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碎屍案開始偵察後,沈墨這個名字才在人們的討論中出現——但隻是一個名字,而不是樺鋼廠區範圍內有具體社會活動的人。這個人物的出現就與死亡、不詳相關,從疑似她的死亡展開,唯一與她深交的人物王陽,王響的兒子,牽起了明暗兩邊。
沉默的少女。
高媛媛還是小瞧了劇本
她能辨認出,這是能夠改變她命運的劇本。
但卻沒想到,難度會那麼高。
沈墨這孩子。
她的命運。
如果說《漫長的季節》的明線,是明媚憂傷的白日。
那麼暗線,就是灰暗的黑夜。
沈墨、傅衛軍、隋東。
這三個小孩,在黑暗的燭光中結成了牢不可破的聯盟。一起期許可能光明的未來,也一起反抗現實可悲的命運。在他們終於搏來一個錄像廳後,可能短暫地相信過,動蕩不安終於結束,憑借“一畝三分地”做上小老板,他們也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過上安穩的好日子。
未來。
是溫暖的。
至少有一點點很短暫的溫暖。
無論是沈墨,還是傅衛軍,還有隋東。
沈墨短暫地牽起王陽溫暖的手之後,養父母的恐怖控製就再次降臨,她反擊,他們就做得更凶狠。被迫拍下的裸照影響了她的學業,被夜總會同事下藥把她送上了肉身的交易台
被逼到牆角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
殺。
殺。
殺!
墨在有意也偶然的情況下殺害了侵害她的港商和背叛她的殷紅。那八十萬彙票被三個孩子劫走——本屬於樺鋼廠工人的安置款不翼而飛。
和主角那條線的命運串聯在了一起。
也串聯起了在這裡發生的‘凶殺案’。
命運。
就是一個他媽的東西。
在場的演員們。
所有人。
都明白了——這部作品,為什麼叫做《漫長的季節》。
這個秋天。
真的很漫長。
困住了所有人。
如果說一開始拍攝的時候,李軒還深入帶人入戲,但現在,已經沒有這種情況的發生了。
他們都進入了自己的【角色】裡。
甚至李軒,能夠用更多的精力進入到彪子裡——
【總導演才能:在你導演的戲裡,演員的演技輸出能力+20】
此時的李軒就看到自己出現的這份技能。
並非來自於係統的獎勵。
而是經曆了磨練之後,領悟出來的才能。
這是作為導演,作為演員,兩者的身份結合起來,而得到的能力。
因為兼具兩種身份,知道怎麼去表達出角色的細微動作和感覺,具體到能力來說,就是【總導演才能】,能夠讓演員更加細致的理解角色,演技輸出的能力更強。
代入感,沉浸感,再加上輔助演員完成的輸出能力。
這就是自己作為導演的領悟和能力。
像是色彩,分鏡頭,攝影,這些巧妙的機製都不一樣。
自己的能力天賦,就是粗暴的數值提升。
帶領自己劇組裡的人讓他們的演技提升。
此時。
《漫長的季節》拍攝也到了尾聲這漫長的秋天終究是要過去了。
王響的一聲。
向前走。
彆回頭。
結束了這部劇。
結束了
在結束之後,範韋和陳銘昊,也就是馬隊長,都沉默的離開了劇組,就連殺青宴都沒有參加
羅錦,朱亞汶也沒有繼續留著,這兩位總是在北電嘻嘻哈哈的人,甚至在拍《恰同學少年》的時候都沒有這種感覺這種封閉的感覺。
對他們來說,這一次的拍戲才是挑戰。
《恰同學少年》是【演】。
而在《漫長的季節》裡,這種代入感就不像是在演戲。
反而像是在撕裂。
把什麼東西撕裂之後,放在眼前的感覺。
反而是參加殺青宴的,都是‘症狀比較輕’的。
“你還真是個怪物。”
此時,旁邊的黃麗茹,劉敏濤就看著李軒,眼神全是複雜。
原本隻以為李軒隻在現成的劇本改編裡那麼怪物,結果沒想到,這一次,在原創劇本裡的表現,竟然也是如此的爆
身處劇本的人,和攝影團隊所得到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作為演員,她就深刻的明白。
李軒的這部劇,如果剪輯效果好的話,能有什麼樣的效果。
甚至,她有一種感覺。
這部作品,有可能去問一問年度的劇王。
就像當年的《亮劍》一樣,具備統治級的劇王!
