感激李傕對朔方郡的發展做出的貢獻了。
而後朱治還私下裡告知了李傕,太子殿下將會為他挑選一塊三輔或三河的膏腴之地的作為他的亭侯封地,作為李傕配合朝廷穩固邊疆的獎賞。
對此李傕幾乎感動得快要哭出來了,太子的恩情,恐怕他幾代人都還不清啊!
而後,徐榮則是被封為了白登將軍,進駐雁門郡。
徐榮這個幽州玄菟郡人向來與出身涼州的諸將不和,在董卓麾下傲然孤立,這也是除了兵法外他能被董卓委以飛熊軍這個精銳勁旅的重要原因。
也因為徐榮掌管了飛熊軍,更是引來了涼州諸將的不滿。
由他進駐實力最為雄厚的雁門郡,也算是對其餘幾人的製衡和防備了。
最後由與李傕、郭汜交惡的樊稠擔任度河將軍,進駐五原郡。
原度遼將軍賈琮上任三個月,便又被朝廷調去交州擔任交州刺史。
閏七月末,交州發生了動亂,交州刺史周乘為人剛直,上書朝廷雲貪官汙吏和宗族作惡多端,肆意侵害百姓的利益,想為朝廷掃除這些奸佞,清除了諸多貪官汙吏和不法宗族,卻不料出城巡視田畝之時被歹人劫持並殺害。
八月末,朝廷才得到消息,貪官汙吏和不法宗族還上書誣陷周乘作惡多端禍亂交州百姓,並編造列舉了他的罪行,乞求朝廷赦免他們殺害周乘的罪行。
劉辯自然是不會應允的,於是交州屯兵有人反叛,自稱“柱天將軍”,於是劉辯準備調任賈琮擔任交州刺史平定叛亂。
四營軍監、校尉、長史、主簿和參軍的人選,也一並宣布了,大體上能很好地製衡四營將軍,使得內部有派係鬥爭的同時也不至於影響到軍事行動。
所有人都高高興興的,畢竟太子初步的封賞已然說明了這一次太子定然是十分滿意他們的戰果,並且封賞力度絕不會低,不知又會有多少人封侯拜將。
但可惜,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有人歡喜就有人憂,太原郡守丁原就是那個悲傷的人。
董卓看著錯愕的丁原,拍了拍他的肩膀,猙獰的麵容露出幾分歉疚的苦笑,“建陽,你是受了老夫的牽連,老夫日後會對你有所補償。”
丁原看著正在歡宴慶賀的眾將,輕輕一歎,微微搖頭道:“董公不必如此,這是原沒有福分,非是董公的緣由。”
原本丁原投向了董卓,是希望能夠借助董卓的幫助晉升為並州刺史。
作為並州州治的郡守,丁原本就是有著優先補錄並州刺史的資格的,而且他在並州戰事中的表現也充分展現了個人的忠誠和勇武,若是再得到董卓的支持,應該能避免朝廷空降並州刺史或是任命其他郡守補錄並州刺史空缺的可能性。
卻沒想到最終他的任命是,調離並州,替代被處死的前宋梟擔任左馮翊。
朝廷選擇了空降一位並州刺史,平調荊州刺史徐璆擔任並州刺史。
徐璆在黃巾之亂中以荊州刺史身份作戰,表現亮眼,由於荊州尚有宗賊和黃巾餘孽,因而暫時並未調動,爵封為關內侯。
徐璆的父親徐淑曾擔任度遼將軍,從小隨其父在並州熟識並州人文地理,和董卓及麾下眾將校也沒有任何瓜葛。
而劉辯想起徐璆這個人選的原因,倒是要感謝董太後。
徐璆初任荊州刺史一職時,董太後令中常侍封諝向徐璆傳話,希望他照顧一下董太後的侄子南陽太守張忠。
然後徐璆直接舉報了張忠任上貪汙一億錢的罪行,又上奏荊州五個與張忠勾結貪汙的太守及屬縣有貪汙之人,全部徵召治罪,董太後因此怨恨徐璆,時常在劉宏麵前進讒言。
這麼剛正不阿又和董太後結怨的良臣自然要重用!
至於丁原沒有得償所願成為並州刺史,誰讓並州新設四營兵馬,而其中大多為董卓麾下的涼州諸將呢?
董卓和丁原都明白,這並非是朝廷要卸磨殺驢針對董卓,而是再正常不過的製衡手段。
四營兵馬是董卓舊部,並州刺史再是董卓故吏,你山字營……你並州姓董啊?
隻能說丁原這個倒黴蛋剛好與朝廷的布局相悖,若是他沒有成為董卓認下的故吏,那他也許會被任命為並州刺史,但命運就是如此捉弄人。
你費儘心機想要謀求的,最終偏偏落不到你手中。
好在左馮翊也是司隸三輔之地,日後丁原的前途也不會差,九卿之位應當也是得以展望的。
(3130字)
——
s:並州四營將校名錄我不想放在正文裡,五百多字呢,那是水字數的行為,是對讀者老爺們的不負責和侮辱,所以作者菌把名單作為免費的單章單獨發布。
s:今天中午吃了頓蘭州拉麵,味道還不錯,所以加個一千字的小更,求讀者老爺們多砸點月票砸死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