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我和我的信用卡 > 第一章 消費與信用與貧窮

第一章 消費與信用與貧窮(1 / 1)

推荐阅读:

鄰居家的老爺爺告訴我,他曾經用人民幣 5 塊錢買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而如今的 5 塊錢,連路邊的烤地瓜都買不到了。

是的,在 21 世紀發展飛速的中國,錢竟變得不值錢了。房價、物價、油價水漲船高,普通老百姓賺錢變得艱難;富人越來越富有,而窮人卻越來越窮。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國民們開始盛行起信用透支消費。

早在 1985 年,中國銀行發行了國內第一張信用卡,但大規模的標準信用卡一直到 2003 年才慢慢走向老百姓,於 2010 年開始廣泛普及。二十年來,支持使用信用卡消費的商家及店鋪越來越多,商場購物可以刷信用卡,酒店飯店可以刷信用卡,就連網上購物也可以綁定信用卡進行支付,甚至可以選擇分期付款。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信用係統的成熟,很多市民開始使用信用卡、螞蟻花唄等信貸產品提前消費,尤其是中國新一代年輕人,提前消費已經成為了常態。

在現代社會中,信用卡早已不僅僅是一張塑料卡片,它承載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甚至情感寄托。人與信用卡之間的羈絆,既是經濟關係的體現,也是社會變遷的縮影。信用卡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它讓“先消費,後還款”成為可能,為人們提供了資金周轉的便利。無論是日常購物、旅行消費,還是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支付,信用卡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這種便利也帶來了依賴。許多人習慣了信用卡帶來的“無現金”生活,甚至逐漸模糊了消費與儲蓄的界限。

信用卡不僅是消費工具,更是個人信用的象征。每一次按時還款,都是對個人信用記錄的積累;而每一次逾期,則可能帶來信用評分的下降。這種信用體係,讓人們意識到責任的重要性。信用卡的存在,促使人們更加注重財務規劃,同時也加深了人們對“信用”這一概念的理解。對於許多人來說,信用卡不僅僅是支付工具,它還承載著特殊的記憶。第一張信用卡的申請,可能象征著成年或經濟獨立的開始;某次旅行中使用的信用卡,可能記錄著一段難忘的經曆。信用卡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在某些時刻,它成為了情感的寄托。隨著科技的發展,信用卡的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斷演變。從實體卡到虛擬卡,從傳統支付到無感支付,信用卡正在與新技術深度融合。未來,人與信用卡的羈絆或許會更加緊密,但也可能被新的支付方式所取代。無論如何,信用卡在人類經濟生活中的地位,已經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截至 2024 年 3 月,我國信用卡用戶數量已經高達 798 億,目前信用卡消費群體以 80 後 90 後為主,00 後市場也在逐漸增量中。據中國最大的媒介及市場研究公司 ctr 市場研究近期發布的《中國城市居民信用卡使用狀況及品牌表現研究報告》顯示,中國信用卡用戶主體是中高收入者和中青年人,其中中高收入人群中的用戶比例分彆為 44.2%和 55.7%,是低收入人群(24.2%)的兩倍左右。年輕人和中年人中的用戶比例分彆為 40.9%和 37.8%,也明顯高於老年人(15.2%)二十幾個百分點。信用卡市場在近幾年呈現了較明顯的擴張趨勢,吸引了大批新用戶及潛在用戶。

當然,仍然有許多人不願意使用信用卡,因害怕過度消費、不想欠彆人的錢等等原因,但信用卡的成功辦理也不僅僅隻看個人意願。銀行需考核申辦人的經濟實力、個人征信情況等;有穩定工作收入、銀行有固定流水、定期不定期的刷卡消費、銀行征信係統內無不良征信記錄等,都會影響銀行是否批卡及信用卡釋放的具體額度。

如果你也有過信用卡,那麼你肯定明白,凡事有利皆有弊。我們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費的好處是可以帶動消費的增長,通過超前消費可以帶動新的消費熱點,擴大市場需求,使消費結構更加合理,反過來又促進生產的增長,使生產與消費保持良性的循環;並且選擇提前消費的話,我們可以將資金用於其他方麵,以提高投資效率,充分享受生活的樂趣,提高生活質量。而提前消費的壞處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那就是會造成盲目消費。超前消費會刺激人們對物質的追求,很容易出現超過個人經濟能力能負擔的消費情況;對社會也可能造成債務危機;如果社會債務過多的話,在經濟下行的時期,很容易引發金融危機,例如 2007 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有人累計了過多的債務。

