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五年?!好!好一個洪武三十五年!!”
她猛地抬手,指向那鮮紅的年份,指尖因憤怒而劇烈抖動,“那我兒朱標呢?!我的標兒!他明明……明明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丙子,薨逝於東宮!就在這座皇城裡!!!”
她的目光如同實質的刀鋒,猛地轉向虛空,仿佛要穿透時空,直接刺向那個未來端坐書案前的兒子朱棣:
“朱棣!在你的‘洪武三十五年’裡,我的標兒……他算什麼?!他難道……難道還要在他父皇‘駕崩’前整整十年,就‘死’了嗎?!啊?!你告訴我!!”
馬皇後的聲音陡然拔高,帶著泣血般的淒厲,“你為了你那點見不得人的心思,為了你那顆坐不穩龍椅的心!你就要讓你的大哥……讓你那英年早逝、屍骨未寒的大哥……在他的父親‘駕崩’之前,就先‘死’上十年?!讓他在地下都不得安寧?!讓他……讓他死不瞑目嗎?!!”
最後一句“死不瞑目”,如同杜鵑啼血,帶著一個母親痛失愛子又被無情踐踏的巨大悲慟,狠狠撕裂了大殿的死寂!
巨大的悲傷和荒謬絕倫的憤怒,讓這位一生堅強的女人再也支撐不住,身體晃了晃,淚水如同決堤般洶湧而出,卻倔強地沒有倒下,隻是用那雙燃燒著悲憤火焰的眼睛,死死地、死死地瞪著那片篡改曆史的天空!
整個奉天殿,徹底陷入了冰火兩重天的死寂。一邊是帝王被戳穿偽飾後的狂暴羞怒,一邊是母親被踐踏喪子之痛後的泣血控訴。無形的壓力如同實質的海嘯,將殿內每一個人的靈魂都碾壓得粉碎。
魏國公徐達緊閉雙眼,曹國公李文忠指甲深深掐進掌心,宋國公馮勝的胡須在劇烈顫抖,永昌侯藍玉更是臉色慘白如鬼,仿佛下一刻就要昏厥過去。
奉天殿內,帝後的雷霆之怒如同實質的風暴在梁柱間衝撞回旋,壓得群臣幾乎抬不起頭。而在大殿最幽暗的角落,那方專供史官秉筆的小案,此刻卻成了風暴眼中一片死寂的墳場。
燭火昏黃,跳躍不定,將幾位史官慘白如紙的臉映得明明滅滅。
為首的老史官姓陳,須發皆白,在翰林院修了半輩子史,以“董狐直筆”自勉。此刻,他那雙枯瘦、曾無數次穩健落筆的手,卻如同秋風中的殘葉,劇烈地、無法抑製地顫抖著。飽蘸濃墨的紫毫筆懸在雪白的宣紙上方,墨汁積聚,飽滿欲滴,卻遲遲無法落下。
天幕上,那代表煌煌正史的《太祖實錄》舊檔在烈焰中扭曲、卷曲、化作飛灰的畫麵,一遍遍在他渾濁的眼中重放。朱紅的“洪武三十五年”幾個大字,像燒紅的烙鐵,深深燙進他的腦海,灼燒著他畢生信奉的“直筆”信條。
“史…史者,國之鑒也…當…當直書其事,不隱惡,不虛美……”老史官陳翰林的嘴唇哆嗦著,發出夢囈般斷續的低語,每一個字都帶著血絲。
他想寫下今日所見——天幕曝永樂帝篡改實錄,洪武三十五年之謬。這是史官的職責!是他存在的意義!
可筆尖剛剛觸及紙麵,寫出“天幕”二字,一股巨大的、冰冷的恐懼猛地攫住了他!未來的帝王,可以如此輕描淡寫地抹去四年光陰,焚毀無數記載!
那麼今日他這如實寫下的“忤逆”之言,又會給自身、給家族、給這紙筆帶來何等滅頂之災?朱棣那把燒書的火,仿佛已經提前燎到了他的眉睫!
“不…不能……”恐懼壓垮了脊梁。他想擱筆,想合上這沾滿不祥的紙頁。可史官的良知又在瘋狂撕扯著他的心!
“啊——!”
一聲短促、壓抑到極致的悲鳴從喉嚨深處擠出!陳翰林枯瘦的手猛地一抖,失控的力道瞬間傳遞到筆杆!
“哢嚓!”
一聲輕微的脆響!那根陪伴他數十載、浸潤過無數史稿的紫毫筆,竟被他硬生生捏斷了筆杆!鋒利的斷茬刺破了他布滿老繭的虎口,鮮血瞬間湧出,混同著飽脹的墨汁,順著斷筆淋漓而下!
“啪嗒!啪嗒!啪嗒——!”
