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該問的問題朱慈烺都已經問完了,他隨後說道:
“行了,本宮想了解的事情已然全部知曉,你退下吧。”
“另外,本宮之前派人送了一張圖紙到工部,這幾樣東西都是極為重要之物,你回去之後,務必馬上監督工匠打造。”
“打造完成後,儘快給本宮送過來。”
周士樸雖然不清楚是什麼東西,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應道:
“臣遵命,臣回去之後即刻監督工匠打造。”
頓了頓,他又接著說道:
“太子殿下,臣這裡還備有一些關於煤炭的資料,是方才特意帶來的。”
說著,他迅速從懷裡掏出幾本小冊子,雙手高高舉起,畢恭畢敬地遞給朱慈烺。
朱慈烺接過小冊子,大致翻看了一下,臉上漸漸露出滿意的神色說道:
“你有心了,退下吧。”
周士樸再次躬身行禮,隨後匆匆忙忙地退了下去。
雖然他並不清楚朱慈烺要打造的究竟是什麼東西,但從朱慈烺的態度來看,這東西應該與煤炭有著莫大的關聯。
這種事情他可不敢有絲毫懈怠,必須親自監督,確保萬無一失。
時間過得很快,一番忙碌下來,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中午。
眼看午膳的時間就要到了,朱慈烺此時也沒了回東宮用膳的興致,打算就在皇宮隨便對付一口。
當然,他也沒打算獨自用餐,而是轉身前往周皇後的住處。
周皇後見到朱慈烺前來,臉上頓時綻放出欣喜的笑容,連忙熱情地招呼朱慈烺一同用飯。
作為崇禎的皇後、朱慈烺的母親,周皇後自然知曉崇禎前往白雲觀的緣由。
所以,對於朱慈烺如今在朝中的種種舉措,她並未感到絲毫驚訝。
而且在她看來,這或許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畢竟這半年來發生的諸多事情都已經充分證明了,朱慈烺才是最適合治理國家、擔當皇帝重任的那個人。
並且仔細想來,如今朝廷局勢的變化,對於周皇後而言,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崇禎在位時,她貴為皇後。
若朱慈烺登基稱帝,她便成為太後。
無論如何,她的尊貴地位都是無可動搖的。
不過平心而論,周皇後還是覺得讓朱慈烺當皇帝更為妥當。
畢竟過去十幾年的經曆讓她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自己的丈夫崇禎並不具備治理國家的能力。
既然如此,為何不讓更合適的人來肩負起這個重任呢?
更何況,這個人還是他們的親生兒子。
吃完午膳,又和周皇後說了些話,朱慈烺這才離開了皇宮。
彼時正值盛夏,烈日高懸,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而下,世間萬物仿佛都被罩進了一個巨大的蒸籠之中。
即便出入都有人抬著,朱慈烺還是熱得滿頭大汗。
所以剛踏入東宮,朱慈烺便一頭紮進了鄭小妹的房間。
屋內擺放著數個冰盆,冰塊相互碰撞,發出清脆悅耳的“叮咚”聲,絲絲縷縷的涼意隨之在屋內彌漫開來,瞬間驅散了他渾身的燥熱。
鄭小妹見他進來,趕忙笑著問候。
“太子殿下,您回來了!”
朱慈烺抬手擦了擦額頭上密密麻麻的汗珠,無奈地歎道:
“這鬼天氣,熱得人實在難受。”
鄭小妹則是體貼地遞上一方絲帕說道:
“殿下快到這邊來,靠著冰盆涼快涼快。”
東宮之中冰塊儲備十分充足,每當冰盆裡的冰塊漸漸融化,便有太監宮女手腳麻利地端來新的冰盆。
朱慈烺靠在雕花拔步床上,儘情享受著清涼,心中忍不住感慨:
還好沒穿越成普通人,不然恐怕這夏天他都熬不過去!
