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說實話,崇禎其實對這些蒙古部落也是很不爽的。
想當年建奴還沒發展起來的時候,這些蒙古部落就對大明愛搭不理,時不時地還騷擾一番大明的邊境。
搞得大明邊境地區十分動蕩不安,百姓們苦不堪言。
後來他們被建奴打敗,也算是變相地滅了國。
可之後大明打敗了建奴,他們也算是間接複了國。
但是在這之後,他們居然沒有對大明俯首稱臣,甚至連一個使者都沒派到大明來,這簡直是對大明的公然挑釁。
合著老子幫你複了國,你連個感謝都沒有是吧?
說實話,崇禎挺生氣的。
隻是生氣歸生氣,因為擔心害怕影響朝廷接下來的計劃,所以這種事情崇禎也沒告訴任何人,隻是一直將這口氣憋在心裡。
直到現在,他總算是可以發泄這口氣了。
下一秒,隻見崇禎突然冷笑一聲,然後大聲道:
“好!就該這麼對付這些不懂感恩的家夥,就要讓他們知道大明的厲害!”
朱慈烺倒是沒想到崇禎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他微微一怔,隨即說道:
“這麼說來,父皇這是同意了?”
崇禎點了點頭,但接著突然就有些猶豫起來,然後說道:
“如果隻是這件事情的話,朕當然是同意的,隻是這件事情你就沒有必要去了吧?”
“或者派英國公去,或者派唐王去也可以,他們都是朝廷的重臣,應該能夠勝任這件事情。”
朱慈烺搖頭說道:
“不行,因為再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草原上就會下雪了,一旦下雪,行軍打仗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所以這件事情必須速戰速決。”
“要是派英國公或者派唐王去的話,那些邊軍未必會聽他們的話。”
“畢竟他們之前剛剛打了勝仗,誌得意滿,說是驕兵悍將也不為過。”
“所以必須有一個鎮得住的人去,而這個人不是父皇就是兒臣了。”
“可父皇是皇帝,需要鎮守京師,穩定朝局,所以兒臣去是最為合適的。”
崇禎聽到這話,一瞬間也就不好再說些什麼了。
他心裡明白,朱慈烺說得確實有道理。
想到這裡,崇禎隻能歎了口氣,然後繼續說道:
“既如此,那朕也就不再勸你了,不過你記得到了宣府之後,無論如何都不能出城,隻需要待在城內即可。”
哪怕已經知道了朱慈烺是真武大帝轉世,但崇禎也知道朱慈烺的這副身體始終還是人類的身體,要是不小心受傷的話,那也是會流血、甚至死亡的!
不論是出於父子關係、還是對大明未來的期望,崇禎都不希望朱慈烺受到任何的傷害。
麵對崇禎的擔憂,朱慈烺則是微微一笑。
“父皇放心,兒臣知道該怎麼做,兒臣一定會小心謹慎,不會讓自己陷入危險的境地的。”
崇禎點了點頭,接著突然就想到了什麼,然後開口問道:
“你之前也說過燒荒和搗巢是不算軍功的,既然如此,你怎麼保障那些將士們願意儘力去做這件事情?畢竟沒有軍功的誘惑,他們可能會缺乏積極性。”
朱慈烺胸有成竹地說道:
“一般的燒荒和搗巢確實是不會算做軍功的,但是這次除了燒荒和搗巢之外,我們還會得到領土。”
“隻要能夠成功打擊那些蒙古部落,搶奪他們的土地,就可以和阿布奈交換宣府之外的牧場,擴大大明的疆域。”
“如此一來,這自然也算是開疆拓土了,而開疆拓土自然是有軍功的。”
“除此之外,大明如今可不缺銀子,就算給不了軍功,銀子也會給夠。”
“隻要給他們足夠的銀子,他們自然會儘力去做這件事情的。”
崇禎聽到這話,覺得確實也是這個道理,隨後點頭道:
“嗯,你說得有道理,就這麼辦吧!”
頓了頓,朱慈烺突然又開口道:
“還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兒臣不在的這些時間裡,父皇最好不要去上朝,若是想去上朝的話其實也沒關係,隻是一定不要參與政事,凡事皆有內閣處置,不會出差錯的!”
“這也是為了大明,請父皇切記!”
崇禎聽到這話,鼻子差點都氣歪了。
不是
這話怎麼聽的怪怪的?
好像他一參與朝政,大明就要亡國似的?
他有那麼差嗎?
可仔細一想,貌似在朱慈烺‘造反’之前,這大明好像真的差點亡國了
一時間,崇禎就跟吃了一隻蒼蠅般惡心,隨後板著一張臭臉說道:
“你放寬心,等你走了之後,朕要麼去城外的道觀修仙、要麼待在後宮不出去,這朝,朕不上還不行嗎?”
