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爹是崇禎?那我隻好造反了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孫傳庭,你好毒啊!

第二百七十九章 孫傳庭,你好毒啊!(1 / 1)

推荐阅读:

其實,若李自成送來的僅是老弱病殘之輩,他們倒也勉強能夠接受。

畢竟李自成也不會用這些老弱病殘來攻城,雙方也沒什麼深仇大恨的。

可這些傷兵,他們著實無法接納!

畢竟就在昨日,雙方還殺得難解難分,明軍這邊也折損了好幾百人。

結果此刻,李自成竟把昨日攻城受傷的士兵都送了過來!

這他媽算怎麼回事?

難不成他們還得給這些攻打他們的敵人治傷,再養著他們不成?

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緊接著,一名武將扯著嗓子大聲說道:

“大人,絕不能讓這些人進城,直接把他們趕回去,讓他們去找李自成便是。”

“這啞巴虧咱們可不能吃!”

“再說了,咱們也沒那麼多藥材和糧食啊!”

一時間,將領們紛紛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起來,他們臉上滿是憤怒與無奈,氣氛變得異常緊張。

孫傳庭這會兒卻冷靜了下來,他深吸一口氣,緩緩歎了口氣說道:

“諸位,你們說的本官又怎會不知?但是彆忘了,聖旨就是聖旨,咱們怎敢違抗?”

“再說了,這些人難道不是農民軍嗎?既然是,那咱們就得接納他們,這是陛下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違背!”

說這些話時,孫傳庭內心其實也十分糾結。

平心而論,他其實也不想接納這些人。

一來這些人都是老弱病殘,怕是根本沒法送到遼東去戍邊,真要送去的話,估計半路上都得死一半。

二來是還得浪費大量的糧食和藥物來養著他們,要知道在這個時候,糧食和藥物都是無比珍貴的資源。

可話說回來,他實在是無法拒絕這些人!

畢竟說到底,這些人也都是普通百姓,大多數都是被李自成裹挾著造反的。

他要是不接納這些百姓的話,估計這些百姓回到李自成那邊也隻能等死了。

而且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要是傳到京城,那些禦史言官們肯定會給他定一個抗旨不遵的罪名。

即便現在陛下和太子不會責怪他,但這始終算是給他埋下了一個大大的隱患。

保不齊在未來的某一天,這個隱患就會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所以無論是從大局、還是從自身角度出發,他都無法拒絕這些接納這些農民軍!

與此同時,在場的其他武將也都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一時間也不好再說什麼了。

隻是一個個陰沉著臉,仿佛被一層厚厚的烏雲籠罩。

另一邊,正朝這邊趕來的眾多百姓此刻心情也十分緊張。

他們眼神中透露出恐懼和不安,腳步也顯得有些慌亂。

因為說實話,他們也不清楚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明明就在昨天,李自成還逼著他們去攻打潼關,冰冷的刀劍架在他們脖子上,讓他們不得不硬著頭皮往前衝。

眼睜睜看著身邊的同伴一個個倒下,他們卻不敢後退。

因為一旦後退,就會被後麵的督戰隊無情殺死!

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李自成突然說要把他們送到潼關交給官兵,還說什麼官兵會為他們治療傷口、給他們飯吃。

說實話,這些百姓對於李自成的這句話壓根就不相信。

他們臉上滿是懷疑的神情,隻覺得李自成這是要他們去送死。

畢竟昨天雙方還是生死之敵,在戰場上拚得你死我活的,然後今天早上就要人家給你治傷、給你吃飯,這怎麼可能呢?

朝廷的官兵也不是白癡啊!

說不定到時候剛一見麵,朝廷的官兵就會直接砍掉他們的腦袋。

所以出發時,這些百姓死活也不願意去潼關,有的緊緊抱住路邊的石頭,有的癱倒在地上,哭鬨著不肯前行。

而這個時候,一些李自成麾下的老營士兵可就不客氣了,他們揮舞著手中的皮鞭,大聲嗬斥著,然後又殺了兩三個帶頭反抗的人之後,剩下的百姓這才因為害怕,不得不跟著部隊來到了潼關之下。

