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英俊的特點就展現的淋漓儘致。
也說明了,《暗算》他覺得自己沒什麼活了。
如果真的是走的偶像型的抗戰劇的話,那下限確實是有,但抗戰劇的上限就被毀了。
如果李軒是‘偶像’的話,那麼他自己的上限就毀了
上限被毀,龜縮於偶像的賽道的話,那你願意去就去唄,坐實了‘低配黃小明’的味道了。
三集過後,偶像派的‘吸量’效應都是頭重腳輕的。
本來,應該這樣的,市場部這邊也在加大力度,對《暗算》出拳,比如‘輕浮曆史’之類的帽子就扣上去了。
本來王海洋以為事情就該會這麼樣下去的。
結果
結果就是
三集過後。
收視率上升,去到了51的地步。
沒有‘偶像效應’的掉收視率。
等一下,你們不是說,這玩意是偶像劇嗎?
《暗算》之聽風。
瞎子阿炳,一個在華藝不被看好的演員,在《幻想殷商》裡的哪吒,得到的輿論是毀滅性的
而在裡麵和他對戲的女演員,倒是得到了重視——畢竟,能和這樣的哪吒對戲,還能保持信念,演藝生涯有了。
放在《暗算》也就是試水的態度。
結果,到聽風篇章的時候,這瞎子阿炳這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橫漂,他的演技是真的有點東西啊,雙眼的不聚焦,跟真的瞎子似的。
這是演技的體現。
在王保強的身上,有‘演技’這樣的東西出現!
這種體現和感覺。
甚至,《暗算》的《聽風》篇,李軒的表現還隻是‘英俊’過頭了的話,那麼王保強就是演技出眾。
我日!
這不是搬起石頭來砸了自己家的藝人了?
此時,王海洋臉色一變,趕緊去市場部。
“趕緊撤稿啊!”
王保強第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是《天下無賊》,表現出來的輿論就是本色出演,土鱉演土鱉,本色。
但這一次瞎子阿炳這一次的表現,就真的讓他有些震驚了,演技的感覺,感覺十足。
這野路出身的
自家演員出了高光,再黑通稿肯定是不合適的,市場部門也轉為吹《暗算》的。
這風向變換速度讓王鳳升都有些讚歎,豎起大拇指,這個反饋速度,不愧是如日中天的華藝兄弟。
大企業臃腫反饋慢的缺點是沒有,這也說明,華藝兄弟作為資本圈的公司,他也是足夠優秀的那一批,很多大企業看起來大,但反饋速度慢的很,反而是不如一些中小型的企業的。
華藝兄弟真的會成為華娛資本的最大霸王啊。
夠‘霸道’,夠強,也夠穩定。
而第一個《聽風》的篇章播出之後,李軒的演技是【自然】,但從位置上來看,阿炳反倒是主角,故事都是圍繞著他來展開的。
當聽風篇章結束的時候,作為篇章主角的‘阿炳’,自然而然的去到了高光的時刻和位置,作為扛起演技的人。
安在天,則作為總篇主角,似乎就更像是引導者的位置。
就像他在劇裡,殘酷的訴說和阿炳的關係。
馴獸師,和狗的關係。
殘忍的物化阿炳這個功臣,將他異化為工具——這種感覺,其實是很奇怪的很,殘酷的。
可以說,導演確實是將麥家的味道拍出了一大半來,沒有激烈的情緒宣泄,隻有很直白的表達,戰爭的年代下,個人的命運和歸途。
這種味道。
很正。
很純。
不過,李軒似乎也不再是絕對的主角
辦公室裡,另外一個一起看作品的徐小丹就說道。
“怎麼感覺,李軒這一次的表現,沒有那麼‘高光’了。”
“演技不夠高光,但演的是很真。”
“為什麼這麼說?”
