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羅汝才等人踏入宮殿的那一刻,瞬間在這朝堂上激起了層層漣漪。
朝堂之上所有官員的目光如同被無形之手牽引,齊刷刷地投向了羅汝才。
那些站得稍遠的官員為了不錯過這難得一見的場景,紛紛踮起腳尖,伸長了脖子,仿佛是一群急於窺探真相的探秘者。
而他們的臉上也是表情各異,有的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似乎對這位農民軍領袖充滿了探究的欲望。
有的則麵露不屑,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仿佛在說:
“區區一個泥腿子,何足掛齒?”
更有甚者,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花,似乎對羅汝才等人的到來充滿了敵意與排斥。
然而在這眾多的表情中,最為明顯的還是那份蔑視,那是一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優越感,仿佛他們這些高高在上的官老爺,與羅汝才等人之間隔著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
而且這種蔑視並非空穴來風。
一來,羅汝才等人出身低微,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這在那些自詡為天之驕子的官員們看來,無疑是低賤的象征。
二來,農民軍的造反之路雖然看起來也是波瀾壯闊,卻始終缺乏一個完整的體係與規劃。
他們似乎隻是在不斷在大明各地破壞,與朝廷進行一場場無休止的戰爭,卻從未建立起自己的根據地,與當年太祖造反時的雄才大略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彆。
因此在大多數的官員眼中,所有的農民軍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是一群沒有頭腦、沒有章法的賊寇而已。
然而他們或許未曾料到,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正是這些他們看不起的農民軍最終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最終也是跪倒在李自成的麵前,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屈辱與拷打,然後被逼迫交出了大約七千萬兩銀子。
朱慈烺坐在崇禎的下方,靜靜地觀察著這一切,將這群官老爺們的虛偽與傲慢儘收眼底。
他心中自然清楚,在場的官員中十之七八都是看不起農民軍的,不過他也不在乎,隻是靜靜地等待著接下來的發展。
就在這時,羅汝才等人已經走到了殿前。
深吸一口氣之後,羅汝才緩緩俯身下跪,他身後的其他人見狀也趕忙跪了下來。
為了防止羅汝才等人在麵見皇帝的時候出什麼亂子,所以宮裡曾派人去教過他們麵見皇帝時的禮儀,希望他們能夠在朝堂之上表現出應有的莊重與得體。
羅汝才學的倒是挺快的,可他帶來的那些農民學的可就沒那麼快了。
他們雖然努力學習,卻始終難以掌握那些繁瑣的禮節。
朱慈烺得知此事後,並沒有強求他們繼續學習這些禮節,而是撤回了那些教禮儀的人。
在他看來這些百姓好不容易活了下來,就不要再為難他們了。
下一秒,隻聽羅汝才高聲道:
“罪臣羅汝才,參見大明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說著便來了個三跪九叩。
他身後的農民們也趕忙喊道:
“草民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草民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坐在龍椅之上,目光頗為冷淡地看向了羅汝才,心中一時間也是思緒萬千。
因為他怎麼也沒有想到,眼前這個毫不起眼的男人,居然就是如今三大農民軍首領中的其中一位。
這羅汝才雖然比不上張獻忠和李自成那般聲名顯赫,卻也是除了他們之外勢力最大的農民軍了。
之前朝廷也曾試圖招撫他,他也確實投降過朝廷。
然而不久之後他又複叛了,搞得崇禎很是頭疼。
不過誰又能想到呢?
如今這羅汝才居然真的投降了朝廷,並且還跪在了自己腳下!
