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鹹陽宮大殿之上,晨曦微露,群臣肅立。
嬴政高坐於王座之上,玄色冕服莊重威嚴,目光緩緩掃過殿中文武百官。他手中握著昨夜批閱的軍報,沉聲道:
"楚國屢犯邊境,傲慢無禮,朕意已決——伐楚!"
話音一落,殿中眾臣神色各異。王翦眉頭微皺,蒙恬目光凝重,李信則挺直腰背,眼中閃爍著戰意。
這時,丞相李斯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聖明。楚國自恃地大物博,屢次挑釁我大秦威嚴,此時出兵正合天時。臣以為,當以雷霆之勢擊之,以震懾六國餘孽。"
李斯話音剛落,博士淳於越立即出列反駁。作為扶蘇的老師,他素來主張仁政:"陛下,臣以為不妥。連年征戰,百姓疲敝。不如先休養生息,國力更盛時再圖楚國不遲。"
廷尉姚賈見狀,立即幫腔李斯:"淳於博士此言差矣!正因楚國見我大秦日益強生,才急於挑釁。若不及時懲戒,何以立威?"
淳於越正欲再辯,治粟內史卻出列道:"陛下,臣近日核算國庫,國庫充足。此時出兵,後勤無憂。"
嬴政目光在眾臣之間遊移,最後落在武將行列:"諸位將軍以為如何?"
李信當即出列,抱拳高聲道:"末將願往!"
嬴政目光如炬:"李信,若讓你統兵伐楚,需多少兵馬?"
李信毫不猶豫:"二十萬足矣!"
王翦再也按捺不住,出列道:"陛下,楚地廣兵強,項燕老謀深算,非六十萬大軍不可輕取!"
李斯立即附和:"王將軍老成持重,但未免太過謹慎。李將軍年輕有為,此前戰功赫赫,二十萬精兵足矣。"
淳於越再次進諫:"陛下!用兵之道,寧可持重。王將軍經驗豐富,其言當慎思啊!"
嬴政抬手製止了爭論,目光深邃:"李信,朕予你二十萬大軍。王翦,你既主張持重,便留守鹹陽,隨時策應。"
退朝後,淳於越追上王翦,憂心忡忡:"王將軍,此事"
王翦搖頭歎息:"但願李信能創造奇跡吧。"
就此,在這個朝會上,攻楚的決定就此定下。
而遠在藍田的方銘,也收到了消息。
藍田縣衙的後院裡,方銘獨自坐在石階上,手中攥著剛從鹹陽傳來的軍報竹簡。夕陽的餘暉灑在他緊鎖的眉頭上,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
"大人,新製的水車已經調試好了,您要不要"小吏興衝衝地跑來稟報,卻在看到方銘神色時戛然而止。
方銘擺了擺手,示意他退下。竹簡上"李信率二十萬大軍伐楚"幾個字刺得他眼睛發疼。他清楚地記得史書上記載的這場大敗——項燕誘敵深入,楚軍以逸待勞,二十萬秦軍屍骨無存。
回到縣衙書房,方銘盯著牆上懸掛的秦國地圖出神。他知道自己若是貿然進諫,輕則被斥為擾亂軍心,重則他苦笑著搖搖頭,取出一卷空白竹簡,提筆又放下,反複數次。
窗外傳來更夫的梆子聲,方銘終於下定決心,揮毫寫道:"臣聞李信將軍伐楚,臣集中全力製作連弩五百付”,他的筆尖頓了頓,又添上一句:"此弩射程三百步,可破重甲。"
放下筆,方銘走到窗前。夜空中繁星點點,他卻仿佛看到了血色的戰場。作為穿越者,他既不能盲目的改變曆史,因為沒有人會相信,又不忍心袖手旁觀。這種深深的無力感,讓他整夜未眠。
次日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照進書房時,方銘看著寫好的奏章,自嘲地笑了笑:"終究還是不甘心啊"
正當方銘對著奏章出神時,門外傳來一陣腳步聲,隨後馮劫爽朗的聲音響起:
“方大人,可在否?”
方銘抬頭,見馮劫已大步走了進來,臉上還帶著幾分笑意:“聽說你這兩日閉門不出,莫非又在琢磨什麼新玩意兒?”
方銘勉強笑了笑,將手中的竹簡遞過去:“馮郡守來得正好,且看看這個。”
馮劫接過竹簡,起初還帶著幾分隨意,可越看神色越是凝重。待讀完,他猛地抬頭,眼中滿是震驚:
“方大人,你這是何意?莫非……你不放心李信將軍?”
方銘沉默片刻,搖了搖頭:“並非不放心李將軍,隻是戰場之事,瞬息萬變。若能多一分準備,或許就能少死一些人。”
馮劫眉頭緊鎖,盯著方銘:“可你這份奏章裡,不僅獻上連弩,還特意標注了楚地山川險要之處,甚至連項燕可能設伏的地點都推測了……這已不僅僅是‘準備’了。”
方銘苦笑一聲,目光投向窗外:“馮郡守,你我推行新法,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讓老秦人過得更好?若這二十萬將士一去不回,多少戶人家要披麻戴孝?多少田地要荒蕪無人耕種?”
馮劫聞言,神色漸漸緩和。他低頭又看了看竹簡,長歎一聲:“你說得對……能少死一些人,總是好的。”
他拍了拍方銘的肩膀,語氣堅定:“這奏章,我與你聯名上奏。陛下若問起,便說是我二人共同商議的。”
方銘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但隨即又低聲道:“可若陛下認為我們是在質疑他的決斷……”
馮劫哈哈一笑,眼中卻帶著幾分銳利:“方大人,你何時變得這般畏首畏尾了?如今為了將士性命,反倒不敢說話了?”
方銘一怔,隨即也笑了:“馮郡守教訓得是。”
兩人相視一笑,馮劫卷起竹簡,朗聲道:“走,現在就派人快馬送鹹陽!說不定還能趕在李信大軍開拔前,讓將士們帶上新製的連弩!”
方銘點點頭,心中那股鬱結的惆悵,似乎也隨著馮劫的到來而散去了幾分。
下午,鹹陽宮的嬴政就收到了馮劫和方銘的奏章。
“陛下,藍田縣令方銘與郡守馮劫聯名上奏。”宦官輕聲稟報。
嬴政眉頭微挑,伸手接過。竹簡展開,墨跡尚新,字跡工整中透著一絲急切。他目光掃過,先是看到“新製連弩百具,可助軍威”,隨後又見“楚地多沼澤密林,項燕善伏擊”等字眼,最後定格在“願將士少流血,大業早成”幾個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