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科舉,農家子的權臣之路 > 第44章 名不副實的神童

第44章 名不副實的神童(1 / 1)

推荐阅读:

又拿出一本會試程文集,道:“此書收錄了王知府會試的文章,你們要在半個月內將這些文章儘數背下,此後我便要對你們進行嚴訓。”

周既白臉色有些發白:“夫子,如今再換文風,會不會做的文章不好?”

楊夫子神情頗嚴肅道:“你們翻開手裡的文集。”

陳硯看書的速度很快,可一目十行,一篇看完,見楊夫子沒有讓停,他又連著翻了好幾篇。

越看越吃驚。

楊夫子的話適時響起:“縱使你文章寫得再花團錦簇,主考不喜,也是被黜落的下場。”

主考官都有個人偏好,一篇文章在這位考官眼裡是天人之作,在另外一考官眼裡,可能就是不知所謂。

既然主考官的個人偏好極明顯,想要被取中,就隻能迎合主考官的喜好。

陳硯抬起頭,對楊夫子道:“不用半個月,十天足以將這些儘數背下。”

周既白驚訝地扭頭看向陳硯。

這裡可是有一百零一篇文章,竟要在十天全背下?

楊夫子讚賞道:“若隻用十天背下,就可多出五天來練文章,在考前也足夠將你們的文風改過來。既白若覺得難,可放寬至十五日。”

周既白咬牙:“我也會在十天內背下!”

便是不睡,他也要將這些文章都背下來。

從這一日起,府城的熱鬨繁華與兩人毫無關係,兩人連房門都不需踏出。

早上睜開眼,先吃楊夫子買回來的早點,之後背一上午文章。

中午吃楊夫子買回來的午飯,下午繼續背文章。

晚上吃完晚飯,再背兩個時辰的文章。

隨著赴考的士子和送考之人湧入府城,府城也越發熱鬨。

客棧大堂坐了許多士子,慷慨激昂地議論時政。

當下就是這般風氣,仿佛不議論時政幾句,就算不得讀書人。

陳硯背文章背到腦袋發脹時,就會靜靜聽一會兒樓下的議論,笑一笑就提了神,繼續背文章。

楊夫子將飯菜一一擺在桌子上,陳硯坐下時隨意道:“夫子,我已經背完了。”

周既白猛地瞪大雙眼,不可置信:“這才八天!”

“還行,比我想象的要快兩天。”

陳硯點點頭道。

周既白:“……汝人言否?”

楊夫子神情一如既往:“可有什麼感悟?”

陳硯道:“王知府是實乾派,不喜那些表麵文章。”

楊夫子終於露出一絲笑意:“不錯。”

短短八天就能將王知府摸透,悟性實在了得。

扭頭去看周既白:“你可有其他感悟?”

周既白羞愧地低頭:“學生不解。”

他日夜不停背書,已背下六十多篇,正為不能在十天內背完而發愁,哪裡有餘力去感悟?

楊夫子並不責怪周既白,而是細細講解:“王知府上任東陽府五年,隻做一件事,那就是治水。”

延河流經東陽府,一到雨季,河水必然大漲。遇到雨水充沛之年,就會決堤淹田。

朝廷派了不少官員前來治水,堤壩越修越高,水卻依舊被衝。

以至於後來都流傳“治水無用”,不如等真淹了再上報朝廷救災省事。

反正這是頑疾,前任都淹了,到自己了即便淹了朝廷也不會怪罪。

可王申對著這個最硬的骨頭下手了。

五年間,他清理河沙淤泥、修建水庫等,雨季更是親臨監管河堤。

“如此能辦實事的官員,自是不喜那些表麵文章。”

楊夫子將會試程文集放開,找到王申那篇文章:“王知府的此篇文章文風質樸,卻帶了赤子之誠。若想寫出這等文章,必要心有大誌。”

“王知府所選之人,雖不是文采十分出眾,卻都是能辦事之人。”

陳硯應道。

楊夫子讚賞點點頭,道:“為師去書肆買這些程文集時,許多士子也在搶購此等文章,都是為迎合知府大人的喜好。若想出頭,便不能隻改變文風,還要想清楚為何考科舉,若真入朝為官,又要做些什麼。”

陳硯垂眸沉思。

為何要走科考?

自是因為這是唯一出路。

唯有爬上去才能不被人隨意欺壓。

他至多隻是在看到底層百姓的艱辛後想著以後若有權勢了,就幫幫他們,並未認真想過為官後真的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正苦思時,就聽楊夫子道:“以你們的年齡閱曆,連官場都未曾有了解,自是想不明白要做些什麼,能做些什麼,你們迎合知府大人的為官之道也就是了。”

陳硯:“……”

先生可真是他科考路上的指路明燈。

之後陳硯就開始了瘋狂學習的狀態。

早上天不亮,先起床寫一篇文章,待吃過早飯,由楊夫子點評,再進行反複修改,直到楊夫子點了頭,才可休息吃午飯。

下午再寫一篇,重複修改,如此反複。

吃過晚飯,楊夫子就會帶著他和周既白出去轉一圈,吹吹晚風。

東陽府城宵禁前極為熱鬨,兩邊的鋪子都是燈火通明,路邊是攤販們的叫賣聲,偶爾能在路邊看到三三兩兩的讀書人聊詩詞歌賦,聊時政,或者聊八卦。

陳硯走著走著,就聽到幾名年輕士子提到他的名字。

陳硯放緩了腳步,細細聽了會兒。

那些士子正談論高修遠的案首名不副實,連最後一名的文章也不如。

這最後一名,指的自是他。

“我等苦讀多年,倒不如會投個好胎。”

“聽說平興縣那最後一名竟還是位神童,我看那文章寫得不過爾爾,這平興縣莫不是沒人了。”

“如今是個人就可稱為神童,各位又何須在意。”

陳硯對“神童”的稱呼並不在意,他本來就是成人,根本不圖這個虛名。

正要離去,就見周既白跟一陣風一般從身邊刮過,衝到那幾個士子麵前,朗聲道:“聖人有雲,非禮勿言,你們背後議論他人,與長舌婦何異?”

陳硯就知道今天的事無法善了了。

“你就是那個名不副實的神童?”

幾名士子上下打量周既白。

年齡差不多,又身穿長衫,還是平興縣人,又如此憤憤不平,很難不讓人懷疑。

周既白往陳硯一指,朗聲道:“他才是陳硯。”

無數道視線齊齊落在陳硯身上,本已經抬腿想走的陳硯隻能將腿收回去。

頭戴方巾的方臉士子輕視般瞥了陳硯一眼,當即道:“神童之名並非誰都擔得起,平興縣能將此等平庸之輩捧上去,怕不是整個縣的才學都差得很。”

周既白惱怒:“你們口氣這般大,倒是將自己的文章拿出來,讓我們品鑒一番,看能不能比得上陳硯!”

於周既白而言,陳硯就是他極力想要追趕的人,被人肆意奚落,他不能忍受,必要為陳硯爭口氣回來。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