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創業在晚唐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搜山

第一百六十一章 :搜山(1 / 1)

推荐阅读:

大彆山,東西八百裡,南經長江、北遏淮水、西擋江漢、東阻江淮,此天授之與英雄,坐斷東南。

乾符二年,九月秋。

為了控製淮西茶區,捉生山棚,時光州刺史趙懷安發兵入山,搜山檢林,不知不覺,夏去秋來,已經過了兩月,而這場攻勢卻依舊看不到頭。

……

一處從深山發源的溪水緩緩地穿行於山穀間,然後與一條自北向南的水道相彙合,它就是貫穿光州全境,並最終彙入淮水的潢水。

此時,在這處山穀溪流間,碧綠的水潭七八具屍體,他們有的赤裸,有的穿著一身麻衣,就這樣躺在水潭裡,鮮血暈染著溪水,赤紅一片。

從上遊又飄下來幾具屍體,有些背上插著箭矢,然後拱著一路飄了下來。

而在河灘上,有一具屍體穿著一領布甲,望著像是首領,可近前一看,他的首級卻已經被砍掉了,脖子處露著滲人的脊骨,不寒而栗。

幾隻螃蟹正出入其中,用鉗子吞食著脖頸上的血肉。

忽然一陣馬蹄聲從蜿蜒的山穀深處傳來,兩名突騎先奔,看到這裡的場景後,豎起來一麵黃旗。

伏在後麵一處小坡上的兩個背旗,看到後,從後背也拔出的一麵黃旗開始搖動。

在下方,看到此顏色旗幟後,一名穿著鎖子甲的武士,扶著刀一路奔往後方,在那裡一支五十人左右的小隊正坐在嶙峋的山石上咬著冷饅頭。

這名武士馬上奔到一個挺著肚子,踞坐在石頭上的軍將,此人這會穿著一領柳葉鎧,外麵罩著一件翠綠的披風,正狠狠地咬著饅頭。

其人一來,單膝著地,喊道:

“隊將,前麵山穀安全。”

這名武士正是傅彤。

沒錯,他終於如願以償升到了隊將,但卻絕不是他花了那五貫錢的作用。

真正的原因是他的老領導周德興升到了都將,而周德興對傅彤很賞識,所以也將他的名字報了上去,成為了保義軍的一名中低層軍將了。

但傅彤可不曉得這些,他以為那個趙長耳果然實力了得,隻覺得五貫錢花得太值了。

所以在他被提拔到隊將的位置後,傅彤也就把趙長耳要到了隊裡,並安排他做了個什將。

就這樣,傅彤和趙長耳都實現了他們的願望,結局美滿。

就在剛剛,傅彤帶著隨隊在投降的俘口的帶領下,深入山裡,襲擊了俘口所在的聚落,俘獲二十多名山棚,健騾兩頭,茶包六十包,還有一些山裡的鹿肉、草藥之類,正準備回營。

這會聽前麵的哨馬後,傅彤點了點頭,衝一眾吏士喊了聲:

“走吧,過了這山穀,咱們就到大營了,到時候好好休息休息。”

聽了這話,穿著鎖子甲,帶著八瓣盔的趙長耳眼睛一亮,問道:

“是輪到咱們出山了嗎?”

聽了這話,傅彤直接罵了過去:

“一天天好吃懶做,彆的隊哪天不立功?下麵的人恨不得天天進山抓山棚,偏就你整日想著出山修整!以後再敢說一句,看我不扒了你這身衣服,直接滾出保義軍。”

趙長耳被罵後,嘟了嘴,不敢多話。

畢竟有沒有出力,他自己還不清楚嗎?所以也心虛,哪裡敢在傅彤麵前跳?

隨著傅彤起身出發,披甲於山道間行軍了五六裡的保義都也累得夠嗆,可他們卻沒有一個敢脫了衣甲趕路的,因為但凡這麼做的,已經死了。

在保義都入山的最開始兩月,直接就摧毀了幾支敢於和他們正麵對戰的山棚。

這些都是屬於光山境內的大彆山山棚,也是和昔日江匪們勾連最深的一批,之前在許應被滅的時候,就是這批人從山中奔出,襲擾光山境內的鄉裡。

而如今,這些人不是成了山場的伐木工,就是茶廠的采摘工,為光州經濟發光發熱。

可隨著這批與悍匪勾連最深的山棚被擊破,保義軍清山的難度直接指數級上升,而且傷亡也多了起來。

那些山裡的山棚已經不再選擇和保義軍正麵作戰,而是幾個幾個一夥,於山林高處,忽然對著下方山穀中行軍的保義軍拋射箭矢。

山中的弓矢大部分都是竹製或者單木結構的,弓的磅數都很低,所以基本很難對披甲的保義軍吏士們造成傷害,可你要是沒披甲,那被這種箭矢也是能射死人的。

所以保義都也開始在短距離行軍中穿著甲胄行軍。他們也基本不會距離營地太遠,都是五六裡路,而且從不攻山,所以這點距離對於他們來說,還是能接受的。

坐著休息好,傅彤帶著隊伍很快進入了山穀,看見這處溪潭後,就要蓄水,然後就看到那十幾具屍體了。

隻是瞧一眼,傅彤就知道這是一支山棚隊伍,雖然不曉得是哪一家山寨的,但就身裝備,甚至裸著的都有,肯定不是他們自己人。

他帶人走了過去,檢查了一番後,皺眉:

“這是哪支友軍做的?不曉得會汙染水嗎?做事真糙。不過這些山棚怎麼都跑到了這裡?”

傅彤也沒有多想,讓人把屍體搬到岸邊,然後就不管了。

隊伍繼續沿著河穀走,在隊伍的中間,一支二十多人的山棚手被捆著,跟著前進。

他們也看到了這十幾具屍體,不過並沒有太多反應,也沒什麼兔死狐悲,隻是繼續被牽著走。

在這片八百裡的大彆山內,生活著數千個聚落,他們有的是祖祖輩輩生活在山裡的,有些是早年從淮西安頓過來的,甚至最晚的,是這兩年中原大災,這些人背井離鄉逃難入山的。

這些人基本都以血緣和經曆組成聚落,每個聚落又是五十到百人不等。山裡就這個條件,不允許出現集中性的大組織,因為周邊的產出供應不了。

所以基本每個聚落在超過五六十人後,就會分出一個部落尋找山場,然後自己繁衍生息。

此時被俘的這些山棚就是這些年才逃進山的,他們看那些躺著的,被割首的,基本沒有一點感情波動。

就這樣,隊伍沉悶地走著,衣甲撞擊聲威懾著每個山棚的心,讓他們提不起一點反抗。

在轉過一條山穀道後,水道忽向北,從前麵兩山的細縫中穿過。

山頭上有一處崗哨,遠遠的就看到了返回的傅彤等人,但依舊警惕地看著後方。

沒有任何寒暄和打招呼,頗為疲憊的隊伍繼續向前,在通過山孔後,豁然開朗,一條寬闊的河流映入眼簾。

而在這處河流的西側台地上,一處營盤駐紮著,以山中大木製作的營壁呈半圓包住營盤,並和後方的潢水相連。

這裡就是,保義軍衙外左廂三都,周德興部的營地所在。

當傅彤在營外換了口令後,他帶著隊伍返回了大營,然後就看見營後的碼頭,正有不少長夫、附軍在忙碌,將一箱箱封好的茶葉和丁口往船上運。

而此時,已經有不少船隻已經撐著竹篙,搖著櫓,往北麵的下遊而去。

傅彤給都部交了令,然後就將隊伍解散了。

回到自己的大帳,他正要躺著休息會,忽然又起身。

想了想,傅彤從自己軟榻後麵翻出一包袱,從裡麵取出一個沉甸甸的鹿皮袋子,在手裡掂了掂後,忍不住笑了。

猶豫了一下,傅彤還是從腰間又解下一處鹿皮小袋,然後從大袋子中倒出一半金沙放進小袋子,然後才小心翼翼的將袋子又原封好。

將小袋子貼身放好後,傅彤起身出帳,往營地中間的大帳走去。

但路上看到兩個相熟的牙兵,問了句:

“都將在嗎?”

兩牙騎正在用水桶給戰馬洗澡,聽了這話後,搖頭:

“上午都將就接到使君的命令,早就坐船到下遊了。老傅你找都將何事?”

傅彤搖頭:

“沒啥事,就是回來的時候,在附近河穀發現一隊山棚的屍體,但看著有點不像咱們殺的,所以就想給都將彙報一下。”

聽了這話後,其中一個牙騎想了下,對傅彤道:

“都將這會不在,你一會告訴我那片山穀的位置,我帶幾個牙騎去跑一趟,看看是什麼個情況。”

傅彤點頭,提醒了句:

“那現在去吧,我給你們帶路,不然再遲,屍首都要被野獸吃了。”

