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科幻靈異 > 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 第一百八十七章 邊疆,閣老!

第一百八十七章 邊疆,閣老!(1 / 1)

推荐阅读:

治平四年,九月初。

風勁天陰,塞氣漸寒。

但見湟水清澈,山坡秋草豐饒,薄霧輕籠,偶爾有獨特的羌笛聲,平添蒼涼悲意。

隆隆的馬蹄聲響起,約莫千餘人,皆騎戰馬,手持兵戈,著甲胄,儘是精銳氣象。

江昭拉了拉韁繩,舉目眺望。

越是往前,官道越是平坦,甚至可容納四五匹戰馬並列而行。

官道的儘頭,則是一道“小黑點”。

模模糊糊,卻又切切實實的存在,並非眼花。

“兩年了啊!”

棗紅馬匹落後幾步,顧廷燁、王韶二人並行。

兩人皆是望見了“小黑點”,卻是頗為興奮,不乏慨歎之意。

河湟之地,絕對是兩人“鯉魚躍龍門”的。

熙河拓邊,兩位寂寂無名的小卒,一舉名震天下,就此飛黃騰達,平步青雲。

江昭平和含笑,理解兩人的心情。

熙河開邊,起來了相當一批受益者。

不論是開拓性的章衡、王韶、顧廷燁、種諤、薛向、沈括等人,亦或是首批治理者蘇軾、蘇轍、章惇、曾布等人,乃至於熙河路安撫使張方平,都是毫無疑問的受益者。

熙河拓邊,足足開拓了七州疆域,合兩千裡山河。

這就是典型的“擴大盤子”,新設的軍政建製,都是勝利果實。

不過,要是論起誰是真正的鹹魚翻身,無疑是王韶、顧廷燁二人。

除了這二人,江昭、章衡、章惇、蘇軾、蘇轍等人都是三鼎甲,亦或是庶吉士。

作為三年一度選出的最為優異的十餘人,幾人就算是熬資曆都能熬到三品。

這些人的下限,已經有了定數!

熙河開邊,更多的是拔高上限。

王韶、顧廷燁二人不一樣。

他倆沒有保底。

對於王韶而言,他自認僅僅是三甲進士,也沒什麼背景。

要是不出意外,一生都得慢慢的熬資曆,希冀有朝一日熬出頭。

熬!

這樣的日子,無疑是沒什麼盼頭,誰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熬出頭。

或者說,大概率是難以熬出頭的。

幸而蒼天眷憐,小閣老點兵點將,愣是點中了他。

一介無名之輩,頃刻間便是名揚天下,手握大權,拜樞密院直學士!

誠然,熬資曆也沒什麼不好的,興許也能有出頭之日。

但,開疆拓土對他來說,肯定是更加的海闊天空嘛!

對於顧廷燁而言,就更是如此。

一介紈絝子弟,聲名惡臭,甚至還遭受惡毒繼母的算計。

要是不出意外,肯定是被繼母死死算計,頹廢一生。

幸而,經小閣老鼎力舉薦,熙河開邊一舉名揚天下,一躍為勳貴子弟年輕一代的代表性人物。

豈止是逆天改命就可概括?

作為成功者,兩人無疑是時常回憶過去,回憶奮鬥曆程。

如今,又一次入邊,自是頗有追憶之色。

江昭回望一眼,眉頭微抬。

年紀輕輕就身居高位,沒什麼追求,可不是好事。

“功成名就,自是一等一的好事。”

“大丈夫,無非是建功立業,青史留名。”

“更甚者,那便是”

說著,江昭頓了一下。

“那便是什麼?”顧廷燁一詫,好奇道。

功成名就,建功立業,青史留名,他和王韶都已經達成!

江昭長呼一口氣,徐徐道:“試問古之先賢,懼我否?”

大餅畫下,一拉韁繩。

“駕!”

手拉韁繩,執鞭揮舞。

風吹衣訣,紫袍飛揚,何其意氣風發。

“駕!”

顧廷燁、王韶受到影響,心頭甚是豁達,猛地生起了與古之先賢相競的欲望。

鞭子一揮,跟了上去。

熙州,安撫使廳。

主位,江昭撫膝端坐,向下平視。

自左而右,足足幾十人,皆是嚴陣以待。

其中,左首為經略安撫使張方平,右首為安撫副使許誌。

左次席為轉運使章衡。

其後,王韶、顧廷燁兩人相繼落座。

餘者以官階高低依次落座。

不少人齊齊相視,皆是麵露欣喜。

兩年過去,老領導終究是入邊為官,蒞臨忠誠於他的熙河八州!

江昭掃了一眼。

幾十位主要官員,十之八九都是他的人。

這些人,都是他的班底。

“張大人,戰況如何?”江昭望向安撫使,平和問道。

經略安撫使,從二品實權大員,掌握一路軍政大事。

從理論上講,官位比安撫使高的人也就一二十人。

即便是六部的左右侍郎,官階都比安撫使要低上一些。

封疆大吏,古之諸侯王,向來不缺排麵!

不巧的是,天底下壓得住安撫使的一小批人中,其中之一就有江昭。

本來就是禮部尚書,正二品大員,還銜了兵部尚書,總領熙河、陝西二路一切軍政要務。

從實權上講,已然是內閣大學士之下第一人!

一方安撫使在他麵前,也是妥妥的下屬。

張方平一招手,自有小吏取來一副堪輿圖。

手持朱筆,指著標紅的樂州,沿著蘭州、河州往下,劃到到青唐吐蕃地界。

(附圖:大概就是這麼個進軍路線)

“西夏李諒祚,領著約莫三四萬可戰之士,號十萬兵馬。”

“聲勢浩大,舉兵攻伐樂州,連下邈川、隴朱黑、循化三大城池。”

“六萬餘邊軍,分散於八州之地,單一州郡的兵力不足五千,單一城池守軍也就一千左右,實在難以反擊。”

“事態緊急,張某連忙下令,讓士卒死死守城,切不可出城。”

張方平麵色鄭重:“如此,攻伐之勢略緩。”

“攻不下城池,李諒祚就乾脆讓大將沿著蘭州、河州往下,繞城而走。”

說著,張方平不免一歎。

不得不承認,人與人之間的確是存在差距。

相比起江昭,他簡直是“不知兵事”。

事實上,不止他如此,絕大部分文臣都不通曉軍務。

安撫使,掌握一路軍政大權,但主要還是政,而非軍。

幾萬人一齊入侵,即便是武將勳貴,也少有人能夠真正的應對過來,更遑論文臣?

相性之下,守城不出已經是非常好的選擇。

而事實也證明,守城效果非常好。

一千士卒守城,要想被攻下來,起碼得五六千西夏士卒才行。

性價比不高,李諒祚以突襲為主,自是放棄攻城。

江昭了然,點了點頭。

這種決策中規中矩,最起碼不容易出差錯。

張方平繼續說道:“最近聖旨傳來,說是江尚書要入邊鎮守,張某便讓兵馬都副總管種諤領熙州士卒萬餘,試著抵抗騷擾。”

“怎料,竟是發現青唐之地出現了千餘西夏士卒。種諤將軍領兵圍攻全殲,方才知曉領兵將領是李諒祚手下一偏將。”

“青唐之地?”

江昭抬眉。

那可是木征的地盤。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