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曆的一句“弘時一直跟老八感情很好”,讓雍正瞬間臉色變得更加難看。
這,讓雍正的心情,比聽到老八打死護軍九十六的消息時還糟糕。
當弘曆又提到,老九曾經幫助老八用秘密技法聯絡西洋傳教士時,更是讓一直忌憚宗室接觸西洋教的雍正下定了決心。
“朕也聽說他近來酗酒嚴重,時常有怨望之言,那就把弘時一起圈禁。”
雍正這時回道。
弘曆心裡暗喜。
他對弘時踩上的這一腳,算是讓弘時徹底失去聯絡外界的機會,將來隻有等他當了皇帝,才會以緩和宗室矛盾為由對弘時開恩示好。
當然,前提是,弘時那個時候還在。
不過,弘曆不想讓弘時和老八一起圈禁,而使得弘時在被圈禁時,還能靠著跟老八不錯的關係,而感覺不到太孤獨,乃至讓老八繼續影響弘時,使弘時反思不夠徹底。
如果孤獨也是一種刑罰的話。
那這種刑罰自然越重才能越有懲治的效果。
弘曆也就利用雍正本就忌憚弘時和老八走得近的心理,而建議說:“兒臣想了想覺得,八叔和堂兄不宜圈禁在一起,以免堂兄在八叔的巧言令色下,被圈禁越久,就越是認識不到自己為何被圈禁。”
“有理!”
雍正點頭:“朕也沒打算把他倆圈禁在一起,而當讓他人看管弘時。”
而雍正這時又問弘曆:“圈禁他,讓誰看管為好?”
弘曆知道曆史上弘時最終被交給了老十二看管,理由是老十二恪守本分,便在故作思索片刻後,而繼續抄曆史答案說:“交給十二叔妥當,因為論恪守本分,沒誰比十二叔更懂如何保全自己。”
“老十二?”
雍正滿意地點了點頭。
本來,弘曆進言把弘時也圈禁,讓他也意識到弘曆對弘時也很心硬。
但現在,聽弘曆這麼說,他也聽得出來,弘曆也是真的想讓弘時改變,想保全弘時。
這讓雍正本能地有些欣慰。
因為,他也還是願意看見弘曆給弘時機會的。
“很好!就按你說的辦!”
雍正便回了這麼一句。
老十六也很感動地看了弘曆一眼。
弘曆建議把弘時交給老十二,讓老十六也覺得,這是弘曆在為弘時的將來考慮,也為老八考慮。
即便是老十六,他也覺得老八和弘時有今日的結局,與兩人走得近,互相影響太深有太大關係,才使得雍正忌憚,弘曆也不安。
“弘曆呀,你說要是早些時候,讓你八叔和弘時不能接觸,是不是就不會發生這麼多事,比如讓弘時過繼,你八叔打死自己護軍的事?”
在離開養心殿時,老十六也因此主動問起弘曆來。
弘曆搓洗著手,對老十六笑了笑說:“可一開始,誰也沒有理由讓他們叔侄不能接觸,即便是汗阿瑪也沒有理由。”
老十六點頭。
“以侄兒淺見,隻要認知不統一,即便是一家人,也會難免有對立,有對立就會有鬥爭,有鬥爭就會有獎掖與懲處。”
“有些時候,當家的人用嚴厲的方式管教家人,讓全家上下認知一致,也是為了全家和睦,是大仁大愛之舉,因為隻有先統一認知和目標,才能兄弟父子同心,進而興旺家業、和睦相處。”
弘曆說到這裡就把手疊放在了腹前,微微抿嘴。
而老十六這裡則停下了腳步。
弘曆也停下了腳步,看向了老十六,等對方說話。
老十六則在這時突然笑了笑:“你說的沒錯。”
“其實,你一開始讓四哥也圈禁了弘時,十六叔還有些不理解,但現在聽你這麼一說,十六叔是徹底理解了。”
“更重要的是,你十六叔我,現在也更理解我這位四哥了。”
老十六長長地呼了一口氣。
他明顯因雍正猜忌老八、針對老八這事,也對雍正有些不理解。
但現在,弘曆這麼一說,老十六也算是徹底明白了過來,自然心情大好。
弘曆也笑了笑。
雍正四年,正月,甲申日。
宗人府便因九十六被老八打死一事參奏廉親王允禩,說他因護軍九十六,不遵伊之指使,而將其立斃杖下,太監閆進代伊隱瞞所行之事,獲重賜銀兩衣物。
宗人府因而認為,允禩擅專生殺之權,甚屬悖亂,應將允禩革去親王,嚴行禁錮;將所屬佐領,撤入公中。
於是,宗人府得旨:
允禩革去親王禁錮於宗人府,所屬佐領給於弘旺;但九十六之宗族佐領,不可留於其屬下,著撤入公中。
另,弘時既已過繼給允禩為子,就當多規諫其父,反而放縱酗酒,乃至多誹謗怨尤之言,亦當禁錮,著交於屢郡王允祹禁管於府中。
而允禩有今日之舉,皆因心懷異心,而從不悛改所致。
然允禩之擅專不軌,未必非伊妻唆使所致。
弘時過繼後多輕狂放縱之舉,也與允禩之妻未恪守為母之責有關,在其歸府之日,便在弘時麵前中傷君父,故意挑唆!
先帝曾禦乾清門,特降諭旨雲:“允禩之妻殘刻,皆染伊外家安郡王惡亂之習,幾致允禩絕嗣,伊妻聞之恐懼,方容允禩收女婢一二人,僅生一子一女”。
朕亦原屢降嚴旨於允禩之妻,又令皇後麵加開導,諭伊勸諫允禩,感激朕恩,實心效力,乃屢次教訓,允禩夫妻毫無感激之意。
允禩之妻可謂甚屬不婦,允禩亦懼伊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欺侮其夫。
又因將伊母家治罪,不曾頒示,唆使其夫,以致惡亂已極。
故允禩之妻亦不可留於允禩之家,而再壞其家。
而當照先世舊例,革去其福晉,休回外家,並降旨與伊外家人等,另給房屋數間居住,嚴加看守,不可令其往來潛通信息。
也降旨與允禩:若因逐回伊妻,憤怒於心,故意托病,不肯行走,必將伊妻處死,伊子亦必治以重罪。”
更應將此諭旨當麵降與允禩之妻。
弘曆得知此旨後,頗為意外地拿著載有這諭旨內容的《邸報》,走到了殿外更光亮的地方,而咂舌不已。
他頗為意外的是,雍正還會把八福晉扯進來。
雍正因此禁錮老八、弘時,不讓他意外,畢竟他也促成了此事。
但他沒想到,雍正還在朱批時,自我發揮,把這一切歸咎給了八福晉,在朱批諭旨中表示,允禩和弘時這樣,八福晉難辭其咎。
弘曆也不清楚雍正到底是對自己兒子兄弟照顧一下顏麵,所以把兩人的過錯往八福晉身上推,還是真恨八福晉入骨。
可,這對弘曆而言,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雍正沒有像原曆史上一樣,在老九於西北用秘信私書對老八說悔不該支持雍正當皇帝話後,才禁錮老八,且對老八革去黃帶子,且改名為阿其那,而是在老八打死護軍九十六時就禁錮老八。
這說明,雍正沒打算再等老八做出更大的錯事,再整老八了。
因為在曆史上,雍正整老八、老九跟整年羹堯一樣,也用的是貓抓老鼠的遊戲。
雍正對老八、老九一開始的過失行為,都是訓飭指責為主,可在令宗人府議其罪,而宗人府按其意請旨對老八禁錮革爵什麼的時候,雍正又特旨寬免。
這讓老八身邊的人都同年羹堯一樣,一開始有種錯覺,那就是雍正狠不下那個心,不會對自己太狠,也就更加肆無忌憚,尤其是老九,還越發猖狂。
直到年羹堯被處置,老八身邊的人才意識到雍正不是狠不下那個心,是殺人還誅心。
所以,曆史上,老九才會在年羹堯被殺後,給老八私書說悔不該當初支持雍正當皇帝。
而雍正也在老八打死護軍九十六這事,朝野中立派都覺得可以禁錮,認為老八確實過分了時,反而依舊寬恕老八,沒有處置。
在曆史上,雍正是直到在老八打死護軍九十六且寬恕老八一個月後,才突然把老八革去黃帶子,圈禁起來,還讓老八改名,且對老九也如此處置。
這就相當於,一開始放你一馬,然後突然又抓回來往死裡整,如同貓抓老鼠。
老八對此還好,還主動給自己取名為阿其那,老九倒是因此一臉懵。
同時,滿朝王公大臣也非常不解。
他們可以理解雍正因為護軍九十六被打死而禁錮老八,畢竟人命關天,而且護軍九十六還是旗人,禁錮老八也能得到許多旗人理解。
而雍正作為皇帝要寬恕自己弟弟,沒有因為九十六被打死處置老八,他們也不好說什麼,而為一個普通護軍被打死做主。
可雍正後麵又突然轉變態度,隻因老九一封私書而嚴懲起老八、老九來,就讓滿朝王公大臣非常不能接受了。
畢竟,這種讓你一會兒覺得沒事,一會兒覺得要被整死的興王,意味著雍正在故意在心理上折磨老八、老九,而顯得更加刻薄殘忍。
正所謂,士可殺,不可辱,何況是親兄弟。
滿朝王公大臣很不能接受這種處置方式。
不過,這一世,雍正沒有這樣做,而是在老八打死護軍九十六後就圈禁老八。
在弘曆看來,這與老九被提前圈禁有關,更與他的配合讓雍正心安了不少有關。
因為沒有老九,老八即便不肯為雍正得罪王公大臣,也不會做的太過分,跟雍正太對著乾,在大體上還是守規矩,不至於讓雍正太生氣。
所以,讓雍正不再想著繼續放老八一馬,然後再給老八一個繼續往死裡整的大轉折。
再有就是,雍正自己也的確通過弘曆得到了不少寬慰,知道自己是有兒子兄弟理解自己的,也就對老八沒有那麼不能容忍。
老八在收到自己被圈禁的旨意後,也沒有不滿,而是很恭順的領了旨,還遞了請罪奏折,說自己的確酒後失德在先。
即便八福晉也沒有因此為老八不平,隻是淚如雨下,不能接受自己要被逐回娘家,而且還不能跟老八通信聯絡。
這對她而言,比雍正各種說她如何不守婦道,乃至把康熙也抬出來佐證,乃至殺她還要難以接受。
反而弘時對雍正的這道旨意很不滿。
因為,他也要被圈禁,而雍正還依舊把他的錯事怪到老八和八福晉身上。
當老十二奉旨來接弘時的時候,弘時就在老十二安慰自己時說:“十二叔,麻煩您跟弘曆、弘晝帶句話,就說我當年確實對他們沒有一個當哥哥所應有的關愛之心,希望他們能原諒我。”
老十二點頭,問道:“我會替你轉達的,你還想給誰傳話,我也可以幫你。”
老十二是想問,他弘時想不想對雍正說什麼自己錯了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