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十六年五月初一,畫麵並非金戈鐵馬的戰場,亦非群臣俯首的朝堂,而是一處靜謐得令人窒息的禦書房。
窗欞緊閉,隔絕了外界的光線與聲響,唯有數十盞牛油巨燭在鎏金燈架上靜靜燃燒,跳躍的火焰將巨大的空間映照得亮如白晝,卻驅不散那沉甸甸的陰霾。
濃得化不開的龍涎香霧,如同有形質的灰白綢帶,在靜止的空氣中緩緩升騰、纏繞,沉甸甸地壓在每一個角落,每一件器物上,也壓在書房中心那個端坐的人影心頭。
紫檀木的巨大書案後,身著玄色常服的永樂皇帝朱棣,如同一尊凝固的雕像。燭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臉上投下深深淺淺的陰影,更顯其眉峰緊鎖,眼神幽深如寒潭。
他麵前攤開的,不是尋常奏章,而是厚厚一疊墨跡初乾、散發著新紙與墨汁混合氣味的稿本。卷首,一行莊重肅穆、力透紙背的楷書,如同無形的枷鎖,昭示著它的份量——《大明太祖高皇帝實錄》!
朱棣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針,又似最鋒利的刻刀,在稿紙的字裡行間緩緩移動。每一個字,每一個年份,都在他眼中被反複掂量、審視。空氣凝滯得如同鉛塊,隻有燭芯偶爾爆出的細微“劈啪”聲,和他自己沉重而壓抑的呼吸聲清晰可聞。
他的視線最終死死釘在某一處。
那裡,工整的館閣體清晰地記錄著:“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太祖高皇帝崩於西宮,壽七十有一……”
“洪武三十一年”這幾個字,此刻在他眼中,卻比淬毒的匕首還要刺眼!它們像是一道無法愈合的傷口,一個昭然若揭的破綻,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那無法回避的四年——那屬於建文的四年!
一絲難以察覺的痙攣掠過朱棣的嘴角。他伸出右手。那隻曾挽強弓、馭烈馬、執天子劍定鼎江山的手,此刻卻帶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微微的顫抖,握住了書案上那支早已備好的禦筆。
筆管溫潤如玉,頂端鑲嵌著一顆殷紅如血的寶石。筆尖飽蘸的,不是尋常墨汁,而是濃稠如血、鮮豔欲滴的朱砂!
筆鋒懸停在“洪武三十一年”的上方,微微顫抖著,一滴沉重的朱砂在筆尖凝聚,欲滴未滴,如同懸在曆史脖頸上的血珠。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了。
終於!
那隻手猛地沉下!
鮮紅刺目的朱砂,帶著一種近乎暴戾的決絕,狠狠地、不容置疑地、如同烙鐵燙皮般塗了下去!
朱紅的墨跡瞬間覆蓋了“三十一年”幾個字,將它們粗暴地抹殺、吞噬!那濃烈的紅,在素白的紙麵上暈開,帶著一種觸目驚心的汙濁感,像一道無法愈合的血淋淋的傷口!
緊接著,朱棣的手腕運力,筆走龍蛇,在那片刺目的朱紅旁側,力透紙背地寫下四個新的、更大、更張狂、仿佛要刺破紙背的大字:
“三十五年!”
“永樂十六年五月初一,帝下詔:重修《太祖實錄》!確立洪武朝唯一、不容置疑之官方敘事。”
旁白音冰冷地響起,每一個字都像冰錐砸在寒鐵上,帶著不容辯駁的終結意味,“其旨煌煌:太祖高皇帝龍馭賓天之日,非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乃——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建文?何來建文?從未存在!”
畫麵隨之切換,快得令人心悸。
幽深冰冷的皇家檔庫深處。一排排沉重的樟木書櫃如同沉默的墓碑。麵無表情、眼神空洞的內侍,如同被無形絲線操控的傀儡,正將一卷卷封皮陳舊、記載著“建文元年”、“建文二年”……字樣的卷宗、奏疏、起居注、地方誌副本,麻木地、毫不留情地抽出,粗暴地投入書房角落一隻巨大的、燒得正旺的青銅蟠螭紋火盆中!
“呼——!”
火焰貪婪地騰起!跳躍的火舌帶著毀滅一切的狂熱,瞬間舔舐上脆弱的紙張!
那些承載著四年光陰、無數人事、一個正統王朝興衰痕跡的字跡,在高溫下迅速扭曲、焦黑、蜷縮!紙頁化作片片帶著火星的黑色蝴蝶,在灼熱的氣流中痛苦地翻飛、掙紮,最終化為細碎的、絕望的灰燼!