朱慈烺摸了摸下巴。
“這樣自然最好不過!”
崇禎再次無語。
隻是無語歸無語,接下來的事情還是要儘快處理。
隨後崇禎便不再耽擱,直接下旨召內閣和幾位大臣前來晉見。
不一會兒,內閣大臣和幾位重臣便匆匆趕到了皇宮。
崇禎也沒猶豫,直接將此事詳細地說明了一遍,包括要對蒙古進行燒荒和搗巢的計劃,以及朱慈烺要親自前往宣府指揮等事宜。
幾位大臣聽到這話,十分驚訝,誰也沒想到如今馬上就要過冬了,朝廷居然要進行如此大的軍事行動。
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
不過既然是皇帝決定的事情,再加上這件事情對於大明確實是十分有利的,他們仔細權衡了一番利弊之後,也不好說些什麼,然後也就都同意了。
於是,這件事情就這麼被定了下來。
因為這次要調用的兵馬基本上都在京城附近駐紮,所以當天下午,各處的兵馬都得到了調令。
調令如同一道道閃電,迅速傳遍了各個軍營。
很快,大明的軍隊又開始運轉了起來。
如今這局勢之下,朝廷在京城周邊布置的總兵力大約維持在十五萬左右。
雖說與成祖時期那動輒二三十萬的龐大兵力相比,數量上著實少了不少。
然而,若論起戰鬥力,這十五萬左右的兵力那可真是遠勝於成祖時期那二十多萬大軍。
這其中的關鍵緣由,便在於武器裝備方麵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當下的軍隊,基本上全員都已配發了先進的燧發槍。
這燧發槍相較於以往的冷兵器威力巨大,射程更遠,精準度也大大提高。
而且每個月用於士兵練習射擊的子彈供應極為充足。
士兵們有了充足的彈藥進行訓練,射擊技能自然日益精湛。
再加上朱慈烺一心想要打造一支接近於後世現代化部隊的強大軍隊,所以在這方麵,他可謂是毫不吝嗇。
無論是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還是士兵訓練所需的物資供應,他都給予了全方位的支持。
如此一來,才造就了如今這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軍隊。
而在這十幾萬的兵馬之中,騎兵的數量不過也就三萬而已。
此次朱慈烺出征,打算帶上一萬五千騎兵,並且全部都是輕騎兵,不要重騎兵。
這是因為在草原上行動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字。
重騎兵雖然防禦力極高,但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輕騎兵則不同,他們機動性強,能夠迅速地穿插、迂回,對敵人發起突然襲擊,也能在敵人反應過來之前迅速撤離。
另外,此次隨行的將領有曹變蛟、張世澤、李虎、黃得功、馬祥麟等一眾猛將。
他們之中,一部分會跟隨大軍一同出征,殺敵建功。
另一部分則負責保護朱慈烺的安全,確保朱慈烺在出征期間萬無一失。
這些將領都是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老將,有他們在,朱慈烺此次出征也就多了一份保障。
除此之外,還有一千錦衣衛、一千淨軍隨行,方正化也在其中。
接下來的兩天裡,朱慈烺可是一刻都沒閒著。
他深知此次離開京城,京城的大小事務都需要提前做好安排,以防出現意外情況。
於是,他把自己離開京城的這段時間裡,有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情全部都在腦海中過了一遍,然後針對每一件事情都做了相應的安排。
其中最為重要的便是修路的事情。
京城作為大明的都城,道路的暢通與否不僅關係到京城的日常運轉,更關係到朝廷的顏麵和威望。
為此,他特意召見了一下工部尚書周士樸。
在召見時,朱慈烺再三跟他講明了此事的重要性。
“周尚書,此次修路之事,關乎京城乃至整個朝廷的大局,務必高度重視,不可有絲毫懈怠。”
工部尚書周士樸自然也是深知此事的重要性,自然也是滿口答應下來,甚至當場立下了軍令狀。
“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竭儘全力修路,在您回京之前一定會修好全部的水泥路,若不能完成此任務,臣這個工部尚書便主動請辭。”
果然,文人和武將就是不一樣!
這要是武將的話,立軍令狀的時候一定會說完不成任務就砍掉他的腦袋之類的話。
耳而文人,最嚴重的也就是罷辭官而已!