此時正值午時,陽光愈發熾熱,像金色的瀑布一般毫無節製地傾瀉在東宮的每一個角落。
甚至連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焦糊味兒,樹葉被曬得蔫巴巴的,無精打采地低垂著,偶爾有一絲微風吹過,帶來的也是滾燙的氣息。
約摸半個時辰之後,一名錦衣衛神色匆匆地趕來稟報道:
“啟稟太子殿下,之前您吩咐找尋的東西,現已全部找齊。”
朱慈烺微微起身,透過雕花窗戶向外望去,隻見庭院中的石板路在烈日的炙烤下泛著刺目的白光,熱浪像洶湧的波濤,一波接著一波翻滾湧動。
甚至遠處的景物都在熱浪中扭曲變形。
這般酷熱,實在讓他不願踏出房門半步。
於是他擺了擺手吩咐道:
“去將那些東西全部堆放到東宮後花園的空曠處,等晚些時候本宮再去查看。”
錦衣衛聽到這話,隨即領命離開了。
又過了一個時辰,工部的一位官員也心急火燎地趕來。
來的時候還帶了一些東西,赫然便是朱慈烺之前要求打造的那些東西。
不得不說,工部的辦事兒速度倒是快得有些驚人了。
不過轉念一想,工部可是彙聚了天下的能工巧匠,更何況他之前畫圖的時候還寫明了各種需要注意的事項,憑著那些工匠的手藝,確實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
若連這點事都辦不好,又怎配留在工部?
不過因為天氣太熱的緣故,朱慈烺壓根沒打算出門,而是命宮人將這些東西抬入了屋內。
隨即映入眼簾的,正是他心心念念的那三樣東西。
也就是蜂窩煤爐、蜂窩煤夾子、以及製造蜂窩煤的蜂窩煤模具了。
這三樣東西與朱慈烺記憶中的幾乎一模一樣,隻是造型更為精美。
工匠們在蜂窩煤爐外層包裹了一層厚實的銅皮,銅皮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華貴的光澤,一看便造價不菲。
甚至連蜂窩煤夾子也都是使用純銅製造的。
朱慈烺伸手輕輕撫摸,指尖觸碰到冰冷的銅麵,不禁搖頭輕笑。
這些工匠倒也用心,連夾煤塊的夾子都用純銅打造,而且還送來了三套樣式不同的。
不用想也知道工匠們是怕他不滿意,所以多準備了兩套供他挑選。
不過要是以後都按這般規格打造,普通百姓哪裡承受得起?
朱慈烺心中已然盤算好,等到批量生產時,定要將材料換成最為廉價的金屬,能用水泥或其他材料替代的,也全部一概替換。
主打一個物美價廉,讓百姓都能用上。
就在這時,鄭小妹一臉好奇地湊了過來,盯著這些物件打量許久,然後好奇的問道:
“殿下,這些究竟是何物?”
朱慈烺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神秘的微笑道:
“等晚上你就知道了!”
說罷,朱慈烺又想到了什麼,然後喚來馬寶吩咐道:
“讓本宮的大舅哥過來。”
馬寶領命後,趕忙便跑了出去。
沒過多久,鄭成功便出現在了門口。
一見到朱慈烺,鄭成功立刻拱手行禮道:
“臣參見殿下!”
朱慈烺走上前,笑著說道:
“大舅哥,都是自家人何必這般客氣,你每次都這麼拘謹倒顯得生分了。”
鄭成功聽到這話,一時間有一些不好意思的起來。
雖然朱慈烺多次這般說,但在他心中始終還是覺得君臣有彆,所以不敢有絲毫懈怠。
緊接著,朱慈烺也不客氣,而是直接吩咐道:
“你即刻在東宮的侍衛中挑選一些機靈的人,讓他們太陽下山之後到後花園集合,到時候本宮有要事安排。”
鄭成功雖心中疑惑,不知道朱慈烺要乾什麼,但還是毫不猶豫地拱手領命道:
“臣遵旨!”
