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愛卿,朕若以《三字經》和《弟子規》作為大秦百姓識字啟蒙之書,三位意下如何?”
趙淩望著麵前這三位儒家的代表,臉上笑容漸濃。
他早就想好了用這兩本後世的讀物來教化百姓,但時間卻是一拖再拖,並讓諸子百家互相融合。
讓他們自己去編撰。
人太輕易得到的東西,便不會珍惜。
如果趙淩第一次拿出紙張的時候便直接拿出《三字經》和《弟子規》,那淳於越等儒家弟子那還不傲到天上去?
後麵還想讓諸子百家的門生融合?
儒家的門生也不會感到如此莫大的壓力。
帝王心術,便是要讓人感覺快要失去的時候,再重新給他們希望,那樣才會真正的死心塌地。
常奉府中,諸子百家爭鳴。
儒家門生是看在眼裡的,孔鮒甚至都已經絕望了。
趙淩就是要告訴他們,朕不用儒家,亦可用法家、墨家。
儒家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淳於越等人望著趙淩,在趙淩問出這樣的問題之後,他們心中的激動之情已經無以言表。
叔孫通率先伏地,叩首高呼:“吾皇千古!”
淳於越和伏生同樣跪地,兩人高舉書籍,好似朝奉的信徒。
“吾皇千古!”
還需要其它的回答嗎?
趙淩已經將人拉扯麻了。
“既如此,三位愛卿召儒家門生習讀《三字經》與《弟子規》,一月習讀熟練,再前往各郡縣代替之前去的門生,令其返回鹹陽,重新學習。”
之前孔鮒已經派了一些門生前往各郡縣教孩童識字,也算是搶占先機吧,隻是他們一來便教孩童晦澀難懂的論語,許多孩子不過是為了一口吃食,這才勉為其難讀書。
哪怕趙淩想要讓百姓識字,但並不代表百姓就真的想他的兒子們識字,也不是所有的孩童都喜歡讀書。
普通庶民家中,七八歲的孩童就已經算半個勞動力,放牛插秧砍柴這些活,他們是能做的。
庶民們為了生計已經勞累不堪,哪像已經脫產的貴族們還有多餘的時間去讀書習字,有空暇的時間去思考,甚至去習武。
趙淩之前雖然沒有推出《三字經》和《弟子規》,但西家答應了,每日提供六至十歲孩童的兩餐,這些孩童隻要願意去讀書習字,便不至於被餓死。
趙淩之前還有下令,除了六歲至以十歲孩童。
百姓若能開荒五畝良田,家中亦可有一人習字,再無年歲限製。
孩童一月內識得十字,可得糧食五石。
十歲以上,一月內識得十字,可得糧食十石。
這些獎勵的糧食便是從國庫裡麵出的。
趙淩給了他們好處!他們這才願意識字。
這條政令,毫無疑問,需要更多的錢糧作為支撐。
如今國庫充盈,時間也對上了,直接瘋狂撒錢便是。
“喏!”
淳於越、伏生、叔孫通齊聲應喏。
趙淩揮了揮衣袖:“這兩本書帶下去吧,明日朕會令人再送百套至常奉府,爾等與博士們分一分,習得之後自行謄寫吧。”
“百……百套?”淳於越的眼睛瞪得老大,更是不可置信地望著趙淩。
以如今一張宣紙一兩金的價格來算,如此一本書,單單隻算紙張的價格,其價值便超過十兩黃金,百套豈不是兩百本?
兩千兩黃金……
不!
若是成書,豈是如此單純的計算?
黃金萬兩!!
這是淳於越對百套《三字經》和《弟子規》的價值估算!
“陛下勞苦!臣等感激涕零!”淳於越這次真哭出來了,老淚縱橫,“陛下切記保重龍體!”
在他看來,《三字經》和《弟子規》肯定是秦武帝嘔心瀝血親手寫出來的。
皇帝國事繁忙,一日批閱上百份文書,還要與那些該死的權貴大臣們勾心鬥角,還要關心邊關戰事,竟然還嘔心瀝血為他們儒家編撰如此兩本書來!
更一口氣賜下百套!!
啊啊啊!淳於越我啊真的哭死了!
伏生和叔孫通想得更多了,這百套書,皇帝並未讓常奉府謄寫,難道……
難道皇帝一人寫了百套?
不說謄寫,光是寫出這些東西,定是耗儘心血……
伏生也跟著高聲喊了起來:“陛下莫要過於操勞!萬萬保重龍體啊!”
趙淩有些茫然,這尼瑪哭喪呢?
朕年富力強,這《三字經》和《弟子規》不過一個時辰就寫出來了,鹹陽城中已經秘密建了印刷廠,半天的功夫就印刷出來了。
他想過淳於越他們會感動,但也不至於哭死吧?
還念叨什麼讓他保重龍體?
“退下吧!”
趙淩揮了揮手,也不解釋。
感動吧!
儘情腦補吧!
西文彥如今還得靠賣紙掙錢來接濟大秦的孩童,所以紙張的價格還不能打下來。
反正普通人也不在乎習字是用紙還是竹簡。
步子得一步步地走,百姓尚在溫飽線上掙紮,就想全民識字,那才叫不知死活。
便讓西文彥再靠紙張掙些錢吧。
淳於越他們三人退下之後,扶蘇也是震驚地望著趙淩:“百套書籍?”
趙淩笑道:“其實那些書印刷起來並不麻煩。”
“陛下,何為印刷?”
趙淩也不隱瞞,直接跟扶蘇解釋了一下印刷術的原理,聽得扶蘇雙目泛光。
“有如此神術,若紙張足夠,豈不是能印出更多的書來?”
他說了大概等同沒說。
趙淩點了點頭:“等等吧!再等等,紙會成為所有人都能用得起的東西。”
“不瞞長安候,朕平日出恭之後,擦拭汙垢便是用的紙。”
扶蘇盯著趙淩,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說。
他想說趙淩過於奢靡,想說他有辱斯文,但身為皇帝,稍稍奢靡點似乎也沒問題。
“朕已經令人給長安候府上送手紙了,長安候回去之後試試。”
扶蘇眉頭緊鎖,但長歎一口氣之後,隻能拱手道:“謝陛下恩賜!”
方才趙淩已經說了,許多他用的東西,都給扶蘇送到府邸,讓他回家試試。
扶蘇能夠感受到,皇帝依舊還把他當兄長。
他也想到皇帝竟然抽空編撰出《三字經》和《弟子規》是何等的操勞,自己為他批閱一些文書又算得了什麼呢?
一切為了大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