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創業在晚唐 > 第一百六十二章 :鎖關

第一百六十二章 :鎖關(1 / 1)

推荐阅读:

張龜年一籌莫展,他畢竟是西川人,來光州才多久,能把光州人情了解清楚就已經算是很有學習精神了,更不用說從未入足過的大彆山區了。

而其他軍將們也是差不多,你問他們用什麼戰術打,往哪裡打,他們還能說出個一二,可現在你問他們該怎麼堵住山棚逃跑?那沒辦法。

帳下諸將不是沒出自山棚的,比如張歹就是混在邛崍山區的,對於山嶺情況那是很清楚的。

為啥自古流民們都往山裡跑?就是因為這些個地方,是堵也堵不住的,山裡橫橫叉叉的山口那麼多,十幾個人一夥,哪個地方不能走的?

可你大軍就不行了,隻能沿著河流的山穀行軍,而這些地方一般又是夾嶺蜿蜒,山裡的山棚隻需要守在這裡,居高落石,就是有千軍萬馬也過不去。

這就是為何自古山嶺密林一直是綠林好漢落腳的好去處。

而現在保義軍清山,實際上也麵對著這樣的困難,不過趙懷安一開始就將部隊指揮權放了下去,讓各都自己選擇搜山方向。

而這些都將們也是以小股兵力滲透,既不惹人注意,又具備能殲滅一支聚落的戰鬥力,往往出其不備,捷報頻頻。

但也就是這樣了,如今潢水水道附近的山棚基本都被掃乾淨了,要想繼續深入,就需要將各都營地轉移到山中,而這樣風險就太大了。

所以,此時山棚們自己也開始往深山裡麵撤離,這就擠壓了山裡的空間,一些靠近黃州附近的山棚,很自然得到了人手的補充,開始出山劫掠黃州了。

眾人都沒什麼好辦法,畢竟人家有腿,你能管得了人家跑路?可他們也不想乾坐著想啊,這酒還能吃到嗎?

所以,人群中豆胖子率先哭道:

“使君,不是兄弟們沒好好想啊,而是咱們大夥確實對這裡不熟,而我們抓來的那些賊黨和土豪們,他們自己也不過是了解到了這一片,更深的山裡到底是什麼個情況,大夥都不了解,想不出來啊!”

豆胖子先開口,大夥才你一言,我一語,總的意思就是要是弄個熟悉山裡情況的,那就好辦了。

聽了這些抱怨話,趙懷安正要罵,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轉頭問道後麵候著的老墨:

“老墨,這兩天是不是有個什麼道士過來拜謁的?”

聽趙懷安問起這個,老墨忙想了起來,回道:

“是有這麼一個人,說是白雲山上的白雲觀道士,那會郎君你忙,我就讓他在營裡留著了。”

趙懷安點頭,連忙吩咐:

“你去把那牛鼻子道士喊來,我問問他曉得附近情況不。”

老墨哎了聲,就出帳去尋那道士了。

等老墨一走,趙懷安也曉得大夥乾想也想不出辦法,便提了大夥最近的情況。

這下子眾將有話說了,基本都是圍繞他打下了多少山寨,那人打了多少山寨,總之收獲頗豐。

此時,度支的杜宗器也彙總好了這個月的繳獲情況,連忙送著賬薄進來。

趙懷安接過一看,喜笑顏開,然後對眾將道:

“不錯不錯,我本以為附近的山棚被掃得差不多了,沒想到你們這個月還能有這樣的成績,九十八處聚落,獲口四千七百口,騾三百二十頭,羊四百頭,茶引三千擔,發現茶山十八座,茶園七十所。”

“好,很好。”

說著趙懷安就讓人送酒進來,就要和兄弟們吃個痛快,好好高興高興。

這一輪的清山活動還算比較順利,尤其是他麾下的以青衣羌為核心,組建的無當軍,在這片山林裡簡直就是入海蛟龍,鑽山入林,如履平地,那些武備不精的山棚們根本擋不住。

但在趙懷安心裡,也曉得到目前階段,這數字也就是到這了,那些山裡的山棚們不傻。

一開始因為茶山存在,和沿江的這處河灣賣場,這些落在這的山棚聚落是不想遷移的,當年為了能靠近這處貿易點,他們哪個不是死了十幾條人命才拿下的?

