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望去,東宮依舊燈火通明,鄭小妹站在宮門前,目送著父親離去。
直到鄭芝龍和鄭成功的身影徹底消失在視線之中,鄭小妹這才轉身回到了東宮。
與此同時,朱慈烺也是有了幾分醉意,躺在床上沒多久便睡了過去。
第二日,在朱慈烺的安排下,崇禎也召見了鄭芝龍。
皇宮中,鄭芝龍受到了極高的禮遇,還被留下和崇禎共進午餐。
這個消息在朱慈烺的推波助瀾下不脛而走,迅速傳遍了整個京城。
整個京城的勳貴和官員都知道了大明南安侯進京的事。
當日下午,侯府門前車水馬龍,勳貴們紛紛前來拜訪,鄭芝龍自然也是笑容滿麵地接待著眾人。
因為他心中清楚,這一切都是朱慈烺的默許。
而鄭家,也將借著這股東風,在大明的朝堂上站穩腳跟。
京城的九月,烈日依舊高懸於天空之上,將整座城池炙烤得如同蒸籠一般。
紅牆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刺目的光芒,街道上行人匆匆,揚起陣陣塵土。
有人抬頭看了一眼頭頂的太陽,忍不住抱怨道:
“都這個時候了,這鬼天氣怎麼還這麼熱?看來今天冬天會比往年更冷了!”
說罷,他隨即準備前往大明國營商店,打算再囤積些蜂窩煤以便冬天使用。
畢竟不用想要知道,這玩意兒到冬天的時候可就不好買了。
另一邊,鄭芝龍站在自家侯府的庭院中,望著頭頂那炙熱無比的太陽,心中一時間感慨萬千。
此次京城之行,一晃眼便過去了五天,如今,終是到了該離開的時候。
雖說這京城遠比福建更為繁華熱鬨,可他的心卻始終牽掛著遙遠的福建。
更何況,眼下還有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辦,那就是鄭成功挑選合適的親兵隨他一起去朝鮮駐兵。
畢竟鄭成功即將孤懸海外,到時候說不定會發生什麼不可控的事情,而這個時候親兵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在關鍵的時候,他們甚至可以為了主人去死!
臨行前,鄭芝龍再次去拜見了朱慈烺和崇禎。
雖說一早就知道了鄭芝龍並不缺錢,但崇禎還是象征性的賞賜了一些金銀財寶,除此之外還冊封了鄭芝龍的夫人為一品誥命夫人。
在旁人眼中,鄭芝龍無疑是聖眷正隆,深受皇帝的器重與信任。
離京那日,晨曦初露,陽光灑在京城的街道上,鍍上了一層淡淡的金色。
朱慈烺帶著鄭成功及鄭小妹,親自將鄭芝龍送至城外。
鄭芝龍看著眼前這三人,心中滿是感動。
朱慈烺溫聲說道:
“嶽父大人此去一路順風。”
鄭芝龍連忙抱拳,恭敬地回應:
“多謝殿下關心!”
隨即鄭芝龍又看了一眼兒子和女兒,這才翻身上馬。
伴隨著一陣馬蹄聲響起,鄭芝龍的身影逐漸遠去。
而朱慈烺一行人,也在望著鄭芝龍遠去的身影許久之後,才緩緩返回東宮。
時光流轉,幾日之後的一個清晨,東宮之中,朱慈烺坐在書房內,案頭擺放著堆積如山的奏折與文書。
他手托著下巴,眼神略顯疲憊,正思索著眼前這份折子如果處置的時候,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打破了這份寧靜。
下一秒,隻見馬寶匆匆忙忙地跑了進來,稟報道:
“太子爺,李若璉李大人求見,還帶來了毛文龍的三個兒子,此時正在殿外等候!”
