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 > 第135章 讓東南半島成為大明永久性疆土的辦法

第135章 讓東南半島成為大明永久性疆土的辦法(1 / 1)

推荐阅读:

成化十一年秋,太子太師,少保,兵部尚書,內閣首輔,代天巡狩欽差大臣於謙薨逝於武昌府。

當地官員遣快馬前往京師稟報。

消息傳到京師,朱見深失神良久。

“恩師,為何要棄我而去?”

於謙的薨逝,是大明的損失,對朱見深的打擊也不小,二人患難與共,情誼深厚。

他是朱見深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燈。

朱見深下旨以王侯之禮厚葬於謙,並追贈太師、太保、太傅、柱國、特進光祿大夫等,恨不能將所有的榮譽都給於謙。

可斯人已逝,再多的榮譽,人也回不來了。

隨後,朱見深又下旨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並親自寫下“鞠躬儘瘁死而後已”八個大字。

最後,下旨給浙江官員,在於謙家鄉立祠建廟,塑金身,以供後人瞻仰,享無儘香火。

於謙的後事,全權交由禮部負責,靈柩由湖廣布政使司派遣人手送往於謙家鄉。

做好安排,朱見深來到了昭德宮。

“貞兒,於先生走了,朕的恩師…走了!”

“他怎麼可以這麼狠心,棄我而去呢?”

朱見深哭了,不能自已。

接下來三天,朱見深離開了皇宮,誰也沒有見。

他和貞兒來到了楊軒的院子裡。

祠堂中楊軒的牌位已經立上了,牆上還有他的畫像。

朱見深跪在祠堂中。

“老祖,列位先帝,於先生已然仙逝,希望你們在下麵能夠多多照顧先生。”

……

於謙的薨逝是大事,但這並不會影響大明的運轉,以及曆史前進的腳步。

三天後,朱見深出現在了朝堂上,繼續履行皇帝的職責。

而朱見深的旨意到達武昌府之後,十裡長街,萬人空巷,百姓哭聲一片,相送於謙靈柩,一路上灑滿了紙錢。

朱見深得知後,免去了武昌府百姓一年的稅。

這是於謙的遺澤。

於謙的靈柩回到家鄉後,當地百姓出人出力,建祠立廟修墓。

為感謝當地百姓,朱見深又免了一年的稅。

曆時兩月,於謙的後事終於結束。

其墓位於杭州西湖烏龜潭畔,此後數百年間,香火不斷。

轉眼便來到了成化十二年,東南半島的戰事非常順利,捷報不斷。

這天朱見深在看過往奏疏的時候,發現了一份正統年間的奏疏,那是時任雲南總兵官,佩征南將軍印的黔國公沐斌所上。

他的奏疏內容引起了朱見深的興趣,就是在雲南設置流官。

可惜黔國公沐斌已於景泰元年薨逝,不然朱見深還真想和他聊聊。

東南半島拿下之後,如何管理,是個問題。

朱見深也在頭疼這事兒。

大肆屠殺不可取,可要像土司一樣讓他們完全自治也不可取。

就每年西南地區報上來的,土司之間為了人口,土地,糧食等少則爆發數十起戰事,多則上百起。

當然,規模都很小,但卻擾亂了西南地區的秩序。

而且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也偶爾就會發起叛亂,雖然都被黔國公府解決了,但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兒。

設置流官倒是給了朱見深啟發。

現在雲南已經不是邊境了,土司手中的兵權也不能再留了,同樣,黔國公府的兵權也必須削弱。

黔國公府雖然不是王府,但當地百姓卻稱其為沐王府。

朱見深心裡自然是不舒服的。

以前因為黔國公府肩負著鎮守雲南,守衛西南邊境的重任,具有不可替代性,朝廷對其手握大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東南半島拿下之後,黔國公府的重要性就會下降,再有那麼大的權力,中樞就坐不住了。

此番討伐不臣,就有從沐家麾下調遣兵馬。

一來是他們熟悉山地作戰,二來自然是削弱黔國公府。

對於東南半島已經拿下的地方如何治理,朱見深已經有了想法。

設置流官是必須的,駐軍也是必須的。

此外,還需要遷徙人口。

因為南詔國的存在,東南半島上的漢人絕大多數已經歸附南詔國,現在還留下的,多數都是做生意的。

想要一個地方永久的成為漢土,那麼漢人就必須成為當地主體民族,如此派遣去的流官才好治理。

這方麵,朱見深借鑒了南詔國的治理發展。

最開始的時候,南詔國人口少,漢人占比也不多。

趙王一脈想要維護自己的統治,與當地人通婚就是必不可少的。

加上鼓勵生育,數十年過去南詔國的漢人已經翻了幾番,主體民族占比已經是漢人占優。

後續東南半島的治理,朱見深就打算這麼做。

遷徙人口,改變主體民族的占比,鼓勵與當地人通婚,再通過教化等手段,多管齊下,讓東南半島永久性的成為大明的疆土。

有了想法,朱見深便召集大臣商議。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讀書人的心有多臟朱見深是清楚的,多次商議之下,完整的規劃出爐。

大體上,還是以朱見深的想法進行完善。

隨後,朝廷便下發公文,頒布政策。

願意遷徙到東南半島的,一人五畝地,頭三年免一切稅,之後兩年隻交一半稅,並且還發媳婦兒。

大明人口男女比例總體上還是男多女少。

畢竟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很多地方女嬰剛生下來就會被丟棄,或溺死。

哪怕朝廷已經設立了育嬰堂,也救不了所有棄嬰。

人力終有窮儘時,朝廷能做的就是在能力範圍之內,讓更多的棄嬰活下去。

朝廷的這項政策,在民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人口遷徙開始了。

而遷徙的人多為無地又沒有家室之人,有家有地的自然是舍不得。

響應朝廷政策遷徙,也隻不過是想找一條活路。

此次遷徙,持續了數年時間,後來經過統計,遷徙了至少了兩百萬人口。

這也為東南半島成為大明的永久性疆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朱見深冊封賢妃柏氏所出的兒子朱佑極為皇太子。

然而,僅過了兩個多月,皇太子朱佑極便夭折。

朱見深懷疑有人謀害太子,命東廠暗中查了一下,但無疾而終,於是朱見深下旨斬了為太子醫治的禦醫。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