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兩個方案(1 / 1)

推荐阅读:

“我查了一下現在建築業的平均利潤水平,隻有個位數,但是光我們計算精度一下子就會影響半個百分點的利潤,從我角度出發,反正是不可接受的。”

李渡想了想,如果從穩妥的角度來說,江天的意見肯定是沒錯的。

反正之前光達就是這個精度,客戶也怎麼提精度不夠問題,至少比他們手算的精度高很多。

但是事情都是在發展的,之前沒提,不代表未來管控一直這麼粗放。

他上大學的時候,還流傳著土木工程畢業,三年總工,五年項目經理呢。

現在確實三年總在工地,五年還在項目。

還是用係統升級後的每周定向情報來決定吧,現在友商都在趕進度,新光達都從國外招人了,萬一路走偏了,落後就大了。

李渡看了眼時間,已經開了快一個小時會了。

“先休息10分鐘吧,休息後我們再討論。”

等到其他人都出去,李渡對著許韻雅燦爛的笑了一下,許韻雅瞪了李渡一眼,然後踩著高跟鞋,噠噠噠的出去了。

看著許韻雅遠去的背影,李渡默默喚出了係統麵板。

“我要使用定向情報。”

【請告訴我建築業在工程量精度管控上,短期是否有大的變革。儘量提供與圖形算量有關的情報。】

這次係統響應的速度快了很多,一分鐘後就有了反應。

【定向情報1:相關部門不日將頒布建築業精細化發展規劃,以設計精準化、施工標準化、管理數字化、運維智能化為核心目標,其中工程量相關的指標為材料損耗率控製在15以內;項目綜合成本降低812。】

【定向情報2:中建、中鐵等大型國企先後頒布精細化管理實施細則,要求主要材料工程量計算與實際誤差不得大於千分之2。其他各地省級建工也紛紛響應。】

【定向情報3:建設部算量大賽,評分細則中,計算精度占比60,計算效率占比30,其他項占比10。】

那就沒什麼好說的,無論是從長遠的行業發展規劃,還是短期要參加的建設部算量大賽都傾向於提升精度了。

接下來隻要想一個好的理由說服他們了。

當然,李渡也可以用自己老板的身份強壓。

但是這樣一方麵會打擊團隊的士氣,另一方後麵即使成功了,大家也隻是會覺得是李渡運氣好,而不會覺得李渡有先見之明。

重新開會之後,李渡便直截了當的說:“我建議選擇方案2。”

江天皺著眉頭:“這樣會不會有些賭?”

李渡對江天說:“你在這個行業也摸爬滾打這麼多年了,剛才鄭博士說現在建築業利潤很低,前些年也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

江天不假思索道:“前些年大搞基建的時候,很多項目的利潤都能達到三四十個點,甚至更多。”

“當時,整個產業鏈條的人都掙了大錢,甚至一些包工頭看到施工單位的人買了我們的加密鎖u盤,覺得拉風,還花大幾千買我們的加密鎖u盤掛在腰間,雖然用不上,但是就覺得自己是個大老板了。”

李渡笑道:“那不就是了,當時利潤高,誤差大一點無所謂。可現在利潤這麼低,甚至還會虧本,他們為了生存,一定會將眼光轉到控製成本上來的。”

“所謂開源節流,開源開不了,就隻能節流了”

“就像普通老百姓,前些工資漲的快,掙得也多,所以貸款買房、買車、消費。”

“現在收入不增反降,甚至還有失業裁員的風險,自然就想著如何省錢,拚多多能夠壓倒jd不也是因為這個嗎?”

江天有些猶豫,雖然從邏輯上他認為李渡說的也有道理,但是總覺得這樣太過冒險,明明隻要提升精度就一定能增加用戶體驗的。

李渡轉向看到其他人。

“你們覺得呢?”

鄭洪傑聳了聳肩:“我本身就支持方案二,不是我說,工程界精度也太差了。我們發論文,彆說千分之一的誤差,就是萬分之一,審稿人都不讓過。”

許韻雅笑著說:“我雖然不懂專業的事兒,但是我覺得行業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還是應該響應變化。”

江天見大家都這麼說,想了想,覺得沒什麼大的問題,也隻好答應。

“好的,那我們就按照方案二往下做,儘快拿出驗證版本。等後麵這個版本上市了,我們有餘力了也可以把方案一以性能模式的方式做進去。”

搞定了方案評審,李渡又問道:“驗證版本什麼時候能上線?”

“按照目前計劃,按照方案二下周一就能出版本。”

江天感歎的說:“雖然我們現在工作時長比原來在光大的時候少很多,但是沒想到我按照之前在光大的效率安排任務,進度反而提前了不少。”

李渡想了想,算量大賽在下周三,進度倒也勉強夠了,隻是張陳立說他們選定合作單位之後還需要更高領導的審核,就是不知道用現在最初版本能不能通過審核。

於是又對著許韻雅問道:“許副總,建工集團和我們合作需要的資料都有什麼?”

許韻雅奇怪的看了一眼李渡:“什麼資料?他們就是派人要了一份老版本的安裝包,和新版本的操作手冊。”

“還有就是讓我們指定人給他們解決問題就完了。”

李渡了然,看來張陳立當初說審核純屬給自己台階,這個事他完全就能做主了。

江天有些讚歎的說:“李總的人脈還真是廣,這個比賽的消息我也得到了,我們試著聯係過一些單位,人家就沒看上我們。”

許韻雅看著李渡,眼神也有些崇拜。

李渡心中飄飄然,但臉上還是淡然的說:“建工集團也經過了公平的對比,才選的我們。大家要抓好這個機會。”

將最重要的兩件事情搞定後,李渡又問了一下員工到崗情況,人力資源有沒有缺口。

按照江天的說法,搞程序開發的人也不是越多就越好。

不同的產品規模有不同的人員訴求,人員如果超出了要求,不但管理難度會急劇上升。

還有可能降低產品質量,反而拖累了進度,得不償失。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