這其中的曲折與變化,讓崇禎不禁感慨萬千。
另一邊,羅汝才遲遲沒有得到皇帝的回應,心中不禁有些心驚膽戰。
雖然他之前已經計劃好了一切,也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真正到了這個時候,心中還是難免有些緊張。
就在他萬分著急的時候,龍椅上的崇禎終於說話了:
“都起來吧。”
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對於羅汝才來說卻如同天籟之音。
他瞬間如蒙大赦,趕忙說道:
“謝陛下。”
然後這才慢慢的地站了起來。
他身後的一眾農民見狀,也是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
緊接著,隻聽崇禎繼續說道:
“羅汝才,你之前造反實屬大逆不道,之後又不斷投降、複叛,讓朝廷損失了很多兵力和財力。”
“但是念在如今你誠心歸順的份上,朕還是會原諒你的。”
“之前的事情便一筆勾銷了,你去了遼東之後務必要精忠報國,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崇禎的聲音雖然冷淡,卻透露出一種威嚴與決斷。
羅汝才聽到這話,心中的那塊石頭終於算是徹底落了地。
他本來以為自己還要再賣慘、再懇求,崇禎才會原諒他之前的所作所為,結果沒想到自己還什麼都沒說呢,崇禎居然就先原諒了他。
這讓他不禁感到有些意外與驚喜。
看來自己之前還真是想多了,皇帝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麼冷酷無情。
下一秒,羅汝才趕忙再次跪倒在地,高聲道:
“謝過陛下!臣到了遼東之後,一定精忠報國,不負陛下聖恩!”
說完之後又是重重磕了三個響頭。
他身後的農民見狀一臉茫然,有些不知所措,雖然知道崇禎沒有跟他們說話,但他們也不敢站著,然後也跟著跪倒在地磕了三個響頭。
龍椅之上,崇禎看到這一幕隻覺得既好笑卻又笑不出來。
這些農民們雖然穿著剛換的新衣服,但他們臉上的神情以及模樣,毫無例外都是實打實的窮苦人家。
這讓崇禎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就在這時,崇禎突然看向了羅汝才身後的一位老人。
崇禎隨口問道:
“老人家,今年多少歲了?”
然而這話一出口,那老人卻依舊跪在地上沒有說話。
見此一幕,旁邊的一個官員趕忙提醒道:
“老爺子,陛下在問你話呢。”
那老人聽到這話才緩緩抬起頭來,然後一臉不安地看向了坐在龍椅上的崇禎。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敬畏與惶恐,仿佛麵對的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神祇。
然而接下來他還是不知道說些什麼,隻是呆呆地望著崇禎,仿佛被他的威嚴所震懾。
旁邊的官員隻能再次提醒道:
“陛下問你多少歲了。”
老人這下子終於聽明白了,趕忙說道:
“回皇上的話,俺今年六十八歲了。”
崇禎聽到這話,不禁有些驚訝,都快七十歲了還跟著造反,這是不是有點太誇張了?
然後就在這時,隻見那老人突然哭著說道:
“皇上,俺是河南周口人,幾年前俺們那裡發生了一場旱災,家裡沒糧食,官府又催得緊說要交稅。”
“沒辦法,俺就把家裡的兩畝田賣了去交了稅。”
“可後來災情越來越嚴重,俺們家就吃不上飯了。”
“先是老婆子餓死了,然後兒子、兒媳餓死了,最後兩個孫子也餓死了,隻留下俺一個老頭靠吃觀音土活了下來。”
“埋了一家人之後,俺本來也想去死的,可這個時候李自成打到了河南,有人跟俺說隻要跟著他們造反就有飯吃。”
“俺想著反正現在家裡就剩俺一個人了,隻要能給俺一口飯吃,造反又怎麼了?於是俺就跟著李自成造反了。”
“再然後,李自成那邊也吃不飽飯了,俺就又投降朝廷了。”
老人的聲音雖然不大,卻充滿了悲痛與無奈。
伴隨著老人這話一出口,在場所有人的臉色都變了變。
他們沒想到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悲慘的故事與經曆。
其中臉色最差的應該就是羅汝才了。
事實上剛才說的那些事情確實是這個老人所經曆的,羅汝才之前甚至還特意交代過他該怎麼說才能引起共鳴。
他原本想讓老人通過講述自己的苦難經曆,來博取皇帝的同情與諒解,從而能夠讓皇帝原諒他。
然而話說回來,崇禎剛才已經原諒他了,這種事也就沒必要再說出來了。
就算要說出來,那也得等皇帝問的時候再說啊!