類似的事情全世界隨處可見。有人合理消費,利用透支條件為自己創造了更多利益;也有人艱難地控製著自己提前消費的行為,好在及時止步並挽救了自己;還有的人貪圖物欲及享樂卻難以自拔,最終失去了一切。而我周圍就有一些人因使用信用卡不知節製,揮霍無度,導致自己身負巨債難以過活,我也曾是其中之一。

我常常想,“知足常樂”真的是一件很難很難做到的事。

在我二十多歲的那幾年,我深受當代消費文化的影響,導致我的負債金額與日俱增。那時,我被這山一般的債務壓得喘不了氣,就好像在無底洞中不停地下墜,眼看那洞口逐漸變小,我卻無能為力;眼前的一切變得越來越黑暗,這黑暗幾乎吞噬了我所有的光明和力量……

起初,信用卡和分期付款的便利讓我感到無比自由。無論是心儀已久的電子產品,還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我都能輕鬆實現。然而,這種“先享受,後付款”的生活方式,逐漸讓我陷入了債務的泥潭。每月的還款壓力越來越大,利息的累積更是讓我喘不過氣來。隨著債務的增加,我的生活開始被焦慮和不安所占據。每月的工資還未到手,就已經被各種還款計劃瓜分殆儘。我開始失眠,甚至害怕接到催款電話。債務不僅影響了我的經濟狀況,更讓我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在我最低穀最絕望的時刻,我遇到了我的白馬王子。他陽光又帥氣,幽默又聰明,年紀比我小,思想卻比我成熟。他讓我意識到,我的生活方式必須做出改變。他引導我認真分析自己的消費行為,發現許多支出都是衝動和不必要的。我學會了區分“需要”和“想要”,並開始規劃合理的消費習慣。同時,我也主動尋求幫助,向家人和朋友坦白了自己的困境,在他不顧一切的幫助下,我製定了切實可行的還款方案。

通過兩年多的艱苦努力,我逐漸還清了所有債務,並重新找回了對生活的掌控感。我學會了理性消費,開始儲蓄和投資,為未來做長遠規劃。這段經曆讓我明白,真正的幸福並不來自於物質的堆砌,而是來自於內心的滿足和財務的健康。

我曾經以為,上天是不公平的。我為什麼要出生在這個年代?我為什麼會身負巨債地活著?到底是我辜負了自己還是這個社會辜負了我?我打工的錢都去了哪裡?他們為什麼總是想儘辦法讓我消費?為什麼女人這麼愛花錢呢?那些商家企業家想儘辦法讓我們花錢,國家為什麼不管管他們?為什麼沒人幫幫我?我幾乎對生活充滿絕望……

但希望總在絕境中出現,不是嗎?

其實購物對許多女性來說,不僅是一種消費行為,更是一種情感宣泄和壓力釋放的方式。研究表明,購物可以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短暫的愉悅感。尤其是在壓力大或情緒低落時,購物成為了一種自我安慰的手段。購物也是女性社交和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通過購買特定的品牌或商品,女性可以展示自己的品味、身份和生活方式。此外,購物過程中的分享和討論,也成為了女性之間建立聯係的重要途徑。我們女性的購物行為實際上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源於心理和情感需求。

於是乎,我明白了。原來從古至今都是這樣的,家庭、教育、社會發展、人際關係、生活環境等等,一切影響著一切。你周圍的一切都有可能影響著你,改變著你,但你也可以做出不被一切影響的選擇。而這是個極其艱難的選擇。

長輩們總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可等我明白這句話的時候,虧已經吃了一次又一次,而那時,我也終於可以對後輩說出這句話了。

朋友們,如果你目前的生活並不如意,我想告訴你,彆灰心,收拾好自己,扔掉所有該摒棄的東西,好好活著,並靜靜期待。相信我,不要絕望,因為希望總在絕境中出現。

說到這裡,我想是時候講講我自己的故事了。那是一個改變我一生的決定……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