那牙騎點頭,將洗好的戰馬入了廄,然後點了幾個同僚,騎著騾子隨傅彤出了營地。

……

船櫓激蕩著潢川水,載著周德興和一個度支的小吏一並抵達了一處河灣地。

這裡是山裡潢水岸邊最大的一處河灣地,東西長三裡,南北長兩裡,足以建一座小城了。

而實際上也確實如此,兩月前,保義軍從光山縣出發,坐船溯著潢水南上,然後就發現了這一處河灣地。

不過準確來說,這處河灣地並不是趙懷安他們發現的,此前山外的許應就將這裡作為貨場,作為山外、山內的物資中轉。

在許應的貿易網絡中,他們用私鹽和一些劫掠來的絹布沿著潢水運到這處河灣地,然後到了出茶的時候,山裡的山棚會自己挑著裝滿茶葉的竹簍下山,到這處河灣地賣茶。

而許氏黨徒們將交易來得的茶葉再次沿著潢水運到下遊碼頭,也就是他們建立的那處莊園,然後在那裡蒸茶裝袋,最後和抵達這裡的茶商們貿易。

所以人人都以為許應控製了光山境內的大彆山,但實際上他也沒有能力深入到山裡,也是通過這一處河灣地和山裡的山棚們貿易。

而現在,這處藏在群山中的秘密貨場被趙懷安獲得,並將之建成了一個半永備的前進營地。

如今,趙懷安帶著七個衙內都駐紮在這裡,負責坐鎮和調度這一次搜山檢林的攻勢,而如周德興他們六個衙外都則被安置在河灣地的南北兩麵,沿著潢水西岸一字排開。

這兩月,就是這六個都不斷進山攻打山棚,凡是不願意受光州幕府管轄的一律都在打擊範圍。

周德興是六個都中,最深入到大彆山深處的,從他那邊再沿著潢水行個五六十裡,就到黃州的麻城了。

本來這兩日,周德興正準備組織一起比較大的攻勢,此前他通過誘敵深入,示之以弱,成功伏擊了一支山棚聯軍,從俘口嘴中獲得了七八處聚落,保守估計能獲口五百以上。

所以這兩日他先是讓一隊人馬先行入手,摸摸情況,如果情況真如俘口們說的那樣,那這一次他周德興的軍功,絕對是前三。

正當他在等小隊回報的消息,他就收到了從大營過來的小船送來的軍令,讓他帶著度支返回大營。

自保義軍整編後,除了編製發生了大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各都多了一個度支。

和以前的糧料案不同,度支們全部都是來自於幕府度支派下的人,負責一都的財務收入和支出。

總之,有了度支護,各都軍將基本不用再考慮下麵發多少錢,立功賞多少,軍功該怎麼計,繳獲又得了多少,這些基本都是由度支和他下麵的小吏們核算。

而這也意味著,在保義軍,軍將基本就已經和錢隔開了,軍隊的回易、繳獲、分賞全部都是由度支負責,也就是他背後的幕府負責。

所以當趙懷安令周德興帶著度支一並回大營,他就曉得使君是要查賬。

不過周德興倒沒有什麼驚慌的,也不是說他沒貪錢,而是上個月就已經跑過這麼一次了,當時在外麵的六個都將,都帶著度支回來核查本月的繳獲情況。

周德興還是挺喜歡回大營的,上一次他們回來,使君就沒和他們說錢,就是大夥在營裡吃酒吹牛,然後各都的度支則在一起彙總,向幕府的度支彙報數字。

在外麵,使君是不讓大夥吃酒的,尤其是周德興這種深入進大山的前站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也就是回大營的時候,他們這些人才能吃到一口酒,這如何能不高興?

當周德興和度支跨上碼頭,就看到張歹和高仁厚兩人已經到了,且還在碼頭上小聲說話,表情都不是很好。

兩人在看到周德興來了後,走了過來,三人互抱了下,然後就聽高仁厚笑道:

“就等你了,右廂的老韓三個已進去了。”

周德興的第一反應是:

“不會已經在吃酒了吧,真該死,也不等我老周,走走走,咱們速去。”

說著周德興就要拉著張歹和高仁厚一起進去,但高仁厚卻拽住了他,小聲問道:

“你們三都這一個月如何?”

周德興納悶,想了下,說道:

“還湊活,具體獲了多少口,咱也不曉得,都是度支那邊在算,不過破了七八個寨子也是有的吧。”

至於他自己發現的幾處寨子的位置,周德興倒是沒和兩人說。

張歹和高仁厚一聽這話,互相望了一眼,果然如此。

於是張歹就對還納悶的周德興道:

“老周,你不算數,所以沒感覺,你曉得咱們上月破了多少寨子嗎?”

周德興點頭:

“我這小二十處吧,那時候真順,山棚聚落是一處連一處,抓一個就是抓一把。”

張歹道:

“我這裡也是這樣,剛剛我和老高互相對了一下,發現咱們這個月都少了快一半,一開始我們兩還以為我們位置的問題,現在你也是這樣,那多半跑不了了。”

周德興納悶,不曉得張歹什麼意思。

那邊高仁厚補充道:

“咱們懷疑,那些山棚已經開始跑了。”

周德興一愣:

“跑?能跑到哪裡,這都是山的……。”

忽然想到了什麼,周德興一拍大腿:

“媽的,不應該來的,咱剛剛發現了七八處山棚,就準備收網呢,這要是讓他們跑了,我得哭死。不行,我得回去。”

說著周德興就要火急火燎的坐船回營地,然後就被張歹拉住了,後者罵道:

“你是不是傻,軍令讓你來大營,你還要走?不想活啦!跑了就跑了,你著什麼急?分不清輕重啊!”

