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如此奇異的身份轉變羅林應該是感到很震撼的,可不知為何這會兒的心情並沒有多麼激動。
或許是激動過頭了,反而歸於平淡了吧?
緊接著,他緩緩說道:
“不管怎麼說,一家人團聚就是最好的結果了,你不知道,有好幾次我都以為我們真的要死了。”
“可最終我們一家人都活著,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李定國也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他深知一家人能夠團聚是多麼的不容易。
就在這時,羅林突然又問道:
“對了,你既然是被派到了遼東,那你怎麼現在又回來了?”
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疑惑,不明白李定國為何會突然出現在京城。
李定國也沒有隱瞞自家老丈人,隨即把自己出使建奴並且護送建奴使臣回到大明的事情講了一遍。
羅林聽得有些驚訝,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可緊接著他又想到了什麼,眉頭微微皺起道:
“這麼說,過完年之後你還要去遼東?那我們怎麼辦?是跟著你一起去遼東還是留在京城?”
說實話,羅林是不願意去遼東的。
因為他之前就聽說過遼東自古都是苦寒之地,那裡氣候寒冷,土地貧瘠,生活條件十分艱苦。
而且遼東還是麵對建奴的第一線,戰事頻繁,保不齊哪天就會上戰場。
萬一在戰亂中丟了性命,那一切都完了!
但他又知道這件事情不是他一個老頭子可以左右的,他隻能把希望寄托在李定國身上。
李定國聽到這話,隨即便說道:
“我暫時去不了遼東了,等過年之後要先去四川一帶勸降張獻忠和李自成。”
“在這期間,你們還是留在京城吧!至於以後的事情還是等以後再說吧!”
什麼?
羅林聽到這話的時候,頓時目瞪口呆,呼吸都變得急促了起來。
他本以為自己一家人剛剛逃離了張獻忠和李自成,徹底擺脫了農民軍的身份,以後就不會再和農民軍扯上關係了。
結果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在如今這個時候,李定國居然又要和農民軍扯上關係。
下一秒,羅林趕忙勸說道:
“萬萬不可啊!你如今好不容易擺脫了農民軍的身份,成了朝廷的四品武將,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再和農民軍扯上關係呢?”
“你要知道,既然已經當了朝廷的官,那就要忠於朝廷,萬萬不能再起什麼彆的心思啊。”
羅林的語氣十分急切,眼神中充滿了擔憂和恐懼。
他是真的害怕李定國會因為與張獻忠的感情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從而毀了自己的前程。
同樣的,也會害死他和女兒!
李定國聽到這話就知道自家老丈人這是誤會了,他先是哭笑不得的搖了搖頭,然後這才解釋道:
“嶽父放心吧,我真的是去勸降張獻忠和李自成的,眼下的我已經是朝廷的四品武將了,不會再和農民軍有什麼牽扯了。”
“而且此事太子殿下已經同意了。”
這話一出口,羅林就不好再說些什麼了。
畢竟太子殿下都同意了,他一個平民百姓還能說什麼呢?