言罷,轉身快步離去。
緊接著朱慈烺又看向鄭小妹柔聲說道:
“小妹,晚上你安排下人準備些酒水、瓜果,然後送到後花園,本宮到時候用得著。”
鄭小妹微微頷首,應道:
“臣妾遵命。”
時間過得很快,沒過多久太陽便逐漸落了下去,外麵的空氣也沒有之前那般悶熱了。
察覺到這點之後,朱慈烺這才離開了寢宮,然後沿著曲折的回廊,緩緩向後花園走去。
此時的天空已被暮色染成黛藍色,園中的花草樹木在夜色中影影綽綽,空氣中難得彌漫著一絲涼意,還夾雜著花草的清香。
一踏入後花園,朱慈烺便瞧見一群侍衛正站在那裡,交頭接耳的似乎在討論著什麼。
而擺放在他們麵前的,赫然便是製造蜂窩煤的原材料。
這些平日裡隻知舞刀弄劍的侍衛們,此刻望著這些黑乎乎的東西滿臉困惑。
他們私下小聲議論,實在不知道這些東西為什麼會出現在東宮之內。
畢竟這些碎煤可是最為廉價的煤,燒起來的時候濃煙滾滾,稍有不慎便會讓人染病,向來隻有貧苦百姓才會使用。
這樣的東西出現在東宮之內,顯然是很不合理的。
直到看到朱慈烺到來,侍衛們立刻停止交談,齊刷刷地行禮:
“參見太子殿下!”
朱慈烺抬手隨意一揮,示意他們起身,隨後朗聲道:
“本宮今日召集你們,是有要事吩咐你們,若能做好這件事情,每人賞十兩銀子!”
侍衛們聽聞這話,眼中頓時閃過驚喜的光芒。
要知道十兩銀子可是相當於他們兩個月的俸祿了,有這等好事,自然令他們喜出望外。
於是緊接著,朱慈烺開始吩咐眾人開始乾活。
他先是檢查了一下這些碎煤,發現有些塊頭有點大,然後命人使用錘子將這些煤塊全部砸成了粉末。
然後又讓他們將原材料按比例混合。
不過他一時記不清具體比例,便將材料分成三份,按照記憶中的比例進行調配。
侍衛們聽明白了操作方法之後,也都迅速行動起來。
一時間,後花園裡塵土飛揚,敲敲打打的聲音不絕於耳,眾人皆是乾勁十足。
朱慈烺則是坐在一旁的石凳上,一邊悠然自得地吃著西瓜,一邊看著眾人忙碌。
畢竟這種體力活自然無需他這個太子爺親自動手。
他隻需要遠程指揮即可。
沒過多久,材料全部混合完畢,變成了一堆黏糊糊的物質。
朱慈烺起身走上前伸手抓起一把,稍一用力便能握成一團,鬆開手後,又會緩緩散開。
他滿意地點點頭。
因為這是最合適的狀態。
接著,他又吩咐幾個侍衛用蜂窩煤模具開始壓製蜂窩煤。
這活兒相對簡單,基本上沒什麼難度,隻見侍衛們將眼前的材料填入模具,用力擠壓之後,一塊塊蜂窩煤便成型了。
隨後,蜂窩煤被整齊地擺放在寬敞的空地上,等待風乾,以便進行下一步實驗。
此時在後花園的四角,數十盞巨大的宮燈宛如璀璨的夜明珠,散發著柔和而明亮的光芒。
燈內的燭光隨風輕輕搖曳,似靈動的精靈在歡快起舞,將整個花園映照得如同白晝。
士兵們的身影在這暖黃的光影中交織穿梭,手中的工具相互碰撞。
夏夜如同一個巨大的蒸籠,悶熱的空氣沉甸甸地壓下來,即便沒有太陽,但忙活起來也是讓人汗流浹背。
不過朱慈烺自然也清楚這點,也早有準備。
所以當侍衛們開始忙活的時候,便有手腳麻利的太監宮女像傳遞珍貴寶物般,將一盤盤新鮮誘人的鮮果、一壇壇香氣撲鼻的酒水,源源不斷地送往此處。
侍衛們忙活累了,也可以稍作休息,吃點瓜果喝點酒水用以解暑。
