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大明:頂級帶貨,朱元璋樂瘋了 > 第403章 第一次海貿,終得圓滿!

第403章 第一次海貿,終得圓滿!(1 / 1)

推荐阅读:

曾秉站在低矮的陽台,望著天上的月明星稀。

還好,天方不像印度,不用手擦屁股。

今日還算順利,不僅受到熱情的招待,商人帶來的貨物也都全部銷售完了。

那易卜拉欣已經把大明的國書,連夜讓人遞交去往國都。

曾秉自己則等著天方國國君前來接見。

殿下曾說過,作為大明的使臣,要有大明的傲骨。

遇事不怕,見人不拜!

他們身後站著的是整個大明!

殿下的用意,曾秉豈會不懂?

遙想古時的漢使,能指著彆國君王的鼻子辱罵,他曾秉罵不出粗鄙之言,但傲氣誰人沒有?

所以,曾秉每到一個地方,都表現得不卑不亢。

“曾大人,還沒睡?”

門被人推開,周武的聲音傳進曾秉的耳中。

曾秉轉身走了進去,發現周五提了個食盒還有一壺酒。

周武嘿嘿一笑:“這不,天方是咱們此次航行最後一站,過不了幾日,咱們就要打道回府了。”

“閒來無事,周大人不如跟我喝一杯?就當慶祝航行圓滿成功。”

曾秉聞言,點了點頭。

反正國書也不是一日就能送到,對方過來,估計也需要三四日的時間。

見曾秉坐下,周武連忙給他倒上一杯:“盒子裡的吃食,都是我讓船上的廚子做的。”

“這外麵什麼都好說,就是吃的一言難儘。咱是個粗人,吃不慣這些國家的東西。”

周武用筷子夾了一筷子菜放進嘴裡:“沒想到,咱們還沒到慢八撒(蒙巴薩),就尋得橡膠樹。咱們現在回去,說不定還能趕上新年呢!”

曾秉也露出微笑。

這還是跟其他海貿商人換來的。

那些人把橡膠樹叫做“會流淚的樹”,原本打算當做“奇觀”賣給彆人。

那些人帶了不多,也就二十多株,還有一些橡膠樹的種子。

曾秉給那些人說,讓他們有多少弄多少,隻要看到有大明人的地方,就可以賣給他們!

周武敬了曾秉一杯酒,感歎道:“小時候給員外放牛,長大給人做長工,後麵入了軍伍……,我從來沒想到,商賈這麼能賺錢!”

“這他娘的不是賺錢,簡直是在搶錢,甚至比搶錢還來的快!”

曾秉是書香門第。祖上在宋朝做過官,爺爺輩又有在元朝做過官,到他這一輩,又在大明做官。

曾秉打小就瞧不上商賈,認為他們都是一群投機倒把,見利忘義之輩。

就連現在他也這樣認為的。

彆看著身邊有一大群商賈在巴結他,恭維他。

人家巴結的是他這一身官服!

脫下這一身官服,你看還有不有人鳥他?

所以,曾秉對跟船的所有商賈的態度,始終都是冷淡對待!

當然,眼前這周武除外。

彆看眼前這粗漢兩句都帶娘,他可是殿下看中之人!

陛下為了太子,直接把此人從小旗提拔為千戶,並負責此次出海船隻的安全。

足可以看出陛下太子殿下有多重視此人。

雖說朝廷忌諱文武私交過密,但也並未明確禁止過。

與他交好,未來這朝堂總會多一分幫助。

“周將軍要習慣這種場麵。”曾秉端起酒杯示意:“咱們算是打頭陣,這海貿一開,未來大明會有源源不斷的海船去到各地。”

“而將軍以後怕少不了跟船出行的機會。”

周武把杯子酒水一口乾掉,撓了一下腦袋:“咱就是一個粗人,咱也不懂,殿下叫咱乾啥,咱就乾啥!”

曾秉隻是笑了笑,並未接話。

做官跟做將軍都是一樣,裡麵的彎彎道道多著呢。

有些事要他自己親身體會過才能知曉。

就希望他以後還能像現在這般“傻乎乎”的。

兩人一直喝到亥時,周武才搖搖晃晃的回了房間。

第二日兩人在易卜拉欣的帶領下,參觀了這座港口城市。

第三日跟第四日,曾秉都沒出過接待的使館。

對於大明商賈花錢買店鋪結交當地商人的行為,他也沒出言阻止。

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在當地開設作坊工廠,所有的商品必須有大明運送過來。

直到第五日,天方的國君,才姍姍來遲。

在易卜拉欣的引見下,曾秉與周武在天方國臨時行宮覲見國君蘇萊曼蘇丹。

儀式較之前預想的更為簡樸,或許因是在港口行宮而非國都主殿。

曾秉先是代表大明皇帝,表達了願與天方國世代友好、互通有無的意願。

對於這一點蘇丹表示完全讚同。

東方神秘大國的以絲綢、瓷器、茶葉、藥材及精巧器物,一直以來都受到天方以及周邊各國的喜愛尤其是貴族,以能穿到絲綢製成的衣服為榮。

東方古國能把商品運輸到天方,能給天方帶來繁榮以及大量的錢財。

他豈有不同意的道理?

貿易的事解決後,曾秉又把那日與易卜拉欣所說的,關於石油的事給說了一遍。

蘇丹聽完,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興趣和疑惑。

“這‘黑油’點燃後,日日燃燒不歇,除了用來生火做飯,彆無他用。但天方的黑油實在是太多了,不僅汙染草地,流入河中,連河水都不能飲用。”

“貴國……真有辦法處置?且無需我國支付分文?”

他著重強調了“免費”二字,顯然覺得有些難以置信。

這等費力不討好的事情,竟有人主動承擔?

曾秉則是微微一笑:“國君多慮了,我大明作為天朝上國,幫扶貿易盟國,天經地義。”

“與大明結為盟友好處多不勝數,國君日後便知。

緊接著,曾秉拋出了此行最後一個,也是為長遠計的要求。

“國君,有一不情之請,還請國君允許。”

曾秉緩緩開口:“我大明商賈遠渡重洋而來,語言不通,習俗相異。為便於商賈休憩、貨物臨時存放、以及日後往來人員有個落腳照應之所,懇請國君允準,在貴國港口附近,租借一小塊地皮,供我大明商人自建館舍商棧。”

“此地權屬仍歸貴國,我大明僅作租賃之用,按年支付足額租金。如此,既可免去商賈流離混雜於市井之擾,亦便於管理,更顯兩國通商之正規有序。”

“不知國君意下如何?”

蘇丹聞言,並未立刻答複。

租借地皮建立專屬的商棧區,這涉及領土管理,意義與單純的貿易協定不同。

他沉吟片刻,目光掃過易卜拉欣和幾位重臣。

易卜拉欣微微點頭,顯然認為這是集中管理、增加稅收(租金)的好事,也便於控製。

一位掌管財政的大臣也低聲表示,穩定的租金收入和聚集的商人能帶動港口繁榮。

蘇丹權衡利弊之後,便同意租借一塊空地供大明人使用。

曾秉聞言,與他相談更歡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