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立起,擺上台麵(1 / 1)

推荐阅读:

郭家人個個支持,就連一些還算有腦子的鄭家人,也認為該報官。

年年克扣掉二百兩銀子,十六年就是三千二百兩,算起來這可不是小數目。

一個下人能貪去如此多銀子不被人發現,背後有沒有貓膩,沒人明麵質疑,也不過是給某些人麵子罷了。

強裝鎮定的王氏,為了自證清白,站出來說道:“我掌家這些年沒能及時發現這事,實在有失察之過。既然要報官就報吧,免得寧丫頭還以為是她祖母和嬸娘克扣了她。”

“不要扯我寧兒來說事,她已經夠委屈的了。”淚痕未乾的郭氏,當眾不悅王氏的態度。

王氏訕然道歉:“是我說話不當,大嫂莫氣,我的意思是此事我與母親都不知情,希望寧丫頭不要多想。”

“多不多想她都已經過了十六年苦日子。”郭氏憤怒不減。

要求避親,竟原來就是要讓他們大房耳聾眼瞎,對一切不知情。

任由人苛待她的女兒。

胸中一團怒火燒掉郭氏所有隱忍,讓她再也無法緘口不言:“我大兒子身體羸弱多病,我小兒子腦傷癡,我小女兒被批錯命寄養到道觀,還要被人貪去大頭用度銀,我自己還重病在身命不久矣。”

“嫁到這座武安伯府,我到底做錯了什麼,為何要這麼對我,為何要這麼對我的子女?”

她振聾發聵的怒喊,沒有對著誰。

但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她在質問誰。

這是郭氏第一次,發出讓人無法忽視的聲音。

她不再自愧刻忍,她把所有族人有意無意回避的疑點都擺上台麵。

鄭老夫人臉色沉如墨的厲聲回應郭氏:“你這樣質問是何意?難道懷疑武安伯府有人害的你們不成?”

郭氏在女兒的攙扶下站了起來,直接麵對婆母:“我不該懷疑嗎?我與伯爺八字無災,是公公親自請人看的良緣命格。既然不是我命不好,有如此多不幸降臨我身,我為何不能懷疑?”

“這些年來我不敢深想,是因為我愚鈍怯弱,我沒把人心想得太壞。”

“但一個下人都敢欺淩上頭,貪去我女兒如此多寄養銀,我就是再愚鈍,也知道人心有多壞了。”

“那也不是你能胡亂懷疑的理由。”老夫人黑著臉斥責。

“ 明明是你不擅照料,兩個哥兒都養得頂不起事,你該自愧而不該推卸是人為。”

“嘴巴一張一合就讓家宅失和不寧,你娘家人在這我也要說一句,你不該因著寧丫頭的事而口出無狀。”

鄭老夫人一副為了闔府和睦公正公平的模樣,斥責大兒媳有失氣度。

郭氏沒有因為婆母的斥責而畏懼,“我們大房這些人經受的不幸,是意外還是人為,這麼多年過去,我確實沒有證據證實。”

“母親不容我懷疑,依然認為是我不擅照料自己生的孩子,才遭的不幸,但我並非無知婦人。”

她撐著瘦削的身子,臉色蒼白但自有傲氣:“我郭家大族在西北教養教化不輸京都任何名門望族,我生養孩子沒有不上心,相反,我比許多做母親的人更細心照料自己生的孩子。”

“我做到我自己做的,但若是有人想害我和我的孩子,以我不曾把人心想得險惡的單純,是無能力招架。”

她初嫁入門就該豎起提防之心,是她過於相信自己的丈夫。

相信他口中的的母親是口嚴心慈,相信丈夫認為的兄友弟恭。

以至於一步步被人拿捏住都不自知。

鄭離驚扶著母親,暗中掏了顆藥丸在手,她擔心母親氣怒攻心撐不住。

本來她隻是想開個頭先布個陣,但母親的反應比她預想的要大。

看來今日的場麵,要超預期。

說得激憤的郭氏問婆母:”母親親自挑選的周大都如此陽奉陰違行事,兒媳懷疑有人對我和我的孩子不利,有何不妥?”

“確實有疑點。”鄔氏也嚴肅了臉:“親家母,我堂妹說的沒錯,他們這一房人遇到的事,確實不正常。”

“那周大該查,府裡也該清理一遍,真要是有人心懷歹意對武安伯府不利,也好及時止損不是。”

沒說懷疑誰,就說查。

不許懷疑,還不給查,那就是明晃晃的此地無銀三百兩。

事情推到這裡,鄭老夫人無計可施了。

“那就報官捉拿周大,府裡也清查一遍,看是否有人動過手腳。”

有沒有人動過手腳,這麼多年過去要查出來可不容易。

不過是嘴上一句話,這些人想要這結果,她給就是。

但郭氏不僅僅是要這一個結果。

擇日不如撞日,今日她就豁出去了。

“還有一事,兒媳要與母親商議。”

她喘了幾口氣,推開勸她彆再說下去的大女兒。

“這些年我身為武安伯夫人,沒有掌管過家事,讓弟妹辛苦了好些年。”

“如今有了君哥兒媳婦,不如日後就讓她接手管家,也好讓弟妹歇歇,母親意下如何?”

眾人都被郭氏的“得寸進尺”驚住。

就連戚芮溪都震驚得無以複加,

在她身邊的鄭紹君,牽著她的手捏了一下,暗示她鎮定。

感受到丈夫的提示,戚芮溪連忙深吸了口氣。

婆母在為大房爭取管家權,身為大房的一員她不能退縮。

王氏臉色已經變得相當難看,無論如何都做不到順應大嫂的話,交出管家權。

鄭老夫人雖早有預料,但也沒想到大兒媳竟然如此急不可耐。

竟然在今日就提出這要求。

做為一府老太君,端不平一碗水,也得舉起碗。

沒有回避之地。

“新婦入門急什麼,讓他們小兩口享受幾日新婚日子,她嬸娘又不是撐不了那點辛苦。”老夫人一副為小兩口著想的態度。

郭氏自然知道婆母不會一口答應。

但提了出來,就是放信號。

武安伯府,將由大房管家。

她點了點頭:“既然母親都如此體恤他們小兩口,那我也不掃他們的興,就讓他們鬆快幾日,等回了門後再讓君哥兒媳婦接手家裡的事。”

這不是商量了,這是直接要讓兒媳婦走了回門禮後就掌家。

壓根沒這個意思的鄭老夫人,被大兒媳這一招給整得啞口。

反對,是打自己豎立起來貌似端平的臉。

不反對,就是在眾人麵前同意大房將要掌家的事實。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