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仁看過去,迎麵而來的是一輛長頭大卡車,估計菜能裝不少,神色也變得很驚訝。
“老陳,你不會又來了這麼一大車青椒吧,那就該你賺錢嘍!”
“我也想是青椒,可惜啊,是菜心。”陳家誌搖了搖頭,回檔口去指揮車輛停車卸貨。
張啟仁聞言一愣,呢喃道:“菜心?哦,也對,你也一直有菜心。”
63號檔現在最出名的是青椒,再往前則是荷蘭豆。
菜心雖然也長期有,但一直不溫不火,最多時也不過兩三千斤,芥菜和芥蘭也同理。
然而,陳家誌的長期路線還是菜心等青菜。
車停好後,才卸完兩車共11噸青椒的何強等人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卸菜心。
陳家誌和李秀都來到一旁驗貨,菜心用竹筐裝著,上下兩筐菜之間用了稻草和報紙隔離,手工比不上自家的,但也還算整齊。
陳家誌從先卸下的一筐菜裡抱出上麵幾層,沒做保鮮措施,中下層的菜心略微有些發熱。
薛軍也感受了下下麵菜心的溫度,說道:“我們七點開始裝車,開過來加入場差不多3個半小時,基本沒怎麼耽誤,這菜應該沒問題吧?”
“嗯~”陳家誌沉吟道:“沒淋過水,應該沒什麼大問題,能賣,一共有多少?”
薛軍說:“差不多8噸,不過沒有一筐一筐的定重,賣的時候還要現稱重。”
“嗯~”
這時,李秀扯了扯陳家誌衣袖,有人在問菜心價格,陳家誌還是定價6毛斤。
進價4毛5,價差1毛5,如果順利賣完,一車菜的毛利潤2400元。
但還要去除運費、搬運費、入場費、損耗、人工等等成本,相對於投入成本,一車菜淨利潤能有5以上,算不錯了。
要是一天能批發五六十噸,利潤也很可觀。
不過,63號檔當下菜心走量比較難。
除了一幫子老客戶,在本市場開拓的新客戶其實比較少。
主要還是最近市場菜多,青菜尤其多,63號檔口靠著青椒引流,以及價格優勢,或許能把這一車菜賣完。
時間流逝。
青椒和菜心全都卸載在了檔口裡。
和往日差不多,青椒在淩晨2點左右就全部賣完了,陳家誌和李秀便去車上睡了一覺,留薛軍一個人守攤。
等天亮時,兩人才起來。
薛軍說道:“菜心還剩兩噸,天亮後小客戶比較多,磨一磨時間,應該能賣完。”
陳家誌說道:“你先去車上睡一會兒吧,剩下的,我們來賣。”
薛軍正分揀著菜,笑道:“沒事,賣完了再回床上睡舒服一些。”
“那行,你們看著,我去市場上轉一下。”
天亮後,市場上的菜也沒那麼多了。
尤其是最前麵一些位置比較好的檔口,基本都處於收尾的狀態。
不過有些檔口也開始在補貨了,尤其是賣冬瓜、南瓜等耐儲藏蔬菜的檔口,一車車的補。
市場整體行情比較平穩,價格一般,但交易量很大。
到早上九點時,63號檔進貨的第一車8噸菜心才賣完,賣得很辛苦,到最後時,都是有人問就賣,虧本處理也賣。
因為菜放了一夜,又沒加冰塊保鮮,越往後,很容易腐爛。
在廣東,最講究青菜要新鮮。
“哎喲,終於賣完了~”
“收工!”
薛軍問道:“算一下銷售額呢,是虧了還是賺了?”
“已經算好了。”陳家誌早就得出了一個數字,“還不錯,扣了你和薛軍的工資,都還有400塊錢左右的利潤。”
第一車就能賺錢,無疑是好的開始,也讓薛軍頗受鼓舞。
“那今天繼續發一車菜心哇?”
“發!”陳家誌沉吟道:“能賺錢就發一車回來,以後你就和李才打配合,一人在外采購,一人在檔口銷售,江心菜場的菜跟著也會給你們留利潤。”
“好!”
這一晚上,江心菜場的青椒在63號檔賣了48萬,遠高於隻賺了400塊的菜心,但卻有不同的意義。
也是在這之後,陳家誌讓陳正旭去工商注冊的公司營業執照也下來了。
名字一早就定好了的:靠譜鮮生農業有限公司。
法人也是陳家誌。
旗下主要有兩個版塊,蔬菜分揀配送和蔬菜批發,分彆由陳正旭和李才負責。
行政和財務由李秀暫時兼任,陳家誌總領全局。
辦公室也就在配送中心分揀室旁邊,配齊了辦公桌椅,座機電話等。
現目前陳家誌和李秀每天都一起往返菜場和市場,各種問題隨時解決。
同時,江心菜場的蔬菜銷售也正式交由63號檔口代賣。
檔口賺取不同的手續費,以青椒為例,每噸收400元,按現在的量,一晚上手續費都要收四千多塊。
但對菜場來說,兩塊一斤的青椒,這個成本完全能接受。
…
轉眼到了5月18日下午。
原本還算明媚的天空中,忽然飄來了一團烏雲,陳家誌坐在辦公室裡,就能感覺到天色明顯昏暗了下來。
隨即就聽到窗外傳來各種嘈雜的聲音。
“要下雨嘍!”
“變天了!”