“在你的印象裡,一個搞特務的,他的性格能被你看的清,就不夠特務了,那種【混沌】的感覺才是真的,偶爾的真情流露譬如阿炳死的時候,他流露出的絲絲悲傷——但沒有後悔的時候,才是真的。”
對於原作者,又或者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來說。
李軒的表現似乎就真的。
真實過了頭。
這一次絕對是鬨了個大烏龍,表現高光的王保強,在這一輪吃了華藝兄弟的黑稿
當然,這一次,也讓這個其貌不揚的演員,似乎就是這一輪的‘主角’。
李軒也看著熒幕裡,阿炳的表現力。
在這部作品裡,阿炳的表現,還讓李軒忘不掉,瞎子阿炳。
也知道,為什麼麥家的作品那麼讓人動容,那不是單純的在寫戰爭和戰鬥,以及在這個年代下個人麵對的處境和命運。
阿炳在世俗是被人嫌惡,但在701部隊卻是大英雄,最後卻死於‘世俗’的悲劇。
麥家並不是刻意在渲染,沒有避重就輕,隻是很單純的敘述,將那段曆史的一切都敘述出來,戰爭的背景,世俗的封閉和愚昧,年代的特色特點,雖然國家已經到了新華夏,但在幾十年前,這國家還叫做‘大青’呢,還是封建時代呢。
很多思想都沒有轉變過來。
但隻有一個是真實的,就算體製將阿炳視為了‘工具’,但他在最後的待遇,卻依然是‘英雄’。
時代背景下,誰都是工具,無非,誰是更好用的工具而已。
“你說,現在互聯網還真有意思,昨天還在說這是一部【有皮無相骨】,披著‘皮’的偶像劇,今天就改口了,是‘闡述真實時代血肉的好劇本’這風向變得也太快了。”
旁邊的魏明就嘖嘖道:“明天是不是風向又要變了?”
“誰知道呢,阿炳和黃依依都是京圈的演員,可能在他們知道了,‘安在天’隻是一個作主角的引導者,故事篇章的主角其實是他們之後,就開始轉變方向了。”李軒就調侃道:“這不,對於我這‘偶像’的通稿還沒撤下去呢。”
幾乎都是在渲染,這位北電狀元,是‘偶像’呢。
而網絡輿論上的大部分人也很認同這一點,畢竟《暗算》從一開始的出場節奏,就是以色誘人,可以說,《聽風》的篇章就是王保強演技和人物塑造的高光個性的時候,而安在天作為引導者,成熟,英俊,看不透,混沌不透徹神秘,這些確實是偶像的感覺。
李軒也很無辜,混沌不透,特麼的特工還能一眼看出性格嗎,最真實的部分隻在偶爾的時候勃發出來,其他時候,都是戴著麵具,才是這個角色最真切的樣子。
不過,現在的偶像劇,確實喜歡把男主角搞得神秘兮兮的,一眼看不清深淺的樣子,很受女孩子的喜歡。
屬於是歪打正著了。
目前來看,就主角安在天負責偶像的吸量,演技的部分高光爆發力自然就是‘阿炳’還有‘黃依依’了
在黃依依的《看風》篇開始的時候,甚至京圈的公司市場部們,都開始為他作宣傳了。
除了華藝兄弟之外,陳數的公司,光影傳媒,也開始動作了。
欸嘿,李軒就是一個陪襯的‘偶像’,演技派在咱們這裡。
這個結果,是可以的。
甚至有不少人已經給賀電給了柳光龍,這部《暗算》算是不錯。
聽風和看風,塑造出的兩個主角,都非常的好啊!麥家的味道搬上熒幕,八成的味道是有了。
那種冷冽的命運感。
不管是阿炳還是黃依依,最後的結局都不太好,時代背景下的個人奮鬥和與世俗格格不入時,所表現出的必然悲劇。
“嗯,怎麼說呢,我真沒有把李軒往偶像上塑造啊”
柳光龍是欲言又止。
我真沒有,那是人家就這麼演的。
但也沒好意思說,畢竟人家宣發自家的演員,連帶著《暗算》都捎帶上一起宣傳了。
這事兒,總不算是壞事吧。
“這一次,你的轉型算是成功了,從演員轉型走到了導演的地步。”
旁邊,柳光龍的朋友,一個叫薑韋的導演,北大導演係碩士,作品也是不少,《阿裡山的女兒》還有《不要和陌生人說話》都是出自他手下的作品,也是因為他,柳光龍才踏上了導演道路的。
甚至在導演理論方麵,薑韋也給了他不少的指導。
從處女作的角度來看,他這一次的表現是相當優異了。
柳光龍此時也很想得瑟一下——但其實想想
“我覺得,我的功勞,可能沒有那麼大。”
“麥家嘛,他的功勞肯定也是很大的啦,畢竟可是編劇兼原作者”
“他的功勞也很大那是固然的。”
“聽你這話裡,功勞還另有其人?”薑韋就有些好奇。
“李軒”
“那位在你們劇裡,偶像定位的那個?”
