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張說結束了一天的編撰工作後便離開集賢書院,當他行至大內廣運門時,迎麵見到霍國公王毛仲正與幾名北衙將領行過。
王毛仲見到張說後,眸中閃過一絲陰霾,立在原地等到張說走近時便冷笑道:“選司事我亦有聞,本以為燕公才名盛壯,乃是士林推崇的文辭宗師,子弟應舉應是手到擒來,不意竟然彆生事端,若是此番舉業不成,當真令人扼腕歎息啊!”
張說這會兒心事重重,也沒有心情理會王毛仲的冷嘲熱諷,繞過他們幾人便繼續向宮門處走去。
王毛仲則在後方繼續大笑道:“即便兒郎落第,燕公也不必以此為恥,待我納之北門,替你管教成材!”
張說對此充耳不聞,一路穿過皇城,當其行至禦史台外的時候,見到也有幾名朝士在此徘徊,像是各自也有族人子弟在其中參加雜文複試。
幾人見到張說走過來,便也都紛紛迎上前去打聲招呼,並不無試探的開口說道:“聽說燕公門下賢孫也在今日應試,未知燕公可有何機宜麵授?”
“兒郎平日治業用功,才亦稱善,但使專心應對、不負所學,及第與否俱不為憾。況其年未及冠,成名太早反而擔心或會滋其驕性。”
張說雖然也挺關心內中情形如何,但在幾人麵前還是保持著一副雲淡風氣的模樣,沒有在此多作停留,答完幾人問話後便徑直向端門外行去。
行出端門後,他便見到兄長張光正帶著幾個子弟家奴等候於此,便匆匆迎上前去說道:“阿兄入此作甚?”
“我聽說宗之又陷人事紛爭內,心內不安,入此來望,當下情勢如何了?”
張光迎上張說後,一臉關切的詢問道。
“今番事倒非此兒作弄,他也是為彆事牽連。吏部崔沔強係群徒覆試雜文,如今正在禦史台應考,此夜不會有什麼結果,回家去等候吧。”
張說聞言後便歎息一聲,示意家人們一起回家等待消息。張光等見他情緒有些低落,便也都不再多問,於是便一起還家。
回到家中後,張說屏退其他子弟,卻將張光留在堂中,開口說道:“此日心中些許雜情縈懷,阿兄可願留此談心佐酒?”
“情勢仍然很艱難嗎?”
張光聞言後便點點頭,坐定之後便又忍不住發問道。去年他在朝堂中割耳鳴冤後,便一直在家休養,因此對於朝廷中的人事變化也比較陌生。
家奴奉來酒食後,張說先是一飲而儘,然後又歎息道:“情勢倒也不謂艱難,隻是聖意難度。既失上意,即便再左支右絀,也已經難能維持,徒增笑料罷了。
宗之他此番是受我所累啊,前次逐走崔氏、宇文,事態已經頗為喜人,隻可惜強求吏部不成,反而更惹厭於上……”
“你也不要太頹喪,宗之這孩兒才略雄奇,不會輕易受製於人的。我雖然沒有你那樣的才乾,但對家中人事還算熟悉,門下長幼各自才性皆難越此兒!”
早在去年家變後,張光對張岱的欣賞便溢於言表,如今則是越來越深。
“若是往常,我怕忍不住要反駁阿兄幾句,此兒才多大年歲,何至於如此謬讚!但是今天,我卻無言以辯!”
張說講到這裡先是歎息一聲,然後又對張光說道:“阿兄知否此兒日前勸我何事?他勸我與其留戀朝情,不如轉而專事於地方。
當時此言我並未放在心上,而今再想,他當真是將情勢看得遠較我更加透徹,所以才有這樣異於常情的見識啊!”
“這、你要謀求外事?”
張光聽到這話後,當即便皺眉道。
張說聞言後搖搖頭道:“我若外事,無處安置,恐怕聖人也不會由我外出。日前九齡外授冀州刺史,但他南人戀巢、不願北去,想要辭官歸鄉侍養其母。
而今河南河北災害連年,東北兩蕃與突厥又暗通款曲,冀州所處承上接下,邊功政績皆有可圖。我想請問阿兄你有沒有靜極思動,想不想作牧此方?”
