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新唐傳 > 第26章 挖坑上癮

第26章 挖坑上癮(1 / 1)

推荐阅读:

武德九年十月廿七的秦安縣火光衝天,羌人騎兵專挑官府新設的改良糧倉下手。張裡正帶著青壯剛把三百石粟米填進帶竹管通風的糧窖,硫磺火把就從透氣孔扔進來,毒煙熏得人涕淚橫流。

羌人首領踩著倉頂的“貞觀新倉“石碑狂笑:“唐狗學精了造糧窖?老子教你們用閻羅殿存糧!“碎瓦片混著燒焦的麥粒崩進孩童哭嚎的嘴裡,縣學明倫堂的《千字文》竹簡被丟進火堆煮馬肉,老童生王秀才捂著血流如注的耳朵,哆嗦著背“天地玄黃“卻被塞了滿口雪:“聖賢書能化雪水解渴?“

太極殿的炭火劈啪炸響,程咬金踏前兩步,黃銅護腕撞在蟠龍柱上火星四濺:“陛下,臣願意率領左武衛剿滅羌人,隻是老程賬下都是一幫粗人,打仗沒問題但是軍中的細務就上不了台麵,陛下老程懇請陛下讓康王殿下到老程的軍中,就他那一手算學的好本事,李淳風都是甘拜下風啊,哈哈,不用留著可惜了。”

長孫無忌紫袍袖中的《武德七年詔》嘩啦展開:“高祖明令諸皇子不得典兵!三郎如今隻並無官職,程知節是要他觸這殺頭的忌諱?“老狐狸指尖戳著詔書鮮紅大印,餘光掃過龍椅上麵沉如水的李二。

魏征的象牙笏板突然砸在青磚:“陛下,康王殿下的才情自是沒有問題,可是康王殿下大病初愈這是其一,其二平康樓有內庫一半的份額,康王應該悉心打理平康樓才是,其三皇子不參與軍務是有法度的,忘陛下明鑒。“他抖開的詩箋恰好蓋住急報裡“焚毀鹽倉十六座“的血字,王珪趁機踢翻裝軍報的木匣,被燒焦的“鹽倉“名錄刺得人眼疼。

正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河北道的魏州,相州,博州,衛州,洺州,貝州六州鵝毛大雪已斷斷續續的下十八日,洛陽至魏州的運河凍出兩尺厚冰層。工部尚書舉著凍成石塊的粟米餅哀嚎:“三萬石救災糧全捂在冰窟窿!“那硬餅“咚“地砸在《漕運圖》青州位置,碎冰碴濺到房玄齡臉上劃出血痕。二十艘破冰船卡在滎陽缺口動彈不得,水鬼鑿冰時被冰棱刺穿喉嚨的血染紅了整段河道。洛陽南市每天清晨都能刨出凍斃的災民,母親懷裡緊摟的三歲幼童還保持著吃奶的姿勢。戶部小吏哆嗦著念加急文書:“東都昨日凍斃災民四百七,陛下如果再拿不出辦法可就要出現易子而食者“話未說完就被孔穎達顫巍巍打斷:“客星犯紫微乃大凶之兆!“

李二指節在龍椅雕紋上捏得發白。他何嘗不知老三的本事?就單論算學一道在大唐想找出一個和他抗衡的人幾乎就是不可能,李淳風是什麼人那都甘拜下風。可眼下長孫無忌搬出高祖遺詔,魏征看似不激烈的諫言實際上和長孫無忌說的是一個意思,連欽天監都扯星象——分明是防著再出個玄武門!哼,他們還沒想明白現在羌人不是關鍵是河北道的雪災才是重中之重啊。

“程知節,牛進達聽旨,程知節為左武衛大將軍,牛進達為先鋒,給你們三日時間率軍出征平叛。“李二的聲音在大殿上回蕩,李二的指腹擦過奏折上“細鹽“二字,墨跡裡裹著未儘的話語。兩日前老三剛呈上來的《細鹽十二道》,獨缺了最關鍵的木炭濾毒與反季曬鹽兩篇。這刪簡過的製鹽法子,如今成了試刀的磨石——既釣著五姓七望竊取秘方,更試這雛鷹能否識破陷阱。

“康王閉門精研《細鹽十二道》和監督將作監製造製鹽的工具!“聖旨如鐵索縛住翅翎。李二的目光鎖死運河冰封圖上洛陽段密密麻麻的叉號,那是工部標注的冰層薄弱處。

其實這時候李二想著的是曲江詩會上李平康的那句“莫道金籠鎖羽翼,振翎自破九重天。”上次改建平康樓私藏木料一事沒有鎖住你的翅膀,我倒要看看這次河北道的漫天風雪能不能把你的翅膀凍住。

