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天狼訣2 > 第五十三章南宋來使

第五十三章南宋來使(1 / 1)

推荐阅读:

南宋王朝的都城臨安,秋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打在皇宮的琉璃瓦上,發出清脆的聲響。皇宮大殿內,氣氛卻凝重得讓人喘不過氣。宋廷皇帝趙不疑眉頭緊鎖,盯著手中的戰報,臉色陰沉得可怕。

北方的盛唐國力強盛,疆域不斷擴張,對周邊小國構成了巨大的威脅。近年來,盛唐的鐵騎屢屢南下,南宋王朝的邊境城池接連失守,百姓流離失所,軍隊士氣低落。朝堂之上,主戰派和主和派爭論不休,卻始終拿不出一個有效的應對之策。

“諸位愛卿,如今盛唐步步緊逼,我朝危在旦夕,難道就沒有一個可行的辦法嗎?” 趙不疑的聲音中帶著疲憊與焦慮。

殿內一片寂靜,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率先開口。就在這時,一個身影緩緩走出,此人正是秦檜。秦檜麵容白淨,眼神中透著精明與算計,他躬身行禮,說道:“陛下,臣以為,如今我朝兵力、國力皆不如盛唐,若強行開戰,無異於以卵擊石。臣鬥膽提議,派使臣前往盛唐求和,或許能換來一線生機。”

“求和?” 趙不疑冷哼一聲,“盛唐狼子野心,豈會輕易接受求和?況且,派誰去當這個使臣?這可是九死一生的差事!”

秦檜再次行禮,語氣堅定地說:“陛下,臣願擔此重任。臣雖不才,但自認為還有幾分辯才,定能說服盛唐皇帝,為我朝爭取一線生機。”

趙不疑盯著秦檜看了許久,心中暗自思量。秦檜在朝中一直以來都以圓滑世故著稱,雖然口碑不佳,但確實有幾分能力。如今局勢危急,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了。“好!既然秦愛卿有此決心,朕便任命你為使臣,即刻前往盛唐求和。但你要記住,務必為我朝爭取到有利的條件,否則,休怪朕不客氣!”

秦檜心中一喜,連忙叩首:“臣定不負陛下重托!”

就這樣,秦檜臨危受命,成為了出使盛唐的使臣。他回到家中,開始緊鑼密鼓地準備出使事宜。挑選隨從、準備禮物、了解盛唐的風土人情和朝堂局勢,每一個細節他都不敢放過。他深知,此次出使,關係著南宋王朝的生死存亡,也關係著自己的前途命運。

過數月的長途跋涉,秦檜一行人終於抵達了盛唐的都城長安。遠遠望去,長安城城牆高聳,城樓巍峨,城門處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一片繁華熱鬨的景象。城門口,士兵們手持長槍,神情嚴肅,盤查著每一個進出的人。

秦檜整理了一下衣冠,帶著隨從走上前去。“我們乃南宋王朝使臣,奉我朝皇帝之命,前來拜見貴國皇帝,還請通稟。” 秦檜對守城士兵說道。

士兵們上下打量了一番秦檜等人,確認身份後,派人前去稟報。不多時,一位身著官服的官員快步走來,他麵帶微笑,說道:“在下乃鴻臚寺丞,特來迎接南宋使臣。請隨我來,陛下已在宮中設宴,為諸位接風洗塵。”

秦檜等人跟隨鴻臚寺丞穿過繁華的街道,向著皇宮走去。街道兩旁,商鋪林立,酒樓、茶館、綢緞莊、珠寶行應有儘有。街道上,各種膚色、穿著各異的人來來往往,有來自西域的商人,有吐蕃的使者,還有身著胡服的女子,熱鬨非凡。空氣中彌漫著各種美食的香氣,有烤羊肉的香味,有糕點的甜味,還有香料的獨特氣息,讓人垂涎欲滴。

來到皇宮,秦檜被眼前的宏偉建築震撼了。宮殿金碧輝煌,飛簷鬥拱,雕梁畫棟,處處彰顯著盛唐的威嚴與奢華。穿過層層宮門,終於來到了大殿之上。盛唐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身著華麗的龍袍,頭戴冕旒,神情威嚴。殿下,文武百官分列兩旁,氣勢恢宏。

秦檜強壓下心中的緊張,帶領隨從走上前去,行跪拜之禮:“南宋王朝使臣秦檜,拜見陛下,願陛下聖壽無疆,盛唐國運昌隆!”

