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走了,一個時代也結束了。
成化二十八年九月,太子朱祐樘繼位,成為大明第九位皇帝。
次年改年號為“弘治”。
弘治元年初,太監懷恩去世,為表彰其忠心和功德,朱祐樘特批為其建造顯忠祠。
朱祐樘也並沒有忘記父親臨終前的交代,弘治元年夏,便下旨恢複了楊軒的名譽。
不過因為其晚年的一些事,朱祐樘並不能追封其王爵,隻能淪為遺憾。
為進行彌補,朱祐樘又下旨讓胡德祿繼承長平侯爵位,並對胡家的後輩進行重用。
以前查抄的一些產業,朱祐樘也下旨進行歸還。
這一切,朝中百官都看在眼裡,很顯然,胡家的苦日子要結束了。
除了這些之外,朱祐樘還讓人將楊軒這一生寫成一本書。
有臣子不理解朱祐樘為什麼這麼做,但後者卻說:“朕知道他晚年做了錯事,朕也不會辯駁,朕著此書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關於他的是非功過,就交由後人評說去吧!”
他的父皇已經將一切真相都告訴他了,可惜這些他並不能說出來。
恢複肯定其前半生的功績已經是承受了不小的壓力。
畢竟其晚年所做的那些事,是絕對不能肯定的,不管是因為什麼,一旦肯定了,就相當於告訴後世的臣子,你們儘管效仿,反正最後都是可以被原諒的。
當恢複楊軒名譽的旨意傳到金陵的時候,小虎激動的老淚縱橫。
他是知道一切的真相的。
有時候他真的想不明白,付出那麼大的代價,連生前身後名都保不住,值得嗎?
或許是他的覺悟不夠高,理解不了爺爺吧!
不過朱祐樘的這份旨意,卻是給了小虎慰藉。
當天晚上,一家人都喝了不少。
終於,苦儘甘來!
第二天,小虎就悄悄來到了安置楊軒的密室。
他看著還在沉睡的爺爺,輕輕開口:
“爺爺,陛下恢複了你前半生的名譽,還下旨為你著書。”
“對了,陛下還下旨讓我繼承長平侯爵位。”
“小虎,吉祥他們也都得到了陛下的提拔!”
“咱們家的好日子回來了!”
小虎說著,控製不住心中的酸澀,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
許久,小虎才停了下來,他看著躺著一動不動,宛若死人的爺爺。
“爺爺,二十多年了,您什麼時候才醒過來啊?”
“孫兒真怕等不到您醒過來啊!”
他現在虛歲已經八十了,暗衛的事情都已經交給了胡磊,幾個孫子也都陸續成婚,有了孩子。
十年前,他的妻子李氏就已經去世了,他這些年,除了幫孫子帶帶孩子,就是守在爺爺的身旁。
小虎絮絮叨叨說了很多,但床上的楊軒並沒有醒過來的跡象,不知道還需要多長時間才會醒過來。
…
長平侯府的牌匾重新掛上,金陵城中的達官貴人近水樓台先得月,紛紛前來道賀,口稱“老侯爺”。
落寞的時候,所有人都恨不得躲得遠遠地,生怕扯上關係,現在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就都圍上來了。
不過,小虎並非不懂人情世故,身處這樣的環境中,就是要將朋友搞得多多的。
他辦了開府宴席,宴請道賀的眾人。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給朱祐樘上謝恩的折子。
……
京師,朱祐樘對於金陵的事一直關注著,一直以來,長平侯府依靠的都是老祖一人,如今老祖早就不在了,長平侯府還能否恢複當年的景象,不得而知。
胡天福這一代人都已經三十左右了,未來長平侯府主要還是靠他們。
朱祐樘已經將機會給了他們,能否撐得起來,就得靠他們自己了。
經過將近一年的時間,朱祐樘對於朝中的各項事務已經基本掌握。
沉寂了這麼長時間,也是時候有所動作了。
首先就是整頓吏治,清理冗餘官員。
然後就是選拔賢臣。
他提拔劉健為禮部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入內閣參與國家機務。
還有李東陽也同樣進行了提拔,和劉健一起參與《憲宗實錄》的編纂。
而《楊軒傳》的編纂,他選的是另一個人,叫做謝遷。
謝遷乃是成化十六年的狀元,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當他的講官了,所以對於謝遷,朱祐樘還是比較親近和信任的。
…
朱祐樘的性格相比於他父親朱見深,溫和許多,其廣納諫言,勤政愛民,繼位後,君臣矛盾得到極大的緩解。
百官也非常喜歡這位皇帝,儘心竭力輔佐,屬於是雙向奔赴。
弘治四年,《憲宗實錄》完成,隨即《楊軒傳》也完成了。
對於《楊軒傳》,朱祐樘審核了十幾次,他強調不要帶有個人情緒,從客觀方麵將其一生記錄下來,這是要留給後人的。
弘治四年九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對於朱祐樘來說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天,因為…他有兒子了,他當父親了。
朱祐樘抱著兒子,笑得像個傻子。
開心過後,朱祐樘的心情又低落了下來,他想到了自己的父親,若是父親還在的話,看到孫子,應該會很開心吧?
次日,朱祐樘就賞賜了皇後娘家,皇後誕下皇嫡長子有功。
隨後,他又下旨給禮部讓其準備太廟祭祖事宜,他要告訴列祖列宗大明後繼有人了。
朱祐樘開心,百官也同樣開心。
畢竟皇帝成婚都四年了,終於有了繼承人。
此時的百官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小家夥將來會有多麼的折騰人。
弘治五年三月,朱祐樘給自己的嫡長子賜名“厚照”,次日便冊立為太子,確立皇儲。
弘治七年正月,朱祐樘的第二個孩子出生,是個女孩兒,封號太康公主。
同年十二月,朱祐樘的嫡次子出生,取名朱厚煒。
可惜這兩個孩子有福無命,弘治九年,朱厚煒薨逝,追封蔚王。
弘治十一年,太康公主薨逝。
朱祐樘悲傷不已。
自此之後,朱厚照成為了他的獨子。
時間一天天流逝,朱厚照也在茁壯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