當然,這隻是在編導方麵,而在演員方麵。
她就看到了一個,戲裡沉浸。
仿佛活在另一個世界的‘龔彪’。
還有眼前的‘李軒’。
說真的。
有些話還是說不出來,劉敏濤覺得,自己可能動心了。
是那個樂觀的失敗者‘龔彪’呢?
還是眼前這才華橫溢的妖孽。
分不清。
好難分的清啊。
對於華藝的攝影團隊來說,這一次的拍攝異常的順利。
因為ng的次數很少,真的很少。
數次數都數的過來那種。
就算是在《活著》和《紅高粱》的電影裡,張謀子也是足夠的壓力彆人的,罵人的時候一點都不嘴軟,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有障礙的,就是會有溝通成本的。
這種溝通成本,誰也沒辦法改變,誰也沒辦法去避免的。
但在《漫長的季節》裡,這種溝通成本,就仿佛不存在一樣。
“你說,他既沒讓你怎麼幫忙,和其他人的溝通也好像沒成本一樣?”
此時的王海洋還有些疑惑呢。
好像很平淡一樣。
不過,不管這《漫長的季節》怎麼樣,目前華藝的重心在《集結號》,電視劇在《士兵突擊》上,明年投資的張記中的《鹿鼎記》
這一次派過去的攝影總監也覺得很奇怪。
從沒有過拍攝的時候。
遇到這種感覺。
就好像演員,導演兼編劇,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而他們這些作攝影的,完全不知道在拍點什麼,隻能說出一點劇情梗概來,完全沒辦法融入進去,但演員卻能完全的融入在裡麵。
所以說,王海洋和江麗在旁邊問著。
這部作品到底是什麼樣的成分的時候,他能給出的答案就隻有一個。
那就是不明白。
不過,對於這部作品,王海洋也不繼續說什麼了。
畢竟看起來也不像是能火的類型。
【模擬完成:《漫長的季節》】
【總導演才能:在你導演的戲裡,演員的演技輸出能力+20,這個技能同時能影響你自己,讓你自己也能享受自己作為導演的能力】
當拍完《漫長的季節》的時候。
李軒是最後離開這一片黑土地的。
《漫長的季節》。
真的很漫長。
對於李軒來說,在這裡,2006年,1997,1998年的秋天,都仿佛在這裡過去。
很漫長。
每個角色都是如此。
此時的李軒,則是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畢竟,這也算是自己的家鄉。
一個
自己父親的家鄉。
就像龔彪一樣,他在這《漫長的季節》裡是最特彆的。
凶殺案和他基本什麼關係都沒有,基本上屬於隨波逐流裡,最【普通】的那一類人了。
而這種平凡和普通。
似乎就是自己的父親那樣的人。
一個。
普通人而已。
此時,李軒在回望一眼之後,就繼續往前走。
突然。
李軒好像聽到了人潮洶湧之中,似乎有聲音在叫自己。
那聲音在說。
往前走。
莫回頭。
回望過去,什麼都沒有,隻有湛藍的天空和遠方的玉米地。
僅此,而已。
當李軒回家的時候,也整理接下來需要做的事情,即將上映的《活埋》還有《門徒》,從時間上來看,《門徒》和《活埋》是接著播放的。
《門徒》在前,而《活埋》接踵。
《門徒》直接和《色戒》還有《投名狀》交鋒。
三個似乎杠上了
《投名狀》李軒不一定看,但《色戒》得捧個場。
無他,藝術。
按照國際知名度的話,在華語圈子,李桉比張謀子還能打——不過,也有一些原因是因為,他是在主動迎合美式價值觀。
這個時候的張謀子,還是想輸出自己的價值觀的,難度也更高一層樓就是了
按照魏明的說法。
這段時間,《隱入塵煙》那邊已經安排起來了,這部作品拍起來可比《漫長的季節》要簡單不少,畢竟這部作品,他最大的意義其實就在於,隻需要男女主角就可以了。
按照魏明的說法。
看完《隱入塵煙》這部作品的梗概然後就有人聞著味兒上門來了。
當李軒知道誰上門來的時候。
還真是意外了。
“不用說,這一次我不需要錢,我純粹出於自己的願望,因為我知道,在你這裡,我似乎能找到自己的【快樂】。”
此時的餘樺則是嗬嗬的笑道。
“你就是單純的想把自己的【快樂】灌輸給彆人吧。”
“哈哈哈哈!~~~是的吧~在弄完《虹貓藍兔奇俠傳》和《神廚小福貴》之後沒地方去啊!”