火光映照著內侍麻木的臉,也映照著書房中朱棣那被燭光和跳躍火焰勾勒得明暗不定的側影。
他依舊端坐著,目光死死盯著案上那“洪武三十五年”的朱紅大字,對身後那場焚毀曆史的熊熊烈火,無動於衷。那火焰在他深不見底的瞳孔中跳躍,仿佛也點燃了他內心深處某種孤注一擲的瘋狂。
空氣中彌漫著紙張燃燒的焦糊味,與龍涎香的奢靡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種令人作嘔的、曆史被篡改、被抹殺的獨特氣息。
旁白帶著一種令人心悸的虛無感,為這荒誕而殘酷的一幕定下注腳:
“四年光陰,史冊成空。建文之痕,灰飛煙滅。唯餘這禦筆朱砂,在‘洪武三十五年’的血色印記裡,無聲地訴說著權力的傲慢與心虛。”
奉天殿內,時間仿佛被凍結。空氣不再是流動的風,而是凝固成一塊沉重、透明、令人窒息的巨大冰塊,死死壓在每個人的胸口。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帶著冰碴摩擦的刺痛感。
龍椅之上,朱元璋臉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在失控地痙攣、扭曲。
他死死盯著天幕上兒子手中那支蘸滿朱砂、如同沾著淋漓鮮血的禦筆,看著那支筆落下,看著“三十一年”幾個墨字被粗暴地、不容置疑地塗掉,看著“三十五年”四個鮮紅刺目、力透紙背的大字被硬生生嵌入他駕崩的記載!
這不是塗改,這是用燒紅的烙鐵,在他朱元璋的帝王諡號上,燙下了一個永遠無法磨滅的、屈辱的印記!
“嘶——嗬嗬……”
一聲如同破舊風箱強行拉動的、壓抑到極致的抽氣聲,猛地從老皇帝喉嚨深處擠出。他像是被無形的巨錘狠狠砸中了心窩,高大的身軀劇烈地一晃!
幾乎是出於本能,他那雙曾經扼斷過無數敵人咽喉、批閱過如山奏章的大手,猛地抬起,死死捂住了自己的半張臉!
粗糙的指關節因過度用力而泛出青白,深深陷進額角刀刻般的皺紋裡,仿佛要將那噴薄欲出的羞憤、難堪和一種被至親之人當眾扒光了衣服般的巨大恥辱感,硬生生按回去!
“老四!朱棣!!你個……你個混賬王八羔子!!!”朱元璋的聲音從緊捂的指縫裡迸出來,嘶啞、破碎,帶著一種被戳破肺管子後惱羞成怒的尖利,“奪……奪了也就奪了!咱老朱家,從濠州要飯的泥腿子,一路拎著刀子砍出來的江山!龍椅,有能力者居之,有本事你坐穩了!天經地義!可你……你他娘的……你他娘的在史書上動刀子?!改這個?!改你親爹駕崩的日子?!你當天下人都是瞎子?!都是傻子嗎?!!”
他猛地放下手,那張因極度羞憤而漲成紫紅色的臉暴露在殿內慘白的燈光下,額角青筋如同扭曲的蚯蚓般暴凸跳動。他顫抖的手指如同淬毒的標槍,狠狠戳向天幕上朱棣那張沉靜卻在此刻顯得無比“心虛”的側臉,唾沫星子幾乎要噴濺到虛空之中:
“心虛!你就是心虛!沒底氣!!咱現在可算看透了!你拚了老命打安南,是為了啥?給咱大明開疆拓土?呸!你是為了堵天下人的嘴!你豁出命去揍蒙古韃子,是為了啥?保境安民?放屁!你是想用赫赫武功,蓋住你那‘靖難’的疤!”
“還有那勞什子《永樂大典》!把全天下的書都收羅起來,修一部大書?嗬嗬,你是想把所有不利於你、記載著建文舊事的破紙爛書,都收進去一把火燒乾淨吧?!”
“折騰!死命折騰!把國庫折騰空,把百姓折騰苦!就為了……就為了顯得你這皇位來得‘正’?!顯得你朱棣是‘奉天承運’?!靠改幾個字,燒幾卷書,就能把你那顆篡位的心給洗乾淨了?!蠢!愚不可及!愚不可及啊!!!”
老皇帝的咆哮在空曠的大殿裡回蕩,每一個字都像鞭子抽在空氣裡。階下群臣早已麵無人色,抖如篩糠。徐達、李文忠深深垂首,恨不得把腦袋埋進金磚縫裡。馮勝、藍玉等勳貴更是大氣不敢出,冷汗順著鬢角往下淌。
就在朱元璋的怒火如同火山噴發到之際——
“砰!!!”
一聲更加決絕、更加刺耳的巨響,如同驚雷般炸開!瞬間壓過了老皇帝所有的咆哮!
是馬皇後!
這位以賢德、寬厚母儀天下的國母,此刻臉色已不是鐵青,而是一種近乎透明的慘白。她胸口劇烈起伏,仿佛下一刻就要窒息。那雙總是帶著慈和光芒的眼睛,此刻燃燒著足以焚毀一切的悲憤火焰!
她手中那卷關於後宮用度的、寫滿娟秀小楷的奏章,被她用儘全身力氣,如同丟棄世間最肮臟的穢物,狠狠地、決絕地摜在了堅硬如鐵的金磚地上!
奏章的木軸瞬間斷裂!雪白的紙張如同被驚散的蝴蝶,帶著絕望的弧線,嘩啦啦地四散飛濺開來,鋪滿了禦階前一小片地麵。
殿內死寂。落針可聞。隻有紙張飄落的簌簌聲。
馬皇後的身體在無法抑製地顫抖。她猛地從鳳座上站起,一步踏前,居高臨下,目光如同兩道淬了萬年寒冰的利劍,死死釘在天幕上那“洪武三十五年”六個血淋淋的大字上!
她的聲音不再顫抖,而是如同冰河開裂,帶著一種穿透靈魂的冰冷和母獅護犢般的尖利質問,每一個字都清晰地砸在死寂的殿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