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我爹是崇禎?那我隻好造反了 > 第二百八十一章 崇禎:投降?去他媽的投降!朕不接受!

第二百八十一章 崇禎:投降?去他媽的投降!朕不接受!(1 / 1)

推荐阅读:

就在氣氛凝滯之時,李邦華突然開口道:

“諸位大人且寬心,本官來此之前,特意向送信的錦衣衛打探了一番。”

“據他所言,孫傳庭一共寫了兩封奏疏,一封已然送抵京城,正是咱們方才讀過的那一封。”

“而另一封,則是徑直送往宣府,想必是呈給太子的。”

此言一出,仿若一道劃破陰霾的驚雷,在眾人心中轟然炸響。

原本有些壓抑的心情,瞬間如釋重負,變得輕鬆起來。

若真如李邦華所說,那太子收到這封奏疏之後定會權衡利弊,然後做出決斷。

而他們隻需等待太子的回信即可!

然而話雖如此,此事終究還是要稟報給崇禎的。

而他們這邊也需先拿出一個初步的方案,以備不時之需。

待朱慈烺那邊的回信傳來,兩方相互比對,再從中挑選出最為穩妥的方案來應對此事,這才是萬全之策。

念及此處,眾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一旁靜靜佇立的王承恩。

按照朝廷的規矩,內閣在處理政務之時,司禮監必須在場。

而王承恩身為司禮監掌印大太監,一直以來都在陪同他們處理政務。

如今王承恩也是他們唯一能夠聯絡到崇禎的橋梁了。

與此同時,王承恩早已從剛才的對話中了解清楚了事情的大概。

因此無需薛國觀吩咐,他便立刻恭敬地向前一步,然後開口道:

“諸位大人不必多言,稍候片刻,咱家這便去請陛下過來。”

薛國觀微微頷首,目光中帶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急切。

“那就有勞公公了。”

王承恩趕忙躬身回道:

“閣老客氣了,這本就是咱家分內之事。”

說罷,他不敢有絲毫耽擱,腳步匆匆朝著後宮的方向疾馳而去。

在這之前,崇禎曾特意交代過王承恩,若無萬分緊急之事,切莫去打擾他,一切國家大事皆交由內閣處理。

然而,這次的事情實在是有點特殊,內閣根本無法處置,再加上太子又不在,所以就隻能請崇禎出麵主持大局了。

此時正值午後,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如金色的絲線般灑在宮殿的每一個角落,給這莊嚴的宮殿增添了幾分溫馨。

崇禎用過午膳之後,便一直和周皇後待在房間裡,享受著這難得的溫馨時光。

兩人情意綿綿,正滿心歡喜地謀劃著如何再為老朱家“添丁進口”。

周皇後依偎在崇禎懷裡,臉頰泛著紅暈,猶如天邊的晚霞,一臉嬌羞地說道:

“陛下,您近日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突然就這般‘欺負’臣妾了?”

崇禎聽到這話,滿麵紅光,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道:

“皇後有所不知,烺兒為朕找的那個道士,果然是有幾分真本事的。”

“朕按照他的法子練了兩個月,效果甚好,照這般下去,假以時日,估計咱們還能再添幾個孩子。”

周皇後聽到這話,神色又是一陣泛紅,雖然她都已經是三個孩子的娘了,可如今再聽到這些話,難免還是有些羞澀。

她輕輕捶了捶崇禎的胸口,嗔怪道:

“陛下就會拿臣妾打趣。”

“咚咚咚。”

崇禎剛準備說些什麼,可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了一陣急促的敲門聲。

聲音很輕,但卻顯得很急促,瞬間就打破了這溫馨的氛圍。

崇禎聽到這敲門聲,臉色頓時就陰沉了下來,眼中閃過一絲不悅,然後怒道:

“不是說了不許打擾朕嗎?何人在外喧嘩?”

下一秒,一個熟悉的聲音便響了起來:

“陛下,是老奴啊!陝西有緊急軍報送到了內閣,內閣不知該如何處理,想要請陛下過去商議。”

崇禎聽到這話,並沒有立刻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隻是下意識地就喊道:

“這種事情找朕有什麼用?去找太子”

可話說到這裡,崇禎突然就愣住了,仿佛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瞬間清醒過來。

因為他突然想到,如今的朱慈烺早就不在京城了。

於是乎,崇禎硬生生地把剩下的話咽了回去,臉上的神情變得有些複雜。

就在這時,周皇後也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她趕忙坐直了身子,然後一臉嚴肅地說道:

“陛下,如此國家大事不可耽誤,還是儘快前去和內閣商議吧!就算您不想做什麼決定,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走一下的。”