朱慈烺聽到這話,微微挑眉,臉上並未露出太多意外之色。
其實早在兩天前,毛文龍的二兒子就已經來到了京城。
隻是朱慈烺心中早有盤算,他想等三人全部到齊之後再一起接見,因此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如今既然他們都已到京,那也確實該接見他們了。
想到這裡,他輕輕點了點頭,道:
“帶他們進來吧。”
不多時,李若璉便領著三個二十來歲的男子踏入書房。
隻見這三人身形挺拔,雖身著樸素的衣衫,卻難掩身上的英氣,赫然便是毛文龍的三個兒子。
一見到朱慈烺,三人便急忙下跪磕頭,聲音洪亮而恭敬:
“臣參見太子殿下!”
朱慈烺的目光在三人身上一一掃過,隨後這才溫聲說道:
“都起來吧。”
隨即,三人這才緩緩起身,臉上雖努力保持著平靜,可那眼中閃爍的喜悅卻怎麼也掩飾不住。
因為他們早已得知朝廷此次召他們前來的目的。
這些日子以來,一想到父親毛文龍即將被平反,還要被追封侯爵,他們便激動得難以入眠。
曾經父親含冤而死,他們背負著沉重的枷鎖,在世人的異樣目光中艱難生活,可如今,沉冤得雪的日子終於要來了,這份喜悅,又如何能輕易壓抑?
朱慈烺看著眼前這三個滿懷期待與激動的年輕人,不禁輕輕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愧疚與無奈道:
“想必這次朝廷召你們進京的事情,你們都已經知道了。”
“既如此,本宮也就不多說什麼廢話了。”
“總而言之,以前確實是朝廷和父皇對不起你們,讓你們的父親蒙冤至今,本宮在這裡代表朝廷和父皇向你們道歉。”
和崇禎不一樣,朱慈烺可沒那麼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在他看來,錯了就是錯了,即便是皇帝錯了也要承認。
說什麼皇帝承認自己的錯誤會影響皇帝的威信,這在朱慈烺看來是很操蛋的事情。
對他而言,真正能影響皇帝威信的事情,隻取決於皇帝手裡有多少把刀、以及這些刀夠不夠鋒利!
當然,崇禎是不會懂這些的。
與此同時,毛文龍的兒子們聽到這話,心中頓時湧起一陣悲傷,但他們還是很快便反應了過來。
毛承祿情緒激動,忍不住大聲說道:
“殿下莫要如此說,這不是朝廷的錯,也不是陛下的錯,而是袁崇煥這惡賊的錯!要是他還活著,我一定要讓他碎屍萬段,報殺父之仇!”
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眼神中迸發出熊熊的恨意,仿佛要將袁崇煥千刀萬剮才能解心頭之恨。
他的兩個弟弟也是緊握雙拳,眼中滿是憤怒與不甘。
不過可惜的是,袁崇煥早已被淩遲處死,他們縱有滿腔仇恨,也再無報仇的機會。
朱慈烺沒有再多說什麼,隻是衝著一旁的馬寶招了招手。
馬寶立刻心領神會,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早已備好的聖旨走了過來,隨後緩緩打開,高聲道:
“毛承祚、毛承祿、毛有傑接旨。”
三人聽到這話,急忙再次下跪,神情無比緊張。
下一秒,馬寶的聲音在書房內回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憶昔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披肝瀝膽,守疆衛土,於皮島孤懸之地,獨撐危局,率孤軍而禦強虜,設奇陣以掣敵鋒,使建奴不敢輕舉妄動。
數年之間,遼東稍安,其忠勇可昭日月,其功績當載史冊!
然奸佞袁崇煥,矯詔擅權,蒙蔽聖聽,竟行鴆害忠良之舉,致毛文龍蒙冤而逝,忠魂含恨,令朕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今真相大白,忠臣冤情得雪,特為毛文龍平反昭雪,追封其為東江侯,賜諡號‘武湣’,享太廟春秋祭祀。
其爵位由長子毛承祚承襲,世襲罔替,次子毛承祿、三子毛有傑,皆封遊擊將軍,以彰其門。
望毛氏後人承先輩之誌,效命疆場,為我大明再立殊勳!
