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孫權麵色陰沉。
孫昭之言,字字錐心,令他難以回應。
於是轉移話題道:“子紹侄兒,你對江東現狀並不了解,所見不過是冰山一角。”
“今日難得相聚,勿再談此沉重之事。”
“先隨我回後堂,我有話要與你說。”
言罷,欲牽孫昭之手離去。
但孫昭猛地掙脫,轉身麵向滿朝文武,語氣冰冷:“叔父,非得讓江東陷入水深火熱,百姓家破人亡,您才滿意嗎?”
“父母無子女承歡,子女無親人侍奉。”
“母女淪落風塵,女子孤守空房。”
孫昭之語,字字鏗鏘有力。
語畢,全場寂靜,眾人愕然注視著這位年僅十歲的孩童。
此等言論,真乃孩童所能言?
若非天賦異稟,必有高人指點。
此言一出,震驚四座!
諸葛亮收斂笑意,神色凝重地望向孫昭。
劉備亦覺手心發涼。
“軍師,若任由孫昭如此,江東民心恐將散儘。”
劉備低語。
“臣明白。”
諸葛亮長歎,搖頭:“但此乃江東家事,我等若插手,恐引火上身。”
“若魯肅在此,必能為主公與孫昭據理力爭,可惜……皆因臣無能!”
諸葛亮心懷愧疚。
江東文臣,張昭居首,且為孫策舊將。
張昭屢勸孫權降曹,故對孫昭之言未加反駁。
張昭默然,其餘文臣亦不敢多言。
孫權失魯肅,無人能為其辯護,親與孫昭爭,亦失身份。
況且,孫權乃孫昭叔父,此境讓孫權左右為難。
“住嘴,隨我回宮!”
孫權麵色陰沉。
孫昭起身離座,跪於孫權麵前。
“懇請叔父降曹,以安江東,以寧百姓!”
“勿再窮兵黷武,為權位而禍江東。”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張昭亦變色。
孫昭之言,竟將孫權比作禍國之君,實乃大不敬。
“孫昭,速回,勿再妄言!”
張昭急呼,恐孫權因怒而殺孫昭,致江東大亂。
孫昭跪地不起,充耳不聞。
孫權怒不可遏,渾身顫抖,雙眼充血。
“子紹,你必受奸人蠱惑。”
“兄長不在,我代兄教之。”
“淩統,將其帶走,無我令,不得見人。”
孫權下令,語氣強硬。
“遵命!”
淩統上前,拉起孫昭,向內堂拖去。
“叔父,江東非您獨有,乃我孫家之基業。”
“如此固執,何以麵對先祖與江東百姓?”
孫昭言未儘,被淩統捂嘴強行帶走。
張昭見狀,心生憐憫,欲為孫昭求情。
“主公……”
“先生不必多說,我自會好好管教,斷不會傷害他。”
孫權擺手,“諸位都散了吧。”
言罷,他轉身步入內室。
眾人相視無言,終隻能輕歎。
離去時,忍不住向劉備方向唾罵。
“劉玄德,自你踏入江東,此地再無寧日,若有羞恥心,速速離去,免我們動手。”
“那諸葛亮屢次算計,次次落空,何德何能稱‘臥龍’。”
“關羽狂妄……”
“張飛粗魯無智……”
劉備等人遭江東群臣指責,言辭各異。
他們麵露尷尬,悄然離去。
擺脫眾人後,關羽與張飛忍無可忍。
“大哥,何必受此辱,我們離開便是,憑我青龍偃月刀,天下何處不可去?”關羽麵色陰沉。
“二哥說得對,俺張飛也厭倦了,若非二哥攔著,剛才就把他們腦袋劈開當夜壺,大哥,咱走吧!”張飛附和。
劉備嚴厲目光掃過二人,製止爭執,“彆吵了,眼下麻煩已多,聽軍師意見。”
他望向諸葛亮。
“軍師啊,你們就想著軍師?咱倆忙前忙後,關鍵時還得靠咱倆?”張飛小聲嘀咕,脖子縮了縮。
諸葛亮尷尬而立,內心不滿,卻沉默不語。
劉備緊握諸葛亮之手,憂慮道:“軍師,他們魯莽,我代他們致歉。如今局勢混亂,我們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緩緩言:“孫權、周瑜、黃蓋演戲迷惑曹操。但孫昭突歸,事有蹊蹺,我擔心此乃曹操之計。”
“曹操對江東野心未減,此番折騰,江東民心恐動搖。”劉備皺眉。
“一戰難免。我們先觀局勢,若江東不容主公,便往西川發展。”
諸葛亮輕歎一聲。
眾人欲行之際,孫權一侍從匆匆而至。
“皇叔且慢,我家主公欲見孔明先生。”
劉備微蹙眉頭,“孫權莫非欲以孔明換回魯肅?”
諸葛亮笑答:“主公無慮,吳侯召我,必有要事相托,事成必有重謝。”
“那便勞煩軍師一行。”
劉備眼中閃過光芒,不再阻攔。
此時,周瑜暗召江東眾將。
眾將初有遲疑,周瑜剛失兵權,此行似有不妥。
然周瑜威望素著,眾人略作思索,皆往之。
見黃蓋臥於床側,眾將皆驚。
“都督,這……何故如此?”
眾將疑惑,直指黃蓋。
周瑜笑道:“瞞過爾等便好,吾心稍安。”
程普等人稍思即明。
“莫非,此乃主公與都督之計?”
周瑜點頭:“正是,此乃苦肉計。”
“初時,吾亦不願為之,恐傷江東士氣。”
“然曹操身邊謀士難纏,迫使吾行此計,主公亦配合演此戲。”
“委屈公覆了。”
黃蓋忙道:“若能勝此戰,些許痛楚何足掛齒。”
“公覆大義!”
程普等人敬佩不已。
黃蓋年邁,受此八十棍刑,幾喪半命。
“喚爾等前來,隻為言明此乃吾與主公之計,切勿自亂。”
“往後軍中事務,還望各位擔綱。”
“決戰之時,吾將親率眾將,共伐曹賊!”
周瑜叮囑道。
“遵命!”
知曉此乃計策,眾心皆安。
周瑜見程普等將心安,亦舒一口氣。
隻要此數人不亂,江東無虞。
至於士卒喧嘩,周瑜毫不掛懷,反盼其更鬨騰些。
為了讓曹操誤以為江東局勢混亂,減少對己方的防範。
他們計劃使用苦肉計並展示弱勢!
他自信曹操身邊的智囊難以識破此計。
……
在吳侯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