更不用說幾代人辛苦種植培育的茶山就在這裡,他們如何能走?而且一開始他們也沒把保義軍放在眼裡,隻當是和以前的山外土豪一樣。

但經過兩個月的毒打,誰還敢和保義軍炸刺啊,都恨不得躲得遠遠的。

在酒還沒上來,那邊白雲山的道士就被接引進了大帳。

趙懷安看了一眼,見此人麻衣草鞋,頭上也隻是用木杈固著頭發,點了點頭,這人不浮躁。

那道士倒也鎮定,在一眾虎將的環視中,對趙懷安緩緩作揖,笑道:

“無量觀,山人樸散子,見過善信。”

然後就笑著打量著趙懷安,心中越發確定。

那邊趙懷安看到著鶴發童顏的老道士,心中竇疑:

“這人不會是個假貨吧,這年紀能爬山越嶺來自己大營?”

於是問道:

“你那白雲山是何處?觀有多少人,有何妙景?”

這個樸散子,作揖,說道:

“回善信,白雲山據此東北四十裡,山中無甚妙景,倒是有幾棵桃樹,結出的山桃又大又脆,甚是好吃。”

趙懷安哈哈一笑,然後問道:

“道士,那我問你,你可曉得這山裡情況?本州奉命清剿山棚,要還你們這些山人一片清淨地,可這些山棚卻隻避著本州,你可有辦法?”

趙懷安甚至一點沒有隱瞞,把問題全撂給了道士,即便這人是第一次見麵。

那樸散子也好些時間才反應,沒想到這位刺史這麼直接。

對於眼前這人,樸散子當然是了解的,而且就是奔他過來的。

此刻麵對趙懷安的提問,樸散子稍想了一下,回道:

“使君,這大彆山雖大,卻實際上就分為四部,分彆是光州賊,霍山賊,舒州賊,以及蘄黃賊。而使君要想平定山中賊,就需分彆對待。”

趙懷安愣了一下,他沒想到這老道士真有貨,忙讓老墨給道士一馬紮,讓他坐下聊。

樸散子坐在馬紮上,心裡對這位刺史的性格有了幾分了解,然後也不藏著,直接說道:

“而這四賊是不同的,其中光州賊最殘,隻因彼輩大多是當年淮西鎮遣散後的破落武士,他們進山落草,劫掠商旅,橫行無忌,而這也應該是使君入山清剿的原因。”

“而舒州賊,則多是山中本地土人,甚至可以追溯到三國時的山越,這些人往往自有聯盟製度,籠統可分為三部,皆為累代山棚,朝廷不能製。”

“然後就是蘄黃賊,這些人雖是山棚,但實為蘄黃二州土豪藏兵之所,這些人的領頭往往都是兩州土豪們的豪奴,與山外交連甚深,此賊也是鬆散,有數十家。”

“最後就是霍山賊,這些人多是茶民和菜藥人,既不靠大江,又不臨淮水,所以平日都是山中自在,是四賊中,最鬆散,卻又最無害的一部。”

“所以使君要想定山中賊,就需要分彆對待。光山賊最悍,非得以攻定亂,掃滅群寨,如此光山乃安。而舒州賊,因累世山酋,要想安定,光靠剿是很難清除的,非得剿撫並用。”

“而蘄黃賊多是二州土豪勢力,對這些人,需要從二州下手,而不是山裡入手。”

“最後霍山賊,則可以誠心招撫而用之,且聽聞使君就是霍山人,本就是鄉黨,一旦招撫此部,必然事半功倍。”

果然還是需要聽內行人的建議,原先趙懷安對山裡的情況都是從那些光州土豪那邊獲得的,零零散散,拚湊不出個全貌。

現在聽這個道士一說,馬上就明白山裡的情況了。

於是他問了個數字:

“道士,你曉得這八百裡的大山中,能有多少人?”

樸散子再次作揖,回道:

“這八百裡大山,有山三百六十座,但整片山嶺卻隻有東南麓,地勢厚重平緩,能容人,而這些又基本都是霍山賊和舒州賊的所在。所以四部中,也以這兩賊人數最多,隻兩家粗略起來就有二十餘萬。”

見眼前的刺史似有不信,樸散子又補充了句:

“我觀自祖師開觀以來,多行走山林,所以對山中的情況很是了解,山人說的這個數字,隻能說隻少不多。因為這些年來中原大災,有更多的流民入山,所以如今人數應該更多了。”

趙懷安還在想,旁邊的張龜年補充了句:

“這道士說的應不假,中原板蕩,光州所在的大彆山通道就會成為流民南下荊襄的重要孔道,如三國六朝之際,就不斷有流民經此南下。”

但趙懷安卻不是想這個,而是還停留在道士樸散子說的,蘄黃賊多是二州土豪勢力那句話,因為他忽然意識到,既然這些人都是兩州土豪養的,那現在劫掠黃州,是誰的意思?

