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鄉試前(1 / 1)

推荐阅读:

何若水與楊夫子對四書都研讀得極深,隻是某些地方兩人的理解有些微差彆,陳硯兩邊都學,再加以思考,就會生出許多新感悟。

陳硯想,若能同時得兩位先生的指點,後年的鄉試或也能中。

可惜何若水先是考校各地生員,又是請了先生們下鄉去各地教孩童們識字,實在忙得很,陳硯根本見不到人。

不過這難不倒陳硯,他可以寫信,將自己每日所做文章一同讓人送給何若水,請他點評。

每每看到陳硯的文章,何若水都要打個哆嗦。

彆人請教他,都是拿一兩篇文章來,到了陳硯這兒,每回都是一匣子。

他白天需忙於公務,隻得熬夜一篇篇看完,再用朱筆一一批注,剛讓人送回沒兩日,又一匣子來了。

管理一省士子,行教化之責的大宗師竟在講學時語重心長對眾士子道:“刻苦雖好,卻也要注意歇息,譬如那平興縣秀才陳硯,每日除在府學讀書外,還要做五篇文章,太過刻苦,就是在損耗身子。”

聽講學的士子們瘋了。

每日五篇文章?

他們每日堅持做一篇文章就極難了!

此人實在太過刻苦!

於是這陳硯之名就在整個鎮江省的士子中傳開,隻是傳開的是刻苦,並非才名。

就有人道:“如此刻苦還未中舉,可見他也是以勤補拙。”

若真有才,怎的寫了那麼些文章,竟沒一篇傳出來?

這等隻知死讀書的生員,此生中舉都難。

陳硯並不知自己的名字已經被大宗師帶著傳遍鎮江士林,高家在“倒高”風波之後一改往日的囂張,徹底蟄伏起來,就連高修遠也離開了府學。

沒了打攪,陳硯便將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讀書上。

每日除了讀書,還要寫文章,找楊夫子指點,又要看何若水對他文章的批注,再細細琢磨,對文章進行修改。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

鄉試前一年,陳硯將每日文章從五篇增加到七篇。

起初他連寫七篇後,整個人都有些渾渾噩噩。

每到這時,他就會用冷水洗把臉,再出去轉轉吹吹風,沒一會兒就清醒了。

兩個月後,他連寫七篇文章,隻覺得疲乏,並不會有混沌之感,且文章質量有保證。

再過兩月,他已經習以為常,與此前寫五篇並無太大區彆,不過他還是會出去轉轉,曬曬太陽。

因為他發現一件可怕的事——他比村裡同齡人矮!

明明他六歲回陳家灣時,他是陳家灣同齡人裡最高的,怎麼長著長著就掉了隊?

和他同樣困擾的還有周既白。

周既白是真正的少年郎,自尊心極強,猛然發現這一事實時,隻覺得天都塌了。

趕忙找陳硯,不成想陳硯也在為此事發愁。

楊夫子摸著鋥光瓦亮的額頭,幸災樂禍道:“讀書做文章都是要耗氣血的,你們整日不是在藏書樓就是在上課,亦或待在家中,沒補充陽氣,如何補氣血?”

陳硯痛定思痛,終於決定每日勻出半個時辰去鍛煉曬太陽。

為此他特意買了個藤竹編成的球和周既白一同踢。

連踢一個月,兩人被曬得黝黑,人也瘦了,精神比之前更好,寫文章也更快了些。

最重要的是個頭也往上竄了一些,這讓陳硯和周既白心中燃起希望,踢球更不惜力,回號舍時都是汗津津的。

魯策和徐彰見陳硯變化如此之大,也參與其中。

原本魯策有些虛胖,自踢了球後,人便迅速結實起來,衣衫穿在身上竟也有翩翩之感。

為了省事,四人就在府學附近一塊空地上,被李景明無意中發現後,踢球的隊伍就加了個李景明,再往後,又多了幾個相熟的人。

從夏日踢到冬日,再從冬日踢到夏日。

鄉試臨近,府學躁動起來,大家也就無心踢球,到了此時都打起十二分精神,日夜苦讀。

陳硯反倒放鬆下來,將課業減半了,剩餘時間便整理自己以往寫的文章。

這些年,陳硯所做文章已經裝滿了四個大實木箱子,每篇文章無論是否有批注,都有反複修改的痕跡。

從六歲正式啟蒙到今年,他已苦讀七年。

從幼童到少年,他讀過的每一本書,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會成為台階,供他一步步往上攀爬。

七年來的刻苦勤勉,讓他在麵對即將來臨的鄉試時並不驚慌。

陳硯看自己文章之際,楊夫子卻緊繃起來,一直在猜測今年鄉試的主考會是誰。

鄉試一旦中了就是舉人,而舉人已經可以參與朝廷派官了,這也意味著,一旦中了鄉試,就是正式邁入士的階層了。

生員被稱為士,卻是士子,一旦中了舉,那就是仕途的仕了。

鄉試的重要性與小三科不能同日而語。

也因此,士子們各顯神通,有找人替考,有收買考官等。

為了公平取仕,朝廷也是出了種種舉措,對這些情形嚴防死守,最要緊的主副考官就要從京城中派出。

楊夫子和周榮日夜忙碌的,就是篩選出此次鎮江省的主副考官。

眼看兩人累得整個人都頹喪了,陳硯所剩不多的良心終於隱隱作痛,對兩人道:“不到主副考官出發來鎮江那日,外人是不會知道主副考官為何人的。”

周榮和楊夫子對視一眼,兩人目光灼灼,隱隱透著希望:“那可未必。”

兩人拿出厚厚一疊紙,上麵寫滿密密麻麻的名字,是周榮的字跡。

“可任鄉試主考官的官員全在這裡,大梁朝規定,凡是鄉試主考官,需地區回避、親屬回避。本省官員不可任鄉試主考,鎮江的官員儘數除去。曾任職於鎮江的官員也不可任鎮江鄉試主考,又可劃去一批。近五年內曾在鎮江擔任過主考的官員也不可再擔任,又劃去數人……”

周榮每說一項,名字就會被劃去一批,到了最後,幾百個名字竟隻剩下十六個人。

陳硯看得目瞪口呆。

這要查多少書冊記載,才能如此清晰將人都排除?

難怪兩人累成這樣。

楊夫子頗為無奈道:“剩下這十六人,我們實在不知該如何再挑了。”

“若能再挑一挑,選出主考官,再多讀讀他們的文章,可朝他們的喜好靠一靠。”

周榮也頗為可惜。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