但此時此刻,他們依舊心有餘悸,眼神中充滿了恐懼,不知道接下來他們要麵對什麼。

城牆上,孫傳庭站在高處,目光緊緊盯著遠方。

在確定周圍沒有任何李自成的埋伏,而李自成的大軍也確實在十裡之外的地方安營紮寨,沒有進一步行動之後,他這才下令打開了城門。

隨著沉重的大門緩緩開啟,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仿佛是曆史的車輪在緩緩轉動。

與此同時,城內數萬的大明將士早已嚴陣以待。

他們手持兵器,眼神堅定,整齊地排列在街道兩旁。

雖然他們已經知道李自成送來的這一萬人大概都是老弱病殘,無法對他們造成威脅,但他們還是做好了萬全準備。

畢竟沒人願意拿自己的命開玩笑。

在這種關鍵時刻,每一次疏忽都可能帶來滅頂之災。

當看到城門突然打開時,剛走到潼關城下的百姓突然一個個停了下來。

他們站在十來米開外的地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中充滿了猶豫和恐懼。

害怕這城門之後隱藏著什麼陷阱,一進去就會被官兵們殺個片甲不留。

就在這時,孫傳庭親自走了出來。

此時的他身著一身甲胄,步伐沉穩,神色莊重。

看著眼前這群百姓瘦弱不堪的樣子,孫傳庭的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憐憫之情,神色也一下子緩和了起來。

隨後他衝著這群人說道:

“諸位,本官乃是朝廷任命的三邊總督孫傳庭,想必你們也都聽說過本官的名號,沒聽說過的也沒關係,你們隻要知道本官是這裡最大的官就行了!”

“本官可以向你們承諾,隻要你們願意真心投降,那麼朝廷就會願意接納你們。”

“並且你們之前的所有罪過一概不究!”

“然後本官會根據陛下的聖旨,把你們分批送往遼東,遼東雖然苦寒,卻有著肥沃的土地。”

“等到了遼東之後,朝廷會重新分配給你們土地、農具,讓你們能夠重新開始生活。”

“並且在你們無法獲得自己種植的糧食之前,朝廷會一直供養著你們,直到你們能夠自給自足為止!”

聽到這話時,城門之外的百姓瞬間就懵了。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朝廷非但願意接納他們,居然還給予了他們如此豐厚的承諾,又是分地又是給錢的。

這對於他們這些長期生活在戰亂和饑餓中的百姓來說,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至於要遷往遼東,對於他們這群人其實已經不算什麼了。

畢竟河南、陝西已經大旱十幾年了,莊稼顆粒無收,在這裡明顯已經活不下去了。

既如此,遷移到彆的地方或許也是一條生路!

他們的眼中漸漸燃起了一絲希望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未來的美好生活。

可還是不敢有人多說一句話,一來是因為畏懼,二來是因為害怕這又是朝廷的陰謀。

畢竟之前也沒聽說過這些事情啊!

就在這時,人群之中一位老者顫顫巍巍地向前邁出一步,那腳步帶著幾分遲疑,幾分惶恐,然後看向孫傳庭道:

“這位大人,您所說的話可當真嗎?大人莫要忘了,就在昨日,我等還都是李自成麾下的一員,跟著他一同攻打這潼關城。”

“雖然我等都是被逼迫的,但我等確實犯下了如此重罪,朝廷真的會如此大度,不計前嫌的接納我們這些曾經反叛之人嗎?”

這話算是說到所有農民軍的心坎裡去了。

一時間,所有的農民們都抬頭看向了孫傳庭,似乎在等待他的回答。

孫傳庭聽聞此言,趕忙向前一步,神情莊重而誠懇的高聲說道:

“自然是真的,此乃陛下親自頒布的聖旨,豈能作假?”

“本官願以身家性命做保,隻要你們願意重新歸降朝廷,朝廷定然會既往不咎,也會善待你們!”

百姓們聽聞此語,原本死寂般的心瞬間如被投入石子的湖麵,泛起了層層激動的漣漪。

就連那些之前在攻城之戰中受傷的百姓,此刻也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觸動,心中湧起一陣莫名的感動。

他們本以為來到這潼關城下,迎接他們的必將是死路一條,卻萬萬沒想到,朝廷竟然願意以如此寬宏大量的態度來對待他們。

人群之中,不知是誰率先跪了下去,那膝蓋與地麵碰撞的聲音,仿佛是一個信號,瞬間打破了人群中的寂靜。

緊接著,一大群老弱之人紛紛效仿,如多米諾骨牌一般,一個接著一個地跪了下去。

他們朝著孫傳庭的方向,額頭重重地磕在地上,忍不住哭泣起來。

“大人,我們錯了,我們不該造反的啊!”

“多謝大人願意寬恕我們的罪過!我們願意去遼東!”

“陛下聖明啊!”

