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二人的疑惑目光,甘寧心中暗樂,從容坐於二人身旁,自斟熱茶一杯。
“茶香撲鼻。”
“二位真是懂得享受啊。”
“乘舟品茶,還想著草船借箭。”
“真乃流傳千古的美談!”
甘寧笑道。
若草船借箭之計真能成功,甘寧此言無疑是對他們的稱讚。
但甘寧親臨,意味著此計已被曹軍識破。
計謀非但失敗,二人還被甘寧掌控!
“這……怎會如此!”
“為何會這樣!”
魯肅一臉驚愕,先看甘寧,再轉向諸葛亮。
那眼神仿佛在說:你不是說此計萬無一失,無人能破嗎?
我剛才還在讚歎你的智謀,轉眼我們卻成了曹軍的俘虜。
你作何解釋?
諸葛亮僵坐椅上。
笑容消失,羽扇停擺。
他眉頭緊鎖,眼中儘是疑慮。
他的計謀本應天衣無縫,怎會被人識破?
不!
絕不可能!
這隻是巧合!
此計是他一時靈感所至,僅用三日籌備,今日初施。
曹軍怎會如此迅速識破?
定是甘寧恰好自江東歸來,撞上他們的草船借箭,於是擅自出兵攻擊那三十艘草船。
對,就是這樣!
諸葛亮心中反而歸於平靜。
若隻是意外,敗了也無話可說。
等等……
甘寧之前提及的軍師,究竟何人?
難道是……
想到一個名字,諸葛亮心中一震。
見諸葛亮神色變幻,甘寧在艙內點燃火盆取暖,邊笑邊說:“孔明先生可是對我的到來感到意外?”
諸葛亮神色恢複平靜,目光中帶著探尋。
“已解釋過,此乃軍師之命。”
“孔明先生,你家軍師早已識破此計,未當場揭穿,隻為誘你入網,意在活捉。”
“哦,對了,軍師本意隻針對先生,未料魯肅先生也在,倒是意外收獲。押你們回去,必有重賞。”
果然。
聞甘寧之言,諸葛亮無奈地閉眼。
又是此人。
自交鋒以來,未嘗勝績。
此人莫非真是克星?
魯肅神色複雜。
本想觀草船借箭,卻反陷其中。
早知如此,何必多事。
諸葛亮,真是害人不淺!
魯肅唯有長歎,無言以對。
此刻多說無益。
曹操身旁那神秘謀士,著實難纏,寧對曹操,不願遇此人。
“孫劉聯盟,在他麵前,真能如願?”
魯肅首次心生動搖。
昔日孫昭擾江東,致東吳動蕩,主公與周瑜亦生嫌隙。
如今,諸葛亮草船借箭之計已破,此人智謀可見一斑。
欲勝之,難上加難!
“嘿嘿……”
甘寧見二人如此,心中暗樂。
臥龍先生?應稱臥蟲先生才對。
軍師略施小計,便將其生擒,諸葛亮徒有虛名,靠名聲而已。
……
與此同時。
劉軍戰艦!
關羽、張飛欲慶諸葛亮草船借箭之功,久等三十艘草船未返,遂登甲板遠望。
隱約見那三十艘草船竟向曹軍水寨駛去。
二人愕然。
張飛詫異道:“二哥,諸葛孔明究竟何意?箭已借得,為何不歸,反投曹營?”
“莫非他想擒曹操而歸?”
關羽聞言,眼皮微跳。
他眯眼細察,草船隱入霧中,蹤跡全無,心中猛地一顫。
確實,那船漸行漸遠。
關羽麵色驟變,急令:“速追!”
張飛愕然:“二哥,何事?”
關羽麵色冷峻,前所未見,通常隻在遇敵或決絕之時方顯此態。
“但願是我多慮。”
關羽未做解釋,亦無法斷定,疑慮草船或為曹軍所奪,又或諸葛亮臨陣倒戈。
若為前者,尚能理解;若為後者,關羽難以接受。
他性情剛烈,對背叛深惡痛絕。
諸葛亮籌謀草船借箭,意在向曹操展示才智,求得重用。
“諸葛亮,莫令我失望。”
關羽心中暗歎。
戰船疾馳,轉瞬至箭雨覆蓋的草船旁。
細看之下,操槳者皆為陌生壯漢。
關羽心中稍安。
“二哥,船上無我方之人。”
“糟了,恐曹軍已識破諸葛亮之計,發起突襲。若非二哥敏銳,軍師恐已被擒至曹營。”
“這諸葛亮,真是禍根!”
張飛怒不可遏,對諸葛亮好感儘失。
“三弟,勿再多言,救人要緊。”
“大哥有命,確保軍師無恙。你帶人攔阻壯漢,我去救軍師。”
關羽吩咐畢,命手下駛向諸葛亮所在之船。
未及靠近,草船上人已警覺。
刹那間,各船響起怪嘯,乃水賊秘技,傳遞信息。
關羽眉宇緊鎖:“時間緊迫,速動。”
言罷,關羽當先躍出,身形矯捷,自戰船躍至諸葛亮小舟之上。
砰!
草船隨之搖晃。
艙室內,甘寧聞嘯聲,麵色瞬變。
他舔唇乾裂,冷笑言:“帶走二位先生不易,有阻礙。二位稍安勿躁。”
遂拾劉軍大刀,步出艙門。
諸葛亮緩睜眼,望魯肅,輕歎:“雲長、翼德必率軍來援。”
“二人武藝超群,無憂,我等必安。”
魯肅則憂:“關羽、張飛勇猛,僅限陸戰,水戰未必占優。甘寧生於江畔,人稱錦帆賊,關羽未必勝之。”
諸葛亮聞此,心一緊。
然此刻無策,唯盼關羽、張飛。
甘寧出艙之際,關羽正與草船水賊激鬥,勢均力敵。
常理,此等武藝不及關羽者,一刀可解。
然此刻舟上,草船江麵漂浮,搖擺不定,關羽立其上,難尋平衡,實力僅發七八。
水賊則靈動,借船晃發力,不敵則躍水遁。
關羽豈會躍水追?故戰得拘謹,竟被水賊糾纏。
“爾等退下,我來會會他。”甘寧戰意濃。
“何人?吾刀下不留無名。”關羽插青龍偃月刀於船板穩身,丹鳳眼審甘寧,殺氣騰騰。
“甘寧也,久仰關將軍,特來請教。”甘寧笑。
“錦帆賊!交軍師,饒你。”關羽哼道。
“勝我,軍師自歸。”甘寧握刀,從容言。
“好。”
關羽理須,揚刀劈向甘寧。
"來得正好!"話音未落,兩人在舟上展開了交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