李二走進麗正殿時,長孫正在繡一幅雪壓青鬆圖。金線在燭火下跳了跳,針尖戳破緞麵刺進指腹。

“觀音婢的手藝愈發精進了。“李二撚起繡繃,血珠正凝在鬆針尖上,“這雪景倒是應景。“

長孫把染血的食指含進嘴裡:“二郎今日在朝堂“話沒說完就被李二截斷。

“羌人鬨不出大風浪,知節半月就能平叛。“他解下玉帶丟給宮女,故意把《漕運圖》攤在繡架上,“倒是河北道這雪災“

長孫指尖撫過冰封的運河線:“聽說魏州凍死了個刺史?“

“嗯,是有這麼個事情,現在的魏州刺史是陽嶠!“李二突然笑出聲,從袖中摸出顆玉墜把玩,“老三前日獻的暖玉倒是稀奇,說是能吸寒氣。“玉墜裡細密的紋路正組成個“康“字。

殿內炭火“劈啪“炸響。長孫慢慢纏著繡線:“康兒才大病初愈,上月咳疾才止住,夜裡還盜汗“

“所以更該去北邊曆練!“李二猛地扣下玉墜,震得茶盞叮當,“青雀去年就跟著藥師巡視邊關,老三還有兩年也該成婚了!“

長孫的繡繃“哢“地裂了道縫。她記得去年李泰自請去隴右,回來時馬鞍上掛著三顆羌人頭顱。

“平康樓剛上正軌“她低頭拆解纏死的金線,“俞掌櫃到底是個外人。“

“每月初八賣一天貨的鋪子,離了誰都轉!“李二掰著手指冷笑,“貞觀醉三百斤,琉璃鏡二十麵,那雪腴皂,瑤華膏還有其他的都是有定量的——老三親口定的規矩。“

窗外的雪光突然映亮長孫的側臉。她終於抬頭:“二郎記得真清楚。“

“朕自然記得!“李二抓起她拆散的金線,“就像記得上月少府監記差的楠木“金線在他掌心勒出血痕,“結果那些木頭不都是變成了太極殿的龍椅龍書案還有你這裡的家私和甘露殿裡的陳設!“

長孫突然按住他滲血的手掌:“康兒畢竟還小一點,沒管過賑災“

“所以老三算學的水平加上他的腦子應付的來!“李二甩開她的手,“朕連賑災使的印信都備好了——用的是平康樓賬冊上的康字紋。“

銅爐裡的銀絲炭突然爆出火星。長孫看著李二從懷裡掏出方金印,虎鈕上果然刻著平康樓獨有的纏枝紋。她想起三日前李平康送來的水晶算籌,每粒珠子都裹著層薄鹽。

“臣妾新製了件狐裘“長孫轉身去開檀木箱,青絲垂下來遮住發紅的眼眶,“平兒畏寒“

李二按住箱蓋:“河北道凍死災民四千七,長安需要個皇子站在冰麵上。“他指尖敲了敲箱麵,“他這是代表的皇家的態度和朕的臉麵。“

長孫的指甲摳進箱縫。她突然明白那日李平康為何要私藏木料——原來二郎早就在織這張網。

“陛下聖明。“她緩緩跪拜,金線混著血絲纏在裙裾上。李二俯身扶她時,袖口掃落那幅雪壓青鬆圖,血染的鬆針正刺在洛陽位置。

李二甩袖抖開聖旨時,朝堂靜得能聽見簷角冰棱落地的脆響:“著封康王李平康為河北道黜陟巡察使,代朕撫慰災民!“這“黜陟“二字咬得格外重——前隋煬帝設黜陟使誅殺豪強,血染過整條運河。

長孫無忌袖一愣神,卻見魏征搶先出列:“陛下聖明!“五姓七望的官員竟齊刷刷跟著喊聖明,活像排演過百八十遍。

退朝後張阿難收拾龍案,暗格裡躺著三份百騎司密報:博陵崔氏在災市倒賣官鹽、範陽盧氏用黴粟換賑糧、趙郡李氏的炭窯熏死三百流民最底下壓著張泛黃的紙,寫著武德七年秦王巡視河北道時遇刺的舊案。

李平康接旨時正在試新製的棉袍,波斯長絨棉裡摻著登州石棉線。聖旨上的黜陟使印鑒壓著“康“字暗紋,和那日私藏木料的官批一模一樣。

“啥意思?讓我去河北道賑災?這是哪一出?“他抖開棉袍對著日頭瞧,石棉線在光下泛著冷芒。難道說是李二既要借他斬世家爪牙,又要用世家磨他鋒芒,末了還能扣頂“殘暴黜陟“的帽子——當年楊廣殺的人頭,可都算在黜陟使頭上。

墨潔提醒:“殿下該謝恩了。“

“是該謝父皇賞的護身符。“李平康突然把聖旨裹在棉袍裡,“去把平康樓存的石棉全搬出來,這玩意防火防刺——對了,給程伯伯送兩車蜂窩煤,就說雪天燒炕最暖和。“

“哎,上次平康樓私藏木料的事情沒過去幾天呢,這是又給我挖了一個新坑啊。”李平康心理想著。

最新小说: