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科幻靈異 >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 第一百七十七章 恩科!

第一百七十七章 恩科!(1 / 1)

推荐阅读:

新帝登基,改元熙豐。

次年,便要更改紀年為熙豐元年。

這一消息,並未引起太大的響應。

年號,無非就是紀年的一種方式而已,不足為奇。

真正引起軒然大波的是一則製書。

恩科!

新帝登基,特賜恩科,允許治平四年八月單獨舉行一次科考。

主考官為禮部尚書、太子少傅江昭,副主考則是翰林學士王珪。

除了兩位主副考官以外,還將從六部選取十三人、科道兩人、翰林院兩人,攏共十七位考官,一齊負責春闈主考。

製書一經頒布,迅速傳遍天下。

凡是讀書人,無一不為之欣喜,齊齊歌頌新帝功德。

時間緊任務重,僅有百餘日就要科考,不少偏僻之地的舉子幾乎是一知曉消息就準備文書、盤纏,即刻動身入京。

為的,就是入京以後有足夠的時間溫習書本。

須知,恩科與正科並不矛盾。

來年二月,就是三年一度的正科春闈大試。

即便熙河元年舉行了恩科,來年也一樣要舉行本該舉行的正科。

這也就意味著可以連考兩次,選出足足七八百位新科進士。

相比起以往,機會可是大了不止一點半點。

如此,自然是得充分準備,尋求名列黃榜的契機。

寒窗苦讀幾十載,逆天改命,就在此舉!

熙河書院。

作為熙河八州唯一的書院,熙河書院一向被寄予厚望,幾乎聚集了熙河九成的秀才、舉子。

山長一職,更是河州知州蘇軾兼任,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蘇軾其人,長於詩詞、文章、書法,具有莫大魄力。

為了辦學,甚至都專門撥了香子城為書院。

以城池為書院,以書院為城池。

兩京一十四路,獨此一家!

為了便於區分學業水平,書院設有童生、秀才、舉子、蕃學四院。

舉子院,講堂。

長約十丈的學堂,舉目望去,甚是寬敞。

主位,擺著兩道丈許長的書案,副山長程顥、張載,以及幾位授課的老年舉子,齊齊端坐,向下平視。

自主位以下,橫向八列,縱向二十餘行,足足擺著近兩百副木幾、木椅,學堂中的書生無一例外都是舉子。

近兩百位人,這就是熙河八州的絕大部分舉子。

這個數量,甚至都不到其他路的零頭。

並且,真要細究起來,這其中還不乏一些人的舉子的功名存在水分。

究其緣由,自是因不少舉子都是在熙河路考取的舉子功名。

須知,自熙河拓邊以來,僅僅過去了七年而已。

熙河建製為路,也僅是五年左右。

熙河新建,先帝可是應允了不少科考政策。

也因此,引得一些秀才、舉子入邊讀書。

一般來說,鄉試差不多是百人取三。

一百位秀才,可取三位舉人。

但,熙河路不一樣。

手上有政策,熙河路的鄉試甚至都到了十取一的地步。

這一來,舉子的水平自是有些水分。

當然,有水分也不要緊。

作為有著特殊政策的新拓疆域,熙河路自有取士方式。

“隴右榜”,特設恩科進士二十名,其文優者,前三授進士出身,餘下賜同進士出身,可參與庶吉士考試,授予官職,兼領屯田、茶馬實務。

水平差一點沒關係,一樣可以考進士。

熙河舉子,根本無需與天下舉子競爭,僅需與其他熙河舉子競爭就行。

考到熙河路舉子的前二十名,即便沒達到萬千舉子的前四百名,一樣可以錄取為進士。

萬人大考,差不多是百中取三的概率。

隴右榜,可達到十中取一。

當然,這種“政策性”進士,要是考不上庶吉士,那百分百是外放回熙河路。

要是沒有背景,一生估計都是在熙河為官。

饒是如此,亦是非常誘人。

熙河為官,那也是官啊!

政策性進士,那也是進士!

對於一些學識稍差,沒背景的耕讀舉子而言,但凡外放為官,就已經是逆天改命!

主位,副山長程顥起身,踱步走動。

“文章者,載文道之器;德行者,立身之本。今上特開恩科,乃聖朝崇文重道之仁,千載難逢之機。

諸生苦讀多年、筆耕不輟,幸逢此際,更要心懷赤誠,恪守本心,他日致君堯舜,澤被四方,此乃士人本分。”程顥訓誡道。

“謹遵先生教誨!”

二百餘人,齊齊作揖一禮。

程顥點頭,徐徐道:“本次恩科主考官,乃是”

仙遊縣。

手持書本,蔡京負手踱步,暗自默誦。

新帝登基,春闈要連著舉行兩次,實為一等一的好機會。

熙河遊學了幾年,認識了不少友人,甚至與小閣老都成了連襟。

自認學識不俗的他,自是有意入京試一試。

“彆頭試。”蔡京輕念了一聲。

所謂彆頭試,實為一種回避製度,初創於唐玄宗時期。

彼時,主持科考的主考官有親故要參加科考,為了防止舞弊,就創立了彆頭試。

也即,單獨設立考場、考卷,考察可能與主考官沾親帶故的人。

時間一長,經過長期發展,也就成了固定的科考製度,往往是吏部員外郎負責監考。

參加彆頭試的人,也不再局限於春闈主考官的親故。

鄉試兩京一十四路,都有主、副考官,這五十二人的親故,要是參與春闈,都可參加彆投試。

春闈大試主副考官,以及十七位考官的親故,一樣是得參加彆頭試。

一般來說,一次春闈大試,約莫有百位彆頭試考生,取三十人入仕,十人取三人。

三成的機會!

作為小閣老的連襟,蔡京自然也是被要求參加彆頭試的人。

蔡京負手,搖搖頭。

這要是都考不上,那可真就是廢物。

“官人,讀書勞累,且歇會兒吧。”

一聲輕呼,盛如蘭挺著肚子,淺步輕移,手上端著一碗蓮子羹。

“娘子。”蔡京回首,連忙放下手中書籍,迎了上去。

一時間,夫妻二人,琴瑟和鳴。

淮左,江府。

江曉、江旭二人手持書本,皆是苦讀默誦。

大丈夫者,合該科考入仕!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