窗戶也被吹得啪啪作響,緊接著又是易定乾和小組長們急促的呼喊聲。
“趕緊蓋薄膜!”
“手裡的事都趕緊放下來!”
“快,快,都跑起來!”
陳家誌也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一走出辦公室,就看到了天空的烏雲。
看樣子真要下暴雨了。
菜田裡的菜工早已奔跑了起來,分片區,分小組,分小隊的兩兩一組開始飛奔著蓋膜。
小組長們都跑著在指揮,喊聲此起彼伏,徐瑤、黃川、童剛等行政人員也都跟著去幫忙。
需要蓋膜的也就南片300畝地,易定乾把北片的的人也都調去南片幫忙,整個菜場就像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一樣,亂成了一鍋粥。
陳家誌沒有跟著去添亂,就站在二樓上看著工人調動,心裡也在默算。
兩百多號人蓋300畝地,兩人一組,一組3畝地。
因為全是用水泵抽水,水管澆水,不需要糞瓢,一個小拱棚設計時長8米,寬15米,12個平方,拋除畦溝,一畝大概50個棚。
蓋一個棚用時長的10秒鐘,短的5秒鐘,平均每分鐘蓋9個……
“需要差不多20分鐘才能蓋完~”
礙於沒有微噴灌,菜畦偏短了點,再長一點還要快上一些。
看了一會兒,雨點開始落下,在雨大之時,小拱棚的薄膜也全部蓋好了,雨點打在上麵啪啪作響。
“有集團作戰的感覺了~”
“希望付出能對得起收獲吧。”
陳家誌呢喃道,他感覺這雨也不算特彆大,對葉菜生長會有影響,但不至於形成洪澇,大多數菜田應該都不會被淹。
好在有小拱棚保護,葉菜‘顏值’這一塊還是能輕鬆脫穎而出。
越往後,越明顯。
陳家誌又扭頭看了看已經在進行設備安裝的泡沫箱廠。
等再一次統一包裝標準,江心菜場也將完全繼承東鄉菜場的‘顏值’優勢。
隻要菜品相和包裝遠比彆人的好,至少不愁銷路。
工人陸續找地方躲雨,易定乾和小組長們也都跑回了辦公樓,嘴裡碎叨叨的。
“這雨來得真踏馬快!”
“被淋成狗了,全身衣服都打濕了~”
“就是要這樣下,雨下得越大越好,讓菜價趕緊漲起來。”易定乾笑道:“我們的第一批菜心也馬上要出來了。”
幾人上了樓,陳家誌挨個給點了煙,煙一抽上,幾人就又提起了勁兒。
“不得不說,小拱棚除了蓋膜累,用來防雨是真有用啊!”李明坤得意的說:“雨下這麼大,我的菜畦都沒有打濕。”
“下吧,下吧,雨再下大一點,再下久一點。”易定乾神叨叨的念道:“還有15天就端午節了,這龍舟雨也該來了。”
然而,這雨來得也快,去得也快,沒下一會兒,雨就又停了。
不過天空仍舊陰沉沉的,還有可能繼續下雨,薄膜也就一直蓋著。
下雨天也不敢摘青椒,不僅容易染病,貨架期也短,你敢摘去賣,彆人就敢壓價。
一時之間,菜場就閒了下來,隻能讓工人提前下班。
陳家誌也陸續給夏有車和薛軍打了電話:今日下雨無菜。
兩個電話打完,屋外便又響起了下雨聲。
陳家誌想打電話給李才,如果佛山沒下雨,讓他有機會就多發兩車菜回來。
但李才沒有固定聯係方式,一般也是他主動打電話回來。
這讓陳家誌迫切想念手機。
花城一下雨,蔬菜供應就容易受到影響,尤其是葉菜~
這時從外地發乾貨來市場,就很容易賺到信息差的錢。
轉過念頭,陳家誌便又把電話打給了薛軍。
“如果李才給你打電話,讓他連夜組織再發兩車葉菜過來,今晚上和明天菜都應該比較好賣。”
“好~”
然而,想法很美好,現實卻是來不及了。
佛山白天沒下雨,但晚上就下起了雨,李才沒有時間組織貨源。
當天晚上沒淋雨的蔬菜也確實更搶手。
這一波小機會就這麼錯過了。
李才得知後也很懊惱,沒留下固定聯係方式,或者該早點回電話。
但這東西難以預料。
從這場雨後之後,花城又間歇性的下了兩場雨。
和去年的場景很是類似,江心菜場的青椒產量受到了直接影響,落花落果大幅增多。
連續停了三天,一直到5月22日晚上,才又恢複了采摘。
一車7噸發往香江。
另兩車13噸發往63號檔口,同時還有李才發回來一車菜心,東鄉菜場也來了一滿車高品質青菜。
一天大約有二十六七噸菜,銷售勢頭也很不錯。
到天亮時,就賣完了。
準備收工時,陳家誌注意到旁邊張啟仁的檔口來了一大車冬瓜。
一問,忙著囤貨。
由於最近雨水增多,市場裡不少人都在囤貨,尤其是冬瓜、土豆等耐儲蔬菜。
“家誌,冷庫馬上就能用了,要不我們也囤點冬瓜吧,端午節快到了,應該會有行情。”
回家的路上,李秀也在向陳家誌提議。
“囤不了,當大夥都在囤貨的時候,很可能就要倒黴了。”
端午節今年是6月2日,還有十天時間,變數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