而接下來柳光龍的話就讓薑韋有些愕然。
隻覺得他演技很紮實,很【自然】
其他的,倒也沒有那麼多想法了。
但導演都這麼說。
《暗算》過度到《看風》篇,這裡,女主角的豔光更盛,精靈般的人格魅力,絕對不比當代的偶像劇女主角更差甚至在男性觀眾眼裡,就更具魅力。
自由,灑脫,奔放,智慧。
而這一次的京圈公司,則調轉槍頭,直接進入到了宣發的程序裡來了。
對《暗算》的輿論,也更加的正向。
“這一次看來,李軒在《暗算》裡就是工具人和偶像的定位,各大篇章的主角還是各人。”旁邊的陳昆就看著黃小明說道:“不要不開心了”
“我哪有不開心”
“他不過是比你高一點,比你更適合當個衣架子,還有這個氣質變化是怎麼做到的,我記得當初第一次見他的時候,還以為他是絕對陽剛型的”
你這個問題問我,也也沒辦法給你這個答案啊!
這一點也算是黃小明想破了腦袋都想不明白的問題。
那就是為什麼,李軒的氣質能夠做到這種程度的多變,在絕對的陽剛和陰鬱變化。
不過幸好,他的演技就沒多少高光至少目前來看,這兩個篇章裡的安在天都作為一個襯托型的角色。
路子是朝著偶像方向走的。
雖然說咖位有區彆。
但同樣咖位的情況下,偶像派隻配給明星提鞋。
如果他走偶像路線的話。
確實是低配的自己。
好吧,身高和形象方麵,比自己要稍微好一點點吧!
如今媒體吹形象吹形貌特點,圈子是不帶怕的
畢竟形貌形象這種東西,要複製起來就真的不是很難。
行吧,稍微承認一下,某些東西比我強。
我還是能夠很大度的承認的
不過神仙打架,遭殃的還是小鬼。
首當其衝被影響的,還是唐人影視的《少年楊家將》。
“不可思議,我就沒想到會有一天,被抗戰劇給砸了收視率,被這題材給虹吸收視率這我怎麼想得到啊。”
蔡玉隴此時就看著收視率的波動曲線,也不知道該用什麼表情去麵對了。
被虹吸了。
我的青春曆史劇,被抗戰劇的變種給虹吸了。
我就守著自己的賽道,也沒怎麼僭越,怎麼就被虹吸了呢?
這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賽道,觀眾的畫像都不一樣的。
此時的蔡玉隴就覺得相當的憋屈。
特彆是從聽風者,過渡到看風者的時候,那種虹吸效應就特彆的明顯。
這也代表著,看風者篇章的偶像效應就特彆的明顯。
俊男美女的互相拉扯,這他媽不就是偶像劇。
你小子這還抗戰呢。
這就是偶像劇像年代的側重點,至少前兩個篇章是這樣的,關於密碼和電台的破解雖然十分的細致,但絕對是錦上添花的地方,重點還是人物的吸引力。
抗戰劇出道,把我這偶像劇給打了。
“其實你這也是選材問題,居然選到了楊家將這個題材,在曆史題材裡這也屬於十分難搞的題材了。”
來喝茶的劉莉莉就一針見血。
和尋常的曆史題材不同,其他的曆史題材或厚重或悲壯,或死得其所力挽狂瀾,在悲劇之中又有一絲希望。
大秦大漢三國都是如此。
唯獨這宋朝的楊家將,把全家都送了,最後還是改變不了宋朝的命運,依然是奸臣的勝利。
此時的蔡玉隴也在反思。
或許在仙劍奇俠傳的故事節奏上嘗到了甜頭,想把這一套再插進少年楊家將裡。
先搞笑後悲劇。
結果楊家將的悲劇就太悲劇,太注定了。
“其實我是找過李軒的,但可惜被拒絕了,一開始我還在想,如果我的作品有李軒的加盟的話,情況會不會好很多呢。”
仔細反思是作品劇本的天然缺陷。
而此時劉莉莉就猛的搖頭。
“那情況不一樣,如果有李軒的話,情況是會好很多的”
“啊?”
