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李典率軍至蛇口。他本應早早追上劉備數千老弱殘兵,但劉備軍沿途丟棄糧草財寶,引誘曹軍。山路崎嶇,騎兵難行,士卒為物資所阻,行進緩慢。待整頓軍紀、清理道路,連夜追擊時,劉備軍已遁入前方密林。
此地兩岸險峻,通道狹窄,不利大軍行動,李典當機立斷,決定撤回新野。
另一邊,手下將領仍堅持追捕。
長久追逐,劉備近在咫尺,怎肯輕易言敗?
“將軍何必謹慎,劉備數千殘兵已慌不擇路,怎敢設伏?”
“對,將軍下令,擒獲劉備,大功一件。”
士兵們亦齊聲響應。
李典麵露憂色,沉吟片刻,道:“牛金,你帶兵去擒劉備,我隨後策應。”
“遵命!”
牛金興衝衝領命,執斧點兵,迫不及待衝入。
李典在外守候,忽聞內部廝殺與馬蹄聲,臉色驟變。
“不好,中計!”
正欲馳援,暗處殺出一支精兵,乃趙雲率兩千兵馬趕到。
與此同時,趙雲見曹軍未全入伏,且李典未至,當機立斷,命眾人集中對付李典。
擊潰李典,曹軍自亂。
“趙雲!”
李典望見那標誌性裝扮,冷汗涔涔。
趙雲昔日之勇,至今震撼心魄。
“衝鋒!”
趙雲僅一眼掠過李典,策馬直取。
李典若擒,曹軍必潰。
“快撤!速撤!”
李典驚慌逃回本陣。
但趙雲麾下兩千勇士迅速與曹軍混戰。
趙雲步步緊逼,李典絕望閉目。
鐺!
兵器碰撞聲響起,李典睜眼,見一普通士兵挺身而出,擋下趙雲。
“何人?”
李典急切問道。
此人身材魁梧,眼神堅毅,透著寒氣。
“報上姓名。”
李典催促。
“將軍,卑職趙霸,冀州人,年初投軍,在將軍手下效力。”
“武藝竟如此高強,好!若你能抵擋趙雲,回營後必重重獎賞。”李典說。
“多謝將軍!”
話音剛落,趙霸揮刀與趙雲激戰。
趁此機會,李典掙脫束縛,急忙整頓殘兵撤退。
對於蛇口內被困的七千曹軍,他已無暇顧及,隻求減少更多損失。
不久,牛金帶著兩三千殘兵突圍,卻又被趙雲軍隊攔截。
最終,僅餘千餘人與李典的兩千殘兵彙合。
三千餘人狼狽逃向新野。
到新野後,又遇關羽、張飛軍隊的衝擊,三千多曹軍瞬間崩潰。
若非趙霸舍命保護,李典險些死於關羽刀下。
狼狽返回樊城後,李典麾下僅剩百餘騎。
曹仁的情況更為糟糕。
城內原本兩萬大軍,僅兩千餘人歸來。
此戰,曹軍損失慘重,攻取新野無望。
新野。
劉備含淚,神色凝重地向徐庶行禮:“軍師才智過人,我征戰多年,從未贏得如此痛快的一仗。有軍師相助,定能掃平曹賊,複興漢室。”
徐庶深受感動,連忙扶起劉備:“主公!”
關羽、張飛、趙雲見狀,皆露出笑容。
而在樊城,氣氛沉重。
除留守武將外,其餘人均傷痕累累。
片刻沉默後,曹仁道:“此戰失利,新野難以攻下。我將親自前往許昌向丞相請罪。”
“李典,速備快馬,明日啟程。”
李典點頭:“是。”
他突然想起一事,急忙道:“將軍,軍中有一勇士,若非他相救,我早已命喪趙雲之手。我想將他帶回許昌獻給丞相。”
“此計甚好,丞相喜愛勇士,若此人確有才能,也能減輕我們的過錯。”曹仁點頭。
……
許昌。
曹仁先勝後敗,五萬大軍損失大半,劉備守住新野。
曹操對此雖感無奈,但也認為情有可原。
深入探究,曹操知曉責任並不在曹仁,而是劉備新納的軍師太過出色。
曹操不禁感歎,劉備真是福澤深厚,即便身處絕境也能尋得傑出人才。
雖心懷一絲羨慕,但值得慶幸的是,曹仁、李典歸來時,帶來了一位勇猛將領。
經許褚檢驗後,此人深得曹操喜愛,被授予奮威將軍之職,並被派遣南下擔任先鋒。
安撫完曹仁、李典,曹操心神不寧,下意識地與許褚一同前往蘇晨住處。
若非蘇晨的提醒,曹仁恐怕首戰即敗,更不會有之後的小勝。
而蘇晨即便遠離新野,也能在與劉備新軍師的對弈中取勝,足見蘇晨之才遠超那人。
更令曹操讚賞的是,蘇晨不慕權勢,不結黨營私,甘願留在後勤,默默奉獻。
儘管蘇晨有些貪財,但這讓他顯得更為真實。
對於無欲無求之人,曹操反而會心生疑慮。
抵達蘇府時,蘇晨正悠閒地躺在椅上曬太陽。
曹操心中暗想,為何蘇晨總是這般慵懶,不是曬太陽便是釣魚種地,身為軍師,卻活得像個農夫。
“公子,曹丞相到了。”
蘇晨正享受著日光浴,聽到甄宓的話,連忙起身,略帶歉意地說:“丞相每次來訪都不提前通知,若有失禮之處,還望海涵。”
“哈哈,軍師不必客氣,在我麵前無需拘束。”曹操笑道。
“丞相此來,可是有何急事?”
安排曹操與許褚坐下,斟好酒,蘇晨問道。
“曹仁戰敗而歸。”曹操簡述了新野戰事,搖頭道,“據曹仁說,劉備的軍師叫徐庶,乃荊襄人士,軍師可認識此人?”
蘇晨微微一笑,他怎會不認識徐庶,這位老朋友,曾與他一同在水鏡山莊共度近一年時光,情誼深厚。
“徐庶乃水鏡先生的弟子,與我是同門師兄弟。”
曹操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光芒。
“果然是他,難怪能戰勝曹仁。”
“一切都明白了。”
曹操邊言邊看向蘇晨,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軍師與徐庶交情如何?”
蘇晨聞言,即知曹操心意,意在徐庶之才。
儘管他與徐庶友情深厚,卻難以單憑言語勸其歸順曹操。
蘇晨遂搖頭:“丞相,我深知您對人才的重視,但徐庶誌向遠大,既已投劉備,便不會背棄。”
“我隻是隨口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