很顯然,那個黃州刺史要麼不曉得這個情況,要麼就是有更深的意思在裡麵啊。

這是賊喊捉賊?還一潑臟水倒在自己頭上?好,辦你們,又多了一個理由了。

這會聽張龜年補充,趙懷安點了點頭,問樸散子:

“我現在剿的就是光山賊,我也實話說,現在這山外圍的基本被我清理得差不多了,可這山裡我卻不敢深入,各中道理想必你是曉得的。所以現在我要剿滅此部,該如何?”

樸散子早就看到趙懷安身後巨大的屏風了,然後作揖道:

“使君,可否借屏風一用?”

趙懷安毫不猶豫將屏風搬了過來,讓樸散子點畫。

隻見樸散子在大營南麵的三處點了一下,然後對趙懷安道:

“使君,山裡盜賊也是人,也要吃飯,而山裡因為這幾年人口暴漲,光靠山內的產出是很難養活,以往這些人是通過賣茶換來外麵的糧米,可因為使君現在已經拿下了這處河灣地,現在實際上是補給短缺的。”

“所以他們要想獲得補給,就必須從其他孔道獲米,而光山這片,能與外界相連的,隻有三處。而這三地正是三處關隘,它們都是當年南北對峙時,北朝所建或南朝所建,隻是後來長久不用,稍荒廢了。山外人不曉得,可山裡人卻清楚。”

然後樸散子就指著三處地方道:

“這三關自西向東就是白沙關、穆陵關、陰山關,他們分彆控製了一條孔道,連通著光州和黃州的通道。”

說著,樸散子又說了個密辛:

“實際上,從中原進入荊州,除了北麵的襄陽道,就是以前的弋陽三關。可那三關現在已經用得很少了,反而這三條孔道卻成了販茶、販鹽的通道。”

“所以使君隻需拿下這三關,就可將霍山一帶的山棚,徹底堵住,隻需封山半月,便可不戰而屈萬口。”

趙懷安聽得連拍手掌,笑道:

“好好好,我就說道士懂得多。那老墨是真誤事,非攔著你,要是早兩日見你,我還會愁上兩日嗎?今日聽道士你一番話,我就曉得你觀是個好觀,等我掃了光山賊,定去你觀裡坐坐,也嘗嘗那山桃到底何口味。”

趙懷安的意思很清晰,就是他會大大賞賜一番白雲觀,作為樸散子這番機宜的報酬,當然,前提是得有效。

可樸散子卻再次下拜,認真說道:

“山人下山前就已經將觀中諸人遣走,隻有我與一小徒來了這裡,就是想投在使君帳下,混口飯。”

趙懷安愣了一下,他狐疑地打量著眼前的老道士,納悶一個道士投什麼軍啊!

他遲疑了下,說道:

“你有見識,入我幕肯定是可以的,但你要曉得在軍中可不比在觀裡,行軍之苦,我怕你這個老道士熬不住。不如我將你送到州府,也領一份俸米,總之就以你今日之策,我給你送終,是一點問題沒有的。”

樸散子見趙懷安不收自己,隻是覺得自己老了,饒是修養極高,也有點生氣。

於是不說話,當著眾將的麵,打了一套拳。

隻見他紮著馬步,雙肩抖動,隨著腰胯左右移動,彎腰,雙手交替摸著小腿,顯示極高的韌性。

忽然他又起身,直接打了一套拳法,虎虎生風,一點看不出他這個年紀。

而拳法打完,這老道士竟然一個原地後空翻,徹底嚇到了一眾猛漢們,這是一個老人能做的?

趙懷安也看傻眼,想到前世那些道士大德,立馬意識到此人是有大本事在身上的。

於是,忙賠笑道:

“道士不要打拳了,本州曉得你厲害了,這樣你既然想留在軍中,那就留吧,後麵按照一個月兩石米給你發俸,不過你那徒弟可不養啊,米還是從你那扣。”

這樸散子也不在乎這點米,見能留在軍中,便給趙懷安深深作揖。

因趙懷安要和兄弟們吃酒了,就不留道士,便打發他下去。

望著這老道士,趙懷安搖頭:

“這山裡藏龍臥虎的,沒準還真是一個厲害道士呢。”

然後就不想這些,招呼豆胖子去領酒,就和眾將邊吃邊吹。

一時好不熱鬨。

……

而那邊獨自回到一處帳篷的老道士,看到自家徒弟在劈柴,沒有說什麼,而是獨自入帳盤坐。

此時他的心中大定,望著東麵流淌的潢水,感歎:

“紫微星暗,太白晝見,兵戈四起,唯有托身於英雄,方可存身守道,如今看來咱們這位刺史,不是凡種。”

念此,嘴角不禁上揚,閉目養神。

剛剛那套拳腳,把老道我也折騰得不輕,以後不能逞強。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