盛唐皇帝微微點頭,目光在秦檜身上掃視了一圈,說道:“起來吧。南宋與我盛唐向來少有往來,此次派你來,所為何事?”

秦檜站起身來,恭敬地說道:“啟稟陛下,我朝皇帝仰慕陛下天威,久聞盛唐繁榮昌盛,特命臣前來修好。近年來,邊境衝突不斷,實非我朝所願。我朝皇帝希望能與貴國罷兵言和,永結友好。”

盛唐皇帝聞言,哈哈大笑起來:“罷兵言和?南宋連失數城,如今才想起求和?天下哪有這般便宜的事!”

大殿內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秦檜心中一緊,但臉上依然保持著恭敬的笑容,準備繼續遊說盛唐皇帝。

麵對盛唐皇帝的質問,秦檜不慌不忙,再次躬身說道:“陛下聖明,我朝皇帝深知貴國國力強盛,兵鋒銳利,非我朝所能敵。此次求和,我朝皇帝也是深思熟慮,願以誠意打動陛下。”

“誠意?說說看,你們有何誠意?” 盛唐皇帝饒有興趣地看著秦檜。

秦檜清了清嗓子,說道:“首先,我朝願意割讓邊境三城,以表求和之決心。這三城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作為我朝對貴國的一點心意。其次,我朝每年願向貴國進貢金銀、絲綢、瓷器等物,數量定讓陛下滿意。此外,我朝還願開放邊境互市,促進兩國貿易往來,互通有無,如此一來,兩國百姓皆可受益,這對貴國來說,也是百利而無一害。”

秦檜的話音剛落,盛唐朝堂上便炸開了鍋。有大臣讚同道:“陛下,南宋既然願意割地進貢,開放互市,這對我朝來說確實是好事,既能擴充疆土,又能獲得大量財物,還能促進貿易,臣以為可以接受議和。”

然而,也有大臣激烈反對:“陛下不可!南宋不過是彈丸小國,如今我朝大軍壓境,正是一舉吞並他們的好時機。若此時議和,豈不前功儘棄?況且,南宋人心狡詐,今日求和,明日說不定又會反悔,絕不能輕信他們!”

盛唐皇帝聽著大臣們的爭論,沉默不語。秦檜心中忐忑不安,他知道,此刻的每一句話都至關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

“秦愛卿,你說你們願開放邊境互市,可這對我朝有何特彆之處?我盛唐地大物博,難道還缺你們南宋的東西?” 盛唐皇帝突然問道。

秦檜心中一喜,這正是他準備好的關鍵說辭。“陛下,南宋雖小,但也有獨特之物。我朝盛產茶葉、香料,這些都是貴國貴族喜愛之物。而且,我朝的瓷器製作工藝也有獨到之處,若開放互市,貴國百姓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這些物品,貴族們也能有更多新奇的享受。同時,貴國的絲綢、珠寶、駿馬等物,也是我朝所需,互通有無,能讓兩國的經濟更加繁榮。再者,和平的邊境環境,能讓邊境百姓安居樂業,減少衝突和傷亡,這也是陛下仁德的體現,定能讓天下百姓更加敬仰陛下。”

秦檜的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既強調了利益,又迎合了盛唐皇帝的虛榮心。盛唐皇帝的臉色緩和了許多,開始認真考慮議和之事。

但就在這時,一個尖銳的聲音響起:“陛下,秦檜巧舌如簧,不過是為了拖延時間,迷惑我朝。南宋若真心求和,為何不直接舉國投降,還要保留部分領土?這分明是心懷不軌!” 說話的是盛唐的一位武將,他手握重兵,在朝堂上頗有話語權。

朝堂的局勢再次變得撲朔迷離,秦檜該如何應對,才能讓盛唐皇帝最終答應議和呢?

