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在我小的時候,可以用貧困二字來形容我們家。三歲那年,爸媽帶著我來到大城市上學,而比我大整整五歲的姐姐則留在了老家念書,由奶奶照顧她。自打我記事起,貧窮就像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我們全家人的心頭。那些年,我們蝸居在二十平米的房間裡,沒有廚房,沒有陽台,甚至沒有衛生間。我的父母是鄉下來的打工人,所以錢並不好掙。說起來,他們與現在社會上的打工人並無二致,唯一的區彆就是他們沒有什麼文化,因此,他們從不會輔導我做家庭作業,也無法支持我去培養一些有用的興趣愛好。
在我上小學的時候,我的書包和文具盒總是舊舊的,就連鉛筆也沒幾根新的。因為是外地人,並且家庭條件差,我們班從老師到同學,都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我,及其他個彆與我情況類似的學生。好巧不巧,在學習上我竟然嚴重偏科,語文數學簡直學不進去,所以經常被班主任和數學老師教育;唯有英語於我而言比較簡單,好似生來就能看懂音標,學起來特彆輕鬆。那時的英語老師可是相當喜歡我的。
那時是零幾年,學校都要繳納代辦費、書雜費等等。每次開學,我的費用總是不能及時繳納,當時的我很難受。那時候,我總是低著頭,看著同學們一個個交完費用,領到嶄新的課本,而我隻能默默坐在座位上,胸口像堵著什麼。每次老師點到我的名字,我都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我不懂為什麼家裡總是沒錢,也不知道該怎麼向父母開口,隻能把這份無助和委屈藏在心裡。
不記得是幾年級發生的了,那件事讓我深受打擊,直至今日仍不能忘懷。
我在班裡結交了三個好朋友,由於我們幾個家住得很近,所以幾乎每天放學都結伴而行。其中一個外地女同學長得像是混血兒,很好看;她家裡是做生意的,家境很好,住在環境相當不錯的小區;我有一次去她家裡玩過,她家的客廳超級大,衛生間竟然還有一個大浴缸,那時的我都羨慕死了。另外兩個女同學也都是本地人,家庭條件也比我好。不過她們都沒有排斥我,我們一直很要好。當然,這是我以為的。
直到後來某一天,我才明白,原來我們並不要好。
那是一個陰沉的下午,天空灰蒙蒙的,仿佛隨時會下雨。放學鈴聲一響,同學們三三兩兩地結伴離開,我也與往常一樣,和她們三人一同出了校門。走著走著,她們三個忽然對我說,她們有事情要去旁邊巷子裡商量,讓我等一下;於是,我就待在原地,等著她們回來。
我也不知道究竟過了多久,我隻記得當時天快黑了,我一個人在那,有點害怕。我想我們該回家了,不如我去催一下吧?於是我朝著那個巷子走了過去。
可當我來到巷子裡卻發現,一個身影都沒有,她們早已不見了……
當時我隻覺得心裡有塊大石頭,壓得我喘不了氣,我仿佛看到周圍有一群人在笑話我,在嘲笑我被好朋友拋棄了。她們去哪兒了?她們是不跟我玩了嗎?我很傷心,我很想哭。可來來往往那麼多人,我不能哭,太丟人了。
還沒走到家,我就想明白了,其實她們是排斥我的。我想,一定是因為我家裡窮,但也可能是因為我語文和數學成績不好吧?那我以後還跟她們講話嗎?還是絕交吧?可要是她們來跟我講話,我理不理呢?到底該怎麼辦呢?要是我家裡很有錢就好了,那我一定會有很多朋友的,不是嗎?
後來不知怎的,她們又開始跟我說話,跟我一起回家了。隻可惜,她們在我心裡已不是最要好的朋友了。
現在想想,真是可笑。但一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問過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因為我並不想知道。小時候的我本就因為家裡條件差而感到自卑,這件事讓我內心愈加自卑與憤恨,原來遭人嫌棄是這種感覺。我想我再也不會跟這種人做朋友了。
時隔多年,我已不再是小時候的我了。初中畢業後因為偏科嚴重,最終我選擇念五年製大專學校,並選了英語專業,我想應該朝著自己的強項去學習和發展。我的父母倒沒有什麼意見和建議,畢竟少念三年高中也能省不少錢。
作為英語課代表的我那時深受班主任喜愛。班裡有很多來自外地的同學,大家和睦相處,根本沒有人歧視外地人,也沒有人嫌棄誰家裡條件差。但確實有一些像地頭蛇一樣的學生欺負過我,當時我心裡也害怕過,不過我知道她們也不敢把我怎樣,隻是嚇唬我罷了。
那些年,家裡條件並沒有寬裕多少,所以平時的生活費也不多,寒暑假我和我的好朋友甚至會出去打工賺零花錢。那段日子不說記憶猶新,總之也是青春的一段美好回憶。在那幾年我也交到了真心相待的好朋友,當然也談過幾次戀愛。但我心裡總在期待,總在幻想,什麼時候能變成有錢人呢?
