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家父雍正,我是乾隆?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帝好聖孫!

第一百六十四章 先帝好聖孫!(1 / 1)

推荐阅读:

雍正三年的十一月裡,天地一白,和煦的暖陽,照耀得大地簇生銀輝。

早上巳時,弘曆往保定而來。

行進在這樣光亮奪目的大道上,他不禁會心一笑。

他倒不是因為晴空朗照而笑,也不是要去抄家發財而笑,而是為老十三可以輕鬆些而笑。

沒錯!

老十六分管兵部,十三叔身上的擔子可以輕些了。

這一世,或許不用在雍正八年就早早累死。

因為,據他所知,由於雍正自身身體也不好,又急需改革多項弊端,而他信任且放心的兄弟又少,所以,越到後麵,老十三兼任的差事會越多。

從一開始隻管戶部、兵部,到後來既管戶部、兵部,還管理藩院、工部,還要負責修陵、科考等事。

雖然,十三叔被後人戲稱為常務副皇帝,但這也導致十三叔反而比雍正走得早。

不過,老十六能不能管好兵部,就不可知了。

但總是要試試為好。

反正,現在大戰初平。

何況,老十六聽勸,如雍正自己在曆史上評價老十六所言:“不至於犯什麼大錯!”

直隸總督蔡珽等官員士紳早已在城外十裡跪迎弘曆。

弘曆在見到這些人後,也露出了春風般和睦的笑容,讓他們都起了身,也說了一番勉勵的話。

這讓這些官員士紳們都覺得身子暖和了不少,而毫無冬日寒冷之感,都願意相信弘曆會是先帝一樣的仁主。

“四爺,這是保定府士民們準備的一份表禮,萬望四爺慈收。”

蔡珽則在接下來,於駐保定的直隸總督府正堂後廳私見弘曆時,就先給弘曆雙手捧來一禮單。

弘曆知道,所謂表禮就是土儀,是欽差等大員到地方後,地方縉紳士民獻上的一份孝敬。

而收下這份孝敬後,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為當地說幾句好話,且以禮賢下士為名,查看一些士人進獻上來的文章詩詞,而適當點評一下。

讓這些士人有機會在達官顯宦麵前混個臉熟。

當然,能獻文章詩詞的士人,肯定是當地背景不簡單或者才德不錯的士人。

弘曆在李玉把禮單捧來後,就見上麵寫的是合計十萬兩銀子的各類禮品,諸如黃米、白米、冬瓜之類的。

這讓他心裡一驚,他知道,在大清,土儀標準是巡撫到任一次一萬五千兩,總督是一次三萬兩,皆由糧道支付。

《道鹹見聞錄》裡記載,林則徐在任陝西巡撫時,當時任糧道的該書作者就為其送表禮一萬多兩。

在官場,這是常例進獻,收下此銀算不上是此官貪婪,也不影響朝野對其清廉評價。

因為這是必須拿的,不拿就不好展開工作,上下都會不高興,隻有常例之外,過多索取才被視為貪得無厭。

弘曆若不拿這份表禮,彆的王公大臣到保定時,也不好意思拿。

而弘曆現在,也沒想和官僚士紳們格格不入,也就笑著讓李玉收了下來,表現出願意和光同塵的樣子。

但弘曆自己清楚,這不代表他將來就要對官僚士紳真的會客氣。

他隻打算在當皇帝前,先騙住這些人,讓這些人對自己放鬆警惕。

但弘曆也沒想到,他一個郡王,會比總督的表禮多這麼多。

他估計著,這些人也是想看看自己這位可能是將來天下之主的大清皇子,到底有沒有願意與他們和光同塵的意願。

而弘曆雖內心驚駭,但明麵上還是故作淡然:“保定士民有心了,不愧是德教有方之地!”

拿人手短,他也就為當地民風說了一句好話。

至於什麼瓜果米麥能價值十萬兩,弘曆也懶得去想。

他更好奇的是,這些官員士紳借著給他準備表禮的名義,也在搜刮民脂民膏時,分潤了多少,是不是三七分賬?

他三成,官員豪紳七成。

且說,出京擾民,就擾在這些潛規則裡。

但不出京,一直待在宮內,隻通過文書行權,又看不到天下真正的實情。

蔡珽這裡見弘曆收了禮,心裡比自己收了銀子還高興。

接著,他就對弘曆主動彙報說:“奴才已奉旨把年羹堯在保定的家人家產都控製了起來,不知四爺打算何時查抄?”

“他的家人現在怎麼樣,可有生病的,受饑寒之苦的?”

“雖說這些人是罪員家眷,但到底是八阿哥與敦貴妃母的親眷,又都是旗屬,聖諭也沒有治罪家眷的意思,所以不能苛待,而出現前明抄張居正的慘狀!”

弘曆這時很是嚴肅地對蔡珽說了起來。

蔡珽雖然跟年羹堯不對付,但同作為漢軍旗出身的人,他還是被弘曆仁待年家的行為感動。

畢竟,年家抬旗之前,也是漢軍旗。

這讓他想到了恩多於罰的康熙帝。

蔡珽這裡也就對弘曆越發恭敬地垂首哈腰說:“奴才明白四爺仁德,所以沒有為難年羹堯的家眷,皆有提供飯食,需要吃藥看醫的,也派人在照應著。”

“很好!”

