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安南的沐字旗(1 / 1)

推荐阅读:

九天巨幕,將人們的關注強行拽入一片無垠的深藍。

沒有金戈鐵馬,沒有宮闕樓台,隻有海!浩瀚無涯、波濤翻湧的靛藍之海!而在這片令人心魄震蕩的深藍之上,一支龐大到超乎想象的艦隊,正劈波斬浪,昂首前行!

巨艦如山!首尾相連,帆檣如林!

那最大的寶船,船身竟有數層樓宇之高,九根巨桅聳入雲端,潔白的巨帆吃滿了風,鼓脹如天神降下的雲朵。

船首高昂,雕刻著威嚴的龍首或猙獰的獸頭,破開層層白浪。

船隊陣列森嚴,如同移動的海上城池。居中巨艦是無可置疑的核心,四周拱衛著大小戰船、糧船、水船、馬船……形製各異,功用分明。

粗略望去,艦船何止百艘!甲板上、船舷邊,密密麻麻站滿了頂盔摜甲的軍士,刀槍的寒光在熾烈的海日下連成一片刺目的銀海。人數之眾,竟似有萬軍!

“嘶——!”奉天殿廣場上,勳貴堆裡響起一片倒抽冷氣的聲音。永昌侯藍玉抱著膀子,眼神銳利如鷹,死死盯著那遮天蔽日的帆影,喉頭滾動了一下:“他娘的……這……這比當年鄱陽湖陳禿子(友諒)的連環巨艦……還他娘的唬人!”

“何止唬人!”身旁的長興侯耿炳文,這位以善守著稱的老將,此刻也難掩震撼,聲音帶著乾澀,“鄱陽湖是水寨,是內湖!這可是……真真正正的無邊大海!這船隊……這船隊規模,遠勝當年陛下掃蕩張士誠、方國珍時的所有水師總和!”

人群中,精通水戰的德慶侯廖永忠(曾指揮鄱陽湖水戰關鍵一役)、航海侯張赫(曾率舟師巡海禦倭)等人,更是看得目不轉睛,手指無意識地比劃著船型、帆索,眼中充滿了老水手看到絕世好船時的狂熱與驚歎。

海風仿佛透過天幕,帶著鹹腥與磅礴的力量,撲麵而來,讓這些經曆過無數水戰的悍將們,恍惚間仿佛又回到了金鼓震天、檣櫓灰飛煙滅的崢嶸歲月。

震撼過後,便是勳貴們骨子裡的精明算計。宋國公馮勝捋著花白的胡須,渾濁的老眼眯成一條縫,嘴角撇了撇,對著身旁的定遠侯王弼低語,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周圍幾位老兄弟耳中:

“嘖嘖,派這等規模的水師,遠涉重洋,就為了找那生死不知的建文小子?這借口……編得也忒不走心了!真當咱們這些老家夥是沒見過風浪的雛兒?”

王弼嘿嘿一笑,接口道:“馮大哥說得在理!這水師,根子還在咱大明的長江上。靖難那會兒,長江水師到底是誰帶的頭降了燕王,天幕沒明說,但肯定不是無名之輩。燕王……哦,該叫永樂皇帝了,他剛在南京坐穩龍椅,屁股底下全是刺兒。他能放心讓這些‘反正’過來的水師將領,繼續握著刀子守在眼皮子底下?”

他頓了頓,眼中閃爍著洞悉的光芒:“下西洋,尋寶也好,揚威也罷,那都是明麵上的由頭。這暗地裡嘛……”

他伸出兩根手指,做了個“調離”的手勢,“調虎離山!把那些心思難測、根子不穩的水師精銳,統統打發到萬裡波濤之外去!眼不見,心不煩!”

另一位老侯爺也湊過來,壓低聲音補充道:“關鍵還不止水師!天幕上不是說了麼?燕王……永樂皇帝,他定了北京做都城!這說明啥?南京這地方,他住著不踏實!可剛登基,根基未穩,一時半會兒又挪不了窩。他起家的老底子——北平、大寧那幫子百戰邊軍,得趕緊調回河北去乾嘛?防備那個叫帖木兒的凶神啊!北邊吃緊,南邊這些‘反正’的水師又紮眼,可不就隻能往海上趕了?這叫一石二鳥,不,三鳥!”

藍玉抱著胳膊,眉頭卻皺了起來,插嘴道:“理是這麼個理。可把能打的水師都撒出去了,南京城防不就空了?萬一……”

“萬一?”馮勝長長歎了口氣,臉上的皺紋仿佛更深了,他抬手指了指天幕上那支漸行漸遠的龐大艦隊,又環顧了一下此刻洪武十三年南京城外那星羅棋布、旌旗招展的龐大京營駐地。

“藍玉老弟,看眼前!洪武十三年,咱應天城外,京畿重地,幾座大營,數十萬虎賁枕戈待旦,那是何等氣象!可你再想想天幕上的永樂朝?”

他語氣沉重,帶著一種預見未來的悲涼,“等永樂皇帝真遷了都,把精兵強將、錢糧賦稅都一股腦兒往北京搬……這南京城,這石頭城,還能剩下什麼?怕真就剩下一堆石頭,一座空殼子了!到那時,有沒有水師在,又有何分彆?”

