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西斜,方銘正懶洋洋地躺在竹椅上,有一搭沒一搭地跟驚鯢閒聊著。忽然,縣衙外傳來一陣整齊的腳步聲,夾雜著轎輦落地的輕響。
驚鯢的指尖瞬間按上劍柄,目光銳利地望向大門。
隻見一頂玄色轎簾被羅網殺手恭敬掀起,趙高緩步而出。他身著暗紋官袍,麵容蒼白如紙,嘴角掛著若有若無的笑意,身後跟著數名氣息陰冷的羅網精銳。整個庭院的溫度仿佛都隨著他的到來降低了幾分。
"方縣令,好雅興啊。"趙高陰柔的聲音像是毒蛇吐信。
方銘慢悠悠地坐起身,拍了拍衣擺上並不存在的灰塵:"趙大人大駕光臨,怎麼不提前說一聲?我也好準備準備。"
趙高輕笑一聲,從袖中取出一卷帛書:"陛下口諭。"
方銘正要行禮,卻被趙高虛扶住:"陛下說,藍田現狀,寡人很滿意。"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但還不夠。"
"不夠?"方銘挑眉。
趙高向前一步,壓低聲音:"陛下要的,可是方縣令口中的未來呢。"
方銘突然咧嘴一笑,“趙大人回去可以稟告王上,最多兩年,方銘會讓藍田煥然一新。”說著,方銘突然一把拉住趙高的手腕:"正好,帶趙大人看看新鮮玩意兒。"
趙高眉頭微蹙,還未反應過來,就被方銘拽著往外走。羅網殺手們立刻要跟上,卻被驚鯢一個眼神製止。
夜幕下的藍田彆有一番景象。方銘帶著趙高穿過燈火通明的工坊,指著正在試驗的新型弩機:"射程四百步,可破重甲。"
最讓趙高驚訝的是水力驅動的鍛錘,巨大的錘頭精準落下,每次敲擊都分毫不差。
"標準化生產。"方銘得意地介紹,"任何工匠都能做出完全一樣的零件。"
隨著時間的推移,夜色也逐漸的深了。
工坊的火爐映照著趙高蒼白的臉,他望著眼前運轉精妙的水力機械,眼中閃過一絲罕見的讚歎。
"方縣令之才,當真令人歎服。"趙高陰柔的嗓音裡難得帶了幾分真誠,"這些器物,莫說六國,怕是連墨家祖師再世,也未必能造得出來。"
方銘笑了笑,隨手撥弄著齒輪:"趙大人過獎了,不過是些小玩意兒。"
趙高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陛下說過,方縣令最可貴之處,就是永遠覺得'還不夠'。"他攏了攏衣袖,"所以,特意讓咱家帶個消息——過些日子,王賁將軍會率精銳前來駐守藍田。"
"王賁?"方銘眼睛一亮,臉上浮現出真切的喜悅,"那小子要來了?"
趙高微微頷首:"羅網也會加派人手。驚鯢繼續貼身護衛,另外還會調'斷水'過來。"他頓了頓,"陛下對藍田的重視,方縣令應該明白。"
方銘點點頭,忽然壓低聲音:"趙大人,伐楚大軍何時出發的?"
夜風忽然靜止了一瞬。
趙高眯起眼睛,良久才輕聲道:"此乃機密不過對方縣令,說說也無妨。"他湊近一步,"李信將軍三日前已率二十萬大軍南下。"
方銘臉上的笑容淡了幾分,但最終隻是"嗯"了一聲,轉身望向爐火。跳動的火焰在他眸中映出搖曳的光影,沒人知道他在想什麼。
"方縣令有些擔心?"趙高突然問道。
"是。"方銘拍了拍身旁的齒輪箱,"不過現在擔心也沒用了,我能做的,就是讓將士們的裝備更精良些。"
趙高深深看了他一眼,沒再說話。
方銘搓了搓手,突然開口:"趙大人,還有個小事兒想麻煩您。"
趙高挑眉:"方縣令但說無妨。"
"您看啊"方銘指了指遠處站崗的羽林衛,"這些兄弟都是精銳,讓他們端茶倒水實在大材小用。"
"所以"方銘湊近些,"能不能跟陛下說一聲,派幾個仆役過來?洗衣做飯的那種。"他眨眨眼,"最好再來個會釀酒的廚子。"
趙高罕見地笑出了聲:"方縣令這是嫌棄我羅網的人不會伺候人?"
"哪敢哪敢。"方銘擺手,"就是覺得,專業的事該交給專業的人做。"他指了指水力磨坊,"就像這齒輪,該轉的轉,該停的停,各司其職嘛。"
趙高若有所思地點頭:"咱家回去就稟告陛下。"他忽然壓低聲音,"不過方縣令要記住"指尖輕輕點了點自己的耳朵,"該在的人,一個都不會少。"
方銘咧嘴一笑:"明白明白,就當給驚鯢大人找幾個聊天的伴兒。"
遠處樹梢上的驚鯢手一抖,半片樹葉被劍氣削成了兩半。
兩個人來到一處工坊內,工坊的火光在夜色中搖曳,方銘借著添茶的機會,不動聲色地打量著趙高。
這位曆史上臭名昭著的奸佞之臣,此刻正專注地翻閱著新製連弩的圖紙,蒼白修長的手指劃過羊皮卷上的機括構造,眼中竟閃爍著純粹的技術狂熱。
"趙大人對機關術也有研究?"方銘遞過茶盞,故意問道。
趙高頭也不抬:"年少時在少府當過差,略懂一二。"
方銘忽然意識到,眼前這個趙高與史書記載好像並不一樣——沒有諂媚陰毒,反倒像把淬煉過的匕首,鋒利而純粹。
或許正如他猜測的,在秦尚未一統的當下,趙高仍是嬴政最信任的太監。
方銘望著爐火出神。曆史的軌跡已然改變——或許因他帶來的技術革新讓嬴政更加強大,也或許蝴蝶效應讓趙高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遠處傳來更鼓聲,他忽然想起《史記》裡那段記載:始皇帝駕崩後,趙高與李斯密謀改詔
"方縣令?"趙高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可是乏了?"
方銘搖頭輕笑:"隻是在想,等天下一統後,該給陛下造個怎樣的驚喜。"
趙高眼中精光一閃:"那定要是配得上陛下的'神器'。"他起身整理衣袍,"三日後,你要的仆役會到。"
月光下,方銘看著趙高離去的背影,第一次對這個"變數"產生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