如果皇帝不問的話,那就不應該說出來。
畢竟這種事情始終是有些打皇帝的臉的,容易讓皇帝感到尷尬與不悅。
但是很明顯,這個老人可能是因為太緊張了,所以不等崇禎發問就直接把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了出來。
這讓羅汝才不禁感到有些無奈與尷尬。
伴隨著老人這一開口,他身後的其他幾個農民也紛紛忍不住了。
其中一個婦人懷裡還抱著一個一兩歲的孩子,隻見她先是擦了擦眼淚,然後抽噎著說道:
“陛下,俺是陝西延安人氏,因為災荒家裡吃不起飯,餓死了好幾口人,後來俺家男人就跟著李自成造反了,就是為了有口飯吃。”
“可是他運氣不好,半路上摔斷了腿,傷口感染又沒有藥物治療,死在了半路上,隻留下俺們孤兒寡母相依為命。”
“陛下,俺們隻是想有口飯吃,俺們也不想造反啊!”
“俺們要是有口飯吃的話,俺家男人也不會死了!”
婦人的聲音充滿了悲痛與無奈,她的每一句話都仿佛是一把鋒利的刀,刺痛著在場每一個人的心。
緊接著,一個十三歲左右的男孩也站了出來,然後哽咽著說道:
“俺也是陝西人,那年延安鬨了旱災,官府還要來逼稅,俺家拿不出錢來,帶頭的官差就打死了俺爹。”
“後來李自成過來把那狗官殺了,然後俺就跟著李自成造反了,因為不造反的話,俺就活不下去。”
男孩的聲音雖然稚嫩,卻充滿了堅定與決絕。
隨後,在場的其他農民也紛紛站了出來,說起了自己造反的緣由。
他們的聲音雖然不大,甚至有些話都詞不達意,卻還是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陷入沉默。
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曆,訴說著這個時代的苦難與不公,也訴說著他們對生存與尊嚴的渴望與追求。
聽著這些話,羅汝才此刻簡直悔不當初。
但是大庭廣眾之下,羅汝才也不好讓其他人閉嘴。
因此他隻能繼續跪在地上。
與此同時,朝堂之上,一眾文臣武將連大氣都不敢出。
因為此時此刻,崇禎的臉色已經十分難看了。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憤怒與無奈,仿佛在壓抑著心中的怒火。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有人覺得羅汝才這些人大概是要遭殃了。
畢竟當著皇帝的麵說朝廷怎麼怎麼不好,說他們為什麼要造反,這簡直是打皇帝的臉啊!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的尊嚴與權威是至高無上的,任何敢於挑戰皇帝權威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緊接著就在這時,崇禎終於開口了。
“唉!”
先是一聲重重的歎息聲響起。
下一秒,崇禎直接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然後走下了龍椅。
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王承恩趕忙追了上去。
隻見崇禎快步來到老人麵前,然後一把握住老人的手說道:
“老人家,是朕對不起你啊!是朝廷沒有及時救災,這才讓你們受了這般苦難,這是朕的錯,是天下的錯!”
“想當年太祖他老人家要是有口飯吃的話,又哪裡來的如今的大明呢?”
此時此刻,崇禎向眼前這位老人表達了深深的歉意與愧疚。
然後崇禎又看向了其他人:
“你們都沒有錯,錯的是大明,錯的是朕,朕對不起你們。”
話說到最後,崇禎不禁潸然淚下。
他或許不算是一個好皇帝,沒有帶領大明走向繁榮與富強,但他也絕對不是一個昏君。
如果可以的話,他當然也希望帶給百姓安寧與和平,隻是他再怎麼努力也沒能救得了大明,最終造成了眼下這樣的場景。
想到這裡,崇禎更是直接哭出了聲。
當看到皇帝居然當著他們的麵哭出來的時候,在場的幾個農民也是感同身受。
他們想起自己曾經的苦難與不易,想起自己為了生存而做出的掙紮與奮鬥,不禁也忍不住哭了起來。
麵對這一幕,朝堂之上的大多數文臣武將們都有點懵逼。
因為他們實在是無法共情這些社會最底層普通的百姓,畢竟他們這些人中除了少數出身寒門之外,大多數都是世家勳貴出身。
他們從小生活在優越的環境中,享受著榮華富貴與尊貴地位,怎麼可能同情這些底層的百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