一直忙活到深夜,終於算是完成了。
根據之前錦衣衛準備的那些材料,大概做出了七百塊蜂窩煤。
這些蜂窩煤被仔細地分成三種,每一種都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置,並且都貼上了清晰醒目的標簽。
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篩選出最合適的配方。
至於比例是否還需調整,那就隻能等以後再說了。
事情辦完之後,朱慈烺隨即親自將之前承諾的十兩銀子一一發放到每個侍衛手中。
然後和顏悅色的說道:
“今日大家辛苦了,下去好好休息吧。”
侍衛們雙手接過銀子,那沉甸甸的觸感讓他們心中一熱,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感激的光芒。
隨後再次看了一眼這些蜂窩煤,朱慈烺也回去休息了。
第二日,因為無需上朝,所以朱慈烺又睡了個懶覺,直到上午九點才悠悠轉醒。
簡單洗漱後,連早膳都來不及吃,他便迫不及待地朝著後花園奔去,心中滿是對蜂窩煤的牽掛。
畢竟今年的百姓的過冬問題就指望這玩意了!
後花園中,經過一整晚的晾曬,蜂窩煤的表麵已經變硬了。
朱慈烺快步走到蜂窩煤旁蹲下身子,伸出手輕輕撫摸著蜂窩煤,指尖摩挲著煤塊的紋理,仔細感受著它逐漸變化的質地。
隨即他發現蜂窩煤內部還殘留著些許濕氣,尚未完全乾燥,於是耐心地決定再等等。
畢竟哪怕在後世,這東西也不是一晚上就可以晾曬好的。
不過考慮到如今天氣十分炎熱,估摸著晚上應該就差不多了。
到了中午時候,烈日高懸,熾熱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而下,仿佛要將整個世界點燃。
後花園裡的石板路被曬得滾燙,似乎都要被烤化了,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燥熱的氣息。
花草樹木都被曬得無精打采,低垂著頭,像是在向烈日屈服。
不過因為朱慈烺知道蜂窩煤不能高溫暴曬,所以又吩咐人把這些蜂窩煤轉移到了陰涼處。
直到下午的時候,蜂窩煤終於徹底變得十分乾燥了,也就是說,蜂窩煤終於算是製造成功了。
夜幕再度降臨,東宮後花園裡此時卻是熱鬨非凡。
一場彆開生麵的燒烤盛宴正式在這裡拉開了帷幕。
朱慈烺特意安排用新製成的蜂窩煤作為燃料。
本來按常理,炭火才是燒烤的最佳選擇,但為了全麵測試蜂窩煤的燃燒時間和火力,朱慈烺還是選擇了蜂窩煤。
尚膳監的禦廚們熟練地架起烤架,將鮮嫩的羊肉、新鮮的蔬菜一一放上,然後不停的翻滾。
不多時,烤架上便發出“滋滋”的聲響,油脂滴落在熾熱的蜂窩煤上,瞬間竄起一陣小小的火苗,如同調皮的孩子在歡快跳躍,誘人的香氣迅速彌漫開來,引得眾人垂涎欲滴。
隨後,一疊疊各種各樣的烤肉便被送到了朱慈烺等人麵前。
鄭成功一邊品嘗著鮮嫩多汁、外焦裡嫩的烤肉,一邊若有所思地看向朱慈烺開口說道:
“太子殿下,臣大概明白您的用意了,您這是在研製新的煤炭吧?”
