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結束。
群臣魚貫而出。
當皇帝陛下的詔令如雷霆般傳向四方,整個大明王朝仿佛被注入了無窮動力,化作一台精密運轉的龐大機器,迅速而有序地行動起來。
遼東,那片廣袤而富饒的土地,不僅是大明北方的重要屏障,更是連接中原與塞外的關鍵樞紐。
控製遼東,就如同握住了北方的咽喉,對於穩固邊防、抵禦北元殘餘勢力的反撲至關重要;同時,這裡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收複遼東,意味著大明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戰略縱深。
為了這場意義非凡的戰役,金陵城將會陷入緊張的忙碌之中。
可以想象,六部百司官員都會忙得不可開交,比如兵部核對兵員調配,精心籌備糧草輜重,確保每一支即將出征的隊伍都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工部加緊打造兵器甲胄,爐火熊熊燃燒,匠人揮汗如雨,隻為鍛造出最鋒利的兵器和最堅固的鎧甲;戶部則全力籌措軍餉,細致地核算著每一筆開支,保障戰爭的經濟需求的……
所以人都清楚,這一戰關係著大明的尊嚴與未來,隻能勝,不能敗。
等群臣散去之後,朱高熾立馬上前拍起了馬屁。
“皇爺爺牛而逼之!”
“這排兵布陣,環環相扣,滴水不漏……這才是真正的大戰略家啊!”
麵對小胖墩的吹捧,老朱顯得很是受用,臉上笑容滿麵。
“行了行了,你個兔崽子就會說好話!”
朱元璋佯作不耐煩地揮了揮手,嘴角卻止不住上揚。
“說說東海貿易一事吧!”
對於自己的戰略安排,老朱有絕對的自信,更何況還有傅友德等二十四位虎狼之將領兵,要是這都打不下遼東,拿不下納哈出,他們乾脆找塊豆腐撞死算了。
所以,老朱此刻又著眼於小胖墩所說的東海貿易。
戰略戰術方麵,老朱無疑是當世頂尖,但是這貿易經商之事,他是真的兩眼一抹黑,壓根沒啥想法。
太子朱標也放下手中輿圖,目光從遼東轉向朱高熾。
這父子二人雖能決勝千裡,麵對商賈之事卻著實犯難。
昔年老朱下令海禁,不過是為防範倭寇與張方餘黨,如今四海初定,如何盤活海上商路,成了縈繞心頭的難題。
誒嘿,現在到了咱表演的時刻了!
朱高熾眼睛一亮,三步並作兩步衝到懸掛的東海輿圖前。
這幅他特意命人繪製的輿圖上,蜿蜒的海岸線旁標注著密密麻麻的港口與島嶼。
小胖墩扯過朱筆,在倭國列島狠狠圈出三個紅點:“長崎、博多、堺港!此三處乃倭國命脈,也是天然的對外港口。”
“所以接下來朝廷當在這三個地方設立互市,並引導朝鮮、琉球等國前來貿易,以瓷器、絲綢換其金銀、硫磺,不出十年,國庫必富!”
朱元璋微微眯眼,盯著輿圖上連成三角的紅點。
隨後朱高熾話鋒一轉,又用朱筆在大明沿海圈出了五個地方。
“此外,朝廷還要效仿市舶司舊製,在五大海關派駐錦衣衛與水師。北起天津衛,南至廣州城,中間設膠州衛、上海縣、泉州港,此五處皆是天然良港,既可控扼南北商路,又能震懾宵小!”
“凡出海商船,須持官府牙牌;凡進港貨物,按值抽稅。走私者一經查獲,貨物充公,船主充軍!”
這五大海關連成一線,從南到北,可以滿足大明南北子民的需求。
太子標聽後微微頷首,可又眉頭一皺,“這樣征稅的話,商賈豈不無利可圖?”
嗬嗬,商賈會無利可圖嗎?
“喪標你這就是孤陋寡聞了。”
“東海貿易主要是四國互市!倭國缺糧,朝鮮產參,琉球……差了點不過也有特產,我大明握有瓷器、茶葉、絲綢、琉璃、雪糖五寶。待商路暢通,貨物流轉如活水,看似抽稅十之一二,實則聚沙成塔!”
“單是鬆江府的棉布一項,每年銷往倭國便可獲利百萬兩,五港並收,豈止千萬?”
話音剛落,禦書房內陷入一片死寂。
老朱與太子標頓時瞪大了眼睛,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熾兒,你……再說一遍?”朱元璋喉結滾動,聲音裡帶著連他自己都未察覺的顫意。
這個從屍山血海中走來的帝王,此刻望著小胖墩的眼神,竟像是在看什麼稀世珍寶。
太子標更是震驚得說不出話。
這些年他協助老朱治理天下,深知國庫的每一兩銀子都來之不易。
每年災荒賑濟、修繕河防、養兵練兵、北伐蒙元……哪一項不是絞儘腦汁?
而如今,這個小胖墩竟輕飄飄一句話,就勾勒出千萬兩白銀的商路宏圖……
他死死盯著輿圖上被朱筆圈出的五座港口,仿佛已經看見白花花的銀子正順著海岸線源源不斷流入大明。
“老逼登,喪標。”朱高熾見狀愈發興奮,胖手掌重重拍在地圖上,“棉布不過是九牛一毛!”他指著倭國朝鮮,“他們缺鐵,咱們的鐵鍋、農具能賣出金子價;缺糧,江南糙米運過去就能換真金白銀!”
說到激動處,朱高熾索性擼起袖子,“五港關稅,商船抽成,再加上官營商稅……不出三年,咱們國庫庫房得擴建三倍……”
“為什麼?”太子標下意識地追問道,還沒反應過來。
朱高熾笑嗬嗬地給出答案:“因為金銀太多了,堆不下了唄!”
“好好好!”老朱聲音裡麵都帶著狂喜,“那琉球、朝鮮又當如何?”
“琉球彈丸之地,卻控南洋要道,而且最適合栽種甘蔗,到時候咱們雪糖來源就不愁了。”朱高熾在地圖上重重一點,“他們本就貧瘠落後,能與大明通商那是巴不得的好事。”
“而朝鮮李氏新立,正需我大明扶持,可許以鐵器、耕牛,換其人參、馬匹……如此一來四國環環相扣,皆以我大明為中心,東海之上,何愁不繁榮?”
隨著朱高熾的講解,禦書房內的氣氛愈發熾熱。
老朱興奮地起身來回踱步,良久之後,他忽然大笑:“好!好個四國互市!好個五港連珠!”
“熾兒啊熾兒,你可真是給了咱一個天大的驚喜啊!”
太子標也很是高興,心中湧起莫名感動。
他想起這些年朝廷的艱辛,也想起自己日夜籌措糧草的疲憊,現在終於看到了富裕起來的機會啊!
眼前這個小胖墩,不僅看到了海上貿易的商機,更謀劃著以商止戰、以利羈縻的長遠之策,這等眼界,莫說尋常皇子,便是滿朝文武也未必能及。
“即刻擬旨,”老朱果斷下令,“著工部速造千料海船,戶部籌備通商事宜,禮部遣使琉球、朝鮮……”
“還有通商細則、關稅章程……儘快擬定出章程!”
聲音裡滿是抑製不住的狂喜。
沒辦法,老朱也是窮怕了,即便當了皇帝也窮。
現在好不容易看到了富裕的機會,不激動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