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十三年夏,東南半島儘歸大明,此戰曆時兩年多,大明也付出了傷亡數萬的代價,這數萬人,其中大多都是傷員。
戰事雖然結束,但大軍並沒有撤回,逃入山林之中的土人還在抵抗。
後續的治安戰,同樣需要時間。
不然時不時出來給你偷襲一下,煩不勝煩。
對此,明軍以西南地區熟悉山林作戰的將士以及出身西南深山老林的少數民族將士組建治安軍,與逃入山林的土人打遊擊,逐步消滅。
不過這隻是癬疥之疾,遲早會被消滅。
與此同時,朱見深收到西域的消息,定國公徐顯忠病重,已無力鎮守西域。
朝中有人請命,但朱見深考慮到西域和中原不同,朝中的將領對西域局勢不熟悉,去了容易好事辦成壞事。
於是讓徐顯忠推薦人選。
考慮過後,朱見深任命了徐顯忠的副將繼續鎮守西域。
對方跟隨徐顯忠鎮守西域多年,對西域的局勢,如何處理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有經驗。
任命的旨意剛發出去沒幾天時間,西域就傳來消息,定國公徐顯忠,薨了。
朱見深命人將定國公的靈柩護送回京,同時命禮部準備定國公的後事,就以郡王的規格來辦。
在收複西域的戰事中,定國公徐顯忠的功勞不小,又鎮守西域近二十載,使西域諸國不敢犯境,勞苦功高。
朱見深下旨,追封定國公徐顯忠為郡王。
待定國公靈柩回京,喪事結束後,由其庶長子徐永寧襲爵。
然而,定國公徐顯忠的靈柩還沒有回京,西域就又傳來消息,帖木兒汗國得知定國公徐顯忠薨逝,趁著西域無人主持大局,集結數萬大軍犯境。
如今已經攻破伊犁。
按照西域和京師的距離,就算快馬加鞭來到,換馬不換人,消息傳到京師,恐怕伊犁陷落已經快一個月了。
東南半島戰事才結束多長時間,朝廷上下正開心的想著從東南半島賺錢呢,帖木兒汗國竟然這個時候找上門來。
從來都是大明打彆人,什麼時候允許彆人打上門來了?
從戰略上來講,西域維護的不僅僅是絲綢之路,還有草原的安全。
景泰初年,草原就已經被收複,如今是大明養馬的地方。
已經好多年沒有戰事了。
若是西域守不住,那麼草原也守不住,草原守不住,那麼敵人就會越過長城,打進大明。
朱見深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當即調集西北數省的兵馬支援西域。
東南半島的戰事前前後後花費折合銀元上千萬兩,還沒有回本,西域的戰事就爆發了。
好在楊軒給朱見深留下了豐厚的遺產,加上大明的底子也厚,連續進行大規模的戰爭也不是不可以。
朱見深給明軍下達了明確的旨意,這一仗,要打的帖木兒汗國二十年喘不過氣。
西域的將領絕大多數都是當初跟著楊軒收複西域的,是楊軒帶出來的。
當年在鎮國公楊軒的帶領下,明軍打到了帖木兒汗國的都城下,逼著他們簽訂條約,賠償無數財物。
這才過了二十年,他們就又覺得自己行了。
跟著楊軒打過仗的明軍將士們都有自己的傲氣。
當年被我們打的跟孫子似的,現在孫子想要造反,士可忍孰不可忍。
必須揍他,讓他長長記性。
這一戰明軍出動騎兵數萬,步軍十萬,另有火器兵兩萬。
後勤方麵,五人供一人。
主要是西域太遠,後勤線太長。
動用人數達到了百萬規模,對外號稱百萬大軍。
其中三分之二都是後勤人員。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
不要看到百萬大軍就覺得百萬人都是戰鬥人員,這是遠征,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後勤人員。
就比如朱老四五征漠北,以為五十萬人都是去打仗的?
其實打仗的就隻有三分之一,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後勤人員。
古代打仗就是如此,幾個人供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