但緊接著他還是忍不住勸道:
“反正你要做什麼我也管不了你,但是你千萬要記住,你如今也是有家有業的人,千萬不能一時衝動做出讓自己悔恨終身的事情來。”
很明顯,羅林還是有些不太放心。
李定國一時間隻覺得心中更加無奈,曾經身為農民軍的老嶽父居然勸他不要背叛朝廷,怎麼想都感覺有點奇怪。
但他又理解老嶽父的擔憂和顧慮,因此點了點頭說道:
“嶽父放心,我心中有數。”
就在這時,羅芸素端著幾盤剛炒好的菜笑盈盈地走了過來。
她身著一襲淡藍色的衣裙,頭發簡單地挽起,露出白皙的脖頸。
臉上也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眼神中充滿了溫柔和關愛,她將菜放到桌上,然後看向李定國道:
“餓了吧,快吃。”
李定國看著眼前的妻子,心中隻覺得暖洋洋的。
隨後他抓起一個饅頭,便狠狠咬了一口。
伴隨著饅頭的香味在口中散開,他隻覺得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便來到了第二天早上。
這一天,京城裡依舊充滿了歡慶的氣氛,處處洋溢著喜悅。
不過在會同館內,卻發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兒。
因為就在昨天晚上,一個名為夏思遠的建奴使臣在參加完一場酒宴後,在回去的路上不小心跌入了會同館的湖裡。
雖然被人及時發現,但等撈上來的時候人已經死的透透的了。
說來也奇怪,這湖水其實並不深,隻是作為裝飾品用的,從來也沒淹死過人。
可就在昨天晚上偏偏就淹死了一個人,這人還是建奴使臣。
這件事情發生之後,錦衣衛、禮部、五城兵馬司即刻開始了調查。
經過一番仔細的調查之後,最終還是排除了他殺,判定這就是一場普通的酒後事故。
畢竟現場沒有發現任何打鬥的痕跡,也沒有發現有人故意推他下水的證據,而且夏思遠當時已經喝得酩酊大醉,自己不小心跌入湖中然後淹死的可能性很大。
不過畢竟是死了一個藩國的使臣,所以這件事情很快也被上報給了崇禎。
崇禎知道這件事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隻是象征性地處罰了一下禮部的幾個大臣,責令他們加強巡邏,這件事情也就這麼過去了。
建奴使臣當然知道這其中有什麼貓膩,畢竟白天的時候夏思遠剛剛去吵著鬨著要見葉布舒,結果當天晚上就不明不白地死了,這怎麼看都是明朝的手筆。
但是身在他國,他們就算知道真相又哪裡敢說出來?
一旦說出真相,很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
因此,他們也就默認了這個結果。
而且他們之中大多數都是純種的滿人,也就隻有夏思遠這麼一個包衣奴才,死就死了,他們也沒有那麼在意。
同樣的,一大早朱慈烺也得知了這個消息。
不過朱慈烺並沒有感覺到絲毫的意外,畢竟他昨天都那麼吩咐了,要是今天早上夏思遠這個漢奸還不死的話,那麼死的就該是錦衣衛了!
就這樣,夏思遠這個對建奴忠心耿耿的漢奸就這麼死翹翹了!
至於他的屍體,自然也是被挫骨揚灰了!
漢奸的屍體,連喂給野狗都不配!
接下來的數日裡,京城仿佛被一層喜慶的薄紗輕輕籠罩,再未掀起什麼波瀾。
整個城市沉浸在一種忙碌而歡快的氛圍中,街頭巷尾都在為崇禎皇帝那即將到來的萬壽節做著最後的精心籌備。
不過真要說起來的話,確實還有一點小遺憾。
那就是在鬆錦之戰時,朱慈烺曾對洪承疇許下諾言,待到過年之時,便要讓他進京入閣。
可世事難料,遼東的局勢遠比想象中更為複雜多變。
那幾十萬遷移至遼東的百姓,如同無根的浮萍在異鄉的土地上艱難求生,想要徹底安置好他們又談何容易?
哪怕已經過去了這麼久,洪承疇還沒有完全處理好這些事情。
因此儘管心中對那內閣之位滿懷期待,洪承疇卻仍隻能繼續堅守在遼東土,繼續他的未竟之業。
不過,待到洪承疇處理好遼東的一切事務之後,朱慈烺照樣會履行諾言讓他入閣輔政。
畢竟像洪承疇這樣的人才,還是留在身邊比較放心。
與此同時另一邊,在朱慈烺的默許之下,一場彆開生麵的會麵悄然上演。
羅汝才、李定國以及劉文秀等人的家人,終於得以相見。
一開始的時候羅汝才心中忐忑不安,他本以為這些人定會對自己滿懷怨恨。
畢竟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無疑是將他們推向了家破人亡的深淵,他們的親戚家人或多或少都因他而死。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當這些人真正站在他的麵前時,眼中並未流露出絲毫的恨意。
他們也都清楚,若非羅汝才的“背叛”與“投誠”,他們或許早已命喪黃泉,更彆提如今能在京城這繁華之地安家了。
這份意外的寬容與理解,讓羅汝才緊繃的神經終於得以放鬆。
因為他知道未來的日子裡,自己或許還會與劉文秀等人在遼東並肩作戰,若此時便結下梁子,那日後可就麻煩了。
不過好在他的擔心是多餘的!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崇禎皇帝的萬壽節便已悄然而至。
這一日,京城處處洋溢著喜慶與祥和。
辰時未到,文武百官便已紛紛來到皇宮,他們身著各式官服,按品級高低有序地列隊於太和殿前。
而崇禎則身著華麗的袞冕服,頭戴冕旒,那冕旒上的十二串玉珠,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搖曳,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仿佛在訴說著皇權的威嚴與莊重。
隨後,禮部尚書王家彥率先出列,高聲呼喊:
“山呼萬歲!”
