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映照著李景隆那倉惶如喪家之犬、絕塵逃離濟南城的“英姿”。
煙塵尚未落定,鏡頭已急速拉近至濟南城那巍峨高聳的城牆!
預想中的城門洞開、簞食壺漿迎“王師”的景象並未出現!
取而代之的,是城門緊閉!吊橋高懸!垛口之後,刀槍如林,寒光閃爍!
一麵巨大的“明”字旗和“鐵”、“盛”字將旗,在城頭獵獵作響,迎風招展!無數守軍士卒神情肅穆,嚴陣以待,弓弩上弦,滾木礌石堆積如山!一股肅殺決絕之氣,透過天幕撲麵而來!
畫麵切換至城樓之上。一文一武兩位官員並肩而立。文官身著緋袍,麵容清臒,眼神卻銳利如鷹,正是山東參政鐵鉉!武將身披甲胄,身形魁梧,一臉堅毅,乃是指揮使盛庸!
鐵鉉手指城下黑壓壓的燕軍,聲音透過天幕,清晰而沉毅,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
“諸君!李景隆畏敵如虎,棄城而逃,是為國賊!然濟南乃朝廷之疆土,萬民之所係!我等身為朝廷命官,守土有責,豈可不戰而降?!”
盛庸按劍而立,聲若洪鐘:“不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燕逆雖強,我濟南城高池深,糧秣充足(鏡頭掃過城內堆積如山的糧倉,標注:李景隆遺贈),士卒用命!隻要我等同心,必叫那燕王铩羽而歸!誓與濟南共存亡!”
天幕忠實地捕捉著城內的景象:
原本因李景隆潰逃而茫然失措的散兵遊勇,在鐵鉉、盛庸的強力整肅和激昂號召下,迅速被收攏、編組!
渙散的軍心被“守土衛國”的大義重新凝聚!破損的城防被緊急加固!
這座被李景隆“慷慨贈送”的重鎮,竟在極短時間內,煥發出驚人的抵抗力!
“噗——哈哈哈!”
奉天殿內,涼國公藍玉那極具穿透力的怪笑再次率先響起!他指著天幕上濟南城內那堆積如山的糧垛,又指了指城下被擋在門外、顯然有些措手不及的燕軍(未來),對著滿殿文武,尤其是麵如黑炭的李文忠,擠眉弄眼地怪叫道:
“看看!都看看!我說什麼來著?!我師父(李景隆)辦事,就是講究!就是地道!”
他學著鐵鉉的語氣,捏著嗓子,惟妙惟肖:
“‘糧秣充足’!聽聽!聽聽!多理直氣壯!這糧秣哪來的?還不是我師父李景隆李大人,‘殫精竭慮’、‘費儘心思’從德州‘轉進’過來的?!”
藍玉猛地一拍大腿,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誇張的“義憤”:
“鐵鉉!盛庸!你們兩個不講武德!我師父留給燕王的糧草!你們憑什麼用?!問過我師父同意了嗎?!問過我藍玉這個徒兒了嗎?!動不得!動不得啊!哈哈哈!”
“噗嗤!”
“哈哈哈哈!”
哄笑聲如同海嘯般席卷開來!就連一些素來嚴肅的文官,此刻也忍俊不禁,以袖掩麵,肩膀聳動。李文忠隻覺得眼前發黑,耳朵裡嗡嗡作響,藍玉每一聲“師父”,都像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他臉上。
然而,在這片因藍玉插科打諢而引發的哄堂大笑中,禦座之上的朱元璋,臉上卻沒有絲毫笑意。他深邃的目光,越過哄笑的群臣,牢牢鎖定在濟南城頭。
他看到了鐵鉉那清臒麵容上的決絕,聽到了他“守土有責,豈可不戰而降”的錚錚之言!
他看到了盛庸按劍而立、誓與城池共存亡的剛毅身影!
他看到了被迅速收攏、重新煥發鬥誌的南軍士卒!
他看到了那依托堅城、嚴陣以待的森嚴壁壘!
這一切,都與之前德州、濟南在李景隆手中時那望風披靡、不戰而潰的景象,形成了極其刺眼、卻又無比振奮的對比!