武將的質疑讓秦檜心頭一緊,他深知,在這盛唐朝堂之上,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麵對武將的咄咄逼人,秦檜深吸一口氣,臉上依舊保持著恭敬的微笑,緩緩說道:“將軍所言差矣。我朝此次求和,是真心實意渴望和平。保留部分領土,並非心懷不軌,而是為了更好地履行議和條款。若南宋連立足之地都沒有,又如何能按時進貢、維持互市?況且,我朝皇帝已下定決心,割讓三城,這已是極大的誠意。若貴國得寸進尺,非要南宋舉國投降,那恐怕隻會激起我朝百姓的反抗之心,即便貴國能憑借武力占領南宋,也難以長久統治,到時候必定會陷入無儘的紛爭與叛亂之中,這對貴國又有何好處呢?”

秦檜的這番話,巧妙地將問題引向了實際治理的層麵,讓盛唐皇帝和眾大臣不得不重新思考。朝堂之上,眾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然而,武將依舊不依不饒:“哼!說得好聽!南宋不過是想苟延殘喘罷了。我大唐鐵騎,踏平南宋如探囊取物,何須與他們議和!”

就在雙方爭論不休之際,盛唐皇帝抬手示意眾人安靜。他目光深邃,在秦檜和武將之間來回掃視,片刻後緩緩說道:“秦愛卿,朕問你,若朕答應議和,你如何保證南宋不會反悔?”

秦檜心中一喜,知道事情有了轉機,連忙跪地叩首:“陛下放心,我朝皇帝願以皇室宗親為人質,留在長安。同時,兩國可簽訂盟約,昭告天下,若南宋違背盟約,甘願接受天下人的唾棄和貴國的懲罰。而且,臣此次出使,肩負著我朝皇帝和萬千百姓的期望,定當竭儘全力維護盟約,若有半點差錯,臣願以死謝罪!”

秦檜言辭懇切,態度堅決,讓盛唐皇帝心中的疑慮漸漸打消。經過一番權衡,盛唐皇帝終於開口:“好!朕就給南宋一個機會。不過,議和條款還需細細商議,鴻臚寺即刻安排,秦愛卿且先在驛館休息,等待下一步通知。”

秦檜大喜過望,再次叩首謝恩:“謝陛下隆恩!臣定當全力配合商議,確保議和順利進行。”

退出皇宮後,秦檜鬆了一口氣。然而,他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議和條款的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南宋王朝的利益,稍有不慎,就可能讓之前的努力付諸東流。

在驛館中,秦檜還沒來得及休息,便有不少人前來拜訪。有盛唐的官員,想從他這裡打探南宋的虛實;也有商人,想提前了解互市的商機;甚至還有一些彆有用心之人,試圖拉攏他,為自己謀取利益。秦檜深知這些人的目的,表麵上熱情接待,言辭謹慎,不透露半點關鍵信息,心中卻在盤算著如何在接下來的議和談判中占據有利地位。

與此同時,在臨安的南宋皇宮內,趙不疑也在焦急地等待著秦檜的消息。他不知道秦檜能否成功議和,也不知道議和的條件是否能讓南宋承受。朝堂之上,主戰派和主和派依舊爭論不休,讓他心煩意亂。

而在盛唐的暗處,一股暗流也在悄然湧動。一些勢力並不希望兩國議和,他們妄圖通過戰爭獲取更多的利益。他們開始暗中謀劃,準備破壞議和之事,一場新的危機正在向秦檜逼近……

驛館的夜晚,秦檜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明月,心中思緒萬千。議和之事看似有了轉機,但他清楚,前方的道路依然充滿荊棘。

突然,一陣輕微的腳步聲傳來。秦檜警惕地起身,手按在腰間的佩劍上。“誰?” 他低聲喝道。

“秦大人,是我。” 一個低沉的聲音從門外傳來。秦檜打開門,隻見一個身著黑衣、蒙著麵的人閃身而入。

“你是何人?深夜到此何事?” 秦檜目光如炬,盯著黑衣人。

黑衣人摘下蒙麵巾,露出一張陌生的麵孔:“秦大人勿驚,在下乃受他人之托,前來給大人送個消息。”

“什麼消息?”

“秦大人,您可知,朝堂上雖有不少人支持議和,但也有一股勢力在暗中反對。他們計劃在議和條款商議之時,製造混亂,破壞議和。而且,他們還打算對大人不利,您務必小心。”

秦檜心中一緊,沒想到反對議和的勢力竟然如此迫不及待。“你為何要告訴我這些?背後之人又是誰?”

