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剛看到這位太子的第一眼,他隻覺得平平無奇,不過是個養尊處優的少年罷了。
但是聊了幾句之後,他就發現這位太子爺實在是心思深沉,如同深不見底的潭水,讓他一個在江湖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油條都感到有些害怕。
那敏銳的洞察力,仿佛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他的眼睛,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十三四歲的少年該有的心智。
不過也幸好他這次是抱著十足的誠意投降朝廷的,不然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想到這裡,羅汝不由得才加快了腳步,匆匆離開了這個讓他心生敬畏的地方。
當天晚上,月色如水,灑在宮廷的琉璃瓦上,泛起一層銀白的光輝。
朱慈烺閒來無事,在書房中踱步片刻後,最終還是打算去見見崇禎,然後跟他說一下羅汝才的事情。
因為他擔心到時候萬一崇禎腦子一抽,非要弄死羅汝才的話,那這件事情就不好處理了。
不僅會讓那些農民軍寒心,也可能引發一係列不必要的麻煩。
而此時,坤寧宮內,燭火搖曳,映照出溫馨而祥和的氛圍。
崇禎正和周皇後坐在榻上,輕聲細語地聊著天。
崇禎的目光時不時地看向周皇後的肚子,那眼神中充滿了期待與溫柔。
好吧,該發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經過這段時間的不斷努力,周皇後又懷孕了!
這對於崇禎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喜訊。
因為不久之後,崇禎又要當爹了,再加上自己馬上就要過壽,這簡直可謂是雙喜臨門了!
這兩件喜事對於眼下的崇禎而言,當真是喜不自禁。
周皇後看著麵前一臉微笑的崇禎,滿眼也都是幸福之色。
畢竟她也沒有想到自己還會再生孩子,在她看來,自己年紀已不算小,能再次擁有身孕,實屬意外之喜。
當然,現在的周皇後其實也就三十一歲而已,正當風華正茂,隻是在古代這個時候,卻已然是徐娘半老了。
緊接著,隻見周皇後輕輕摸了摸肚子,感受著那裡麵微弱的生命跳動,然後笑著看向崇禎說:
“陛下,您說臣妾這次懷的是男孩還是女孩?”
她的聲音輕柔婉轉,如同黃鶯出穀。
崇禎聽到這話,慈愛的笑了笑道:
“皇後放心,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朕都喜歡。”
周皇後也是莞爾一笑,那笑容如同綻放的花朵,美麗動人。
就在夫妻二人情意漸濃,沉浸在幸福的氛圍中時,一陣不合時宜的聲音突然響了起來,打破了這份溫馨。
“陛下,太子爺求見,說是有事情要和您商議。”
崇禎聽到這話,有些不爽地皺了皺眉頭,那原本上揚的嘴角瞬間耷拉下來。
他正和周皇後享受這溫馨的時刻,卻被突如其來的朱慈烺打斷,心中自然不悅。
倒是一旁的周皇後反應夠快,她深知朱慈烺深夜求見定有要事,因此趕忙說道:
“陛下,烺兒這麼晚來見你,肯定是有重要事情要和你商議,你還是見見他吧,臣妾先回寢宮等你。”
說完這話,不等崇禎開口,周皇後便在幾個宮女的攙扶下緩緩起身,然後向著寢宮內走了進去。
崇禎也不好說些什麼,隨意的整理了一下衣衫,這才說道:
“讓太子進來吧!”
片刻之後,朱慈烺便走了進來。
當然,朱慈烺這個時候也知道周皇後懷孕的消息,具體的時間大概是在十天之前。
當時周皇後身體不太舒服,就宣了太醫過來診斷,結果一診斷就查出了三個月的身孕。
當朱慈烺得知這個消息時,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怎麼說呢,感覺確實是有點意外,畢竟朱慈烺也沒料到崇禎會在這個時候再給他生一個弟弟或者妹妹。
不過仔細想想,這件事情其實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眼下的崇禎和周皇後年齡並不算大,放在後世,也算是正當壯年了,懷孕生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當然,朱慈烺其實也不介意再多幾個弟弟妹妹,隻要崇禎不搞事情、乖乖待在後宮,誰管他生幾個孩子呢?
