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天幕直播靖難,朱棣你彆跑! > 第164章 南北兩座奉天殿

第164章 南北兩座奉天殿(1 / 1)

推荐阅读:

九天巨幕,光華如瀑,將洪武十三年的目光,引向一片初具規模的煌煌宮闕——北京。

畫麵由高空俯瞰。一座嶄新的、格局方正宏大的宮殿群在北方大地上鋪展開來。

雖無南京紫禁城那般曆經十數年營建的層疊深邃與精雕細琢,卻透著一股新生的雄渾與撲麵而來的帝王氣魄。

旁白音沉穩響起:“永樂十五年四月,北京西宮營建告竣!含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及附屬殿宇,凡一千六百三十餘楹!”

鏡頭倏然拉近,聚焦於核心——新建的北京奉天殿!

殿宇巍峨,重簷廡殿頂覆蓋著簇新的黃琉璃瓦,在北方澄澈的陽光下熠熠生輝,如同燃燒的金色火焰。

殿基高聳,由巨大的青白石條砌築,陡峭的丹陛直通殿門,彰顯著無上威儀。

然而,仔細看去,這殿宇的規模,似乎比南京的奉天殿略小了幾分,少了幾分江南的靈秀繁複,多了幾分北地的粗獷硬朗。

殿前廣場開闊,新鋪的“金磚”光潔平整,卻還未來得及染上太多歲月的包漿與人氣,顯得有些空曠寂寥。

殿內梁柱鬥拱嶄新,彩畫鮮豔奪目,卻少了南京奉天殿那種浸潤著曆史煙雲的深沉底蘊。

畫麵巧妙分割!

左半幅:是這嶄新、恢弘卻又略顯“生澀”的北京奉天殿。

右半幅:瞬間切換回洪武十三年,此刻眾人所處的南京奉天殿!

兩相對比,衝擊力無與倫比!

南京奉天殿,曆經十數年精心營造,早已氣象萬千。

其規模更為宏大,殿頂琉璃瓦色澤溫潤深沉,飛簷翹角舒展如鵬翼,雕梁畫棟極儘工巧,每一處細節都沉澱著江南的富庶與匠心的極致。

殿內巨大的金絲楠木柱散發著幽香,地麵金磚被無數腳步磨礪得溫潤如玉,光可鑒人。一種厚重的、沉澱的、無可替代的帝王威儀,從每一塊磚石、每一根梁木中透射出來,那是時間與權力共同澆築的豐碑!

奉天殿內,洪武十三年。

龍椅之上,朱元璋的身體微微前傾,那雙鷹隼般的眼睛死死盯著天幕上那並立的新舊兩座奉天殿。

沒有暴怒,沒有斥責,隻有一片死寂的、沉重的了然。最後一絲關於老四(朱棣)可能不會真正遷都的、渺茫的幻想,如同風中殘燭,被這鐵一般的畫麵徹底吹熄了。

身旁的馬皇後,保養不當而有些粗糙的手下意識地、緊緊地攥住了丈夫龍袍的衣袖,指尖因用力而發白。

她望著天幕上那座嶄新卻陌生的北京奉天殿,再低頭看看腳下這浸潤著無數心血與記憶的南京金磚,一股巨大的、被時代洪流拋棄的悲涼感洶湧而至。

遷都,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她和重八(朱元璋),還有他們寄予厚望的標兒(朱標),未來都將長眠於這鐘山之陽。

而他們的子孫後代,將遠在千裡之外的北京登基、理政、生活。

孝陵、太子陵,將不再是帝國的心臟,而將成為真正的、孤懸於南方的“孤家寡人”!香火可會冷清?祭奠可會斷絕?這份被空間割裂的孤寂與冷落,讓她這位曆經滄桑的皇後,也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

太子朱標站在禦階之下,仰望著天幕,臉色蒼白如紙。

他比父母更清晰地看到了遷都背後帝國戰略重心的徹底北移,看到了南京無可避免的衰落。

而他為自己規劃的、未來守護在父母陵寢旁、輔佐新君的藍圖,也在這一刻徹底崩塌。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那座精心營造的陵墓,在未來的歲月裡,漸漸被北方的塵埃所遺忘,隻剩下鐘山的風雨相伴。巨大的失落與一種身為“前朝象征”的悲愴,沉甸甸地壓在他的心頭。

殿內三人,帝、後、儲君,在這一刻,被天幕上那座北方的宮殿,釘在了無聲的、關於離彆與孤寂的十字架上。

死寂持續了許久。

朱元璋緩緩地、極其沉重地靠回了龍椅。他閉上眼,深深吸了一口氣,再睜開時,眼中已隻剩下冰冷的決斷。他不再看天幕,而是轉向禦案。

內侍太監早已研好濃墨。朱元璋伸出骨節粗大的手,拿起那支沉重的禦筆。他的手很穩,沒有一絲顫抖。筆鋒飽蘸墨汁,落在案頭一份攤開的、關於修訂《皇明祖訓》中“諸王陵寢規製及祭祀”條款的奏疏上。