張光舊任太子左庶子,資曆自然是足夠擔任冀州刺史,聽到張說這樣的盤算,他也沒有過多猶豫,當即便點頭道:“你覺得我應當出任,那我便就任無妨。老朽此身,但蒙君王不棄,且能裨益家國,又怎麼會不情願?舊年我也曆任州縣,臨民治事,但守勤懇。”
張說聽到兄長答應的這麼乾脆,心情也變得輕鬆一些。近日朝情走向讓他深感步履維艱,所以又想到日前張岱的提議,便也想另換一個方向努力嘗試一下。
張家兄弟這裡盤算著改變家族的經營策略,禦史台廳堂中,張岱也在認真構思兩道雜文題目。
大概是為了避免被人詬病自己同樣也是挾己所好而取士,所以崔沔所出的兩道雜文題也比較寬泛,要求限製並不太多。
其中一道詩題為《早春萬物生輝詩》,另有一道史論也並沒有規定命題和年代,上至三代、下迄前隋皆可議論。
科舉雜文題一大受人詬病之處就是規矩太過死板,所以難出佳作。尤其是在應試詩方麵,張岱之前所抄的《省試湘靈鼓瑟》已經是當中最頂級的佳作,其後便要數到祖詠的成名作《終南望餘雪》。
然而祖詠這一篇詩作也並不屬於標準的五言六韻,乃是一首破格之作,由此也可見省試命題律詩想出佳篇的難度之高。
所以姚弈在發考題的時候,才會那樣調侃張岱。如果他能再臨場做出一首能夠比肩“湘靈鼓瑟”的詩作,就算這幾個考官心裡不願意,也不敢直接公然的黜落他。
其他考生們在看到考題之後,各自神情都不儘相同。諸如王昌齡、常建這種本身便頗富才情之人,這樣的出題方式對他們而言仿佛少了一道枷鎖,沒有太多限製,可以更加展示自己的才華。
可是對於李嶷等接受正統國學教育的監生們而言,這樣的命題方式就不太友好了。倒不是說他們本身沒有才識,而是更加習慣帶著鐐銬跳舞。
因為國子監教學從一開始就有進士、明經等各科的區彆,進士們主要學的就是各種命題律詩與律賦,超出這個範疇,優勢便不存在了。
拋開其他人的情況不說,規矩變少對張岱而言也是一個好消息,讓他有了更大的檢索和選擇範圍,可是想要在這兩道命題之下挑選那種讓人驚豔的名篇,同樣需要耗費不小的腦力。
他並沒有立即提筆疾書,隻是坐在案前閉目養神兼沉吟思忖。
姚弈今夜主動請求擔任考官,就是想給張岱增加一點壓力,因此心思大半放在這小子身上,當見到彆的考生都已經開始提筆做題,而這小子仍舊老神在在的閉目養神,心中便不免有些錯愕。
他舉步走到張岱案前,聽其呼吸均勻,還道這小子莫非睡著了,於是便屈指敲案並沉聲道:“認真答題,不要辜負崔散騎贈給的機會!”
張岱思緒被打斷,有些不悅的睜開眼瞥了姚弈一眼,而這時候另一名考官、給事中吳鞏則走上前來說道:“人構思行文習慣各不相同,才有緩捷,隻要明早答題完畢,餘皆不禁!”
張岱雖然不認識這位門下省的給事中,但也聽出其人言中回護之意,於是便向其點了點頭,然後便也提筆書寫起來:“何處春生早,春生曉禁中。殿階龍旆日,漏閣寶箏風……”
兩名考官見他終於開始答題,也都站在一旁觀察起來。
姚弈看到這一首詩後略作吟詠,眸中也是閃過一絲異色,心內暗道此子確是才情不俗,這麼短時間內就能擬成一首尚算端莊之作。
隻不過這首詩作也隻是中規中矩,談不上才情勃發,更比不上之前那首“湘靈鼓瑟”讓人倍感驚豔。
一首詩作寫完後,張岱卻並沒有停下來,而是另起一行,繼續寫道:“何處春生早,春生綺戶中……”
原來還是在打草稿斟酌對比啊。
姚弈看到相似的詩句後,心中又暗道一聲。
他一方麵感歎此子才情的確敏捷,這麼短時間便連成兩首,隻不過這新的一首較之前作雖然增添些許意趣,但卻顯得有些輕浮豔俗、不夠得體,閨情取樂則可,在應試當中則就不合時宜了。
張岱似乎也聽到了姚弈的心聲,所以這一首寫完後也沒有停止下來,而是繼續另起一行:“何處春生早,春生池榭中……”
“咦?”
姚弈看到這裡,口中忍不住輕呼一聲,這三首詩同題同韻,竟然在極短的時間內一氣嗬成,哪怕都不是什麼上佳之作,但所展現出來的詩者才思之敏捷也足以令人驚歎了。
然而張岱給他準備的驚喜卻不止於此,一首寫罷又起一行,開篇仍是:“何處春生早……”
“這、這……”
姚弈看到這一幕後眼神都有些發直,正當其錯愕之際,張岱這一首詩作便又寫完了,並抬頭望向了他,嘴角還噙著幾絲笑意。
見其神情如此,姚弈臉色不免有些發燙,將心情稍作收拾,然後伸出手來敲了敲書案道:“還有餘篇?”
張岱等的就是這句話,當即便在姚弈那越發驚詫的眼神中再次提筆寫起來:“何處春生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