在 2011 年的暑假開始之前,學校通知我們即將升四年級的同學可以開始實習了。我和我的同學們都高興壞了,終於不用每天早起了!再也不用背書和考試啦!我們徹底解放嘍!大家都興奮地交流想要實習的單位,有些人擔心找不到好的實習單位,有些人甚至並不想去實習;而我卻十分期待未來的實習生活,實習意味著工作,工作意味著有工資拿,這還不好?
可誰會知道,在後來的幾年裡,我曾無數次地遐想過,要是還在學校念書就好了,要是不用打工就好了……
這是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至今都記憶猶新。
那年 11 月 1 日,我和我的同桌一起入職了一家肯德基門店。在那幾年,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等國外餐飲品牌席卷著中國大部分城市,一時之間成了國內年輕人和有錢人的消費熱點。對於 80 後、90 後來說,肯德基和麥當勞是童年最美好的回憶之一。生日派對、考試獎勵、周末聚餐,都離不開這兩家餐廳。
這些快餐店每每到了工作日用餐時間,及周末、節假日,餐廳裡都會擠滿各式各樣和各個年齡段的人。有三三兩兩的中小學生,有打扮潮流的小姐妹,有染著黃頭發的時尚小夥,還有帶著小孩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更有談情說愛的情侶們,他們頻繁光顧著快餐店,讓其他類型的餐飲店都黯然失色。他們會點上一份隻要 15 元的工作日套餐,也可能點一個兒童套餐,隻為了讓孩子得到一個製作不那麼精良的小玩具,人多的時候也會點一份相對優惠的全家桶,一家老小其樂融融地一起享用。
雖然以前也在酒店裡打過寒假工,但我必須承認,進入這家肯德基門店才真的讓我接觸到了社會。餐廳員工有比我大幾歲的經理姐姐,也有比我大幾十歲的後廚大叔,還有比我小幾歲的騎手小弟,大家都在認真工作,辛苦賺錢。原來店長這種高高在上的職位,也能跟我們這群學生嘻嘻哈哈,還一起在休息室裡吃著家裡帶來的盒飯。這種大家庭的氛圍,讓我的實習生活充滿樂趣!
入職後我隻是最低等的服務員崗位,但僅僅三個月後我就升到了訓練員,也就是優秀到可以培訓新人的員工。我做了大半年的訓練員,帶出來好些徒弟。我記得最輝煌的時候,餐廳櫃台上有五個負責點餐的服務員,他們不約而同地喊我“師父”,爭先恐後地找我配餐、改單、開機等等,一時間我都不知道該先回應誰。雖然那時的高峰期也非常累,但是聽到他們一個個這樣喊,我的內心非常高興和有成就感。原來小小的服務員工作,也是可以開開心心的。
這些國外餐飲品牌都是按時薪計算工資的,那時候肯德基每小時 93 元,而麥當勞是 92 元,這一毛錢的差異,竟也成了我們驕傲的談資。那時候,排班經理一般都會控製非正式員工的工時,不宜太多。而由於我的工作能力較強,我的工時從每個班 45 個小時,慢慢加到了 67 個小時,因此每月實發工資大約是 1500 元左右。這對於當時的我來說,真是不少零花錢呀。
我從來不帶飯,因為我覺得有點丟人,這似乎是那些叔叔阿姨才做的事情。我們的休息時間通常很短,隻有 15 分鐘,當天工時長的話,才有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所以我們這些年輕人都會直接購買店裡的工作日套餐,是的,員工並不能免費。雖然價格在當時並不算便宜,但勝在方便快捷,而且同事們總是會給我一些“特殊照顧”。做漢堡的大哥會幫我挑一大塊肉放進去,炸薯條的妹子會給我多塞一些,甚至可樂也能少加冰多加汽水。這樣的工作餐,何樂而不為呢?