這番話,如同一盆冷水,澆在幾位勳貴心頭。他們望著天幕上那象征著帝國無上海權的恢弘艦隊,再想想未來南京可能的凋零,一時竟都沉默下來,各懷心事。

天幕之上,鄭和那支如同海上移動堡壘的龐大艦隊,正沿著蜿蜒陌生的安南海岸線緩緩向南而行。

畫麵平和,碧海藍天,金沙椰林,隻有海浪衝刷礁石的嘩嘩聲透過天幕隱約傳來,帶著一絲異域的慵懶。幾隻海鳥掠過船帆,遠處岸邊的密林蓊鬱蒼翠,一片寧靜祥和。

奉天殿內,氣氛卻因勳貴們對南京未來凋零的預判而顯得有些沉悶。

魏國公徐達眉頭微鎖,曹國公李文忠目光沉凝,連侍立禦階下的太子朱標也若有所思。

龍椅上的朱元璋,手指習慣性地敲擊著扶手,眼神銳利地掃過天幕上遠去的船影,不知在衡量著帝國海權的得失,還是未來遷都的利弊。

就在這略顯凝滯的寂靜中!

天幕鏡頭毫無征兆地猛地一推!如同有一隻無形巨手,瞬間將視野拉近海岸,死死聚焦在離明軍臨時營地不遠的一處密林邊緣!

一麵旗幟!

一麵在午後熾烈陽光下、在翠綠背景中顯得無比突兀、無比刺眼的旗幟!

旗高近丈,旗杆筆直!底色是深沉如夜的玄青,仿佛能吸走周圍所有的光。

而在這片濃重的玄青中央,一個巨大無比、用燦燦金線盤繡的漢字,如同燃燒的烙鐵,狠狠燙進了殿內殿外每一個洪武十三年觀者的瞳孔!

“沐”!

金鉤鐵劃,氣勢磅礴!那“沐”字每一筆都仿佛蘊含著千鈞之力,在熱帶灼熱的氣流中獵獵抖動,金光流轉,囂張跋扈地宣示著它的存在!

旗幟之下,影影綽綽,可見數十名身著甲胄的士兵身影在林間晃動。那甲胄製式,粗看之下與明軍頗為相似,同樣有頓項、掩心鏡,但細看卻迥然不同——甲片更細密,形製更輕便,肩甲處似乎綴著某種奇特的翎羽或獸牙裝飾,在陽光下反射著異樣的光。

他們並未與海上的大明艦隊發生聯係,隻是沉默地在岸邊巡邏,動作間帶著一種不同於中原軍士的剽悍與警惕。但那種無聲的、帶著明顯軍事力量存在的對峙感,透過天幕,沉沉地壓了下來。

“嘶——!”

殿內殿外,幾乎同時響起一片壓抑不住的抽氣聲!

“沐?!”

“安南?!!”

“這……這是……西平侯的大旗?!”

死寂被瞬間打破!奉天殿內,徐達、李文忠猛地挺直了身體,眼中爆射出難以置信的驚疑!太子朱標也愕然張大了嘴。殿外廣場上的馮勝、王弼、藍玉等勳貴,更是如同被施了定身法,僵在原地,瞳孔因這突如其來的異變而急劇收縮!

這太詭異了!太不合常理了!

誰不知道,此刻洪武十三年,西平侯沐英就站在這奉天殿內!誰不知道,就在不久的將來(天幕早已透露),沐英將作為副帥,隨征南將軍傅友德、左副將軍藍玉,統領大軍遠征雲南,掃滅負隅頑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爾密!

可天幕上這算什麼?在遠離南京萬裡之遙的安南海濱,在永樂朝鄭和的船隊旁邊,竟然出現了打著“沐”字旗號的武裝力量?!

這旗代表什麼?是沐家的勢力在未來竟已膨脹到染指安南?還是……巨大的問號和隨之而來的、冰冷刺骨的不祥預感,如同毒蛇般瞬間纏繞上每個人的心頭!

“哐當!啪嚓——!”

一聲尖銳刺耳、如同琉璃炸裂的巨響,猛地從西平侯沐英所站立的位置爆發出來!瞬間蓋過了所有的抽氣與低呼!

殿內所有人的目光,包括龍椅上朱元璋驟然轉冷的視線,齊刷刷地射向聲音來源!

隻見沐英——這位以沉穩乾練、深得帝心著稱的朱元璋義子,即將掛帥出征雲南的副帥——此刻整個人如同被一道無形的、萬鈞之力的雷霆狠狠劈中!

他原本挺拔侍立的身形,在看清那旗幟的瞬間,猛地一晃!腳下如同踩了棉花般一個趔趄!手中緊握的那隻上等青玉茶盞,再也拿捏不住,脫手飛出,重重砸在堅硬冰冷的金磚地麵上,瞬間粉身碎骨!滾燙的茶水混合著青碧色的碎玉,四散飛濺!

沐英的臉色,在刹那間褪儘了所有血色,變得慘白如紙,隨即又湧上一股駭人的死灰!

他雙目圓睜到極致,眼白處瞬間布滿了蛛網般的血絲,瞳孔因極度的、無法置信的驚駭而縮成了針尖大小!

那眼神裡,充滿了震怖、茫然、還有一絲被天幕無情揭破未來隱秘的、赤裸裸的恐懼!仿佛那麵金線“沐”字旗,不是繡在玄青布上,而是用燒紅的烙鐵,直接燙在了他的靈魂深處!

他身體繃得像一張拉滿到極限、隨時會崩斷的硬弓,寬厚的肩膀抑製不住地劇烈顫抖,喉嚨裡發出“嗬嗬”的、如同瀕死野獸般的抽氣聲,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雲南!遠征在即!安南!沐字旗!這未來時空錯亂般的聯係,這潑天也似的未知乾係,如同一座裹挾著雷霆的無形大山,轟然壓頂!將他這位即將踏上征途的統帥,死死釘在了洪武十三年的金磚地上!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