欽此!”
不得不說,這道聖旨簡直堪稱又臭又長,比以往崇禎下發的聖旨都要長的多。
朱慈烺第一次看到這道聖旨的時候也有些懵逼,他不是沒看過崇禎封賞的聖旨,但無論哪一次都沒有這麼長。
之前的封賞聖旨基本上也就不過百字,可這次卻將近三百多字。
朱慈烺心中明白,這大概是因為崇禎對毛文龍心懷愧疚,才會在詔書中如此詳細地闡述毛文龍的功績,表達自己的悔恨之情。
隨著聖旨宣讀完畢,毛文龍的三個兒子早已熱淚盈眶。
淚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滑落,滴落在地上,此時他們心中的激動與感慨,簡直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父親的死,終於得到了應有的昭雪,家族也迎來了新的希望與榮耀,多年的等待與堅持,在此刻都有了意義。
下一刻,三人趕忙再次拜謝。
“臣接旨,拜謝陛下聖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本來按照原本的計劃,這道聖旨是要在明天上朝的時候,由崇禎親自宣布的。
隻不過剛巧這道聖旨目前還在東宮,所以朱慈烺就先拿出來了,也能讓他們提前有個心理準備,提前感受到朝廷的誠意。
緊接著,朱慈烺看著三人道:
“都起來吧,本宮還有彆的事情要跟你們說!”
三人聽到這話,這才趕忙站了起來,然後等待著朱慈烺接下來的話。
隻見朱慈烺的神色開始變得嚴肅起來,隨後正色說道:
“本宮也不瞞你們了,如今朝廷之所以要為你們的父親毛文龍平反,還有為他追封爵位,除了感念你們父親之前的功績之外,還因為另外一件事情。”
朱慈烺說著,便將朝鮮使臣來到了大明求助,以及大明針對朝鮮以及建奴的謀劃都說了出來。
反正眼前的三人也都不是外人,沒什麼好隱瞞的。
而三人聽到這話之後,瞬間也是恍然大悟了起來。
緊接著,朱慈烺繼續說道:
“總而言之,朝廷即將在朝鮮駐軍,位置很有可能就在皮島,而你們的父親毛文龍,曾經在皮島有著極高的威望。”
“所以本宮希望毛承祿、毛有傑你們二人能夠跟隨大軍前往朝鮮,幫忙收複你們父親毛文龍曾經的舊部。”
“即便那些舊部已經不在了,當地肯定也流傳著關於毛文龍的事跡,有你們在,還是可以收服一些當地人心的。”
“如此一來,更利於大軍行事!”
作為長子的毛承祚率先開口,語氣堅定而誠懇。
“殿下,臣等皆是大明的臣子,但凡朝廷有用得到臣兄弟幾人的地方,臣等決不推辭!”
毛承祿和毛有傑也趕忙俯身拜倒,齊聲說道:
“太子殿下,臣等願意為大明肝腦塗地,死而後已!”
事實上他們心中清楚,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好處,朝廷給予他們如此豐厚的賞賜與榮耀,自然是希望他們能夠為朝廷效力的。
而他們本就是武將,保家衛國、為朝廷儘忠本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更何況這還關乎著已故父親的名譽與家族的未來,他們又怎會推辭?
朱慈烺聽到這話,滿意地點了點頭,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當年毛文龍能做到的事情,你們身為他的兒子,本宮相信你們也可以做到。”
“本宮就等你們的好消息了。”
“行了,下去休息吧,明日早朝之時,陛下會親自接見你們,你們也要提前做好準備。”
三人聽到這話,趕忙再次拜謝。
“多謝殿下提醒!”
“臣等必不負太子殿下所托!”