朱慈烺先是微笑著點了點頭,但隨後又糾正道:
“你要這麼說也沒錯,不過本宮給它取了個名字叫蜂窩煤,以後它就叫蜂窩煤了。”
鄭成功聞言,目光投向正在燃燒的煤塊,隻見煤塊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恰似蜂窩一般。
不得不說,太子爺起的這個名字確實十分的貼切。
緊接著,他不禁微微點頭,由衷讚歎道:
“殿下這名字取得確實妙,這新的煤炭長得確實像蜂窩!”
朱慈烺笑了笑,突然又想到了什麼問道:
“大舅哥,你覺得這蜂窩煤要是賣的話,定價多少合適?”
鄭成功微微皺眉,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但片刻之後還是搖了搖頭說道:
“臣沒法說,畢竟臣不清楚這東西的造價成本。”
朱慈烺則是耐心解釋道:
“蜂窩煤的主要原材料都來自朝廷供應,且大多是原本要丟棄的廢料,真正能算得上是成本的,大概隻有粘土和助燃劑這些東西了。”
“不過這些東西也不值錢,幾分錢就能買一斤,真要說起來的話,這蜂窩煤的成本,其實主要在於人工。”
鄭成功聽到這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緊接著還沒跟他說些什麼,張世澤突然滿臉堆笑地湊了過來。
沒錯!
今晚朱慈烺也邀請了他前來,而這種事情張世澤自然不會拒絕。
畢竟能與太子爺拉近關係,那可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
隻見張世澤先是恭敬地對著朱慈烺行了一禮,最後這才說道:
“太子殿下,臣鬥膽問一句,這蜂窩煤的主要售賣目標,應該並非城內的達官顯貴吧?”
朱慈烺點頭認可:
“你說得對,這主要是為京城的平民百姓準備的,讓他們日常做飯和冬天取暖都能有足夠燃料。”
“本宮不願再看到百姓在寒冬中挨餓受凍,凍死街頭,所以才搞出了這麼個東西。”
張世澤心中暗自思量,心說果然和自己預想的一樣。
要知道京城裡的達官顯貴向來使用的都是無煙煤炭和木炭,這些燃料燃燒起來無煙、火力足,十分符合他們的身份。
相比之下,蜂窩煤在這方麵就遜色多了,不但燒起來有煙,而且火力也不是很足。
從這點來說,並不符合富人的需求。
但對於平民百姓而言,價格低廉就是最大的優勢了,能極大地減輕他們的生活負擔。
就在這時,朱慈烺似乎看穿了張世澤的心思,然後笑著問道:
“怎麼,你是不是也想參與進來?你們張家在京城附近應該也有煤礦吧?”
張世澤心裡一驚,後背瞬間冒出一層冷汗,忙不迭地回應道:
“太子殿下猜的沒錯,自從朝廷允許私人開辦煤礦後,張家便涉足其中。”
“不過請殿下放心,張家一直都依法納稅,從未拖欠。”
朱慈烺看著張世澤緊張的模樣,忍不住笑道:
“本宮又沒多說什麼,何必這麼著急辯解。”
張世澤尷尬地笑了笑,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但很快他還是想到了什麼,然後說道:
“太子殿下,若朝廷想做這門生意,恐怕得限製其他商戶製作和銷售蜂窩煤。”
“因為在臣看來,這蜂窩煤的技術含量實在是太低了,一旦流入民間,很快就會被大量仿製。”
事實上朱慈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畢竟這玩意兒確實沒什麼技術含量,隻需要把那幾樣簡單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就可以了。
但對於朱慈烺而言卻並非是什麼壞事,而是一件好事!
畢竟從一開始,他本意就不是靠此賺錢,而是想讓百姓能順利過冬。
如此一來,民間大量仿製,反而能加快蜂窩煤的普及,從而惠及到每一個百姓。
要知道如今京城的人口可是高達一百二十萬,除去達官顯貴,平民百姓至少有一百萬以上。
按冬天每人每天使用兩塊蜂窩煤計算,每日消耗量最少在兩百萬塊以上。
僅靠朝廷生產的話恐怕遠遠無法滿足需求,必須發動民間礦主一起製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