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軍隊改革(1 / 1)

推荐阅读:

新政的推行如火如荼,每天都有人因為新政死亡,或是對抗新政,或是逃稅漏稅。

查抄出來的糧食錢財也被源源不斷的送往京師。

其中的陳糧則被拿出來招募百姓修橋鋪路,建設水利等民生工程。

實在是查抄出來的糧食太多了,通州的糧倉已經擴建了好幾次了。

如今的大明並不缺糧食,但大部分的糧食都在地主士紳的手中,他們寧願讓糧食腐爛發黴,也不願意拿出來交稅。

人性的貪婪,可見一斑。

糧食太多,處理起來也麻煩。

光是運到北直隸的糧食已經數百萬石了,後續還不知道會有多少。

對此,楊軒一連下達了好幾條命令。

一,往西域,邊境運糧。

二,命各地布政司在當地修建糧倉,儲存糧食。

三,加大在民生基建上的支出。

四,增設育嬰堂,收養棄嬰。

五,……

戶部尚書看著一車又一車的錢財進入國庫,心裡彆提多開心了。

雖然這些錢並不是他的,但國庫的錢越多,他這個戶部尚書的腰杆子就越硬卻是事實。

畢竟各部門申請經費是離不開他戶部的。

想要增加經費,想要經費早點到,這不得交好他這個戶部尚書嘛?

這樣一來,他在朝中的地位是不是就提升了?話語權是不是就大了?

吏部尚書通常被譽為天官,就是因為吏部掌握著官員考核、升遷大權——人事權。

戶部掌握著財權,所以戶部尚書又被譽為地官。

與天官形成對應。

……

新政的推行已經走上了正軌,楊軒也將主要精力放在了衛所製的弊端上麵。

正如楊軒之前所想的那樣,衛所製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大明了。

因為土地兼並,很多軍戶的土地被上司兼並,隻能淪為佃戶。

他們不僅要接受上司的剝削,打仗的時候還要當炮灰,過得比佃戶還要苦,不少地方軍戶逃亡,以求生計。

總的來說,衛所製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其一、軍戶世襲僵化。

軍戶世代為兵,地位低下,逃亡嚴重,導致兵員不足,名冊上的人數和實際上的人數嚴重不符。

如邊關等地方,將領還需要下麵的人打仗,較為收斂。

內地的情況是最為嚴重的,他們承平日久,許多年沒有打仗,軍戶受儘剝削。

其二、屯田製度崩壞。

軍隊將領侵占屯田,士卒淪為佃農,軍屯收入無法支撐軍需。

其三、軍事訓練廢弛。

衛所士卒陳琦從事農作或雜役,缺乏實戰訓練,戰鬥力低下。

其四、指揮體係割裂。

五軍都督府與兵部職權交叉,戰時調度效率低下。

針對衛所製的弊端,楊軒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

首先就是改革軍戶製度,這是勢在必行的。

除卻少部分地區外,大部分地區,要廢除軍戶世襲製度。

將他們轉為民籍。

同時推行募兵製,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還有,軍中的老弱也需要裁撤,轉為民籍。

精簡軍隊,提升戰鬥力。

如今的大明不缺糧,不缺錢,不至於拿不出養兵的錢。

當然,錢糧不能通過將領的手發放,必須由朝廷派人發放。

避免將領吃空餉,喝兵血。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讓士卒知道,錢糧是誰發給他們的,明白應該效忠誰。

在楊軒的計劃中,內地要全部實行募兵製,軍隊的數量要進行精簡。

另外,還需要擴寬基層士卒的上升通道,提升士氣,增強士卒的積極性。

以上這些是針對基層士卒的。

而對於將領,需要每隔幾年輪換防區,避免腐敗,輪換前,朝廷派人檢閱軍隊的戰鬥力,根據軍隊的戰鬥力決定是否降級。

同時,還需要嚴厲打擊將領貪腐問題。

將將領對於軍隊的治理納入官員考核當中。

當然,這不能讓文官來負責,而是由皇帝指定威望高的武將勳貴來負責考核。

若是讓文官來負責武將的考核,恐怕要不了多少年,武將的地位會極速下降,出現宋朝時期的局麵。

這是不行的。

曆史已經證明了以文禦武的後果。

楊軒清楚,針對軍隊的改革和推行新政不同。

武夫是真的會造反的。

尤其是牽扯到了上上下下的利益。

但這又不能不去做。

不然就是看著軍隊腐敗,國家軍事力量衰弱。

這其中的阻力不管有多大,也必須去做。

當楊軒在朝會上提出改革衛所製的時候,文官們齊齊鬆了一口氣,總算是不再盯著新政了。

而武將勳貴們卻是難以接受。

畢竟他們之中很多人也是利益鏈中的一員。

對於武將勳貴不能像對文官一樣,直接操刀子就殺。

需要安撫。

所以在下午的時候,楊軒就在武英殿舉辦了宴席,宴請朝中的武將勳貴。

宴席期間,他先是講道理,擺事實,隨後擺明自己的態度,改革衛所製,是勢在必行的。

隨後也表示會提升將士們的待遇的。

同時也不會虧待立下戰功的將領們。

道理也講了,利益也許諾了。

若是還不能體諒楊軒的苦心的話,那就彆怪他操刀子了。

他給了耐心,也給出了誠意。

宴席結束的時候,楊軒也告訴了一眾武將勳貴,讓大家都把屁股擦乾淨。

該認錯的就認錯,該退還贓款的就退還贓款。

這一次,注定是要殺一批人以儆效尤的。

宴席結束,一眾武將勳貴心事重重的離開了皇宮,對未來充滿迷茫。

於是很多人開始求見石亨,希望他能幫忙在攝政王麵前說說。

不要這麼狠。

但石亨回到家第一時間便閉門謝客,並告誡侄子石彪,接下來不管誰求見,都不要見。

石亨追隨過楊軒幾年時間,知道楊軒要做的事,沒有人能阻止。

要問他舍得這其中的利益嗎?

自然是舍不得的,但若因此需要站在楊軒的對立麵的話,那這些利益也不是不能舍棄。

石亨很清楚,自己哪怕掌管著京營十幾萬兵馬,但在楊軒的麵前什麼也不是。

這個人在軍中的威望極其深厚,個人武力極其恐怖。

石亨永遠也忘不了在京師保衛戰中那道恐怖的身影。

與這樣的人作對,並非明智。

更何況,楊軒對他們叔侄都是有提攜之恩的。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