隨後,三人這才退了下去。
離開東宮之後,毛承祚三兄弟隻覺得渾身輕鬆,神清氣爽。
就連腳下的步伐都變得輕快起來,仿佛身上的重擔一下子都消失了,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
滿心隻想著為朝廷建功立業的那一天。
或許在這之前,他們對於朝廷還是有些許恨意的,畢竟明明是袁崇煥冤殺了他們的父親,可十幾年來,朝廷卻一直沒有為他們的父親平反。
在此刻,這些恨意卻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朝廷給的太多了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便來到了第二天早上。
朝堂之上,大臣們早早地便來到此處,等待著上朝。
緊接著,當眾人看到崇禎出現在龍椅之上時,皆是微微一愣,臉上露出驚訝之色。
畢竟崇禎可是快一個月都沒有上朝了,如今突然出現,怎能不讓人感到驚訝?
不過很快眾人便反應了過來,然後按照規矩拜見了崇禎。
緊接著,王承恩那尖細的聲音就響了起來。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話音剛落,內閣首輔薛國觀便率先站了出來,朗聲道:
“啟稟陛下,臣有本啟奏。”
崇禎自然知道薛國觀要說何事,因此微微點了點頭,說道:
“愛卿請說。”
薛國觀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啟奏陛下,前不久,朝鮮使臣來到大明,說是近日來,日本不斷侵擾朝鮮,而建奴對於這種事情一概不理,朝鮮無奈之下隻得求助於大明。”
“臣覺得朝鮮雖然已經不是大明的藩屬國了,但畢竟曾經兩國友好,還是有必要幫助朝鮮對抗日本的。”
“內閣經過商議,想要請求陛下在朝鮮駐兵,以幫助朝鮮對抗日本。”
雖然朝廷早已下定決心要往朝鮮駐兵以牽製建奴,但是明麵上卻不能這麼說。
畢竟在名義上,建奴也是大明的藩屬國,如果公然以對抗建奴的名義往朝鮮駐兵,在道理上根本說不過去。
萬一建奴以此為借口大做文章,那大明便會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麵,顯得極為無理。
畢竟大明還是要臉的!
不過,這可難不倒心思活絡的內閣大臣們。
既然不能拿建奴做文章,他們便將目光轉向了日本。
反正近些年來,日本確實一直在侵擾朝鮮和大明沿海地區,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簡直猶如禽獸。
秉持著幫助朝鮮抵抗日本的名義往朝鮮駐兵,如此一來,誰也無法說三道四。
就算建奴知道了大明的真實意圖,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來指責。
因為日本騷擾朝鮮沿海地區這件事,建奴也是心知肚明的,隻是他們本來就將朝鮮當作和日本的緩衝地帶,根本就沒心思去幫朝鮮對付日本。
而這,恰恰給了大明一個絕佳的機會,能夠順利地在朝鮮駐軍,實現對抗建奴的戰略目標。
與此同時,在聽到這話的時候,眾臣的反應也有些不太一樣。
有些人一早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因此隻是在心中暗笑。
有的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隻覺得朝鮮真不要臉,明明都已經不是大明的藩屬國了,怎麼還求著大明幫忙打日本?
要知道之前萬曆年間的時候,大明可是幫助過他們打敗了日本,可他們最後還不是成了建奴的藩屬國?
簡直堪稱背信棄義!