那聲音如同洪鐘大呂,響徹雲霄。
緊接著,樂隊奏響了《中和韶樂》,這是明朝宮廷在萬壽節、元旦等慶典所用曲目,歌詞多為歌頌太平,大概的意思就是圍繞‘四海升平,乾坤永固’之類的吉祥之意展開的。
伴隨著悠揚的旋律響起,百官們則紛紛行起三跪九叩之禮。
當然,朱慈烺也其他幾位在京的親王也在其中,畢竟太子和親王在皇帝麵前也屬於臣子的範疇。
緊接著,外藩朝貢的儀式正式開始。
朝鮮、安南、蒙古等屬國的使節們,身著各自民族的服飾緩緩步入宮殿,帶著他們帶來的各種貢品來為崇禎祝壽。
使節們麵對崇禎則是要行“五拜三叩”之禮,比百官多出兩拜,以示對天朝上國的臣服與敬仰。
隨後,女官獻壽的環節悄然上演。
隻見十二名司膳司的女官們手持金盤款步而來,那金盤上,擺放著精心製作的“壽麵”與“壽桃”。
“壽麵”以龍須麵為主料,細如發絲,卻堅韌不斷,上麵還摻入了金箔,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至於“壽桃”,則用麵粉精心捏製而成,形狀逼真,宛如真的仙桃一般。
女官們將這兩樣寶物呈獻給皇帝,寓意著皇帝福壽綿長,萬壽無疆。
巳時,皇家家宴正式拉開帷幕。
而禦膳房的廚師們,早已忙碌得不可開交。
因為這次萬壽節的經費充足,所以他們精心準備了一百多道佳肴,每一道都堪稱藝術品。
除此之外,皇帝還要為臣子們賜宴,全部加起來足足有一百多桌。
為了準備這場盛宴,禦膳房動用了六百餘名廚師,不夠的就去民間各大酒樓調用,他們各司其職,各展所長,共同為皇帝獻上了一場盛宴。
在家宴期間,皇帝還需食用“蟠桃宴”中的“九熟仙桃”。
當然,所謂的仙桃實則是蒸熟的壽桃蘸上蜂蜜而成,說的更白一點其實就是個大饅頭,不過因為做法比較講究所以口感軟糯香甜,寓意著長生不老。
而周皇後則進獻了一件由她親手縫製的十二章紋龍袍,以彰顯對皇帝的尊重。
隨後便是教坊司的藝人們開始獻舞,為這場家宴增添了幾分歡樂與熱鬨。
午時,在京城五城兵馬司的安排下,粥廠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平民,都可以領上一碗熱騰騰的“萬壽粥”,除此之外還有“壽餅”,主打一個與民同樂。
申時,民間慶賀的活動如火如荼地展開。
前門大街至崇文門一帶,懸掛起了三千盞“萬壽燈”,燈麵繪有《百子圖》《麻姑獻壽》等吉祥圖案,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燈下,攤販們擺起了各式攤位,售賣著“壽桃”“壽麵”等節令食品。
引得百姓們紛紛購買,以此慶祝皇帝的萬壽節。
戌時,煙火盛宴在景山萬春亭點燃。
那“萬壽煙火”造型各異,色彩斑斕,持續燃放了一個時辰,將整個京城映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這場景,讓百姓們紛紛駐足觀看,他們感歎著皇帝的威嚴,也感歎著這萬壽節的盛大與熱鬨。
自此,這萬壽節才算是差不多結束了。
為什麼說差不多呢?
因為按照規矩,這煙花差不多得放上三天,剛好接上除夕!
再然後,除夕又得接連放上好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