由於我總是毫不吝嗇地享用餐廳的炸雞、甜品和飲料,於是乎,我很快加入了他們——傳說中的“月光族”。
發薪日在每月月初。每到月底,我的錢包總是空空如也。夥食費、交通費、電話費,偶爾還要買買衣服……這些固定的與隨機的支出讓我過得並不痛快。我逐漸意識到,實習生的自由的月光生活並不像想象中那麼美好。它讓我失去了財務自由,也讓我對未來生活充滿了不安。我開始擔心,錢用完了該怎麼辦?
而就在這時,意料之外的,我的經濟狀況有了一個新的變化,或者說,我的人生出現了一次重大轉折。
那時店裡有一位經理小姐姐對我很好,她跟我親姐姐一樣大,那時候她單身,經濟獨立,工作也有前景,以後肯定是要當店長的。我真的很羨慕她!她偶爾會請我去外麵餐廳吃飯,不忙的時候會和我說說笑笑,還會給我帶一些好吃的糕點零食,有時下了班我們還會一起逛逛街喝喝茶。我在她身上看到了我期待已久的模樣……
這天剛下班,大約是下午三點鐘,我們一起在休息室換下了工作服。她忽然對我說要請我喝星巴克咖啡,我心裡感到很意外,因為我知道星巴克是比較貴的咖啡品牌,是我從來沒有喝過的。我開心地答應了她。
星巴克咖啡店跟我們餐廳在同一商場內,其實就在斜對麵。每當我上班後站在櫃台時,第一眼看到的總是斜對麵的星巴克。那扇玻璃門仿佛隔開了兩個世界,一邊是忙碌的我們,一邊是悠閒的他們。我常常在工作的間隙,透過窗戶望過去,看著那些穿著時尚的年輕人,手裡捧著印著綠色標誌的紙杯,談笑風生地走進走出。
聽說,那裡隨便一杯咖啡就要好幾十塊錢,相當於我半天的工資。我忍不住想象,那杯咖啡究竟是什麼味道?是苦的,還是甜的?為什麼它能讓人心甘情願地掏出那麼多錢?有時候,我會偷偷數一數,一天有多少人走進那扇門,仿佛這樣就能離那個世界更近一點。
終於,我們走進了星巴克,其實那時我的心裡竟還有點忐忑,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踏進這家咖啡店,作為一名消費者,雖然並不是我來買單。我尋思著可不能表現出我是第一次喝星巴克的樣子,那樣定會讓人瞧不起,於是我故作鎮定地環顧四周,假裝是要尋找一個好位置,其實我是想看看這些喝星巴克的人都是什麼樣子。
他們看上去好像都是社會精英,每一個人的舉止都透著一股從容與自信。有的人單獨坐在靠窗的位置,麵前放著一台蘋果品牌的筆記本,屏幕上的光芒映在他的臉上,顯得專注而沉穩。這個牌子我知道,比國內所有電子設備的品牌都貴,能用得起的絕對是有錢人。他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仿佛在書寫著某種重要的文件,或是處理著足以影響某個行業的決策。還有兩個人麵對麵坐著,一人一杯星巴克,桌上還擺著一塊精致的小蛋糕。她們聊著笑著,偶爾低頭抿一口咖啡,偶爾抬頭對視一眼,眼神裡滿是輕鬆與愉悅。那種愜意,仿佛時間在她們身邊都放慢了腳步,連空氣都變得溫柔起來。另一邊,取餐台前站著一位西裝革履的男人,他的目光時不時瞥向手表,顯得有些焦急。咖啡做好後,他迅速接過,轉身大步離開,連一秒都不願多停留。那一定是工作十分忙碌的高管職工,連在這麼優雅的環境裡休息片刻都成了奢侈。
我裝作不經意地望著這一切,心裡不禁泛起一絲複雜的情緒。他們的世界似乎離我那麼近,卻又那麼遠。或許有一天,我也能像他們一樣,從容地走進那扇門,點一杯咖啡,坐在窗邊,享受屬於自己的片刻寧靜。
突然,有人輕輕推了推我的手臂,將我從紛亂的思緒中拉回現實。原來是經理姐姐,她微笑著對我說:“輪到我們了。”我愣了一下,隨即跟著她走到點餐台前。
抬頭看向菜單,我的目光在價格表上掃過,心裡不由得一驚——最便宜的咖啡竟然也要 27 元!我下意識地抿了抿嘴,努力控製住自己的表情,不讓驚訝顯露出來。耳邊傳來經理姐姐的聲音,她點了一杯 30 元的拿鐵,語氣輕鬆自然,仿佛這價格對她來說再平常不過。我猶豫了一下,也跟著點了一杯 30 元的卡布奇諾,雖然不知道它和拿鐵有什麼區彆,但至少價格上不會顯得太突兀。
點完單後,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菜單,心裡暗暗感歎:星巴克真的很神奇,它不賣小杯飲品,而是從中杯開始定位——中杯、大杯、超大杯。我盯著那個“超大杯”的字樣,心裡嘀咕著:這“超大杯”看起來也沒多大啊,甚至還沒我們肯德基的大杯可樂大呢。
