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劍客手上的項目陸續收官,除了昭昭還在收尾,其他三人都進入了"on the beach"的悠閒時光。川西之行的籌備熱火朝天——林墨負責行程攻略,阮朝陽張羅美食地圖,yui則精挑細選著住宿,畢竟大小姐對睡眠質量的要求向來嚴苛。
這天,阮朝陽突發奇想要練車。四人來到郊區一片空曠的停車場,yui開來了家裡最便宜的那輛小車。
"林墨,"yui雙手緊握,眉頭皺成川字,"你確定要坐副駕?人身意外險買夠了嗎?"
"彆烏鴉嘴!"阮朝陽信心滿滿地鑽進駕駛座,"我科二科三可都是一把過的!"
yui苦口婆心:"現在都無人駕駛時代了,真沒必要練。聽我的,嗯?"
"川西路上你們輪流開多累啊,我想幫忙分擔嘛。"
"我五年駕齡怕什麼累?再說還有林墨和昭昭呢。"yui扶額,"你這純粹是人菜癮大。"
林墨默默係好安全帶,溫聲細語:"先分清楚油門和刹車,這個千萬不能錯。"
阮朝陽握緊方向盤,嘴裡念念有詞。突然一腳油門,車子猛地躥了出去。
"慢點慢點"林墨左手虛扶在方向盤上,聲音依然溫和,"對,就這樣慢慢來"
不遠處的yui拍下這輛歪歪扭扭的"醉車",火速發到四劍客群裡:【川西之行租車聲明:誰同意讓阮朝陽開車,請自覺和她同乘一輛。本人惜命,先行告退。】
昭昭秒回:【附議!我寧願坐犛牛也不坐她開的車!】
夕陽下,那輛跌跌撞撞的小車終於停穩。阮朝陽興奮地跳下車:"我覺得我開得不錯!"
林墨揉著發僵的肩膀,笑而不語。yui看著手機上拍下的蛇形走位視頻,已經開始研究川西當地的救護車分布圖了。
——
《啟明科技危機乾預方案》董事彙報會。
啟明科技董事會上,jan一襲白襯衫配藍領帶,從容不迫地展開彙報。阮朝陽坐在一旁,黑色無袖連衣裙襯得她格外乾練,指尖在鍵盤上飛舞記錄著每個細節。
"關於核心團隊流失問題,"jan調出第一頁t,"我們製定了'金手銬計劃'。"
"限製性股票綁定三年,競業協議補簽。"他手指輕點屏幕,"離職需返還股票並賠償三倍年薪。"
董事們交頭接耳,jan繼續道:"同時,我們放出消息稱啟明正在接觸某君工ai團隊。"他嘴角微揚,"相信競對會重新評估挖角成本。"
轉到產品線延期議題時,jan展示了他們在東莞代工廠的考察照片:"日係減速器交貨延遲,但我們意外發現了國產替代方案。"
"南通振康的產品,"他放大測試數據,"性能差距在5以內,價格卻便宜30。"
財務總監忍不住插話:"銀行那邊"
jan修長的手指在平板上輕輕一劃,屏幕切換到一份精美的合作框架圖:"已經安排妥當。"他的聲音沉穩有力,"騰訊雲將在下周三正式簽署ai質檢平台共建備忘錄。"
他故意停頓兩秒,讓這個信息在會議室裡充分發酵,隨後才若無其事地補充道:"說來也巧,大疆的采購總監恰好也安排在同日來訪。"他眼睛閃過一絲精明的光芒,"相信銀行方麵會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樣的超級訂單正在醞釀。"
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既展現了axwell的運作能力,又巧妙地將商業機密包裝成"巧合"。財務總監的臉上終於露出放鬆的神色,手指無意識地在授信文件上輕敲起來。
阮朝陽注意到,當jan說到"不是缺錢,是主動優化負債結構"時,幾位董事明顯鬆了口氣。
彙報結束,董事長孫啟銘親自起身握手:"jan,不愧是axwell的王牌。"
整場會議,jan與孫啟銘之間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感。他們一個站在投影前從容陳述,一個端坐首位專注聆聽,目光交彙時也隻是公事公辦地點頭致意。
沒人知道,就在昨夜,兩人曾在華僑城的私人會所密談至淩晨。孫啟銘親手泡的武夷山大紅袍還留在jan的味蕾上,那些關於減持威脅、供應鏈博弈的真心話,此刻都化作了t上嚴謹的專業術語。
阮朝陽敏銳地注意到,每當jan說到關鍵處,孫啟銘摩挲茶杯的節奏就會微妙地變化——像是他們約定好的暗號。而jan彙報時看似隨意的站位,恰好擋住了日方代表觀察孫啟銘表情的視線。
這場精心編排的雙簧裡,每個停頓都藏著心照不宣的默契,每個專業術語背後都是提前演練好的攻防。就像圍棋高手在公開賽上的對弈,旁人隻看到規整的落子,卻讀不懂那些在私底下推演過無數次的棋局。
回酒店專車上,阮朝陽悄悄豎起大拇指,眼底閃著狡黠的光:"jan,剛才那出戲演得漂亮。"
jan漫不經心地整理袖口,嘴角噙著若有似無的笑:"圖窮匕見的道理懂麼?"他轉頭看向窗外飛馳而過的街景,"刀子要是過早亮出來,豈不成了一把廢鐵?"
他笑著說,"小丫頭,記住了——"手指輕點太陽穴,"在這種場合,你的表情管理比t更重要。"
阮朝陽若有所思地點頭,jan已經恢複那副溫潤如玉的模樣,仿佛方才鋒芒畢露的對話從未發生。
她忍不住繼續發問:"孫總是在借我們敲打日方股東?"
jan降下車窗,讓深圳濕熱的風灌進來:"知道孫總辦公室掛著什麼嗎?"他沒等回答,"是張江科技園的舊照片。從三間實驗室做到上市的人,怎麼可能容忍掣肘。"
"所以技術改革才是他的真正目的?"
"聰明。"jan難得露出讚賞的神色,"就像下棋,要看對手的起手式。"
"還有,那個君工ai團隊的傳聞"
"半真半假。"jan眨眨眼,"不過現在,它已經成真了。"
她想起程淮舟說過,“jan看了你的筆試,說你野路子多,他把你撈出來的。"
她忍不住笑了,到底是誰野路子最多……
——
回到酒店,阮朝陽翻開筆記本,開始複盤jan的危機解決方案和彙報技巧。
這是她第一次接觸危機處理項目。她之前按自己思路做過報告預演,程淮舟曾批改過她的報告——那時候終案尚未成形,可他的思路卻已與最終方案相差無幾。
而jan的解法,則帶著幾分“野路子”的妙處。
明德at的彙報她沒能參與,今晚是第一次親眼見識e級彆的彙報水準。他的storyle邏輯縝密,與股東交鋒時眼神沉穩篤定,更令人驚歎的是,他對方案的每一處細節都了如指掌,切換自如。股東提出的質疑,他仿佛早有預料,應對間遊刃有餘,甚至帶著幾分從容的壓迫感。
她不禁想象——如果是程淮舟站在那個位置上,該是怎樣的光景?他的項目彙報得多精彩。
腦海裡驀地浮現很久以前他們書房裡的對話。
“如果我進了axwell 有機會跟你學習嗎?”
他語氣淡然:“你在這裡,我在這裡,很遠。”
手機屏幕忽然亮起,jan的微信跳了出來:
「小丫頭,明晚有個企業家俱樂部的閉門晚宴,感興趣嗎?」
她指尖微頓,隨即飛快敲下回複:
「當然!謝謝jan哥提攜,正好開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