當然,朱慈烺也沒想砍誰的腦袋。
隨後,朱慈烺又召見了幾位內閣大臣。
然後和幾位內閣大臣詳細交代了一些朝政方麵事情。
其實這方麵朱慈烺的擔心倒是有些多餘了,因為處理朝政對於幾位內閣大臣來說並沒有什麼任何的難度。
畢竟幾位內閣大臣處理朝政已經十分熟練了,朝中事務基本上不需要朱慈烺操心。
再加上崇禎已經答應過不會在政事上指手畫腳,給予了內閣大臣們充分的自主權,所以在朝政處理這方麵,自然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便來到了兩天後。
這一天一大早,朱慈烺乘坐著崇禎的龍輦,帶的約莫兩萬人的隊伍緩緩向宣府出發了。
本來按理來說,龍輦這玩意兒隻有崇禎才有資格坐,哪怕是朱慈烺這個大明太子也沒有資格,但是此刻卻沒有任何人敢說什麼。
而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件事情是崇禎特許的!
既然皇帝都答應了讓太子乘坐龍輦,其他人又敢多說什麼?
另外,因為昨天晚上早就發了每人十兩銀子的開拔費,所以此時此刻,出征的將士們都是精神大振,眼神中透露出堅定和自信。
因為他們知道,這次出征又是立功的時候了。
就算不能立功,也有一筆數量不菲的賞銀拿。
隨後,經過簡單的儀式之後,大軍緩緩開拔,向著宣府進發。
在大軍的身後,站著的數十位前來送行的文武大臣。
看著朱慈烺乘坐禦駕緩緩離開,大臣們遙遙拱手,隨後便各自離去了。
有些人忍不住鬆了一口氣,畢竟太子爺不在京城的這段時間裡,他們也能稍微輕鬆一下了。
當然,他們也隻是輕鬆一下而已,可不敢胡來。
畢竟誰都知道,太子爺雖然不在京城,但是錦衣衛、東廠、西廠這些情報機構還在京城。
這些情報機構就像一雙雙無形的眼睛,時刻監視著朝廷大臣們的一舉一動。
誰要是敢搞出什麼事情的話,無疑就是自尋死路。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龍輦之上,朱慈烺正斜靠在一側微閉著眼睛,一副困倦無比的模樣。
沒辦法,昨天晚上他為了出征的事情忙到很晚,今天早上又起得太早,搞得他整個人都沒有精神。
一旁的鄭小妹則是安靜地坐在那裡喝茶。隻不過此時此刻,鄭小妹早已褪去了女兒家的打扮,身上穿著一件小太監的衣服。
她原本烏黑亮麗的長發被盤起,藏在了帽子裡麵,臉上也略施粉黛,遮住了原本嬌美的容顏。
乍一看,還真以為是個唇紅齒白的小太監呢。
若是不知道實情的人,可能還以為朱慈烺有什麼特殊的癖好。
就連一旁的琪琪格也是如此,她也是褪去了之前的女兒裝扮,換上了一身小太監的服飾。
琪琪格一邊撩著窗簾看著外麵的場景,一邊臉上又露出了些許急切的神情。
看著外麵緩緩後退的樹木和田野,心中盼望著能快點到達目的地。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朱慈烺連眼皮也懶得抬一下,然後打了個哈欠說道:
“不要著急,著急有什麼用?就算是八百裡加急,送到宣府也是需要時間的,然後宣府派人去找阿布奈,阿布奈在來到宣府,這一番折騰下來沒有個四五天是不行的,你著急也沒用。”
琪琪格聽到這話,緊張的心情這才稍微放鬆了下來。
她輕輕地點了點頭,然後繼續看著窗外的風景,隻是眼神中依然帶著一絲焦慮。
與此同時,畫麵來到察哈爾部草原上。
早在昨天,秦良玉就收到了從京城發來的八百裡加急。
秦良玉接過奏疏,簡單看過之後,對於朱慈烺的決策也是有些驚訝。
畢竟一開始的時候她隻是詢問了一下是否要進行燒荒和搗巢,沒想到居然就整出了這麼一個大的行動。
五萬騎兵出動,這得是多麼大的陣仗啊。
毫不客氣的說,隻要有人能帶路,直接就可以蕩平大半個草原了。
雖然這樣想著,但秦良玉還是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按照奏疏中所交代的事情嚴格執行了起來。
她深知軍令如山,既然太子已經做出了決策,她就必須要全力配合。
緊接著,她直接派遣人手去向阿布奈傳達信息,一同送去的還有朱慈烺的一封密信。
如今這個時候,大明和察哈爾部的往來貿易還是十分頻繁的。
幾乎每天都有大量的牛羊被送到宣府進行交易。
那些蒙古人趕著成群的牛羊,浩浩蕩蕩地來到宣府的集市上售賣,然後購買大量的糧食和其他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回草原上。