“您好,兩杯共消費 60 元,請問怎麼支付?”櫃台點單小姐姐熟練地詢問道,聲音清脆而職業。這時,經理姐姐從錢包裡抽出一張銀行卡,輕輕遞了過去。我站在一旁,心裡有些疑惑:為什麼不用現金呢?還得輸密碼,不麻煩嗎?但看她動作嫻熟,顯然早已習慣了這種支付方式。
我們走到取餐台前,等待咖啡製作。星巴克的咖啡都是現做的,需要等上幾分鐘。我趁機偷偷打量了一下周圍的環境,空氣中彌漫著咖啡豆的香氣,耳邊是輕柔的音樂和人們低聲交談的聲音。
“丹姐,你肯定工資很高,真羨慕。還請我喝星巴克,這麼貴呢。”我故作輕鬆地說道,其實心裡怪不好意思的。她請我喝這麼貴的咖啡,我總得說點什麼表示一下。
“沒事兒,刷的信用卡,我工資比你們高不了多少。”她笑了笑,語氣裡帶著一絲得意。我注意到她的表情,似乎並不心疼花了這個錢,心裡不禁懷疑:她工資不高?肯定是騙我的。
信用卡?我忽然想到,難道她不是用自己的錢付的?那信用卡的錢不也是要還的嗎?我心裡有些不解,但又不好意思多問,隻能默默地看著她。
丹姐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笑著說:“彆想那麼多,偶爾享受一下生活嘛。”我點點頭,心裡卻依然在琢磨著信用卡的奧秘。
站在等待區,我偷偷瞄了一眼經理姐姐,她正低頭看著手機,神情自若。而我卻覺得手裡的點單小票有些發燙,仿佛在提醒我,這杯咖啡的價格足夠我吃好幾頓午飯了。但轉念一想,或許這就是星巴克的魔力吧,它讓人心甘情願地為那一份“精致”買單。
我們拿了咖啡就走了,並不是我們不想坐下來感受一下,隻是這裡已經沒有多餘的空位了。即使是工作日的工作時間,星巴克也能座無虛席,真是一家厲害的企業,就像肯德基一樣。
走出店門,我回頭看了一眼那扇玻璃門,心裡有些遺憾,但更多的是感慨。星巴克和肯德基一樣,似乎已經成了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多忙,人們總願意在這裡停下腳步,享受片刻的寧靜。
我低頭抿了一口咖啡,苦澀中帶著一絲甜味,仿佛在提醒我,生活雖然忙碌,但總有一些小小的美好值得我們去珍惜。
時光匆匆,轉眼之間,我畢業了,也順利成為這家肯德基餐廳的正式員工,並晉升為 ic。ic 是區域值班經理的簡稱,屬於餐廳管理組中最低的管理崗。我的工作職責包括櫃台及餐區的工作安排和檢查,餐廳現場管理,以及工作時間內員工的工位調整和休息分配。雖然職位不高,但對我來說,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那天,我正在餐廳裡忙碌,手機突然響了起來。我擦了擦手,從口袋裡掏出手機,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個陌生號碼。
“喂,哪位?”我接起電話,語氣裡帶著一絲疑惑。
“您好,這裡是招商銀行信用卡服務中心,請問是高艾淩女士嗎?”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溫柔的女聲。
“嗯,是的。”我愣了一下,心裡有些緊張。
“這邊是看到您有申請一張咱們銀行的信用卡,致電過來是想和您確認一些信息,您現在方便嗎?”
“額,等一下,好了,你說吧。”我快步走到餐廳的角落,找了個相對安靜的地方,深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靜一些。
約一刻鐘後,電話那頭的聲音再次響起:“好了,高女士,3 個工作日內會有我行工作人員到您所在的工作單位為您辦理信用卡,信用卡額度以審批最終結果為準。感謝您的接聽,祝您生活愉快,再見。”
掛斷電話後,我站在原地,心裡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就在我畢業後的第二個月,我得到了人生中第一張信用卡。
從那天起,我和我的信用卡結下了不解之緣。它仿佛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在哪裡它就在哪裡,不離不棄地陪伴著我。它讓我快樂,也讓我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