沒有猶豫,沒有不舍。

朱筆如刀,力透紙背!將其中“後世子孫,當以孝陵為尊,依製祔葬鐘陽,永享血食”等要求後世帝王必須葬在南京孝陵周圍的字句,狠狠劃去!濃黑的墨跡如同猙獰的疤痕,覆蓋了那些象征著家族永恒團聚的舊夢。

“遷吧……都遷吧……”朱元璋的聲音沙啞低沉,像砂紙摩擦,“孤零零的墳頭,總好過……”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極其隱晦、卻無比銳利的忌憚,聲音壓得更低,幾乎隻有自己能聽見,“……總好過再來一場‘高平陵’!”

司馬懿奪權的陰影,如同跗骨之蛆,讓他寧可讓子孫後代散落四方,也絕不敢再讓他們像曹魏宗室那樣,被權臣堵在祖墳邊一鍋端了!

他目光掃過偏殿方向,那裡躺著因天幕刺激而吐血昏迷、至今未醒的韓國公李善長,心中竟掠過一絲扭曲的慶幸:老李,你就這麼睡著吧……睡著了,對大家都好。至少,咱的閨女(臨安公主)和女婿(李祺),或許能躲過那場注定的清算。

殿內的沉重並未蔓延至殿外廣場。

廣場上的勳貴們,同樣仰頭看著天幕上那兩座對比鮮明的奉天殿。短暫的驚愕之後,這群老狐狸迅速交換著眼色,臉上很快堆起了“義憤填膺”和“無比忠誠”的表情。

“嘖!瞧瞧!瞧瞧這北京修的奉天殿!”宋國公馮勝第一個扯著嗓子,聲音洪亮得足以讓殿內隱約聽見,他指著天幕,一臉痛心疾首,“這也太……太寒磣了!小家子氣!看看那殿頂,看看那柱子!哪比得上咱們應天奉天殿一根腳趾頭?永樂爺……唉,也是被北邊那些韃子逼得沒法子,倉促上馬,能修成這樣就不錯了!可要說氣象、說底蘊?給咱們南京的提鞋都不配!”

“馮公說得太對了!”定遠侯王弼立刻大聲附和,唾沫星子都快噴到旁邊藍玉臉上,“這新殿,看著是亮堂,可就是一股子……暴發戶的味道!空蕩蕩的,沒魂兒!哪像咱們腳下這座?每一塊磚都浸著陛下的龍威,每一根梁都刻著開國的氣運!這才是真正的奉天承運之所!”

“就是就是!”

“沒錯!差遠了!”

“還得是咱洪武爺修的殿宇,氣派!厚重!”

一時間,廣場上馬屁如潮,勳貴們眾口一詞,極儘貶低北京新殿之能事,將南京奉天殿捧到了天上。他們神情激動,語氣真誠,仿佛發自肺腑地為南京這座“祖庭”鳴不平。

永昌侯藍玉抱著膀子,冷眼旁觀著這群老兄弟的表演。他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充滿諷刺的弧度。等到眾人聲音稍歇,他才慢悠悠地,用不高不低、恰好能讓周圍人聽清的聲音,仿佛自言自語般嘀咕了一句:

“小點好……小點結實。修那麼大乾嘛?萬一……萬一哪天塌了,”他頓了頓,目光似笑非笑地掃過天幕上那宏偉的南京奉天殿,又意有所指地瞥了一眼緊閉的奉天殿大門,“……還不得砸死一堆人啊?”

這話如同冰水潑進油鍋,讓周圍瞬間一靜!馮勝、王弼等人臉上的“激憤”都僵了一下,眼神閃爍,不敢接話。藍玉卻像沒事人一樣,懶洋洋地重新抱緊了胳膊,抬頭望向九天之上。

天幕的光芒,映照著廣場上這群即將遠征安南、去搏殺自己封地的驕兵悍將。

他們口中貶斥著北京的“小”,心中卻在熊熊燃燒——那安南的萬頃沃野,那未來屬於他們自己的、雖小卻唯我獨尊的“奉天殿”!

比起留在這座注定要漸漸冷落的、屬於彆人的巨大宮殿陰影下,遠方那片可以自由馳騁的天地,才是他們真正的渴望!

百戰餘生的目光穿透天幕的幻影,仿佛已看到了安南熾熱的陽光,和他們自己親手立起的、染血的一座座“奉天殿”。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