反正將來這群弟弟妹妹都要扔到海外去當藩王。
這也是他早就製定好的計劃,將皇室子弟分封海外,既可以避免國內的權力爭鬥,又可以拓展大明的疆土。
朱慈烺進來之後,四下一陣打量,發現隻有崇禎一個人坐在這裡,周皇後卻不見蹤影。
他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隨即開口問道:
“父皇,母後何在?”
崇禎則是直接說道:
“你母後說有些累了,所以去裡麵休息去了。”
朱慈烺聽到這話,這才點了點頭,隨後徑直走到崇禎對麵,一屁股坐了下來。
就在這時,一個小太監小心翼翼地端著一個精致的茶盤走了過來,茶盤上放著一盞熱氣騰騰的茶。
小太監微微躬身,將茶盞輕輕放在朱慈烺麵前,輕聲說道:
“殿下,請用茶。”
朱慈烺直接伸手端起茶盞,輕輕吹了吹,然後抿了一口。
那溫熱的茶水順著喉嚨流下,瞬間驅散了身上的絲絲寒意,讓他整個人都暖和了起來。
放下茶盞,朱慈烺這才看著崇禎說道:
“父皇,羅汝才進京了。”
羅汝才?
崇禎聽到這話,原本有些不耐煩的表情頓時變了一下,他的眼睛微微睜大,眼神中閃過一絲詫異,然後問道:
“就是那個農民軍首領羅汝才?”
朱慈烺點了點頭:
“就是他!他今天早上剛剛進京,而且下午的時候兒臣已經見過他了,還和他聊了一下。”
他的語氣平淡而沉穩,仿佛在訴說著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崇禎聽了這話,頓時更感興趣了,他的身體微微前傾,眼神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道:
“那你準備怎麼安置他?該不會要把他留在京城吧?”
朱慈烺聞言笑了笑說道:
“以他的身份,留在京城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就按照之前的計劃打發到遼東去吧。”
崇禎點了點頭,心中暗自讚同。
畢竟把一個農民軍首領放在京城,他自己也不安心,這些人雖然投降了,但誰知道他們內心裡還有沒有什麼彆的想法呢?
就在這時,崇禎似乎又想到了什麼,然後看向朱慈烺問道:
“說吧!你想讓朕做什麼?”
崇禎心裡清楚,如果這件事兒真是這麼簡單的話,朱慈烺今天晚上就不會來找他了。
朱慈烺也沒打算賣關子,隨後便直接說道:
“雖然之前朝廷已經下了旨意,隻要農民軍投降便既往不咎,但是羅汝才這家夥心裡還是有些害怕的,唯恐父皇不會原諒他。”
“所以他這次來的時候帶來了十幾個農民軍,當然兒臣已經打探過了,這些都是一些窮苦的百姓,他這麼做的目的是想讓父皇知道他們為什麼會造反,然後想讓父皇看在這些窮苦百姓的麵子上饒了他。”
原來是這樣!
崇禎聽到這話恍然大悟,最後他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
在他看來,羅汝才此舉實在是有些多餘了,畢竟天子一言九鼎,之前聖旨已經發下去了,怎麼可能還會責罰羅汝才呢?
但轉念一想,他突然覺得羅汝才的擔憂也不無道理。
畢竟在生死麵前,誰都會小心翼翼。
想到這裡,崇禎直接點了點頭說道:
“既如此,那朕便見見他們吧,也算是讓他們能安心,剛好兩天後便是早朝,就放在那天吧。”
崇禎也希望通過這次見麵,能夠向天下人展示朝廷的寬容和大度,也能夠進一步穩定局勢。
眼看事情進行的很順利,朱慈烺不由得暗暗鬆了口氣,然後笑著說道:
“既如此,那兒臣這就放心了。”
隻是這話一出口,崇禎卻是白了他一眼,然後說道:
“怎麼,難不成你還以為朕會生氣,然後直接砍了他?朕有那麼不明事理嗎?”
朱慈烺有些尷尬的笑了笑,因為他之前還真這麼想過。
畢竟在過去的幾年裡,農民軍一直降而複叛,他擔心崇禎會一時衝動做出錯誤的決定。
不過現在看來自己想的確實有點多餘了,因為崇禎腦子很清醒,並不會因為之前的事情而影響大局。
就在朱慈烺準備告辭離開的時候,崇禎突然又道:
“對了,鄭芝龍還沒有回來嗎?”