“從偶像氣質和帥哥質量來看,這位李軒小朋友,就比你的頭牌還要強,不說相貌,就單純眼神裡散發的憂鬱,這不是年輕人能比的。”
年輕帥氣的臉龐。
致命成熟的眼神魅力。
他就是一株毒藥。
黃依依對他的深情,就是完全意義上的絕對合理。
很難不心動好吧。
這麼一來,搞的蔡玉隴更後悔了,怎麼當初就不堅定一點加多點價格和籌碼來招來李軒呢。
後悔呀後悔
“恐怕,這一次對你們家頭牌,也是一次不小的打擊吧。”
此時,旁邊的劉莉莉就頓了頓說道
蔡玉隴不置可否。
胡曲雖然看起來溫和,但其實還是挺拗的。
“這就是一種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了吧。”
此時的彭於燕就拍了拍胡曲的肩膀:“這事兒也是沒辦法”
“嗯。”
《仙劍奇俠傳》給胡曲帶來了無與倫比的熱度,從偶像的角度來看,他的出道成績是相當優秀的,今年畢業生的優秀代表,作為上戲的優秀學生。
甚至《少年楊家將》的熱度和收視率都不算差。
隻是對比某個偶像諜戰劇,差了一點。
但這份成績。
對於胡曲來說。
本應該驕傲。
但因為李軒的存在,變得鬱悶無比。
當初在最受歡迎南演員的風雲盛典時,被李軒壓了一頭這件事,原本胡曲還能自我安慰我好歹也是主角咖,咖位比他強。
但現在呢?他也成了主角咖,而且在相同的賽道上,把自己給秒了。
我把你當激烈的對手,結果你甚至都不知道有這個對手——直接就秒了。
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如果是正麵交鋒輸了,還能心服口服,被人家一個抗戰劇,還是‘引導型’的角色給秒了,這種感覺,就真的讓他很難受啊。
他已經把自己給拋開了。
而且,大部分的人看到李軒作為‘偶像’的表現不一樣,和李軒一起拍過戲的胡曲就知道。
如果這一次李軒隻以偶像的身份完成這部劇,作為引導者的身份來完成的話那就不是他的問題,而是劇本的問題。
他曾經深深的感受過,李軒的入戲能力,和代入能力。
回憶起《仙劍奇俠傳》的拍攝,他的感情就很複雜。
對李軒的感情,他是有點天然的‘厭惡’感覺的。
因為他比自己‘強’,在演技和劇本代入能力上,是比自己更強的。
但
和他演戲。
是真的好快樂。
在《少年楊家將》的時候,他就不止一次矛盾的想著。
幸好,李軒沒來。
但是為什麼,李軒沒來!
暗算的角色人氣排行,應該是黃依依,安在天,阿炳——阿炳還是吃了形象的虧。
目前黃依依的篇章,就將李軒‘偶像’形象的感覺固定了下來,帥氣,倜儻,在劇本的定位就十分的好。
同時,華藝和光影的市場部也在力推這部作品,陳數和王保強都是各自的二線藝人,這一次表現優秀,力推篇章至於連帶著的李軒。
推就推了,偶像而已。
你如果想要偶像出道的話那圈子肯定都不拒絕的。
畢竟,偶像的生命周期,是和資本強相關的,到時候被插上了偶像派的標簽,去偶像派的話
‘偶像出道’
‘帥氣’
‘隻在帥氣的方麵比黃小明稍強一點’
這些通稿就出現,也有黃小明的經紀公司當主力去買這些通稿也不過是順水推舟。
黃小明要網上爬,這一次的《神雕俠侶》和《夜宴》,就是向上踩的時候
目標一直是陳昆。
一直是他。
而李軒這個下位的襯托,作用更多的是,把黃小明墊的高一點而已
黃小明的經紀人則是在說——如果李軒隻是這種偶像派級彆的表現的話,那能墊高的效果也有限啊
北電。
此時此刻的李軒就一直在進行著剪輯的工作,這方麵自己是苦手,不過有專門的剪輯老師在旁邊教剪輯,倒是學的挺快。
本質上,還是你要分辨出‘有效鏡頭’和‘無效鏡頭’,從這些鏡頭裡提取出突出的信息量,最後組合成為成片。
“受益匪淺啊老師”
“你很聰明,有些東西一學就會。”那名教剪輯的老師就讚歎道:“沒想過你以前是沒接觸過剪輯的。”
李軒想起,倒也不是沒接觸過,前世的時候,為了接觸演員這一行,剪輯也了解過的要當好演員,你得知道站位,鏡頭,可不僅僅是你【本身】,攝像機,機位,剪輯的方式,角度,這些都能影響你的熒幕表現。
隻能說前世的很多努力和積累,在今生今世就用上了。
而在上完剪輯課,並且剪輯了一部分劇集之後,李軒就被叫到了校長王鳳升的辦公室。
並且拍了拍李軒的肩膀交代。
你已經很努力了,這部作品你的發揮已經很不錯,演技和真實感都達到了一種平衡,他們說你是偶像演員,也並不是在貶低你。
表現成這樣已經很不錯
已經是有點超出王鳳升的預期之外。
因為李軒就將一個特務的真實感演了出來。
絕對不懸浮。
但也因為其角色的特點,表現力就稍微清淡了一點。
“王校長,不用安慰我的。”
此時的李軒就笑了笑。
也感謝校長的安慰。
但是王校長,這暗算的篇章可還有最後一章呢。
怎麼判斷我就是以“偶像”的身份結束這部作品了?
讓熱度再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