“忠臣…守土…當如是!”一個清晰而沉重的念頭,在朱元璋心中響起。
他身為開國帝王,深知“忠義”二字對於維係一個王朝根基的重要性!鐵鉉、盛庸,這兩個在洪武十三年或許還名不見經傳的中下層官員,此刻在天幕上的表現,完美詮釋了何為臣子本分!何為國之乾城!
吏部尚書察言觀色,見皇帝沉默不語,眼神複雜,連忙小心翼翼地出列,試探著詢問:“陛下…天幕所言鐵鉉、盛庸二人,抗拒王師(指未來的燕王)…雖其誌可嘉,然…是否…”
朱元璋緩緩抬手,打斷了吏部尚書的話。他目光依舊盯著天幕上濟南城頭的景象,聲音低沉而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定論:
“此二人…所言所行,何錯之有?守土抗敵,恪儘職守,乃臣子本分!傳旨,著吏部、兵部,錄鐵鉉、盛庸之名,察其在洪武朝之行止才乾,若堪用,當不次擢拔!”
這旨意一出,殿內哄笑聲戛然而止!所有人都驚愕地望向禦座。陛下…這是在肯定建文朝的守城將領?肯定抵抗燕王(未來)的行為?這風向…似乎變了?
徐達、李文忠等老臣更是心頭一震,若有所思地看向朱元璋。他們敏銳地察覺到,皇帝心中那道原本因心疼兒子(朱棣)勢弱而傾斜的天平,似乎…正在悄然回擺。
朱元璋並未理會殿內眾人的驚愕。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帶著一種深沉的父愛,投向了禦階之下,太子朱標所在的位置。
隻見太子朱標,臉色蒼白,身形似乎比之前更加單薄,眉宇間籠罩著一層濃得化不開的落寞與憂思。
他看著天幕上濟南城頭的浴血堅守,看著南軍將士在鐵鉉、盛庸帶領下迸發出的血性,眼神複雜。那裡麵有對忠臣義士的讚許,有對朝廷仍有脊梁的欣慰,但更多的,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痛楚。
那是他的兒子允炆的江山啊!
允炆用人不當,致使山河破碎,烽煙四起!
如今,好不容易出了鐵鉉、盛庸這樣的忠勇之臣,在絕境中試圖力挽狂瀾…可對手,卻是他四弟朱棣!是他的親叔叔!
朱標的目光,時而落在天幕上那麵“燕”字大纛上,時而又落回濟南城頭的“明”字旗上,最終化作一聲幾不可聞的歎息,微微垂下了頭。
這一幕,如同重錘,狠狠砸在朱元璋的心上!
標兒…他的標兒!
他精心培養、寄予厚望的太子!
他仁厚寬和、本該承繼大統的兒子!
此刻卻因未來那場兄弟鬩牆、叔侄相殘的慘劇,承受著如此巨大的煎熬!
再想想天幕上那個一路高歌猛進、鯨吞大寧、連收德州濟南、勢力急劇膨脹的未來燕王朱棣…朱元璋心中那根名為“父愛”的弦,瞬間繃緊,隨即又猛地鬆開,徹底倒向了另一邊!
不能讓標兒傷心!
不能讓允炆那孩子…真丟了江山!
更不能讓未來出現一個權勢滔天、甚至可能威脅到標兒一脈的強藩!
此前偏向老四,是因為他弱小可憐,當爹的難免心疼。如今老四眼看要成氣候,甚至可能顛覆正統…這絕對不行!
朱元璋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而堅定。他心中那道搖擺不定的天平,在鐵鉉盛庸的忠義之姿與太子朱標那落寞身影的雙重衝擊下,終於…偏回了嫡長子一脈!
他猛地一拍禦案(力道比之前輕了些,怕嚇著兒子),聲音斬釘截鐵,響徹大殿:
“傳咱旨意!自即日起,各藩王、勳貴、衛所,嚴加約束部屬!凡有妄議天幕未來、惑亂人心、私通藩邸者——以謀逆論處!絕不姑息!”
這道旨意,看似維護穩定,實則鋒芒隱隱指向了誰…殿內明眼人,心知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