雖然這其中並不是朝鮮願意的,但事實就是事實。
不過但這件事情是內閣提出來的,而且內閣已經做出了決定,他們這些人也不好再說些什麼。
緊接著,內閣的其他幾位大臣和兵部尚書李邦華也站了出來,紛紛表示支持此事。
也看著時機差不多了,崇禎假裝稍微思索了一下之後便說道:
“諸位愛卿說的沒錯,雖然朝鮮名義上已經不是大明的藩屬國了,但畢竟在之前他們確實忠心於大明,而且他們之所以臣服建奴確實也是被迫的,既然如此,朕決定派兵支援朝鮮,在朝鮮駐兵用來抵抗日本。”
聽到這話,內閣大臣們趕忙躬身道:
“陛下聖明。”
緊接著其他臣子也都紛紛附和。
“陛下聖明。”
就在這時,崇禎突然又開口說道:
“除此之外,朕今日還有一件事情要宣布。”
眾人聽到這話,趕忙安靜下來,等待著崇禎接下來的話。
隻聽崇禎繼續說道:
“朕近日來,時不時總會想起一個人,這個人不是彆人,正是被袁崇煥冤殺的東江鎮總兵毛文龍。”
“朕之前殺袁崇煥的時候,本來就想要為毛文龍平反,隻是當時諸事纏身,大明岌岌可危,所以這件事情也就一直耽擱了下來。”
“直到之前遼東大勝,朕突然又想到了毛文龍,朕覺得不應該讓如此忠臣蒙冤,所以想要為毛文龍平反,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聽到這話的時候,朝堂之上突然就安靜了下來。
知道內情的人自然知道這是因為什麼,而一些不知道內情的人卻是瞬間麵麵相覷。
要知道毛文龍都已經死十五年了,怎麼好端端的突然就要為他平反了?
但也有一些聰明的人猜到了為毛文龍平反的事情應該和這次往朝鮮駐兵的事情有關。
在短暫的沉默之後,事先安排好的幾個大臣突然站了出來。
“陛下聖明,臣認為理應如此。”
“當年毛文龍駐兵海外,卻一直為大明殫精竭慮,牽製建奴後方大軍。”
“毛文龍在世時,建奴的大軍根本不敢全力進攻大明,唯恐後方被毛文龍偷襲。”
“可是那袁崇煥居然擅自擅殺毛文龍,實乃罪大惡極,也就是他如今死了,他要是不死的話,便應該讓他誅滅九族。”
“故此,臣認為應該為毛文龍平反!”
緊接著,越來越多的臣子站了出來,紛紛支持為毛文龍平反,並且其中大多數都是武將。
武將們其實沒有那麼多的心思,他們隻知道毛文龍當年確實是被冤殺的,所以就應該平反。
而且這樣一來的話,也可以加重武將在朝堂的地位,這是他們樂於見到的事情。
隻不過伴隨著越來越多的臣子站出來,已經死了許久的袁崇煥又被拉出來“鞭屍”了!
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誰讓袁崇煥確實是該死呢?
也看著氣氛差不多了,崇禎這次示意眾人安靜下來,隨後眼神示意了一下一旁的王承恩。
王承恩瞬間明白過來,隨後高聲喊道:
“宣毛承祚、毛承祿、毛有傑覲見。”
隨即,毛文龍的三個兒子便來到了大殿,然後恭敬的下跪磕頭。
“臣毛承祚,參見陛下!”
“臣毛承祿,參見陛下!”
“臣毛有傑參見陛下!”
崇禎看著眼前毛文龍的三個兒子,先是微微歎了口氣,然後這才說道:
“當年雖說是袁崇煥擅自殺了你們的父親,但朕沒有及時為他平反,說來也是朕愧對你們的父親。”
“不過今日,朕要為他平反!”
毛文龍的三個兒子聽到這話,瞬間便一臉感動的再次拜謝道:
“多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沒有再說話,隻是對著王承恩揮了揮手,王承恩瞬間會意,拿起早已準備好的聖旨大聲宣讀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憶昔東江鎮總兵毛文龍,披肝瀝膽,守疆衛土,於皮島孤懸之地,獨撐危局,率孤軍而禦強虜,設奇陣以掣敵鋒,使建奴不敢輕舉妄動。
望毛氏後人承先輩之誌,效命疆場,為我大明再立殊勳!
欽此!”
聖旨宣讀完畢之後,群臣們也有些懵逼,因為這道聖旨可太長了,比以前所有的聖旨都要長的多!
看來應該是崇禎絕對愧對毛文龍,這才整了個這麼長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