就在孫傳庭想著該怎麼安慰這些百姓的時候,突然就在這時,農民軍後方,一隊兵馬緩緩地朝著潼關城靠近。

城牆上的官兵見此瞬間打起了精神,他們的目光緊緊盯著那隊人馬,手指不自覺地搭在了弓弦之上,做好了隨時射擊的準備。

而之所以沒有立刻發動攻擊,是因為為首的人手上拿著一麵白色旗幟。

並且為首之人還是之前來過的劉宗敏。

不過很明顯,這次劉宗敏可不是來打仗的,而是來索要孫傳庭之前承諾的東西的。

劉宗敏騎著馬緩緩靠近潼關城,看著周圍那黑壓壓一片跪在地上高呼皇帝聖明的百姓,一張老臉不禁微微泛紅,顯得有些尷尬。

畢竟就在半個時辰之前,他們還是闖王的部下,結果半個小時之後,就重新成了大明的百姓。

但緊接著,他還是硬著頭皮來到了孫傳庭麵前,然後翻身下馬看向孫傳庭道:

“大人,我們承諾的事情已經做到了,人也已經送到了,不知大人承諾的東西在哪裡?”

孫傳庭聽到這話,眼神瞬間變得冰冷。

他冷冷地看向劉宗敏,然後說道:

“李自成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啊!隻把這些老弱病殘、還有因為攻城受傷的百姓送到這裡來。”

“如此一來,既能減輕你們的負擔,又能增加朝廷的負擔,畢竟朝廷是無法拒絕這些百姓投降的,你們還真是好算計啊!”

劉宗敏聽到這話,臉上的尷尬之色更濃了,他隻能尷尬地笑笑,然後說道:

“大人說笑了,這種事情在下可不知道,在下也隻是遵命行事罷了。”

孫傳庭也懶得再跟劉宗敏繼續糾纏下去,在他看來,劉宗敏不過是個小人物而已,不值得他花費太多精力。

隨後,他衝著身後的官兵揮了揮手。

下一秒,便有官兵推著一袋袋糧食和一些藥物走了出來。

孫傳庭的心裡其實十分清楚,自己這是被李自成給坑了。

但畢竟是自己之前答應過的事情,他還是打算兌現承諾。

不過他也不是個任人擺布的主兒,心裡還是留了個心眼,隻給了李自成少量的糧食和一些最基礎的治療外傷的藥物。

這些東西,恐怕連農民軍一天的夥食都不夠。

當然,劉宗敏也不在意這些,因為他心裡明白,這些隻是雙方達成目的的一個標誌而已。

隻要有了這些東西,他回去也好向李自成有個交代。

就在劉宗敏帶來的士兵忙著搬運東西的時候,劉宗敏突然再次開口問道:

“那麼孫大人,敢問接下來,朝廷要如何安置我們?”

孫傳庭聽到這話,緩緩說道:

“關於李自成的請求,本官會即刻稟明陛下,畢竟本官可沒權利直接授予李自成總兵的官職。”

“等到陛下同意之後,隻會有欽差前來宣旨授命!”

“不過在這期間,你們不能去往其他地方,隻能在此處駐紮,也不能再掠奪其他城池了。”

“若是你們敢違反規定,那就休怪朝廷不客氣了。”

劉宗敏聽到這話心裡感到十分不屑,因為就在今天早上,李自成其實就已經秘密派遣了幾支部隊前去周邊的地區探查消息了。

隻要找到有人的城池、就會立刻派遣大軍攻城搶糧。

畢竟隻是詐降而已,誰還能真的聽從朝廷的命令?

但這話他肯定不能說出來,因此連忙點頭說道:

“這是自然,可是大人不要忘了,如今我們的糧食實在是不多了,大人給的這點糧食,恐怕都不夠吃上一天的,往後又要如何處置?”

很明顯,他這是在變著法兒地索要糧食呢。

孫傳庭自然也明白他的心思,不過他卻並不在意,而是淡定地說道:

“這個你可以放心,自明日開始,這潼關城外便會設立粥棚。”

“從早晨到下午,源源不斷地都會有人施粥給你們,但凡想要吃飯的,直接來領粥便可,不過一次最多不得超過一千人。”

劉宗敏聽到這話的時候,瞬間就傻眼了,因為這跟他們原本計劃好的完全不一樣啊!

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是要明軍每天給他們提供一定的糧食的,如此一來,他們便可以慢慢地增加自己的糧食儲備。

可沒想到孫傳庭居然想出了這麼一個主意,不給他們糧食,而是直接在城外施粥,讓那些吃不起飯的農民軍過來喝粥。

劉宗敏心中暗自叫苦,孫傳庭怎麼能這麼毒啊!

要是真這麼乾的話,那些農民軍被這熱氣騰騰的粥一忽悠,再加上朝廷又是給地,又是給錢,又是給農具的,這群活不下去的百姓哪裡會不願意啊!