濃黑粘稠的墨汁混合著刺目的鮮血,如同絕望的淚,如同被玷汙的史魂,一滴、一滴、沉重地砸落在案上攤開的稿紙上!瞬間洇開大片大片汙濁的、令人作嘔的黑紅!將他剛剛寫下的“天幕”二字徹底吞噬、汙染,也徹底淹沒了那張象征著曆史清白的紙頁。
陳翰林整個人僵住了。他怔怔地看著那一片狼藉的黑紅,看著自己染血的手,又茫然地抬頭望向虛空,望向天幕上那仍在烈焰中化為虛無的“建文四年”。渾濁的老淚終於決堤,無聲地滾過他溝壑縱橫的臉頰。
“史…史筆……”他喉嚨裡發出嗬嗬的破音,如同瀕死的風箱,“刀…刀在…在…誰手?實錄…後世…後世…誰…誰還敢信…信這…洪武…三十五年…啊……”
最後一聲悠長、扭曲的哀歎,帶著信仰徹底崩塌的腐臭氣息,消散在殿內死寂的空氣中。他佝僂的身軀晃了晃,如同被抽走了所有骨頭,軟軟地癱倒在冰冷的金磚地上,昏死過去。案上,那團被血墨汙透的紙,如同一個巨大而醜陋的傷疤。
與此同時,應天城北,燕王府。
暮色四合,將空曠的庭院染成一片淒冷的鐵灰色。年僅二十一歲的朱棣,孤身一人站在院中。天幕上那支屬於“未來自己”的朱筆,那力透紙背的“洪武三十五年”,如同淬毒的箭矢,將他死死釘在原地。
沒有義憤填膺,沒有血脈賁張。隻有一股冰冷、粘稠、帶著鐵鏽腥味的絕望,如同深海的寒流,從腳底瞬間蔓延至頭頂,將他每一寸肌膚、每一根骨頭都凍得僵硬!那支篡改曆史的朱筆,仿佛不是握在未來的朱棣手中,而是握在他自己此刻的掌心,沉重得讓他無法呼吸!
“呃…嗬嗬……”
一聲壓抑到極致的、如同野獸瀕死般的嗚咽從他緊咬的牙關中擠出。他挺拔的身形猛地佝僂下去,仿佛被無形的萬鈞重擔壓垮。
雙腿再也支撐不住,踉蹌著後退幾步,“噗通”一聲重重跌坐在冰冷的漢白玉石階上!堅硬的棱角硌得他生疼,卻遠不及心底那撕裂般的痛楚。
他雙手死死抱住頭顱,十指如同鐵鉤般深深插入發髻,用力地抓撓著,仿佛要將那植入腦海的、屬於“永樂皇帝”的“罪行”和隨之而來的滔天罵名,連同頭皮一起撕扯下來!指甲劃過額頭,留下幾道刺目的紅痕。
“允炆…允炆…”他反複呢喃著這個名字,聲音嘶啞破碎,充滿了無儘的自嘲和深入骨髓的苦澀,“削藩…削藩…削得好啊…削得乾淨!削得…連條狗洞都不給留!”
眼前仿佛又閃過湘王府衝天的烈焰,閃過那些被廢為庶人、圈禁至死的兄弟們的慘狀。一股巨大的悲涼和荒謬感攫住了他。
“你若…若肯留一線…哪怕…哪怕隻是虛與委蛇…假惺惺地……做個…做個富貴閒人…”
他猛地抬起頭,布滿血絲的雙眼死死盯著天幕上那刺眼的“洪武三十五年”,嘴角咧開一個比哭還難看的慘笑,“四叔…四叔又何至於…何至於被逼到…舉起靖難旗…背上這…這篡改青史、欺天滅祖的…萬世…罵名?!”
“萬世…罵名…”這四個字如同燒紅的秤砣,沉沉壓在他的舌根,燙得他五臟六腑都在抽搐。天幕上那支朱筆塗抹的仿佛不是史書,而是他朱棣整個未來的靈魂,將其染得漆黑汙濁,永世不得翻身!
一股強烈的惡心感翻湧上來,他猛地俯身乾嘔,卻什麼也吐不出來,隻有冰冷的汗水浸透了內衫。疲憊,一種從未有過的、源自靈魂深處的疲憊,像無數隻冰冷的觸手,將他緊緊纏繞,拖向無底的深淵。
庭院裡,暮色徹底吞噬了最後一絲天光。年輕的燕王朱棣蜷縮在冰冷的石階上,身體因寒冷和絕望而微微顫抖,像一隻被遺棄在寒冬荒野、遍體鱗傷的幼獸。
那未來象征著九五至尊、無上榮光的龍椅,此刻在他模糊的淚眼中,卻扭曲成一張巨大、冰冷、布滿荊棘和汙穢的刑架,散發著令人窒息的絕望氣息,沉沉地壓在他二十一歲的、尚未真正經曆過風雨的肩頭。
“累…太累了…”一聲壓抑到極致的、帶著鐵鏽般血腥味的歎息,終於從他痙攣的喉嚨裡溢出,破碎在燕王府死寂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