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三國:踢走孫氏,以漢代吳 > 第二十九章 原來幕後之人是他!

第二十九章 原來幕後之人是他!(1 / 1)

推荐阅读:

劉翊真的發怒要砍人嗎?其實他沒有。

那他為什麼要在這種場合對朝廷三獨坐之一的榮邵拔劍?

因為適才他與榮邵的碰撞,就深層次來看,是一場漢末士族之間最常見的聲望爭奪戰!

首先,劉翊在天子麵前舉薦的是西涼人樊稠,這是絕對違反朝廷公卿利益的!

這個時候榮邵站出來若能斥退他,那轉天過後,司隸校尉榮邵的大名便會傳遍長安的大街小巷,而轉了年此事就會傳遍各地州郡。

“三獨坐榮公,為保朝堂社稷,不使天子出虎穴而入狼窩,斥退不懂事的劉氏小兒郎!於國有大功!”

這完全算是一樁美談了。

縱然樊稠因此事大怒殺了榮邵,可他的家族地位也會因此在士族群體中水漲船高,可謂損一人而興旺全族!

而樊稠先前所立下的功業,就都打了水漂了,而這對劉翊早就設下的大方針來說,很不友好!

明白榮邵此舉深層次的目地,劉翊絕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適才,若劉翊一旦退縮,回頭他就會被士族群體歸類為樊稠同黨,被歸為士族敗類,連帶著東萊劉氏的聲名也就完了。

所以,在這個節骨眼上,劉翊必須動刀子!

他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他不是樊稠同黨!

他隻是一心為了大漢,為了天子,為了朝廷!

我敢用命來換清名,你敢嗎?

榮邵當然不敢。

不是他怕死,而是他在士林中成名已久,不會為了今日這盤棋跟一個小兒娃以命換命,這對他來說很不劃算。

雙方投入的成本根本不匹配啊。

就算是真要換命,那回頭成名的也必是劉翊!他榮邵反倒是落得個小醜姿態。

再者,若是深究此事,榮邵也確實不占理。

現在是非常時期,李傕和郭汜在外,在這種時刻揪著樊稠的出身還有劉翊的年齡說事,這不是找不自在嗎?

所以,榮邵退卻了。

淳於嘉不瞞的瞥了榮邵一眼,顯然是覺得此公在這當口著實有些不識大體,使局麵陷入了被動。

但是,劉翊適才的表現,似也不是一個十二歲的少年能表現出來的……

淳於嘉仔細地打量起了這個他本不屑的少年。

此子,有點招法啊……

淳於嘉不敢怠慢了。

他對劉翊道:“羽林郎,今日在場諸人皆為國家計,言語上故有不妥,但若自相內訌,無疑使外賊得利……羽林郎,君子九思成聖啊。”

劉翊一臉肅容的看著淳於嘉……

“司徒公,末吏短智無勇,庸人之姿,不足矣成聖。”

淳於嘉笑了笑。

劉翊收起佩劍,轉身又走到台階之下,高聲對天子諫言:“陛下,適才臣請陛下拜樊將軍為大將,是為抵禦李、郭二賊之一計,然樊將軍縱勇略,可李、郭勢大,恐非將軍一人能敵。”

“今臣另請陛下能夠啟用另外兩人,使之與樊將軍共討惡逆,定可成事!”

劉協言道:“卿舉薦何人?”

“第一位,臣舉薦太尉公,太尉用兵多年,乃先帝宿將,名震天下,有太尉公坐鎮,可不懼李,郭二賊!”

淳於嘉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嘲諷的笑。

原來如此,是在這等著呢?想讓寒門出身的朱儁出來掌控大局,扶保皇權?

嗬嗬,扶保皇權是可以,這老夫同意……但沒必要一定要用寒門啊,望族之中也不乏用兵大家。

這事老夫可得好好管管嘍!

想到這,淳於嘉衝著張喜等人使了個眼神,諸人心領神會,當即就準備力諫。

可就聽劉翊繼續說道:“臣舉薦的第二位,乃是前征西將軍皇甫公,皇甫公將門出身,與太尉公齊名,若使皇甫公與太尉共同組建新軍,與樊將軍聯手,何愁李、郭不定?”

在場所有人,除了劉協,所有人的表情都變了。

很多人心中也都翻起了驚濤巨浪。

首先,第一個心態不穩的是董承!

他吃驚地看了看玉階上的天子,又看了看在玉階下的劉翊。

嗨!你小子……你不是說就舉薦朱儁一人嗎?怎麼又加了個皇甫嵩?!剛才怎麼沒跟我說這事啊?

樊稠的臉色陰沉,緊緊攥拳,神色複雜的盯著劉翊。

他想大聲反對,可又不知該怎麼說……

可一瞬間,樊稠又想到了適才劉翊替自己爭取高位的情形!

如今看來,自己的軍職提升,與朱儁和皇甫嵩重新出山的事,被這小子給綁定在一起了!

這讓他如何反對?

相比於董承和樊稠,士族公卿那邊的情況明顯要複雜了許多。

淳於嘉想明白了劉翊的深層次意圖,他急忙看向太常楊彪,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回應!

但楊彪此刻,竟一反常態,看都不看淳於嘉了。

淳於嘉心中暗道要糟。

被這小子算計了!

