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唐協律郎 > 0288 製舉弘文遺珠科

0288 製舉弘文遺珠科(1 / 1)

推荐阅读: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舉行製科考試的這一天,和之前參加科舉一樣,張岱又是起了一個大早,吃過了家人們精心準備的飯食,然後便直往皇城而去。

製科考試相對於常科大有不同,首先製科是由皇帝下詔所舉行、用以選拔非常之才的考試,監考官或是皇帝親自擔任、或是指派其他大臣,而常科科舉則是由吏部考功司主持,哪怕之後改為禮部侍郎監考,範圍也隻局限在尚書省內,因此又被稱為省試。

其次,常科的科目是固定的,進士、明經、明法等等諸科,考試項目也都類同。而製科則名目不一,有非常多的類彆,按照名目的不同,所考的內容也都不儘相同,所考的有經義、詩賦、韜略兵法等等諸類。

第三點不同,科舉考中之後,無論進士還是明經都要進入守選期,並不能直接做官。

而製科考試無論參加的人是什麼身份,考選之後便會即刻授官,因此製科考試也是入仕的一個快車道,許多人為了能夠獲得心儀的官職、或者更快速的進步,往往都會參加多場製科考試。

五月望日朝會中,皇帝下詔公布了兩場製科考試的科目。其中一科是弘文遺珠、超群拔萃科,另一科是高才沉淪、草澤自舉科。

兩科都是訪求賢遺,隻不過目標人群有所差異。

這一點從各自名目上也能看得出來,第一科的弘文遺珠,弘文即是指的弘文館,唐代弘文館生都是皇親國戚、高官子弟,而弘文遺珠則是指的這些人群中沒有被選入弘文館就讀,同時又才能卓著、出類拔萃者。

簡而言之,這一科就是給官二代們設置的一場考試,從中挑選出來優異的人才辟為國用。

至於高才沉淪、草澤自舉的範圍則就大得多了,基本上會讀書識字、有文化的人都可以歸入這一類。包括一些已經擔任了官職的人,如果覺得自己當下的職位匹配不上自己的才能,也可以選擇參加這一場製科考試。

張岱所參加的自然就是弘文遺珠科,之前的他在家中不過隻是一個小透明罷了,也沒能進入弘文館學習,去年家裡還因為這一個名額而折騰了一次,結果到最後他和張岯都沒有進入弘文館。

弘文遺珠科因為目標人群比較小,所以先安排考試。至於草澤自舉科,眼下還在由門下省收錄報名者,要排到五月底六月初才會進行考試。

來到皇城後,張岱便直往中書省而去。他如今雖然還未任官,但對皇城內部諸要司官廨也已經是熟門熟路了。

中書省這裡一如既往的繁忙,許多辦事的官員都在這裡等候排隊,而張岱來到這裡站了不久,便有中書省吏員匆匆行出,將張岱先給引了進去。

這小子幾度出入中書省都折騰出不小的動靜來,中書省官吏們便也對他留了心。

那些在此等待多時都不得入的各司官員們看到這一幕,都不免有些眼熱。可當認出張岱的身份後,卻又都紛紛喑聲不語。

這是真的比不了,換了其他人出入中書省,無不夾著尾巴老實做人,但凡經曆一次張岱在這裡經曆過的事情,那一輩子的前程可能就交待在這裡了,但人家卻能次次都毫發無損,享受些許優待自然也是理所當然。

眼下早朝還未結束,所有參加製舉考試的考生們都要先在中書省集合,等到聖人忙完政務後再於內殿召見並加以考核。

因此張岱便先被引到了中書省內一間廡舍當中,當他來到這裡的時候,房間中還沒有人,待其剛剛落座,便又有人被引了進來,張岱抬頭望去,發現乃是信安王李禕之子李峴。

“張六郎也應今日製科?”

李峴年紀比張岱大了幾歲,見他已經坐在房中,頓時便一臉詫異問道,待見其微笑頷首,才又歎息道:“張六連番應試,猶有餘勇,今日案首想來也是手到擒來。”

張岱倒沒有太大的信心,一則製舉考試的題目內容太隨意,哪怕他爺爺提前給他劃定了一個範圍,但備考起來難度仍然不低。

二則參加這一科製舉的皆是公卿子弟,教育資源自是不必多說,隻要稍具天分、用心於學,水平便應該不會太差,張岱想要壓過他們怕也難得很。

兩人在這裡說著話,又陸續有人被引了進來,有的張岱認識,有的則就沒有見過,但是聽其各自介紹、對其家世也都多有耳聞。

諸如年初省試時還折騰了張岱等人一番的吏部侍郎崔沔的侄子崔眾甫,還有同為吏部侍郎的齊浣之子,其他人也多是當朝大臣家中子孫。

這些人年紀也多在二十歲左右,大部分還未獲蔭出仕,也有的已經擔任三衛、估計是嫌宿衛之事太勞累,所以準備參加製舉,換個碼頭上岸。

總得來說,大唐給予高級官員的福利是真不錯,這些官員子孫本就享有國學二館等頂級的教育資源,還有門蔭可以獲取出身。而就在前年封禪時,諸王公貴族、在朝高官又都獲得加授一子為官的榮寵恩賜。

