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銘邁著輕快的步伐走出鹹陽宮高大的宮門,臉上掛著掩飾不住的得意笑容。他遠遠就看見驚鯢抱劍而立的身影,黑色勁裝勾勒出修長的身形,在宮牆的陰影中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劍。
"嘿!"方銘小跑幾步湊上前,眉飛色舞地說:"你猜怎麼著?陛下讓我當太子少師了!以後扶蘇公子就是我學生!"
驚鯢冷冷地瞥了他一眼輕輕的"嗯"了一聲,轉身就走,黑色披風在身後劃出一道淩厲的弧線。
"喂喂,給點反應啊!"方銘小跑著跟上,"這可是太子少師誒!九卿之一的職位!"
驚鯢腳步不停,頭也不回地拋來一句:"所以呢?"
"所以"方銘一時語塞,撓了撓頭,"所以以後我可以自由進出宮禁,還能帶著太子到處轉悠"
驚鯢已經再次邁開步子,隻留下一句:"趕緊跟上。"話音未落,她的身影已經消失在街角的陰影中。
“哎哎哎,等等我啊。”
第三天清晨,天剛蒙蒙亮,扶蘇的車駕便已抵達藍田縣衙。
方銘特意起了個大早,在書房裡來回踱步。
"少師。"扶蘇的聲音從門外傳來。方銘轉身,看見少年公子一身素色深衣,腰間隻係著一塊青玉,比在宮中時簡樸許多,卻依然掩不住通身的貴氣。
"公子來得真早。"方銘笑著拱手,"昨夜睡得可好?"
扶蘇規規矩矩地回禮:"回少師,學生寅時三刻便動身了。"他環顧書房,目光在那幾個模型上停留片刻,"少師這裡與宮中大不相同。"
確實不同。這間書房三麵牆都擺滿了書架,除了經典典籍外,更多的是方銘收集的各地物產誌、工匠手記。牆角還堆著幾個木箱,露出半截奇怪的金屬器件。
方銘注意到扶蘇的目光,順手拿起一個水車模型:"公子可認得此物?"
"似是翻車,卻又有所不同。"扶蘇謹慎地回答。
"這叫筒車。"方銘轉動模型,木製的葉片發出輕微的哢嗒聲,"比翻車效率高三倍。有機會我帶公子去河邊看看實物。"
扶蘇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但很快又恢複沉穩:"少師,學生以為,當先明理而後觀器。《大學》雲"
"停停停。"方銘擺手打斷,"在藍田,咱們換個學法。"
方銘示意扶蘇在桌子對麵坐下,自己麵對而坐,收斂了先前的隨意,神色變得認真起來。
"公子,"方銘直視扶蘇的眼睛,"你認為,一個帝國如何才能稱得上強大?什麼樣的帝國才算是真正強大的帝國?"
扶蘇端正坐好,略作沉思後答道:"學生以為,強大之帝國,當如《尚書》所言:'協和萬邦'。內有明君賢臣,外有強兵良將,百姓安居樂業,四方來朝。"
方銘輕輕搖頭:"不對。或者說不全對。"
扶蘇一怔,眉頭微蹙:"請少師指教。"
"一個帝國的強大,"方銘拿起案上的水杯,"不在於它現在擁有多少土地、多少軍隊,而在於它能否持續進步。"他將水杯放在案幾邊緣,"就像這個杯子,放在這裡很穩,但永遠隻能盛這麼多水。"
扶蘇的目光隨著方銘的手勢移動,露出思索的神色。
"進步靠什麼?靠的就是科技以及思想的進步。"方銘繼續說道,見扶蘇麵露疑惑,他解釋道:"我們先說科技,科技,就是格物致知之術,是將天地萬物之理化為實用之技的學問。"
他起身從書架上取下一卷竹簡展開:"公子請看,這是三十年前的犁,這是現在的曲轅犁。同樣的地,現在能多收三成糧食。這就是科技的進步。"
方銘沒等扶蘇開口,又拋出了第二個問題:"那公子認為,什麼是強大的帝國?"
扶蘇這次沉思了很久,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案幾邊緣。窗外傳來遠處集市隱約的叫賣聲,幾隻麻雀在屋簷下嘰嘰喳喳地跳來跳去。
"學生以為,"扶蘇終於開口,聲音比方才低沉了些,"根本在於禮製法度。如《荀子》所言:'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方銘輕輕歎了口氣,搖了搖頭:"還是不對。"
扶蘇眼中閃過一絲困惑,腰背卻依然挺得筆直:"請少師明示。"
方銘站起身,走到窗前。晨光透過窗欞,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指向窗外集市的方向:"公子聽到了嗎?那些叫賣聲,那些討價還價的聲音。"
扶蘇側耳傾聽,眉頭微蹙。
"真正強大的帝國,根本在於百姓能吃飽穿暖。"方銘轉身,目光灼灼,"一個讓農夫種得出糧食,工匠造得出器具,商人做得了買賣的帝國,才是真正強大的帝國。"
他走回案前,手指蘸了茶水,在案幾上畫了條波浪線:"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水'是什麼?就是天下蒼生。"
扶蘇盯著案幾上漸漸蒸發的水痕,嘴唇微微顫動。
"公子可知何謂人民的力量?"方銘的聲音低沉下來,"當年商鞅變法,不是因為他有多聰明,而是順應了百姓求變的意願。如今六國歸一,也不是因為秦軍有多勇猛,而是天下人渴望結束戰亂。"
書房外突然傳來一陣孩童的嬉笑聲,扶蘇不自覺地望向聲源處。方銘注意到,這位從小長在深宮的公子,此刻眼中竟流露出一絲向往。
"少師是說"扶蘇遲疑道,"治國當以民生為本?"
方銘點點頭,從書架上取下一卷竹簡:"這是藍田縣的戶籍冊。上麵每個名字背後,都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帝國的強大,就係於這些人能否安居樂業。"
扶蘇接過竹簡,手指輕輕撫過那些陌生的名字,神情漸漸變得專注而肅穆。
方銘看了看窗外的日影,拍了拍手道:"好了,這就是今天的課程。"
扶蘇明顯愣了一下,抬頭問道:"少師,這就結束了?
方銘說道,"但有些道理,需要時間去體會。"他遞過那卷戶籍冊,"公子回去後,不妨仔細想想今日所言。"
扶蘇雙手接過竹簡,欲言又止。方銘見狀笑道:"是不是覺得我這個先生太不按常理?連篇經典都不講?"
"學生不敢。"扶蘇連忙低頭,但微微發紅的耳根出賣了他的想法。
方銘揮揮手:"去吧去吧。
望著扶蘇遠去的背影,方銘長舒一口氣,癱坐在席上。窗外槐花飄落,他喃喃自語:"這小子,比他爹好教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