黑衣人搖搖頭:“大人,我隻是個傳話的,其他一概不知。不過,大人若想順利完成議和,就必須早做準備。” 說完,黑衣人轉身離去,消失在夜色之中。

秦檜關上門,在屋內來回踱步。他知道,這個消息雖然不知真假,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立刻召集自己的心腹隨從,商議應對之策。

“大人,既然有人要對您不利,我們不如加強戒備,減少外出,以防不測。” 一個隨從建議道。

秦檜卻搖搖頭:“不行。議和之事刻不容緩,我必須親自參與每一次談判,否則難以爭取到有利條款。我們要主動出擊,查出這股反對勢力的底細,看看他們到底有什麼陰謀。”

接下來的日子裡,秦檜一邊積極參與議和條款的商議,一邊暗中派人調查反對勢力。在談判桌上,他據理力爭,與盛唐的官員們激烈交鋒,為南宋爭取更多的利益。而在私下裡,他的調查也有了一些進展。

原來,反對議和的勢力是以一位親王為首。這位親王手握兵權,野心勃勃,一直想通過戰爭建功立業,擴張自己的勢力。他不甘心議和讓自己失去這個機會,於是聯合了一些武將和朝中大臣,準備在關鍵時刻破壞議和。

秦檜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暗自思量。他知道,要想讓議和順利進行,就必須想辦法瓦解這股反對勢力。他決定從親王身邊的人入手,尋找突破口。

經過一番努力,秦檜找到了親王的一個親信。他用重金賄賂這個親信,並許諾若議和成功,會在南宋為他謀得一份富貴。親信經不住誘惑,答應為秦檜提供情報,並在適當的時候在親王麵前說一些議和的好話,動搖親王的決心。

然而,就在秦檜以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時,又一個危機降臨了。有人在長安城中散布謠言,說秦檜與南宋的敵對勢力勾結,此次議和是一場陰謀,目的是為了削弱盛唐的實力。謠言迅速傳播開來,長安的百姓們議論紛紛,對秦檜和南宋的議和充滿了懷疑和不滿。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危機,秦檜該如何化解,保住來之不易的議和成果呢?

謠言如洶湧的潮水般在長安城內蔓延,秦檜的驛館外不時聚集著憤怒的百姓,他們高聲叫嚷著,要求將秦檜驅逐出長安。驛館內,秦檜的隨從們個個神色慌張,不知所措。

“大人,這可如何是好?再這樣下去,恐怕議和之事就要徹底泡湯了!” 一個隨從焦急地說道。

秦檜卻出奇地冷靜,他眉頭緊皺,沉思片刻後說道:“此乃有人故意陷害,目的就是破壞議和。我們不能自亂陣腳,必須想辦法澄清謠言。”

他立刻派人去聯絡與自己交好的盛唐官員,請他們在朝堂上為自己辯解。同時,他親自寫了一份告示,詳細說明了南宋求和的原因以及議和對兩國百姓的好處,並派人在長安城內四處張貼。

然而,這些措施並沒有立刻見效。百姓們依然對謠言深信不疑,街頭巷尾,關於秦檜和南宋的負麵議論不絕於耳。更糟糕的是,盛唐朝堂上,反對議和的勢力也趁機發難,要求皇帝終止與南宋的議和談判。

關鍵時刻,秦檜決定鋌而走險。他請求麵見盛唐皇帝,打算當麵向皇帝澄清事實,爭取皇帝的信任。

在皇宮大殿上,秦檜麵對皇帝和滿朝文武,不卑不亢地說道:“陛下,臣自出使以來,一心隻為兩國和平,從未有過半點私心。如今謠言四起,實乃有人故意陷害,目的就是破壞來之不易的議和局麵。臣懇請陛下徹查此事,還臣一個清白,也還兩國百姓一個和平的希望。”

“秦愛卿,你說這是有人陷害,可有證據?” 盛唐皇帝問道。

秦檜從懷中掏出一份密信,呈給皇帝:“陛下,這是臣暗中查到的證據。有人收買了一些地痞流氓,讓他們在城中散布謠言。而這背後的主使,正是反對議和的勢力。他們為了一己私利,不惜破壞兩國和平,實在是罪大惡極!”