“不然朝臣們會有諸多議論,對陛下的聲譽也有影響。”

崇禎聽到這話,也不好再說些什麼,畢竟他還是很在乎自己的名聲的。

隨後隻能應道:

“好,朕這就去。”

隨後,崇禎便在周皇後的服侍下,緩緩穿好了龍袍。

周皇後細心地為崇禎整理著衣領,崇禎則微微低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溫柔,仿佛在享受這片刻的溫馨。

穿好龍袍後,崇禎這才大步走了出去。

王承恩看到崇禎走出來,見他麵色潮紅,心中便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不過他也不好說些什麼。

畢竟如今的崇禎也不過就是三十二歲的年紀,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

再者說了,這種其中的“快樂”他也不懂,畢竟他隻是個太監罷了。

“陛下要乘轎去內閣嗎?”

就在這時,王承恩小心翼翼地開口問道。

崇禎擺了擺手道:

“不用了,朕親自走過去。”

說完這話,崇禎便邁開大步,向著內閣方向走了過去。

王承恩不敢有片刻耽誤,連忙亦步亦趨地跟著上去,心中還暗自琢磨著該如何向崇禎彙報情況。

一路上,崇禎自然而然地問起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非要讓他親自前去商議。

王承恩自然也不敢隱瞞,便將之前自己聽到的事情大概講述了一遍。

當聽到居然是因為李自成投降的事情時,崇禎的臉色瞬間就變了。

仿佛被一道晴天霹靂擊中一般,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

因為崇禎實在沒有想到,李自成居然他媽的又又又又又又又要投降了!

這不是把他當傻子嗎?

要知道,李自成之前已經投降了很多次了,每一次都是假投降真反叛,就像一隻狡猾的狐狸,總是在朝廷放鬆警惕的時候,突然露出獠牙,給朝廷帶來巨大的損失。

如今大明好不容易緩過來,甚至打算明年對李自成動手,徹底解決所有的農民軍。

結果這個時候李自成又來投降,這還真是把他當傻子來糊弄!

想到這裡,崇禎恨得牙癢癢。

投降?去他媽的投降!朕不接受!

他已經決定,這次絕對不會接受李自成的投降!

等到明年開春之後,集結兵力乾掉李自成和他的農民軍,這一切也就結束了。

想到這裡,崇禎心中不禁湧起一股快意,仿佛已經看到了明軍斬殺李自成的場景。

回過神來之後,崇禎再次向著內閣走了過去。

不多時,他便來到了內閣。

看到消失了半個月的皇帝終於出現在眾人麵前,薛國觀等人趕忙拱手行禮,齊聲說道:

“參見陛下!”

崇禎擺了擺手道:

“諸位愛卿不必多禮,快坐吧。”

隨後,崇禎大步向前,直接坐到了主位上。

其他幾位內閣大臣和李邦華也紛紛坐在了兩旁,各自的神情都有些凝重。

緊接著,崇禎也懶得客套,而是直接說道:

“關於諸位愛卿叫朕來商量的事情,朕大概已經知道了,朕還是先說說自己的意見吧!”

“朕覺得,這次就不應該答應李自成的投降!因為你們也都知道,這應該又是李自成的一個陰謀!”

“之前李自成每次投降的時候,總會再次反叛,就像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這次應該也是如此。”

“所以這次也就不需要這麼麻煩了,直接拒絕李自成的投降,然後讓孫傳庭繼續防守陝西,河南周邊的兵馬也繼續堅守。”

“等到明年開春之時,調遣大軍直接滅殺李自成,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眼看著崇禎一上來就直接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而且還那麼偏激,在場的大臣們瞬間麵麵相覷,彼此交換著眼神。

他們當然知道為什麼崇禎會做出這樣的決定,無非就是覺得李自成反反複複投降又反叛,毫無誠意而已。

但是話說回來,這件事情肯定不能這麼處理的。

畢竟李自成可是真的送了一萬百姓到潼關,並且之後的一段時間裡,肯定還會有源源不斷的百姓投降朝廷。

要是直接拒絕的話,那豈不是斷了這些百姓的生路?

而且也會讓那些本來想要投降朝廷的百姓堅定的站在李自成那邊。

從這點來說,崇禎實在是有點考慮不周。

當然,這話沒人敢說出來,畢竟誰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觸怒崇禎。

但是眼下這個時候總還是要有人勸崇禎的,既然其他人不敢說,那麼隻能由薛國觀這個內閣首輔來說了。

於是乎,薛國觀先是深吸一口氣,然後鼓起勇氣開口道:

“陛下,請恕臣直言,臣覺得這次朝廷還是不能拒絕李自成的投降!因為李自成在投降之時,主動後撤了十裡,停止了攻打潼關,除此之外,他還送了一萬百姓到潼關來。”

“雖然這些百姓都是老弱病殘,但他們還是大明的百姓!”