李軒和餘樺兩人,在魏明看來,他們明明就沒有太多的交集,但相處起來,就好像互相認識很多年的老朋友一樣。
一開始魏明還覺得,這大作家應該是很高冷的。
結果他和李軒聊的很投機呢。
好神奇啊。
李軒也這麼覺得。
兩人之間就好像認識了很久。
大概是因為,對方了解自己的作品,而自己也了解對方的作品,雖然沒有過多少交流,但都對對方十分的了解,知道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喜歡什麼,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愛好,他的一切。
靈魂的交流和觸碰之後,對對方的一切都了如指掌。
那自然是‘摯友’了。
“我們的另一個好朋友,史鐵笙在看了你的作品之後整個人都支楞起來了,沒成天的尋死覓活的了,本來我覺得他最多活三年,現在他多生存個三年不是問題。”
“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質量是很低的,他這些年也過得很痛苦,幾乎就想要放棄了。”
李軒就聽著餘樺絮絮叨叨的說著自己跟史鐵笙的事情。
此時餘樺則是說。
雖然自私,雖然痛苦,但作為朋友,還是希望他能夠活下去。
活著唄。
隻要活著,總是會有好事發生的。
隻要活著,總歸能遇到一點好的。
也許多活幾年就有腎源了呢。
餘樺總是很樂觀。
謝謝你呀,李軒。
我會幫你的。
在這隱入塵煙裡。
初看了一下劇本。
也算是我擅長的類型。
而李軒聽著餘樺的話內心也有一種溫暖湧出的感覺。
雖然說自己創作的目的。
很樸素簡單,就是為了名利,但當知道自己的作品真的讓人獲得了一種生命的希望時。
那種滿足感也是真實真切的。
太舒服了,這種滿足感。
所以說餘樺想來幫李軒的原因有很多種,作為藝術共鳴的朋友也好,對於李軒的作品,讓自己的朋友重燃生的希望也罷,總歸是很多理由的。
有很多理由就促進著。
況且。
李軒這劇本確實有點意思,確實是讓他感受到了那種在骨髓靈魂裡的東西。
這其實是一種幸福。
和能夠靈魂共鳴的人一起交流,一起共事。
至福。
“我其實有點好奇,聽說你最近拍了一部年代劇,還是帶懸疑類型的,老實說,我對這種類型也挺喜歡的,不過都是小鬼子和棒子拍的多。”
“你這部作品是商業作,文藝作?”
“衝著什麼樣的收視率去的”
旁邊的餘樺就嘰裡咕嚕的看著李軒。
然後就看到了李軒的眼神。
朋友。
一種互相理解的關係。
對上李軒眼神那一瞬間。
餘樺就懂了。
然後就豎起大拇指。
真tnd難以置信。
但這確實就是你的想法。
此時的李軒也盤算著接下來的計劃。
漫長的季節要剪輯,隱入塵煙要拍攝,但現在選角卻不是很確定。
不過有了餘樺幫助。
也算是如虎添翼了。
而接下來李軒的目的也挺簡單的。
三部電視劇。
三個不同的風格。
對應著的當然就。
三個不同的獎項了。
白玉蘭,金鷹,飛天。
接下來是。
衝獎時間。
是的,作為一個剛出道的新銳導演,李軒就沒有什麼興趣去磨磨唧唧,無論是《漫長的季節》也好。
還是接下來要準備的其他電視企劃也罷。
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