被張歹一罵,周德興回了神,曉得態度比業績重要得多,可是心裡還是悔得腸青,嘴裡嘟噥著:

“這頓酒也要吃得沒滋沒味的。”

二人搖頭,推著周德興進了大營,然後就發現營內正在收拾東西,三人互望了一眼,都沒說話,進了最中間的大帳了。

這會,衙內外的軍將們紛紛在席,而上首,使君正和掌書記說話,而且看著很生氣。

三人不敢打擾,按照上一次來的座位小心坐下。

……

在一處畫滿大彆山山川走勢的屏風前,趙懷安正罵著:

“那黃州刺史誰啊,他一個鄂嶽那邊的刺史,彈劾老子?老子淮南的,他也配彈劾老子?他彈劾我,我還彈劾他呢,我看這人就是山棚的黑傘!是大老虎!”

趙懷安氣壞了。

原來就在昨日,駐紮在定縣的王進遣快船進山,將一封節度使幕府的彈劾奏折送到了趙懷安手裡。

這彈劾折子隻是節度使劉鄴轉送的,彈劾他趙大的是他隔壁的鄰居,黃州刺史。

那黃州刺史直接給朝廷寫了一封彈劾信,直接彈劾他趙懷安興師動眾,無故入山,使得申、黃、蘄三州騷然,如今已有大量的山棚出山,進犯黃州的麻城等地,地方損失慘重,百姓流離失所。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他趙懷安,然後就是對他趙大喊打喊殺的!不僅要把他趙懷安撤職,還要賠償黃州的損失,糟老頭子,壞得很!

不就是之前船隊過境的時候,沒找他吃過酒嘛?就這麼小氣?

不過這黃州刺史是愣子,朝廷可不是,對於趙懷安這樣為國立下大功的人,這屁股坐在光州刺史的位置還沒坐熱呢,就被褫奪?

到時候天下還以為他們李家苛待功臣呢!

所以,在最後,朝廷不僅將這封彈劾信送了回來,還勉慰了趙懷安清掃大彆山群盜的初心,是為了維護國家鹽利,這是值得表揚的。

不過,朝廷還是罰了趙懷安三個月的俸祿,其理由是,黃州的確因為趙懷安清理盜賊一事而受了損失,還是要受到處罰的。

此外,朝廷在行文的後麵,又給趙懷安上了一條緊箍,就是讓趙懷安隻準剿境內的賊,不要影響到周邊幾個州的治安,更不允許越境清剿。

本來到這裡,行文還是一封簡單的處理地方糾紛的旨書。

可在行文的最後,朝廷卻忽然開始強調光州的任務,一個是維護淮水水道的安全,另一個就是堵住中原盜賊南下的通道,凡是不符合這兩個的,都不要做。

第一條是一直有的,可這第二條,卻是朝廷給地方刺史的下達書文中,第一次鄭重提起了中原盜賊的事情。

很顯然,此時中原的情況不容樂觀。

可趙懷安卻對朝廷的處理很不滿意。

你要是搞中庸的話,那最少也是各打五十大板啊,可現在,合著就是他趙懷安吃虧?那黃州刺史就沒責任?

我剿匪,匪自己長腿跑了,我能怎麼辦?他們去掠黃州,是我讓他們去的?這事能怪他趙大?不應該怪那個黃州刺史連個山棚都擋不住嗎?

一個守土官,連土都守不好,那不才是最大的罪嗎?

而且趙大更生氣的是,你朝廷做事不地道啊!

因為現在中原到底是什麼情況,朝廷的行文是隻字不提,

還是劉鄴那邊在信裡說了一下大概,最後提醒他,後麵如果淮南要用兵,很有可能就是他趙懷安帶兵出境,讓他趙懷安早做準備?

但此時被影響了發財大計的趙大,直接當眾摔著諭旨,罵道:

“準備?我準備個屁!咱繼續掃山,就讓那黃州刺史繼續彈劾,我看到底是他彈劾得快,還是他後麵求我來的快!”

說著,趙懷安對張龜年問道:

“我得想想辦法,這些山棚打不過咱們就開始跑去黃州了。老張你幫忙一起想,看怎麼弄這事。”

說著,他又對在場的軍將們,喊道:

“你們也一起跟著想,彆老想著吃酒,今日想不出來,咱們一個彆吃。”

於是,包括張龜年在內,一眾軍將皆苦著臉,皺眉苦思。

這些山棚也是的,你跑什麼跑啊!咱是帶你一起過好日子來的!

今天第二章稍晚一點。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