為了保證貿易可以順利進行,阿布奈甚至專門派人在宣府住了下來,主管貿易一事。
也是因此,大明才能在短時間內就聯係到阿布奈的人。
沒過多久,幾匹快馬便出了宣府,然後直奔草原而去。
一天之後,一處簡單的營地中。
四周都是蒙古騎兵,他們身著皮甲,手持彎刀,警惕地巡邏著。
最中間一處帳篷之內,阿布奈正一臉陰沉地坐在那裡。
他的臉上帶著一絲疲憊和焦慮,眉頭緊緊地皺在一起,麵前的幾名部下正在向他彙報著最近一段時間的收獲。
雖然最近一段時間阿布奈不斷的掠奪周邊的部落,想要得到足夠的物資過冬。
但其實效果並沒有他想象中的那麼好。
一來是那些部落之前也被建奴劫掠過,本身已經沒有多少可用的物資了。
二來是大家都是遊牧民族,都知道打不過就跑的道理,所以周邊的那些部落跑得都很快。
又因為部落不同,所以逃跑的地方和方向也都有所不同,導致阿布奈一時間也拿他們沒辦法。
更為不巧的是,他之前還接觸了一個比較大的部落,也就是葉爾羌汗國。
這個部落的兵力和他不相上下,雙方打了好幾場,阿布奈雖然指揮著自己的騎兵奮力拚殺,但也沒占到多少便宜,隻能悻悻而返。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局勢實在是太嚴峻了。
在阿布奈看來,今年這個寒冬,可能會死好幾千人甚至幾萬人。
他心中充滿了憂慮,不知道該如何度過這個難關。
就在阿布奈眉頭緊鎖,一籌莫展的境地之時,營帳外突然傳來一陣急促且沉重的腳步聲。
緊接著,一個身材魁梧、滿臉風霜的大漢匆匆忙忙地闖了進來,他一進營帳便單膝跪地,高聲報道:
“大汗,宣府那邊來人了,說是宣府總兵秦良玉送來了密信,要親手交給大汗您!”
什麼?
阿布奈聽到這話,原本就緊皺的眉頭瞬間擰成了一個川字,眼中滿是疑惑與不安。
他實在想不明白,秦良玉為何會突然給他寫信?
要知道他們之間雖然一直有著貿易往來,但關係也不過是建立在利益之上,並無深交。
難道是貿易方麵出了什麼嚴重的岔子?
倘若真是如此,那可就麻煩大了,如今他們察哈爾部在諸多方麵都還依賴著與大明的貿易,一旦貿易受阻,部落的生存都可能麵臨危機。想到這裡,阿布奈心中一陣慌亂。
但他畢竟是蒙古大汗,很快便強自鎮定下來,沉聲道:
“讓他進來。”
話音剛落,一個蒙古人便低著頭,腳步匆匆地走了進來。
阿布奈對這個蒙古人有些印象,此人正是他派去在宣府負責貿易交易的一個蒙古官員。
隨即阿布奈也不等對方跪下,便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道:
“快說,宣府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何秦良玉會突然讓你送信來?”
那蒙古人不敢有絲毫隱瞞,連忙回道:
“大汗,宣府那邊目前一切正常,貿易往來也如往常一般順利,隻是就在昨天,宣府總兵秦良玉突然找到了臣,說是有兩封極為重要的書信要小人務必親手交給大汗您。”
“還說這兩封書信射擊到察哈爾部的生死,臣不敢怠慢,日夜兼程趕了回來。”
“說完這話,他便恭恭敬敬地從懷中掏出了一個木匣子,然後遞到了阿布奈麵前。
阿布奈上前一步打開了木匣子,緊接著便看到了放置在其中的兩份密信。
沒有絲毫猶豫,阿布奈直接拿起了這兩封密信。
當他看到其中一封密信落款處寫著秦良玉三個字時,表情倒也沒什麼太大的變化。
然而,當他看到另一封落款處寫著朱慈烺三個字時,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猶如暴風雨來臨前的天空,陰沉得可怕。
一時之間,阿布奈的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之前被朱慈烺坑害的種種經曆。
那一次的坑害讓他損失慘重,至今回想起來,仍心有餘悸。
導致如今一看到朱慈烺的名字,他就覺得一股寒意從腳底直躥腦門,心中滿是恐懼與警惕。
阿布奈不知道朱慈烺會什麼要給他寫這麼一封密信,但是直覺告訴他,朱慈烺可能又要坑他了!
所以緊接著,阿布奈突然就猶豫了。
因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不要看朱慈烺寫的這封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