不過這些人官位高、俸祿也高,自然也就生得多,每一個官員都代表著一個人丁興旺的大家族,總有用蔭關照不到的地方,結果便又特意開了這麼一場製舉,給這些恩蔭之外的官二代們一個上進的機會。

和李峴一樣,當這些人見到張岱的時候,神態多多少少也變得有些不太好看。

製舉因為是要考選非常之才,因此每一科通常不會選取太多人。張岱近年來風頭正健,尤其年初剛剛獲得科舉狀元,結果轉過頭來又參加這一場製舉,這差不多等於提前鎖定了一個名額,無疑會讓競爭變得加倍熱烈。

因為事關自己的前程,這些年輕人哪怕平日裡對張岱有所推崇,這會兒望向他的眼神也是暗露幽怨,估計在心裡埋怨他這個大手子到新手村來欺負人乾啥!

張岱也感覺到自己似乎被孤立了,眾人望向他的眼神都有些怪怪的,心內也不由得暗自一歎,這些人或在願他搶占名額,但事實上誰是餃子誰是醋還真不好說。

如果沒有他爺爺在背後的運作,估計都不會有這麼一場製科考試,也不知道這些人在怨啥?

一個上午很快過去,陸陸續續到來的公卿子弟們也有了四五十人。

這個數字在製科考試當中屬於偏少的,因為一般製科考試參與人數都是眾多,動輒一兩千人。安排月底舉行的草澤自舉,如今門下省所收錄的報名人數就已經達到了大幾百,而分散在近畿各地的士人還在爭分奪秒的入都報名。

張說在武則天永昌年間揚名立萬的那一場考試,參與人員更是達到了數萬之多,而張說在數萬人中一舉奪魁,才有了之後雖然跌宕起伏但也同樣堪稱輝煌的人生!

眾人在這裡一直等到了午後時分,才有中書省下屬的通事舍人來到這裡,將他們引往中書內省,這裡有一名中書舍人向他們講解接下來參加製科考試的注意事項。而這名中書舍人,赫然正是張岱之前接觸多次的席豫。

張岱記得之前自己等人參加關試的時候,席豫還隻是擔任吏部員外郎,如今自己外出溜達一圈返回來,其人竟已經擔任中書要職,也實在是可喜可賀。

中書舍人與門下給事中是兩省承上啟下的重要職位,可以說隻要擔任了這兩個官職,同往高級官員的大門和階梯就已經被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就在眼前。

這也是為什麼去年張岱他老子張均主動舉報揭發自家隱田,都要謀求出任中書舍人的原因。隻要做過這兩個官職,官達三品便隻是一個時間問題,而且一般不會太遠。

席豫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麵對一乾官二代們耐心講解各種注意事項。他是武周長安年間進士及第,並在當年製舉得中,隻可以居父喪而未任官,除服之後又參加多場製舉考試,可謂是經驗豐富。

“當今聖人宵衣旰食、側席求賢,詔令取士,所為無非才儘其用、無有賢遺於野。君等俱出鐘鳴鼎食之家,所見父祖才為國用、君恩厚享,亦當以此為準、忠義以獻!

稍後登殿應試,勿以彆事為計,需以儘才為先,諸事或有不妥、宜速奏之,切記切記,萬勿暗逞奸巧,否則悔之晚矣!”

席豫又神態嚴肅的叮囑一番,確保眾人沒有搞什麼夾帶小抄之類的小動作,然後便帶領眾人向大內觀文殿而去。

此時的觀文殿中,考場也已經布置妥當,聖人卻還沒有到來,因此臨時由尚書右丞相、燕公張說負責監考。

眾考生登殿後得知這一人事安排後,頓時便都傻了眼,他們本來就因為實力差距懸殊而心懷忐忑,結果現在監考的還是人家親爺爺,這還怎麼比?

就算大家都是來走後門的,你們這後門走的也太堂而皇之了吧!

張岱得知他爺爺監考後,也是不免頗感意外,早知事情會這樣安排,前幾日他還緊張複習個啥?之前曆經各種人事刁難才都到這一步,走到這裡後才發現咱這算是到家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