盛唐皇帝看完密信,臉色陰沉下來。他沒想到,自己的朝堂上竟然有人如此膽大妄為。“來人,立刻將涉事之人捉拿歸案,嚴加審訊!” 皇帝怒聲喝道。

隨著涉事人員被抓,謠言的真相逐漸浮出水麵。那位企圖破壞議和的親王也被牽連其中,遭到了皇帝的斥責和懲罰。

謠言平息後,議和談判繼續進行。這一次,反對議和的聲音小了許多。秦檜抓住機會,在談判桌上據理力爭,最終與盛唐達成了一份相對有利的議和條款。條款規定:南宋割讓邊境三城給盛唐,每年進貢一定數量的金銀、絲綢、瓷器等物;盛唐則保證不再對南宋發動戰爭,並開放邊境互市,促進兩國貿易。

議和成功的消息傳來,臨安的南宋皇宮內一片歡騰。趙不疑大喜過望,對秦檜的表現讚不絕口,立刻下旨重賞秦檜及其隨從。

長安城大明宮的宣政殿內,鎏金燭台搖曳,將秦檜與盛唐宰相張目靈的身影映在雕龍柱上,扭曲成詭異的形狀。曆經半月唇槍舌劍,《唐宋和約》終於要在今夜加蓋兩國玉璽,可秦檜摩挲著袖中密信,指尖沁出冷汗 —— 三日前,南宋暗衛冒死送來消息,趙不疑在臨安秘密整軍備武,意圖待盛唐放鬆警惕後奪回失地。

“秦大人為何遲遲不動筆?” 張目靈推了推玉製蹀躞帶,烏紗帽上的蟬紋隨著動作輕晃。他身後二十四名持戟武士甲胄鋥亮,腰間所佩橫刀正是盛唐赫赫有名的百煉鋼刀。

秦檜強作鎮定,蘸墨的筆在黃絹上懸停:“如此盟約事關兩國百年大計,宰相大人不覺得條款中關於商稅比例……”

“秦大人!” 張目靈突然拍案,震得青銅香爐中檀香灰簌簌而落,“貴國既已願割讓雲州、朔州、蔚州三城,又承諾歲貢白銀二十萬兩,此時再談條件,莫不是南宋另有圖謀?”

殿外突然傳來急促腳步聲,一名金甲侍衛疾步入內:“啟稟宰相,城門守軍查獲十輛馬車,滿載硝石硫磺,駕車人自稱是南宋商人!”

秦檜瞳孔驟縮,這分明是趙不疑提前運往盛唐境內的戰備物資。他瞥見張目靈嘴角若有若無的冷笑,突然明白自己從踏入長安城起,就已落入對方設下的局。

“來人!” 張目靈一聲令下,武士們瞬間將秦檜等人團團圍住,“秦大人私運軍資,違背議和初衷,莫怪張某人不客氣!”

千鈞一發之際,殿外傳來清亮的傳喚聲:“陛下駕到 ——” 新帝李新宇身著赭黃袍,手持鑲玉如意緩步而入,冕旒晃動間難掩眼中精光。他掃過劍拔弩張的眾人,忽然笑道:“朕聽聞西域進貢了新茶,正想請秦愛卿一同品鑒。”

當夜,秦檜在興慶宮偏殿跪得膝蓋發麻。新帝李新宇親手為他斟茶,茶湯在秘色瓷盞中泛起琥珀色光暈:“聽說南宋在青崖關增兵三萬?”

秦檜後背瞬間被冷汗浸透,卻強撐著叩首:“陛下明鑒,那不過是地方守軍例行操練。我主趙不疑陛下日日焚香,盼著盟約早日簽訂。”

“是嗎?” 新帝李新宇把玩著茶盞,“朕倒覺得,秦愛卿比你那位陛下更有趣。若朕許你高官厚祿,永居長安,你可願為盛唐效力?”