朱慈烺微微一愣,然後搖了搖頭說道:
“還沒得到消息,主要是距離太遠,消息傳遞也不太方便,不過兒臣覺得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崇禎聽了這話,並沒有得到安慰,反而頗為擔憂地說:
“希望吧,這要是中間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煩了。”
崇禎有這樣的擔憂也是正常的,畢竟他這次的萬壽節對於大明來說意義非凡,它不僅是對外展示大明實力和威嚴的重要機會,也是凝聚人心、穩定局勢的關鍵時刻。
如果在這個時候出了問題,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相比於崇禎,朱慈烺卻沒什麼好擔心的,畢竟這次的事情基本上全部都在掌握之中,應該是不會出什麼幺蛾子的。
真要說出現風險的話,估計也就是海上可能會發生什麼意外了,不過這種事情鄭芝龍應該也會考慮到的。
想到這裡,朱慈烺隨即便安慰道:
“父皇放心吧,這件事情不會出現什麼差錯的,等鄭芝龍那邊有消息了,兒臣立刻派人來稟報父皇。”
崇禎聞言輕輕點了點頭,隻是眼神中還是有點擔憂。
朱慈烺也沒有再多說什麼,隨後便直接離開了皇宮。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來到了兩天後。
這天一大早,天色尚處於一片黑暗,羅汝才便和十幾個農民起來了。
隨後他們各自開始洗漱換衣,就連那幾個孩子一早也都被人叫了起來,然後在大人的催促下,也乖乖地穿上了嶄新的衣服。
羅汝才是在昨天知道今天皇帝打算召見他的,而且還是在皇宮召見他。
這對於羅汝才來說,無疑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所以昨天晚上羅汝才幾乎沒怎麼睡,他的內心滿是激動和惶恐。
雖然之前已經得到了朱慈烺的承諾,但是畢竟太子是太子,皇帝是皇帝,他可不知道皇帝會不會真的按照太子說的來。
當然,這也就是羅汝才不知道如今這位大明太子的實力,他要是知道的話,估計就不會這麼擔心了。
至於其他十幾個農民,差不多也是如此,得知皇帝要召見他們的時候,一個個都激動得不行,激動之中又有些害怕。
畢竟他們曾經都跟著張獻忠、李自成造反了,皇帝真的會原諒他們嗎?
但是現在想這些也沒什麼用了,他們隻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穿戴整齊之後,他們便跟著錦衣衛去往了皇宮。
而這個時候,準備上朝的大臣們也各自開始準備上朝了。
不多時,一眾大臣們便齊聚於太和殿內。
當看到崇禎出現在龍椅上的時候,所有人都是有些驚訝。
畢竟皇帝已經很久沒有上朝了,這次倒是難得。
按照規矩,眾人依次見過皇帝,然後便各自彙報起了公務。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大明也沒發生什麼大事,各種事情也都在有計劃地進行著,所以也沒什麼好說的。
崇禎則是靜靜地坐在龍椅上,認真地傾聽著每一位大臣的彙報。
片刻之後,崇禎突然開口說道:
“諸位愛卿,朕得到消息,之前在陝西投降了朝廷的農民軍首領羅汝才已經進京了,今日朕想和諸位愛卿一起見見他,問問他為何要造反。”
在場的大臣們聽到這話,臉色均是一變,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和疑惑。
因為他們還真不知道羅汝才進京的消息。
不過想想也是,誰會在乎一個農民軍首領呢?
但這話肯定不能說出來,畢竟在皇帝麵前,他們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禮儀和尊重。
下一秒,王承恩尖細的嗓音響了起來:
“宣羅汝才進見!”
緊接著,太和殿門口,羅汝才帶著十幾個農民緩緩走了進來。
他們的腳步有些沉重,臉上帶著一絲緊張和不安。
眾臣看在眼裡都是有些驚訝,因為羅汝才身後還有著十幾個農民打扮的人,這其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不知道的還以為羅汝才這是拖家帶口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