“如今這些百姓願意歸順朝廷,朝廷怎麼能拒絕呢?”

“除此之外,孫大人還說之後的一段時間,他會在潼關外設立粥棚,吸引那些吃不起飯的農民軍前來投降朝廷。”

“這些事情究竟會引來多少農民軍投降朝廷暫且不說,但這總歸是給了那些不願意跟著李自成造反、想歸順朝廷的百姓一條活路!”

“他們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今朝廷若能接納他們,那將是他們的大幸,也能彰顯陛下的仁德之心。”

“可要是朝廷直接拒絕李自成的投降,那麼豈不是說等於斷了這些百姓的活路?”

“到時候隻怕那些想要投降朝廷的百姓也不敢投降了,隻能跟著李自成一條道走到黑,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因此!還望陛下三思啊!”

崇禎聽完這些話,瞬間就愣住了。

對啊!

他怎麼把這麼重要的事情給忘了?

自己要是真的拒絕了李自成的投降,那豈不是說也等於拒絕了那些被迫跟隨李自成造反的百姓投降朝廷?

而且被拒絕之後,李自成多半會再次攻打潼關或者其他地方。

如此一來,隻會有更多的百姓死去,朝廷也必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來阻止李自成。

一時之間,崇禎的臉色變得有些難看,眼神中閃過一絲懊悔,他覺得自己之前的想法實在是太過於衝動了,沒有考慮到全局。

緊接著,崇禎苦笑一聲,然後緩緩說道:

“朕剛才有些生氣,一時間說錯了話,諸位愛卿不要在意。”

在場的幾位大臣聽到這話,趕忙再次拱手,然後安慰起了崇禎。

“此事不怪陛下,隻怪那闖賊反反複複投降又反叛,才讓陛下如此生氣!”

“陛下無錯,這一切都是那闖賊之錯!陛下切莫為此事責怪自己。”

聽到這些話的時候,崇禎總算是找回了一些麵子。

就在這時,王承恩趕忙將之前李邦華帶來的奏疏遞給了崇禎。

崇禎大概翻看了一下,表情並無變化,因為這上麵說的跟之前王承恩告訴他的相差不大。

隨手將奏疏放在一胖,崇禎又道:

“對於此事,諸位愛卿還有何看法?是要朕答應李自成提出來的這些條件嗎?”

薛國觀趕忙再次說道:

“啟稟陛下,臣等剛才商議了一下,覺得目前還是答應李自成的這些條件比較好。”

“其一,這麼做的話,朝廷是占理的,即便這真是李自成的陰謀,朝廷也沒有失信於天下百姓,公理大義是在朝廷這邊的,天下百姓自會明白朝廷的仁德,朝廷的聲譽不會因此受損。”

“其二,這樣能安撫李自成,讓他短時間內不會再輕舉妄動,如今朝廷雖國力漸強,但若能避免一場不必要的戰事,也能讓百姓少受些戰亂之苦,朝廷也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發展民生。”

“其三,也就是之前說過的,若答應李自成的投降,便能夠吸引更多農民軍向朝廷投降,那些農民軍本就是被李自成裹挾著造反,如今朝廷不計前嫌接納他們,他們定會對朝廷感恩戴德,日後也會更加忠心於朝廷。”

崇禎仔細想了想薛國觀說的這三點理由,然後微微點了點頭。

同時心裡暗暗盤算著,反正左右隻是一個總兵的官職而已,被“耍”就被“耍”吧!

反正他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李自成“耍”了。

就當是為了天下百姓吧!

正當崇禎準備答應此事的時候,突然像是想到了什麼,眉頭微微一皺,然後問道:

“等等,這件事情太子知道嗎?此事關乎朝廷大局,一定要讓太子知曉。”

李邦華聽到這話,趕忙說道:

“回陛下,臣問過送信的錦衣衛,那錦衣衛說,同樣的奏疏他們送了兩份,一份送到京城,一份送去了宣府。”

“按照時間推算,大概也就是在這兩天,太子殿下那邊也會收到這封奏疏了。”

聞聽此言,朱慈烺這才暗自鬆了口氣。

因為他總覺得對於這件事情,朱慈烺可能會有彆的看法。

凡事還是要以朱慈烺的決定為主,這也是他之前答應朱慈烺的事情。

想到這裡,崇禎假裝思考了一下,然後裝作一副深思熟慮的模樣說道:

“既如此,那麼這件事情先不著急處置了,等太子那邊接到奏疏之後做出決斷,朝廷再做最終的決策。”

“另外,內閣暫時就以答應李自成投降的前提條件做好準備,若是太子也同意接受李自成投降的話,這件事情就這麼定了!”