秦檜猛然抬頭,燭光在皇帝臉上投下明暗交錯的陰影。他想起臨安城中趙不疑猜忌的目光,想起自己寒窗苦讀卻屢遭排擠的過往,喉結動了動:“臣…… 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三個月後,南宋使臣團歸國船隻行至長江江麵。秦檜站在船頭,望著漸漸遠去的盛唐海岸,懷中藏著兩份截然不同的密信 —— 一封是給趙不疑的《盛唐軍備部署圖》,另一封則是盛唐新帝李新宇手書的《滅宋方略》。

臨安皇宮內,趙不疑展開圖紙時龍顏大悅:“愛卿此次出使功不可沒!待朕收複失地,定封你為丞相!” 秦檜謝恩時,眼角餘光瞥見角落裡站著的監察禦史萬俟卨,那人鷹隼般的目光正死死盯著自己。

與此同時,盛唐邊境的玉門關內,安若楠摩挲著秦檜送來的密信,肥碩的身軀壓得胡床吱呀作響:“南宋果然有詐!傳令下去,讓史思明部佯裝後撤三十裡,誘敵深入!”

半年後的深秋,南宋十萬大軍浩浩蕩蕩殺向雲州。趙不疑親率的中軍行至虎牢關時,突然遭遇盛唐伏兵。箭矢如蝗雨般落下,南宋軍隊頓時大亂。趙不疑看著山坡上 “唐” 字大旗獵獵作響,手中馬鞭狠狠抽在秦檜身上:“奸賊!你不是說唐軍主力在河西走廊嗎?”

秦檜抹去嘴角血跡,望著遠處安若楠親率的鐵騎,心中泛起冷笑。他早將南宋進軍路線密報給新帝李新宇,此刻看著曾經的君主絕望的眼神,忽然覺得那些寒窗苦讀的日子都值了。

“陛下保重!” 秦檜假意護駕,卻在混亂中將趙不疑推向敵軍。南宋軍隊全線潰敗,趙不疑被安若楠生擒,昔日繁華的臨安城在唐軍鐵蹄下化為焦土。

長安城朱雀大街張燈結彩,百姓夾道歡迎凱旋的王師。秦檜身著紫袍,騎在高頭大馬上,胸前的金魚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新帝李新宇親自在明德門迎接,當眾封他為同平章事,賜宅邸於親仁坊,與安若楠府邸比鄰而居。

然而,看似風光無限的秦檜很快陷入新的危機。安若楠日益膨脹的野心引起朝堂不安,張目靈等文臣多次在禦前彈劾其擁兵自重。一日退朝後,張目靈攔住秦檜:“秦大人可知養虎為患的道理?安將軍手握三鎮雄兵,若不早做防備……”

秦檜撫須微笑:“宰相大人多慮了,安若楠將軍對陛下忠心耿耿。” 話雖如此,他卻連夜修書給新帝李新宇,暗示安若楠與契丹暗中往來。與此同時,他又秘密派人給安若楠送去密信,稱張目靈等人欲除之而後快。

在秦檜的刻意挑撥下,盛唐朝堂漸漸分裂為文臣與武將兩派。他則遊走於兩派之間,時而為安若楠出謀劃策,時而為張目靈提供情報。每當兩派矛盾激化,他便出麵調和,儼然成為朝堂不可或缺的 “和事佬”。

這日,秦檜在府中宴請賓客,酒過三巡,歌姬舞罷。一位神秘客人悄然入內,竟是南宋舊部。來人跪地痛哭:“丞相!趙不疑陛下被安若楠折磨至死,南宋舊臣願奉丞相為主,奪回江山!”

秦檜望著杯中晃動的酒影,想起臨安城破時百姓的哭喊,想起趙不疑臨終前的咒罵。他將酒一飲而儘,沉聲道:“回去告訴眾人,靜待時機。”

第十章:血色叛亂

天寶十四年冬,安若楠以 “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秦檜為名,在範陽起兵。十五萬叛軍勢如破竹,很快便攻陷洛陽。長安城人心惶惶,新帝李新宇急召秦檜商議對策。

“陛下勿憂,臣已調朔方軍二十萬馳援。” 秦檜從容奏對,卻在退朝後秘密派人給安若楠送去地圖,標注出長安城防薄弱之處。

叛軍兵臨長安城下那日,秦檜登上城樓,望著煙塵滾滾的敵軍,對身旁的萬俟卨笑道:“還記得當年在臨安,你總懷疑我通敵?” 不等對方反應,他猛地將萬俟卨推下城樓,看著那張驚恐的臉在血色殘陽中越來越小。

西涼皇帝李重矣倉皇逃往蜀中,行至馬嵬坡時,禁軍嘩變,要求處死秦檜。秦檜跪在沾滿泥濘的地上,望著禁軍將領陳玄禮手中寒光閃閃的長劍,忽然大笑起來:“我這一生,為南宋,為西涼,為自己,可曾有過一刻真心?”