……

皇甫嵩和朱儁,這兩個人皆昔日的漢廷名將,今都被困於京兆。

朱儁前年曾在中牟屯兵,徐州的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可以委以大任,於是和諸豪傑共同推舉他為太師,並傳檄給各州牧伯,相邀一同討伐李傕,奉迎天子。

但李傕卻用賈詡之謀,以天子名義召朱儁入朝,而朱儁愚忠,沒有拒絕,放棄了在中牟的兵權,直入京師,希望能夠效仿王允,鏟除李傕和郭汜。

結果,他卻被剝奪了兵權,被李傕囚於京師,手中無兵無將,無用武之地。

很多人都覺得朱儁入京的舉動過於死板,但從另一個方麵來說,這也證明了他對漢室朝廷和天子的忠誠。

漢末三傑中,唯有朱儁出身寒門,但這也使他沒有過多的家族牽絆,能夠一心一意的為皇帝和朝廷儘忠做事。

曆史上的朱儁是被李傕氣死的,其實以他的軍事水平和威望,其若不死,完全可以為漢室朝廷做更多的事。

劉翊在今日的場合下,力諫皇帝再起用朱儁出山,除了為自己鋪路外,還想等自己前往江東後,為劉協留下一個能保護他的人。

可對於群臣來說,朱儁出山沒什麼意義。

因為朱儁非大族出身,與士族公卿們沒有利益鏈條捆綁,他若是出來了,那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保皇派。

不是說保皇派不好,但以公卿們的角度而言,他們更希望這個保皇之人出身大族!這樣更有利於士族們掌控政治。

可哪曾想,劉翊在說出朱儁的名字後,立刻又拋出了皇甫嵩!

同為漢末三大名將之一,皇甫嵩的出身就比朱儁好太多,他雖是涼州人,卻是將門世家,其家族與關西士族同氣連枝,昔年向漢靈帝諫言解除黨錮的諸人中,也有皇甫嵩。

他的政治立場,就非常的偏向士族!

特彆是關西的士族群體,與皇甫家的利益鏈是異常緊密。

今日劉翊單獨將朱儁拋出來,雖有利於大局,但朝臣們必然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勸諫皇帝,以彆人來代替。

而樊稠為了他自己,勢必也會借機摻和一腳,把這事兒攪黃。

恐此事難成!

但劉翊今日先替樊稠爭了利,隨後緊接著將朱儁、皇甫嵩兩個人同時拋出來!

這等於是將樊稠、朱儁、皇甫嵩三個人的事綁在了一塊說!

樊稠需要提高地位,借此壓李傕一頭,且同時麵對李,郭,他也確實獨木難支,所以這事他沒法反對。

而士族公卿那邊……

“陛下!”

第一個站住來說話的人,竟是太常楊彪。

“臣以為,劉郎君所言……極是!國有劉郎,實乃天下之大幸也!”

接著,就見楊彪轉向劉翊的方向,衝著他施禮。

“劉羽林,不想足下方才是救大漢於危難者,請受楊某一禮!”

劉翊急忙回禮。

場間頓時爆炸了!

弘農楊氏之首,關西士族領袖,竟當著滿朝公卿之麵,向這小兒施禮!?

真是勁爆啊!

楊彪恍若不見,他又向天子諫言:“李、郭手中有數萬精兵,且都是豺狼之眾,憑樊將軍一人,恐是猛虎難敵群狼,若能得太尉與皇甫義真同出,使他們征召舊部,齊聚長安,與樊將軍同戰李賊,定可保長安不失!”

淳於嘉惱怒的看著楊彪。

好啊!到了關鍵時刻,楊文先你竟擅自做主!

平日裡總說以老夫為先,現在視老夫如無物了?!

楊彪的想法很實在……朱儁且不管,皇甫家地處關西,數代與弘農楊氏交好,其父楊賜在世之時,皇甫家幾乎是亦步亦趨的跟隨著。

若是皇甫嵩能夠掌兵,回頭他弘農楊氏在地方和朝堂內給皇甫嵩提供足夠的支持,那皇甫嵩的這支兵馬,慢慢的就等同於他弘農楊氏掌控了。

他當著所有人向劉翊施禮,是有意成就劉翊的大聲名!

這樣,就能使此事無法扭轉,他弘農楊氏可在朝廷的軍中拿個大實惠!

至於淳於嘉,張喜等人對他弘農楊氏此舉有沒有意見……楊彪現在管不了。

“臣附議!”

少府田邠站了出來。

“臣附議!”

禦史鄧聘站了出來。

“臣附議!”

現在說話這些人,統統都是親近於弘農楊氏之人。

剩餘的那些公卿們有些慌神了,弘農楊氏和他們關西派係之人皆已出言,看來這是大勢所趨,但司徒公卻還不說話,這可該怎麼表態?

張喜在淳於嘉身邊,低聲道:“司徒公,國事為重!”

一直有些失神的淳於嘉緩過神來。

他環顧四周,最終竟出奇的將目光停留在劉翊的身上!

難道……自己先前一直猜錯了?

這幕後的主使居然是……他?

是這十二歲的小兒娃!?

就在此時,卻見劉翊轉頭看向淳於嘉,接著向他揚了揚眉,微微一笑。

淳於嘉緩緩地閉起了眼睛,深吸口氣,儘力控製住渾身的顫抖!

士族公卿,竟然在這當口,被這小兒給分化了?

好啊,好啊!老夫今日眼拙了!

竟錯把麒麟當成了獐子,活該有此一報!

少時,就見淳於嘉虛弱的吐了口氣,睜開了老眼。

“陛下……老臣……附議。”

隨後,就見淳於嘉看向劉翊,歎道:“羽林郎……了不起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