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三國:我隻想睡覺,卻成曹魏軍神 > 第71章 江東之主,乃是他也

第71章 江東之主,乃是他也(1 / 1)

推荐阅读:

於禁言:“稟丞相,今濃霧彌漫,東吳水軍來勢洶洶,虛實難辨,屬下以為,應以亂箭驅之,勿輕追擊,以免中伏。”

曹操轉視毛玠。

毛玠拱手道:“丞相,東吳水軍善戰,此番挑釁,意在誘我出寨,圖謀圍剿。我與於禁將軍所見略同,主張以亂箭拒敵。”

曹操點頭,神色略顯黯然,心中暗歎於禁、毛玠水軍之才平庸。

同時,他又暗自慶幸,幸有蔡瑁、張允在側,否則何以抗衡東吳?

見於禁與毛玠神色不安,相視苦笑,曹操異樣之態顯然令二人心生疑惑。

難道丞相不納我等之策?

“同意你們的建議,東吳戰船一旦靠近,就用亂箭射退。”

“另外,再調遣三千士兵增援,確保東吳有來無回。”

曹操憶起蘇晨的話,果斷應允。

於禁和毛玠聞言,鬆了一口氣,恭敬地答道:“遵命!”

隨即,

於禁與毛玠迅速集合部下,在戰船前擺開陣勢,隻待江東船隻進入射程,便萬箭齊射,逼退敵人。

……

與此同時,

陸口港外,

三十艘裝滿稻草人的戰船蓄勢待發,準備直搗曹營。

岸邊,

孫權與眾人望著這一幕,周瑜立於他身旁,二人關係親密無間。

劉備與關羽、張飛亦前來為諸葛亮送行。

“軍師此行危險重重,務必小心。”

劉備緊握諸葛亮之手,憂慮地說,“若有不測,立即擊鼓示警,我會讓關張二弟駕船緊隨,隨時接應。”

自聞諸葛亮之計,劉備雖覺可行,心中卻仍難安。

畢竟,

草船借箭之計頗為大膽。

若曹軍不發箭而派船攻擊,逃脫將極為艱難。

相比之下,諸葛亮顯得從容不迫。

“主公勿憂,我已做好周全準備。”

“曹操多疑謹慎,不會輕率出戰。”

“一來,蔡瑁、張允已被周瑜除去,曹操身旁無善水戰之人;二來,江麵霧氣彌漫,幾步之外便視線模糊,曹操不明我軍虛實,自不敢輕易動手。”

“因此,我必能安然歸來。”

“主公稍等片刻,看我如何戲耍曹操,攜十萬箭矢而回,換取十萬石糧草。”

諸葛亮輕搖羽扇,從容言道。

劉備鄭重點頭,緊握諸葛亮之手以示信任。

“軍師既如此說,我便放心了。”

“報……”

此時,一傳令兵駕舟靠近,高聲報告:“軍師,曹操戰船已離岸,泊於江心,似有防備我軍之意。”

諸葛亮聞言,朗聲大笑:“果然,那曹賊怯於主動出擊。”

“我隻遣數艘簡陋小舟試探,便令曹操全軍戒備,吾對後續籌劃愈發篤定。”

劉備聞此,心中愈安。

曹操連小舟之計都未能識破,自是不敢妄動,軍師此行必無恙!

“軍師,請速登舟!”

“吾與吳侯隨後便至,為軍師助威。”

劉備言罷,實則欲讓孫權、周瑜見識諸葛亮之智。

遂邀孫權、周瑜同往。

“甚妙!”

諸葛亮含笑點頭,正欲登船,魯肅緩步而至,笑問:“孔明,可否讓吾一同見證‘草船借箭’?”

“子敬若願同行,吾求之不得。”

“請上船,熱茶已備。”

“片刻之間,十萬箭矢可得。”

諸葛亮笑答,有人共賞其智,實為幸事。

“請!”

魯肅與諸葛亮並肩登船。

三十艘草船遠去後,劉備囑關羽、張飛:“二弟,三弟,速隨其後,務必護軍師周全,不可有失。”

“大哥放心,吾二人先行。”

關羽輕拍張飛,張飛遂同行。

待關羽、張飛駕舟緊隨草船,劉備方舒一口氣。

此等謹慎,理所當然。

諸葛亮乃唯一軍師,不容有失。

劉備返至孫權等人處,笑道:“吳侯,大都督,不妨隨吾觀軍師取箭。”

“好。”

孫權應允。

眾人登樓船,十餘艘鬥艦護航,安全無憂。

不久,東吳戰船隱入霧中,緩緩散開,列成三陣。

前方,諸葛亮指揮的數十艘草船領航。

船上兩側掛滿草人,遠觀猶如士兵列陣,加之濃霧繚繞,極具欺瞞之效。

草船後方數百米處,關羽與張飛乘坐的艨艟停泊。

艨艟雖小,卻敏捷且防護力強,極利於追擊與突襲。

二人藏於艨艟中,進退自如,安然無恙。

更遠之處,東吳艦隊蔚為壯觀。

劉備、孫權、周瑜等人在樓船大廳相聚,氣氛融洽。

孫權笑對劉備言:“皇叔,孔明智謀超群,草船借箭之計,竟騙得曹操十萬箭矢。”

劉備微笑回應:“吳侯謬讚,此乃軍師精心布局,成敗尚需時日方見分曉。”

內心卻滿是歡喜。

諸葛亮此計,讓他在江東文臣武將前大展風采,挽回顏麵。

亦減輕了他敗於曹操後逃至江東求助的尷尬。

孫權讚道:“此計精妙,曹操恐難察覺!”

言罷,他微妙地望向周瑜,續言:“孔明為皇叔,不惜親身犯險,忠心耿耿,可見一斑!”

此語實則意在周瑜。

諸葛亮身為軍師,對劉備忠心無二,言聽計從。

反觀周瑜,屢違其意。

諸如孫昭之事,周瑜當眾反駁,更棄官歸鄉,至柴桑而去。

若非他遣魯肅勸歸,並親自致歉,周瑜或許仍留柴桑。

念及此,孫權心生怒火。

江東之主,乃是他也。

周瑜不過一臣子,哪有君主向臣子低頭之理?

若非周瑜忠誠,且江東亟需其力,他豈會隱忍至今!

特彆是孫昭失蹤後,周瑜私查其下落,還與孫策舊部聯係,孫權對周瑜的不滿愈發強烈。

隻是,他未曾表露。

在周瑜麵前,劉備保持恭敬,待他如同兄長。

“嗬嗬……”劉備輕笑幾聲,未做回應。

他心中明鏡,豈會不知孫權對周瑜的微詞?

此乃東吳內務,他不宜介入。

上次因孫昭之事,已與東吳眾臣結怨。

他暗自警醒,日後行事需更加謹慎。

見劉備沉默,孫權也笑而不語,對周瑜的敲打點到即止。

周瑜神色如常,似乎渾然未覺。

此刻,東吳戰船已逼近曹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