劍光閃過,一代權臣就此隕落。然而他死後,盛唐再也無法恢複往日輝煌,而南宋故土上,新的勢力正在暗中崛起,繼續書寫著這片土地上永不停息的權謀與紛爭。

在秦檜死後的數年裡,盛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蕩。安若楠的叛軍雖然最終被鎮壓,但這場叛亂使得原本繁華昌盛的大唐元氣大傷。各地藩鎮勢力趁機坐大,表麵上尊奉朝廷,實則各自為政,形成了割據局麵。

長安城中,新帝李新宇麵對千瘡百孔的江山,試圖重振朝綱。他聽聞了秦檜生前的種種事跡,對這個充滿爭議的人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下令讓人搜集秦檜遺留的書信、奏折等物,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治理國家的策略或是安若楠叛亂的深層原因。

而在南宋故地,一位名叫韓世忠的將領逐漸嶄露頭角。他出身貧寒,卻心懷壯誌,目睹了盛唐鐵騎下百姓的苦難,決心要為南宋舊民討回公道。韓世忠暗中聯絡各地的抗唐勢力,組建了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強悍的軍隊。他深知,要想對抗盛唐,不能隻靠蠻力,還需要智謀。於是,他派人四處打聽秦檜生前的故事,希望能從這個曾經在兩國之間翻雲覆雨的人物身上,學到一些權謀之術。

此時,在臨安城的廢墟上,一座新的城池正在悄然崛起。這座城池由一位神秘的商人出資修建,他自稱姓嶽,無人知曉他的來曆。嶽姓商人在城中廣納賢才,開設書院,傳播文化。他表麵上隻是個商人,實則與韓世忠有著密切的聯係。他的書院裡,不僅教授詩詞歌賦,還傳授兵法謀略,培養了一批批有誌之士。

在盛唐的朝堂上,關於秦檜的爭論從未停止。有人認為他是導致國家動蕩的罪魁禍首,是個徹頭徹尾的奸臣;也有人覺得,他不過是在亂世中為了生存和權力而不擇手段,他的所作所為,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當時兩國之間複雜的政治局勢。

而在民間,關於秦檜的傳說更是五花八門。有的說他其實是天上的煞星下凡,專門來擾亂人間秩序;也有的說他是被冤枉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護南宋百姓,隻是不被世人理解。這些傳說越傳越廣,讓秦檜這個人物變得更加神秘莫測。

一日,新帝李新宇在查閱秦檜遺留的書信時,發現了一封未寄出的信。信中,秦檜詳細闡述了他對兩國局勢的分析,以及他認為盛唐應該采取的治國策略。信的末尾,秦檜寫道:“臣一生所求,不過是在這亂世中尋得一片安寧之地,讓百姓不再受戰亂之苦。然臣手段狠辣,遭世人唾棄,亦無怨無悔。隻望後世之人,能從臣的經曆中吸取教訓,還天下一個太平。”

新帝李新宇看完信後,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他開始重新審視秦檜這個人物,也開始反思盛唐在處理與周邊國家關係時的得失。他決定改變以往的對外政策,不再一味地追求領土擴張,而是加強與周邊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以和平的方式維護邊境穩定。

與此同時,韓世忠的軍隊經過多年的訓練和籌備,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他與嶽姓商人商議後,決定先從收複南宋舊地開始,逐步向盛唐發起挑戰。在出兵之前,韓世忠發布了一篇檄文,痛斥盛唐的侵略行徑,號召南宋舊民團結起來,共同反抗。檄文一經傳出,各地百姓紛紛響應,踴躍參軍。

一場新的戰爭,即將在這片土地上拉開帷幕。而秦檜的故事,也將隨著這場戰爭的爆發,再次被人們提起,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以及曆史學者們研究的對象。他的一生,就像一麵鏡子,映照出了那個亂世的殘酷與無奈,也映照出了人性在權力和利益麵前的複雜與多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