聽到這話的時候,在場的幾人都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畢竟他們本來想的就是等朱慈烺的決定傳到京城之後,再進行最終的決斷。

而且在他們看來,朱慈烺多半也是會同意答應李自成的投降。

緊接著,眾人趕忙拱手道:

“臣遵命!陛下放心,臣等定會竭儘全力,商議出一個萬全之策。”

就這樣,關於李自成投降的事情,總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處理結果。

至於最終的結果,隻能等到朱慈烺那邊得到消息之後儘快做出決斷了。

當然,若是朱慈烺不同意李自成投降的話,那麼內閣也不會多說些什麼。

畢竟眼下連崇禎這個皇帝都要以朱慈烺的決斷為主,他們這群大臣又能說些什麼呢?

很快,時間又過去了兩天。

這天的天氣相當不錯,陽光灑在大地上,為宣府帶來了一絲溫暖。

隻是再溫暖的天氣也掩蓋不住空氣中那股緊張的氣息。

突然,一隊快馬直接從京城的方向疾馳而來,馬蹄聲如雷鳴般在官道上回蕩,揚起一片塵土。

來的不是彆人,赫然便是前來宣府送信的錦衣衛!

隻見那些錦衣衛個個風塵仆仆,臉上滿是疲憊,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急切。

因為他們知道他們身上的這份奏疏關係重大,必須儘快送到太子手中。

與此同時,宣府衙門內,朱慈烺今天也在接待著一位來自草原的客人。

這個客人不是彆人,正是土默特的首領俄木布。

說起俄木布這個人,也算是有點故事了。

他原本是土默特的首領,在土默特被建奴打敗之後就臣服了建奴。

建奴最開始也沒有對他動手,還是讓他做土默特首領,但不久之後,建奴便廢除了他的土默特首領之位,隻讓他做了一個小小的武將。

從此他便失去了往日的權勢,受儘了冷眼。

但是等到大明打敗了建奴之後,俄木布居然又重新成為了土默特部落的首領!

從這點而言,他也算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了。

其實俄木布本身是極度憎恨建奴的,他也不想土默特再被建奴侵占。

因為建奴不僅掠奪了土默特大量的牛羊,還帶走了土默特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口。

並且這些人有一半都死在了鬆錦之戰!

但他總覺得建奴還會再打回來,因此一直沒有選擇向大明臣服。

因為他擔心等到建奴再打回來的時候,會因為土默特臣服大明一事對土默特趕儘殺絕!

隻是伴隨著大明開始對蒙古出手,他似乎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所以不久之前,他派遣了一隊使者來到宣府求見了朱慈烺,然後表明了投降之意。

隻是讓俄木布沒想到的是,大明這次想要的不僅僅隻是名義上的投降,而是實際上的投降!

但是經過了短暫的思考之後,俄木布最終還是答應了朱慈烺的所有要求。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現在的土默特壓根就沒有和大明叫板的資格!

說句不客氣的話,都不用等那七萬騎兵回來,就宣府現有的一萬騎兵加三萬步兵,就足以輕輕鬆鬆地把土默特滅掉了!

既如此,他又有什麼好猶豫的呢?

若是依舊固執不肯投降的話,那麼等待土默特的隻有滅亡了!

想明白了這點之後,俄木布便帶著十足的誠意親自來宣府和朱慈烺商議投降事宜。

雙方的談話也算進行得很順利,俄木布幾乎是答應了朱慈烺的所有要求。

他的態度十分謙卑,似乎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惱了朱慈烺,讓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化為泡影。

但他們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雙方接下來的貿易合作必須要免除一半的關稅。

除此之外,因為土默特之前被後金劫掠得太狠,今年的糧食不夠吃,還需要借大明的糧食用來過冬。

最後一個要求,則是要保留他這個土默特首領的身份和一部分權利。

而對於這些要求,朱慈烺自然全部都同意了。

事實上,最開始的時候朱慈烺想的是徹底免除貿易關稅的,可想了想又覺得似乎有點不太妥當。

畢竟現如今大明的商稅製度已經成型,除了在災荒之年藥物會免稅之外,其他的商品都不存在免稅一說。

這要是突然給土默特免稅的話,豈不是對不起其他那些“奉公守法”的商人了?

自從商稅改革之後,那些商人一直遵守大明的律法按時繳納稅款,若對土默特特殊對待,必然會讓他們心生不滿。

所以朱慈烺最終還是隻答應了免除一半的貿易關稅,也算是當做土默特投降大明的一種獎勵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