弘曆點頭。

接著,他就在蔡珽等的陪同下,去了前廳,準備用膳。

膳食是保定官紳給他接風洗塵的上等席麵。

弘曆讓蔡珽等作了陪,也讓蔡珽待會給他介紹了一下席麵上的地方菜肴。

雖說,無外乎是燕窩鹿尾、魚翅海參,以及白鱔、山雞這些珍饈美味,但弘曆倒是先注意到了一道菜。

“四爺,這是鯉魚焙麵。”

蔡珽這時也因此笑著開了口。

弘曆則順口而問:“是延津做法嗎?”

“不是,來自開封城的廚子所做,奴才失職,不知四爺更喜歡延津做法。”

蔡珽回答後就請起了罪。

弘曆擺手:“無妨,隻是太豐盛,雖說眼下是盛世之年,但也還是過分了。”

“保定士民久慕四爺至德光昭、故皆欣戴,而願以十分伺候您,還請四爺賜予與民同樂之歡,而鹹樂嘉慶!”

蔡珽笑著作揖回道。

弘曆笑著點首:“既然如此,下不為例。”

走完表演不忍鋪張浪費的流程後,弘曆才正式用起席膳來。

當然!

弘曆不得不承認,這些菜肴吃起來,的確至美,保定官紳的確在招待他的事上花了心思。

用完膳後,弘曆就照例問了一下風土民情。

也因為拿了十萬巨款的緣故,所以,他還是看了蔡珽舉薦的幾名士子文章詩詞,也說了幾句誇獎勉勵的話,而這些士人賞了些筆墨紙硯和書籍之類的東西。

官員士紳們對弘曆禮賢下士的姿態很感動,皆為此眼角藏笑。

眾官紳也因此與親友嘀咕稱頌弘曆,說他真不愧是先帝寄予厚望的皇孫,褒隆勳德,清爽正色。

他們也都覺得自己這些人的好日子還在後頭。

在他們看來,四爺來了,保定就有福了,青天就有了。

而禮賢下士一番後,弘曆就開始去查抄年家了。

此時,外麵,天已漆黑如墨,四周皆看不見一物。

隻有雪花在燈籠黃光照耀下,紛紛揚揚的墜落狂舞。

弘曆抱著手爐進了馬車,沒多久,馬車就緩緩朝年宅而來。

他帶來的包衣護軍營自然前後擁護著他的馬車一起前進。

蔡珽等文武官員也騎馬帶兵跟了來。

保定在清朝是北方大城。

而弘曆在進城的時候就發現,年宅的規模即便是在保定這樣的大城,也十分顯眼,周遭無可與之比肩的大宅。

隻是,總督標營兵已提前控製住了這裡的一切。

所以,年宅的人不能出來,自然也不能轉移家產。

但他們還能在宅內自由活動。

因是年羹堯兄長,而被彈劾免職的年希堯,也因要返京回家,而滯留在了保定年羹堯宅,一時不能離開。

而年希堯之所以來保定,則是由於孔家把他侄女的退婚書交到了他手上,讓他轉交給當時隻是被革職的年羹堯。

“孔家退了妹妹的婚事,阿瑪也被鎖拿進了京,現在更是要被抄家。”

同年珠一起回到保定家中的年羹堯三子年斌,就在弘曆來的這一天,望著屋外禁閉的大門和密集的雪花,就對年希堯傾訴起來,還問著年希堯:“伯父,我們年家真的沒有活路了嗎?”

“我也不知道啊。”

年希堯歎了一口氣,說著就又慘笑了一下:“好在這次來抄家的是四爺,當不會太荼毒我們年家。”

弘曆和他帶來的包衣護軍營在到了年宅後,年宅大門的封條便被揭開。

整個中門,也在這時,豁然洞開。

包衣護軍營中的兩隊步甲就先持著火把長槍衝了進去,隨後散開去了各處門道處。

弘曆也下了馬車,進入了年宅。

年希堯、年斌等年家人此時已經跪在垂花門外,個個身子哆嗦,沒多久,頭背上都起了白花。

“寶郡王到!”

弘曆進來時,就聽見年希堯等正伏地叩首:“請四爺開恩救命!”

弘曆扶起了年希堯,也吩咐道:“都起吧。”

於是,年斌等也都站起身來。

弘曆則對隨行的護軍統領喀吉爾善吩咐說:

“聖諭隻是讓拿年羹堯一房的家人仆婢,年希堯不在此列!”

“你派人把年斌等都拿了,人口和一應財產契約登記造冊,不得辱人放火,混偷混拿,一旦發現,嚴厲處置!”

“事後,我自有重賞!”

“嗻!”

喀吉爾善便向一應參領、佐領安排了起來,且派了最老成純良的部下帶人去了後院。

弘曆這裡則請年希堯與自己去了正堂分賓主而坐。

弘曆為此問他:“公為何在此?”

看著年貴妃的麵上,加上年依柔已經是他內定的試婚格格,弘曆也就對年希堯以公相稱。

年希堯起身大拜說:“奴才在被革職之前,用積宦從廣州購洋銅三十萬斤,寄放在舍弟年羹堯之保定家中,故在革職後特來取回京,準備獻於萬歲爺,以作奴才孝敬之意,更有孔家送退婚書至,而不得不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