說不定就會直接歸降朝廷了。

想到這裡,劉宗敏也不敢輕易答應下來,而是想爭取一下,然後說道:

“大人不用如此麻煩,還是將糧食給我們,我們回去自己熬粥吧。”

然而孫傳庭卻是態度堅決,他堅持說道:

“不行,本官一言九鼎,絕不更改!自明日開始,這潼關城外便會樹立起粥棚,隻要是吃不起飯的百姓,來了都會有一碗粥吃。”

“要是不願意來的話,那也不怪本官了。”

劉宗敏聽到這話,瞬間沒了主意,他心裡清楚,自己在這件事上根本就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最終隻能無奈地說道:

“既如此,請允許我回去和闖王商議一下。”

說完這話,劉宗敏衝著孫傳庭拱了拱手,然後垂頭喪氣地帶人離開了。

等到劉宗敏帶人離開之後,孫傳庭也開始安排人手迎接這一萬多的百姓進城了。

要知道安置這一萬多的百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看著這些人,周圍的將領們都感到一陣頭疼。

首先其中大概有五千人左右,身上都帶著傷。

這些人必須儘快得到救治,否則他們的傷勢很可能會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而且,還得給他們安排臨時休息的地方,更重要的是,他們每天都會消耗大量的糧食,這對於孫傳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想到這裡,孫傳庭無奈地歎了口氣,心中暗自思忖:

“看來,隻能向秦王求助了!”

就這樣,可憐的秦王馬上又要出血了

另一邊,劉宗敏回到李自成大營之後,便將之前發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自成。

當李自成聽到孫傳庭不願意直接給他們糧食,而是要在潼關城外施粥的時候,他氣得直咬牙,額頭上青筋暴起,忍不住大聲罵道:

“該死的孫傳庭,他竟然如此!”

李自成可不是傻子,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孫傳庭的意圖。

這明顯就是要拉攏他手下的農民軍投降朝廷啊!

這要是真的每次派一千個人去領粥的話,那這一千個人還能回來嗎?

畢竟城內可是有六萬大軍啊,六萬大軍“吞掉”這一千人那不跟玩一樣的?

就算孫傳庭不打算強留這一千人,李自成也不敢讓他們回來啊!

如果他們回來之後,到處宣揚說是朝廷正在施粥、並且願意接受他們投降的話,李自成的大軍豈不是會瞬間動搖軍心?

要知道,朝廷又是給地,又是給錢,又是給農具的,隻是要求他們去遼東而已,對於這群活不下去的百姓來說,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一旦這個消息在軍中傳開,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與此同時,羅汝才也被這個消息驚得半晌說不出話來。

過了好一會兒,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心中暗自感歎:

“果然我還是低估了孫傳庭,能想出這個主意,就足以證明孫傳庭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才。”

另一邊,安置好這些百姓之後,孫傳庭便即刻回到了書房。

他坐在書桌前,沉思了片刻之後這才拿起筆,親自寫了兩封奏疏。

在奏疏中,他詳細地說明了潼關發生的事情以及李自成想要投降的事情,同時他也詳細說明了自己的看法。

那就是他覺得李自成還是在詐降,為的隻是拖延時間。

畢竟,李自成此人詭計多端,之前就曾經多次使用詐降的手段來迷惑朝廷。

而他之所以還是願意接受李自成的投降,一來是因為聖旨,二來是因為李自成確實送來了不少百姓。

哪怕這些百姓都是老弱病殘,可這些也都是大明的百姓,他無法拒絕!

並且他估計,隻要這件事傳開,肯定還會有更多的農民軍願意投降朝廷。

基於以上種種原因,他答應了李自成的投降,不過具體要怎麼決斷,還是需要朝廷儘快拿個主意。

同樣的內容,孫傳庭寫了兩份,一份直接送到朝廷。

畢竟在孫傳庭看來,朝廷是最終的決策者,必須要讓朝廷知道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才好做出決斷!

至於另外一份,自然是直接送給朱慈烺了。

畢竟之前的時候朱慈烺可是說過,隻要是關於陝西的戰事,都必須直接上報給他。

本來按理來說,有了朱慈烺的交代,孫傳庭應該直接越過朝廷,然後直接將這件事情稟告給朱慈烺的。

但是孫傳庭卻沒有這麼做,而是一式二份,同時送往了遼東和京城。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現在的孫傳庭並不知道朱慈烺之前造反的事情、也不知道這大明朝眼下已經是朱慈烺當家作主了。

所以在他的認知裡,崇禎依然是最大的那個,朝廷才是最終的決策機構。

至於太子爺

也隻是太子爺罷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